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服裝

渔人甚异之 2024-04-11 20:00 18次浏览 0 条评论 taohigo.com

炒作邏輯:紡織服裝行業是衣、食、住、行四大民生行業之首,是國民經濟重要的支柱行業;隨著消費升級,紡織服裝行業將持續上漲。

1、紡織服裝:板塊介紹

雖然日常消費品的品類已極大豐富,服裝及其他紡織品的支出仍為我國居民消費支出結構中的重要部分。和許多日常消費品一樣,服裝紡織品的消費也隨著本行業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消費能力的普遍提高而呈現分層化和升級化的趨勢。而作為最貼近人民日常生活的行業之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可以直接從紡織服裝行業品牌的多樣化和個性化中得到直接體現。由此來看,紡織服裝行業在居民的生活中起到瞭舉足輕重的作用。紡織服裝產業分為三層:上遊原材料、中遊紡織業及紡織服裝制造業、下遊服裝貿易業。紡織服裝行業的重要核心因素是中遊紡織制造部分,目前這部分企業仍然處於發展中,行業技術水平偏低。上遊原材料包括棉花、化纖、皮革、羊毛等。一般情況下,棉花成本占紡織制造企業成本的50-70%,我國棉花進口量受配額限制,棉花價格上下浮動較明顯。產業趨勢:1、國際大牌供應鏈遷移:過去10年快速從中國向東南亞遷移。1)耐克鞋類產量分佈變化看,過去25年越南占比從2%提升到50%,中國從2000年占43%下降到占22%;從耐克服裝產量分佈變化看,過去4年越南占比從15%提升到28%,中國占比從26%下降到23%。2)從阿迪達斯情況看,目前98%的鞋類和91%的服裝產量均來自亞洲,其中在越南生產的鞋子占比從2010年的31%提升到43%,在中國生產的鞋子占比則從39%下降到16%,在越南生產的服裝占比從2013年的10%提升到19%,中國從2010年的36%下降到19%;PUMA也類似。2、頭部制造商緊跟產業遷移浪潮,持續輸出人才、技術、資本,構建新增長曲線。綁定國際大牌的頭部鞋服制造商,在早期便跟隨第五次全球產業大遷移的浪潮在越南、柬埔寨、印尼、印度等東南亞國傢持續輸出人才、技術、資本,擴建生產基地,利用當地有利的勞動力成本和稅收政策實現迅速擴張。2022年豐泰越南/印度/印尼產量分別占比48%/28%/14%,裕元在越南/印尼產量分別占38%/46%,華利產能基本在越南,申洲面料產能有50%位於越南,員工數有55%位於越南和柬埔寨。從長遠看,中國勞動力成本將持續走高,加上全球貿易壁壘提高,產業鏈遷移的趨勢不可逆,早期佈局東南亞的龍頭制造商將具有顯著先發優勢。疫情以來,我國消費環境發生深刻變化,國內消費疲軟,居民的一部分消費需求出現明顯下沉。為瞭迎合新消費需求,國傢發改委出臺《關於恢復和擴大消費的措施》,明確提出要保障消費者買到更加物美價廉的、更符合需求的新產品、新服務。從服裝行業看,我國消費者對服裝的消費需求結構逐漸分級,極致性價比的大眾品牌服裝成為居民服裝消費的一大“新增量”,紡織服裝專業市場的產品定位精準匹配瞭這一內需新增量,迎合瞭我國最廣大的消費人群的消費新需求,在部分消費需求下沉、縣鄉消費極大釋放的大環境下,獲得瞭新的發展空間。

2、紡織服裝:男裝

男裝分為職業裝、商務正裝、商務休閑裝、時尚休閑裝等。根據中國產業信息網的統計,2017年國內男裝市場的零售規模達到瞭6761億元,2011年至今年均復合增長14.36%,其中商務正裝、商務休閑裝、時尚休閑裝占比超過81%,2020年,男裝市場的零售規模預計將達到9793億元。

從定位上看,國內男裝品牌基本上可以分為高端品牌和主流品牌兩大類。高端品牌的主要銷售渠道是高檔百貨商店和品牌專賣店,網點集中於一線城市和省會城市,主要包括國際著名高端品牌和國內領先高端品牌,如ZEGNA,DUNHILL和CERRUTI 1881等。主流品牌的主要銷售渠道是品牌專賣店,網點集中於二線及二線以下城市,如海瀾之傢、九牧王、利郎和七匹狼等。

現如今,男裝逐漸步入年輕化戰場。青年消費群體是不容小覷的經濟來源,同時標志瞭未來市場的走向。男性的消費行為越來越向女性靠攏。新的一代消費群體進行著享樂主義和自戀的消費,對服裝的設計和附加值提出瞭更高的要求。

