骨骼系統知識點

隆隆岩 2024-09-11 21:44 11次浏览 0 条评论 taohigo.com

成人全身共有206塊骨,根據其存在的部位,可分為中軸骨和四肢骨(附肢骨)兩部分。

顱骨可分為腦顱骨、面顱骨和聽小骨3部分。

軀幹骨由椎骨、肋骨和胸骨組成。椎骨構成人體的中軸,包括7塊頸椎、12塊胸椎、5塊腰椎、1塊低骨(由5塊低椎融合而成)和1塊尾骨(由3或4塊尾椎融合而成)。肋骨與肋軟骨連接成肋,共12對。胸骨隻有1塊。

No.1

骨形態

上肢骨分為上肢帶骨和自由上肢骨兩部分。上肢帶骨包括鎖骨和肩胛骨,自由上肢骨包括上臂骨、前臂骨和手骨3部分。

上臂骨即肱骨;前臂骨包括尺骨和橈骨;手骨包括腕骨、掌骨和指骨3部分。下肢骨分為下肢帶骨和自由下肢骨兩部分。

下肢帶骨即髖骨。在幼年時髖骨由骼骨、坐骨和恥骨3部分通過軟骨連結而成,成年後通過骨性結合而成為一塊骨。

自由下肢骨包括大腿骨、小腿骨和足骨3部分。大腿骨即股骨;小腿骨包括脛骨和腓骨;足骨包括跗骨、蹠骨和趾骨。位於膝關節前方參與組成膝關節的籽骨髕骨,它也在自由下肢骨之列。

△骨的形態★

人體全身骨的形態各種各樣,大致可分為長骨、短骨、扁骨和不規則骨4類。

(1)長骨:多呈長管狀,可分為中部的骨體(或稱骨幹)和兩端的骨骺。骨骺膨大,可增大骨與骨的接觸面,還可分散震動力。長骨一般分佈在四肢,在運動中起杠桿作用,如肱骨和股骨。

(2)短骨:一般呈立方體且成群分佈。短骨主要分佈於手腕和足踝部,具有使手和足靈活運動以及分散壓力等作用,如腕骨和跗骨。

(3)扁骨:寬扁呈板狀,薄而堅固,面積較大。扁骨一般分佈在人體中軸和上肢帶骨等處,可參與構成腔壁,對腔內器官有保護作用,如顱骨;或作為肌肉的附著面,如肩胛骨。

△長骨

△扁骨

△短骨

△不規則骨

(4)不規則骨:形狀不規則,主要分佈在軀幹、顱部和下肢帶骨等處,如椎骨和某些顱骨。有些不規則骨內含有空腔,稱為含氣骨,如上頜骨。此外,還有些存在於肌腱內,由肌腱鈣化而成的扁圓小骨,稱為籽骨。籽骨有減少摩擦,保護肌腱的作用;還有改變肌肉牽引方向,增大力臂,提高肌肉工作效應的作用。髕骨是典型的籽骨。

No.2

骨的結構

骨是一種器官,由骨膜、骨質、骨髓以及血管、神經等構成

一、骨膜

骨膜:由結締組織構成,分為骨外膜和骨內膜。

①骨外膜。覆蓋在除關節面外的骨表面,還可分為內外兩層。外層較厚,由致密結締組織構成,致密而堅韌,借助許多膠原纖維固著於骨面;內層疏松,有神經,與骨的營養有關。骨細胞和破骨細胞,與骨的生長發育和修復有關,同時還分佈有豐富的血管、神經,與骨的營養有關。

②骨內膜。分佈於骨髓腔內表面,內有成骨細胞和破骨細胞,具有造骨和破骨等功能。

二、骨質

骨質:是骨的主要成分,分為骨松質和骨密質。

①骨松質。分佈在長骨的兩端以及短骨、扁骨和不規則骨的內部。骨松質是由許多針狀或片狀的骨小梁相互交織構成的。骨小梁在骨中的排列和分佈,與骨受到的壓(重)力和肌肉牽拉的張力相適應。骨松質的這種結構,使骨以最少的骨質達到最大的堅固性,同時骨小梁之間的網眼還成為紅骨髓的分佈區。

②骨密質。主要分佈在長骨的骨幹以及短骨、不規則骨的表面和扁骨的內、外層,骨質厚而致密,由緊密且規則排列的骨板構成。各層骨板中纖維的排列方向不同,且相鄰兩層的纖維呈交叉狀,因而具有較強的抗壓力和抗扭轉能力。

三、骨髓

骨髓:分佈在骨髓腔及骨松質的網眼中。胎兒和嬰幼兒的骨髓都是紅骨髓,以後隨著年齡的增長,長骨骨髓腔中的紅骨髓逐漸被脂肪組織所代替,變為黃骨髓。成人的紅骨髓主要分佈在扁骨、不規則骨和長骨骺端的骨松質中。紅骨髓有造血的功能,而黃骨髓則沒有。但當人體大量失血時,黃骨髓可轉化為紅骨髓,恢復造血功能。

No.3

骨功能

骨的功能

(1)支持作用:骨骼構成人體支架,具有支持體重的作用。

(2)杠桿作用:骨的外面都有肌肉附著,尤其是長骨,可作為杠桿,在肌肉收縮作用下,產生各種各樣的運動。

(3)保護作用:骨可形成體腔壁,如顱腔、胸腔、盆腔壁,有保護腦、心臟、肺、子宮等重要器官的作用。

(4)造血功能:骨內紅骨髓有造血的功能。

(5)儲備作用:骨是人體鈣磷的儲備倉庫,與體內的鈣磷代謝有密切關系。鈣離子與肌肉的收縮有關,在血中要保持一定的濃度,血中鈣與骨中鈣不斷地進行交換。磷是神經組織的重要成分,同時與 ATP 的形成有關。

推薦閱讀:

足底筋膜炎如何改善?

運動損傷後,超聲波的理療作用

缺乏維生素D有什麼危害?

無氧訓練提升哪些運動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