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一個關於實用寶石學的系列文章,內容可能不長,其中部分表述可能對專業人來說會有一些不準確,但主要為淺顯易懂,不求小而精,隻求大而全。

今天的話題是很多人問過的的話題,什麼是寶石,什麼是玉石。

對於一個材料來說可以有很多種分類,放在寶石學上可以分成天然寶石,天然玉石,人工寶玉石等等;也可以分成無機寶石和有機寶石,當然也有其他不同的分類方法。

以上的名詞解釋來源於《珠寶玉石名稱》(GB/T 16552-2017),屬於標準的表述

暫且拋開牙質、珍珠、琥珀等等有機寶石系列,我的習慣是根據寶玉石的結晶狀態分成寶石,玉石、玻璃。其實從標準上看把玻璃放到玉石范圍裡面瞭,這主要是因為前者完全是由非晶體組成,後者是由細小礦物集合體、細小晶體組成的,界限雖不大但是也還是有,我就擅自給分開瞭。寶玉石的結晶性質很大程度影響瞭寶石的光學特性,也就影響到瞭寶石的鑒定和加工工藝,從這個角度上講下去可以更加容易根據物理化學性質區別的寶石的特點。

從這個角度就引出來寶石學的第一節課,結晶學與礦物學,相對專業,但也確實是基礎,我會用簡單的話說一些實用的重點。

1.單晶體:寶石

什麼是單晶體,單晶體最重要的特點就是內部的質點有規則的排列,因為有規律使得礦物物理性質的獨一無二。我們最常見做成刻面的寶石大部分都是宏觀的晶體。晶體是有一些特性的,比如說晶體具有對稱性和自限性,直接能看到的就是我們能看到理想晶體具有規則對稱的晶面,理想的鉆石是正八面體,理想的紅藍寶石是六方柱。

晶型好的鉆石原石能看到明顯的八面體形態(圖片來自於百度,侵刪)理論的剛玉晶體形態,由於晶體結構造成宏觀剛玉就應該是六方柱狀,但是實際生長環境會影響晶體的形態。(圖片來自百度,侵刪)常見的紅藍寶石(剛玉)晶體,雖然看上去不一定是六方柱,但是模模糊糊能看到六個平面。(圖片來自於百度,侵刪)

再比如晶體具有各向異性,根據這個特點我們就根據寶石的多色性、折射率等指標進行鑒別,這也造成瞭很多寶石在不同的方向上會產生不同的顏色,像堇青石、坦桑石,肉眼就能感受到多色性。還有就是晶體不同方向上的力學性質也不一樣,比如說利用寶石的解理可以把大塊的鉆石劈開成小顆粒鉆石。

堇青石會在不同的方向上看到藍色,紫色,淡黃色(或無色)的顏色(圖片來自於百度,侵刪)坦桑石同樣有明顯的多色性,很多市售的坦桑石刻面寶石都有明顯的藍紫色(圖片來自於百度,侵刪)

2.多晶質集合體:玉石

我習慣上把多晶質集合體和非晶質體區分開,主要是因為非晶質體,也就是玻璃太介意瞭,而且常見的玉石大部分都是有晶相的。玉石對中國人來說肯定不陌生,相信每個人多少都會有幾個翡翠和田玉飾品,其實除瞭這兩種知名玉石以外,瑪瑙、綠松石、岫玉甚至歐泊通通都是寶石學意義上的玉石。大傢瞭解的玉石絕大部分都是多晶質的集合體。簡單來說就是晶體長大瞭就是單晶體寶石,沒有長大而且一堆呆在一起就是玉石瞭。最簡單的例子就是石英,包括瞭水晶和瑪瑙,前者就是長大的單晶體,後者就是一群沒長大的細小晶體組成的多晶體,這也就是為什麼水晶都是長在瑪瑙上面的,化學成分完全一樣,一傢子裡一顆長大瞭,就變成瞭水晶。

一般的玉石絕少會非常的純凈,基本都是很多種礦物集合體的組成。像翡翠除瞭含有鈉鋁輝石(硬玉)成分,含鉻高瞭就出現瞭鈉鉻輝石(幹青),還會有蛇紋石、閃石等等。和田玉也是一樣,除瞭主要是透閃石以外,必然還會存在一些石英、方解石等等,碧玉中也存在很多的蛇紋石的成分。相比來說單晶體寶石除瞭會存在一些包裹體是其他成分礦物以外,就不會像多晶質集合體玉石這樣由很多成分共同組成。

玉石的結構就直接影響到瞭玉石的品質,最重要的就是裡面細小晶體長的怎麼樣瞭,翡翠綠不綠是成分問題,水頭好不好就是結構問題。水頭好的翡翠小晶體長的足夠細小,同時又非常緊湊,光就可以不受影響的穿透它,這樣就是玻璃種冰種。如果顆粒小但是接觸不夠緊湊,那麼這樣的翡翠就屬於種細但是水頭不夠。如果顆粒大,那就是豆種馬牙種瞭,就可以在翡翠上看到明顯的顆粒感。如果顆粒長的更大瞭,那顆粒之間就不可能緊湊起來,幹脆就是破石頭瞭。這也就是為什麼a貨翡翠價格從上億到幾塊錢的都有,同樣是一樣的成分,奈何結構長的不一樣。

單晶體寶石和多晶質集合體玉石在原石上很容易區分,單晶體寶石因為有晶體的性質,很多都是見棱見角的一小顆一小顆。而玉石的外觀就是一塊大石頭,就是一種美麗的巖石。在成品外觀上也很好區分,單晶體寶石由於晶體內部純凈,沒有晶界存在,光能很好地穿透,並且折射出美麗的火彩,所以大部分的寶石都會優先選擇做刻面。而由於寶石存在解理這一力學特征,寶石基本不會直接在上打孔或者做雕刻。而玉石則不然,哪怕像冰種翡翠也不會做成刻面的,既浪費料子也不好看,或者做成光面,或者做成雕件。

三、非晶質體:玻璃

除瞭單晶體多晶體還有非晶體,也就是玻璃,也分成天然玻璃和人工玻璃,這也是大多數消費者最害怕的坑。非晶體跟晶體不同的就是內部質子排列完全沒有規律。非晶質體玻璃的出現主要跟形成環境有關,當溫壓環境變化太快,溶(熔)液中的成分還沒來得及排列整齊就被固定在一起瞭,所以還有一種說法玻璃其實就是也是一種液體。當溫度稍微慢一些,就會產生多晶質集合體,再慢一些,以至於非常穩定瞭就會長成大大的單晶體。

自然界中的玻璃也有很多,像隕石玻璃、火山玻璃等等,這些玻璃在物理性質上跟人造玻璃非常接近,好在它們的產量大,像黑曜巖這種天然玻璃本來價格就不高,也沒有很多的仿制品。

玻璃都有一個顯著特點就是這個貝殼狀斷口,相信很多人都被這種玻璃碴子劃傷過。(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以上就是第一篇文章,簡單舉幾個例子說一些礦物的結晶學,如果真的想學好結晶學還真的是一個很難的東西,設計瞭空間格子、群論等等高深的內容,我隻是做一個簡單的普及,言有不及之處還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