3、紡織服裝:女裝

女裝行業沒有“大眾需求”。傳統男裝行業孕育瞭很多以單品打天下而成長起來的品牌,如襯衫品類的雅戈爾、杉杉,夾克品類的七匹狼、勁霸,西褲品類的九牧王、虎都,而女裝行業中沒有出現這樣的情況,原因在於女性對時裝沒有“大眾需求”。女性追求的品牌風格差異大,按年齡風格可分成少女裝、淑女裝、淑女裝、民族風、文藝范兒等,按地域又有漢派、京派、杭派、海派等。

單一(中高檔)品牌門店容量為600傢。女裝市場消費者需求的多樣性決定瞭對單一品牌而言,不論潛在消費者數量或者渠道數量都存在明顯的天花板。根據中高檔百貨商場數量測算,單一(高檔)女裝品牌的渠道數量天花板在600傢左右,女裝企業若想獲得成長則必須考慮建立副品牌或收購新品牌方式。

按照年齡劃分:35歲以下的女性消費者是主流,占比達到72%,消費額最高的年齡層為25-29歲,其後依次為24歲以下的女性、30-34歲的女性。

按照收入水平劃分:女性服裝消費群體主要劃分為以下三種:

1)高檔消費者主要包括企業傢、外企高層領導、金融界人士等,約占城鎮總人數的2%,而消費量卻占總銷售量的10%,消費能力很強。高檔次消費者強調生活品質與品位,對名牌品牌的追求尤其明顯。主要購買途徑是經營國際知名服裝品牌的專賣店或者大型商場。購買價為一般在5000元以上,其對應高檔市場則由進口及三資品牌占據。

2)中高檔消費者主要是外企工作人員、公務員等,約占城鎮人口的59%。她們有購買高檔服裝的欲望,消費定位於中高水平,多從經營中高檔服裝為主的商場、專賣店及連鎖店購買,購買服裝的價位介於1000-5000元之間。

3)低檔消費者收入偏低,平時消費支出的很大比例僅僅是為瞭滿足比較基本的衣食住行方面的需求。中低檔消費者對價格較敏感,該消費層主要從普通商場或服裝商店購買所需,購買冬裝價位一般在1000元以下。其消費對應低檔市場主要是中國品牌。

女裝區域風格特征明顯。女裝品牌有真正意義上能在全國形成規模和影響的行業品牌較少,主要原因在於:

1)中國地域遼闊,歷史和民族特征影響廣泛,這使得中國女裝具有強烈的區域色彩。

2)中國城鄉分割明顯,對國際流行時尚的接納速度和程度也存在差異,各個地域女裝風格明顯,例如杭州女裝產業,帶有濃重的江南文化氣息;武漢女裝倡導顏色鮮艷、色塊深厚;深圳、廣州則因毗鄰港澳吸取瞭港澳的時尚元素和設計理念。

4、紡織服裝:休閑服裝

我國的服裝零售行業自2000年以來增速逐年加快,2007-2011年,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中,服裝類增速保持在20%以上,屬於服裝行業發展的紅利期。國內的休閑服裝企業如佐丹奴、班尼路、真維斯、美特斯邦威、森馬等正是順應瞭中國服裝市場加速擴容的潮流,通過在中國不斷開設門店占領市場。森馬擴張最快,由2003年的不到1000傢擴張到2010年的4007傢。

中國服裝行業的快速發展開始吸引國際休閑服飾品牌進入,優衣庫於2002年進入中國,2006、2007年,ZARA、C&A和H&M開始進入中國。2012年,ZARA、優衣庫和H&M在中國的門店數量占其全球門店數量的5%左右,而2016年,這一數字達到8%,15%和10%,體現出國際休閑服飾品牌商對中國市場強烈的佈局意願。

在國內供給快速擴大的同時,國外品牌湧入進一步增加瞭競爭激烈度,2011年以來佐丹奴、班尼路、真維斯等存貨周轉天數均有一定程度的上升,班尼路、真維斯從2007年的80多天上升到2011年的100天左右。伴隨著銷售增速的放緩以及加大存貨清理力度,休閑服企業的盈利能力承壓,真維斯的持續經營凈利率由2010年的6%下降到2012年的2%甚至是2013年的0.6%,企業開始選擇調整關停部分虧損的門店,加大對渠道的整合力度以應對危機。

5、紡織服裝:鞋帽

2017年是鞋業市場充滿變化、挑戰與危機的一年。總體來說,國內鞋業市場仍然保持以國產鞋類產品為市場主導,國外品牌占據高檔市場,港臺合資品牌及少部分國內品牌占據中檔市場,眾多本地中小廠商占據低檔市場的局面。

女鞋

2007-2012年國內女鞋行業總體保持較快增長,2012年後,受經濟增速放緩、電商渠道崛起、百貨渠道客流減少影響,女鞋行業陷入同質化競爭激烈、銷售不振的低迷期。經歷5年調整後,2016年四季度起,隨著消費升級、新零售浪潮湧動,下遊需求逐步回暖,女鞋市場呈現逐漸復蘇之勢。到2017年行業復蘇明顯,整體上漲4%,後續預計保持穩步上漲態勢,到2020年將突破2000億大關。

2017年,國內女鞋市場TOP20品牌中,運動女鞋品牌市占率不斷提升。耐克替代百麗奪取TOP1地位,TOP10中運動女鞋品牌席位由2012年的兩席大幅提升至六席,TOP20中運動女鞋品牌市占率由9.6%提升至15.7%,時尚女鞋品牌市占率由25.8%下降至16.5%。同時,斯凱奇、New Balance、卓詩尼、大東強勢進入TOP20。

皮鞋

皮鞋是人們日常生活的必需消費品,目前全球鞋類產品主要消費市場集中在兩類地區,一類如歐美日等經濟發達國傢和地區,另一類是人口眾多的國傢和地區,如中國、印度、巴西、印度尼西亞等。鞋業消費市場上,亞洲地區的鞋子消費比例占全球消費的40%。中國是世界最大鞋業制造基地,也擁有著世界第一大鞋類產品消費市場。消費者對品牌認知度較高,行業市場份額較為集中。國內皮鞋行業的優勢企業借助自身品牌效應和快速的渠道佈局,占據瞭較高的市場份額。目前國內知名鞋企開始采取多品牌戰略以及全面的渠道佈局,覆蓋更為廣泛的客戶群體,從而借助規模效應占據更大的市場份額,其中百麗、達芙妮、奧康、紅蜻蜓、康奈、星期六等大型鞋類企業的皮鞋產品覆蓋全國。

運動鞋服

運動鞋服行業在紡織服裝行業中景氣度較高,具備行業集中度高,競爭格局清晰,相對標準化,適合跨區域及線上銷售,科技含量高以及成長性佳的特點。

運動鞋服行業在體育運動參與人次及人均消費的雙重推動下呈現較高成長性,空間廣闊。2017年,中國運動鞋服市場規模達到212億元,同比增長12.5%,在國內服裝行業的各細分市場中,成長性較優。

伴隨著消費升級和消費理念的日趨成熟,消費者對運動鞋服的需求更加專業化和細分化。原先一雙運動鞋就覆蓋所有類型的運動,現在對於不同的運動場景和類型將配備不同的裝備。如跑步、瑜伽、足球、籃球、冰雪等運動將配備不同的專業裝備和鞋服。如Nike的男子運動鞋就分為休閑、跑步、籃球、足球、健身/訓練、美式橄欖球、棒球/壘球、高爾夫、滑板、網球、田徑等系列。

中國運動鞋服行業集中度較高,且集中度呈穩步增長趨勢。前五大品牌行業集中度由2012年的48%提升至2017年的54%,前十大品牌行業集中度由2012年的59%提升至2017年的69%。

6、紡織服裝:傢紡

傢紡行業萌芽於90年代,自2000年進入粗放式發展期,各個品牌“跑馬圈地”,該段時期門店數量、銷售額快速提升,同時伴隨著庫存增加、供應鏈效率低下、單店效益低下等問題,2011年相關問題集中爆發,行業進入瞭漫長的5年調整期,2016年在下遊需求回暖疊加上遊供應鏈效率提升的背景下,行業正式進入復蘇,工業利潤的回暖增長及人均收入的穩步提升將鎖死復蘇期時長的最低值。

紡織品中,傢用紡織品占28.6%,僅次於服裝用紡織品。2016年,我國傢用紡織品中,床上用紡織品、淋浴用紡織品、客廳用紡織品分別占比達56.56%、20.57%、13.63%,床上用紡織品占據主導地位。2016年床上用品中,80.8%為內銷,內銷需求中,居民傢庭生活消費占比達78.95%。

我國床上用品行業品牌培育及行業整合處於較低級階段,無品牌產品仍占據較大的市場空間。據中國傢紡協會統計,國內主要城市較活躍的床上用品品牌近1000個,被評定為“中國名牌產品”共75個,其中以羅萊、富安娜、水星傢紡、夢潔傢紡等優秀自主傢紡品牌為主要代表。

7、紡織服裝:箱包

國內箱包行業格局高度分散,國產品牌魚龍混雜,溢價率低,海外奢侈品牌定位高端,缺乏定位中高端的大眾知名品牌。隨著居民消費升級,出行需求崛起,箱包消費更加註重“品牌、品質”。

根據歐睿數據,中國箱包市場2017年整體規模為1858億元,過去3年增速都在6%左右。其中旅行箱是增長最快的類目,2017年中國旅行箱銷售規模為328億元,同比增長7%。包袋品類(包括雙肩包、商務包、手包錢包等)2017年銷售規模為1530億元,整體增速約為5.9%。歐睿報告指出,隨著中國居民可支配輸入增長、國內、境外的旅遊需求崛起,出行用品行業也將保持良好增長趨勢。

8、紡織服裝:產業鏈代表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