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幣與區塊鏈的價值有何關系?

首先,要想理解五花八門的幣之間的區別,我們先要分清“幣(coin)”和“代幣(token)”的區別。簡單來講,coin是區塊鏈中交易費(gas)的等價物,充當貨幣的角色,而token則是一種權益證明,一般coin都可以算作token,但token卻不能算作coin。我們常常見到的比特幣(BTC),以太幣(ETH),SOL等等,都是coin,而SAND(著名元宇宙遊戲公司Sandbox的代幣),BNB(幣安發行的代幣),USDT(穩定幣)等則是token。說到這裡,你可能還是沒有完全理解,沒有關系,我們先花1分鐘回顧一下區塊鏈的特征:

區塊鏈是什麼?

區塊鏈最大的特征就是不可篡改性。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要看區塊鏈的本質,區塊鏈是去中心化的分佈式記賬系統,通俗的講,就是一個全民參與記賬的方式。他將記賬分為兩步,第一步是獲得記賬權,比如比特幣礦工通過運算解題,完成一頁新的交易的賬簿,也就是一個記載著若幹交易信息新的區塊;第二步是所有網絡內的錢包、礦工、數據庫作為節點,驗證這一頁信息的真假,將這一頁交易廣播出去,同時記在自己的賬上。由於每一頁交易信息都被所有人記在瞭自己的賬簿上,同時每一頁信息都包含瞭所有之前每頁信息的內容,因此區塊鏈技術最大的特征就是不可篡改性,也就保證瞭每一步交易的真實。

公有鏈、聯盟鏈、私有鏈?

根據不同的技術形態,區塊鏈可以分為公有鏈、聯盟鏈、私有鏈。

  • 公有鏈:任何節點都是向任何人開放的,每個人都可以參與到這個區塊鏈中進行計算,而且任何人都可以下載獲得完整區塊鏈數據(全部賬本)。其中,公有鏈中包含瞭一種最重要的平臺—基礎鏈。這個基礎鏈不依賴第三方、通過自身分佈式節點進行網絡數據存儲、驗證、傳遞和交流的區塊鏈平臺。比特幣、以太坊是兩大最重要的基礎鏈。
  • 聯盟鏈:是指有若幹機構或組織共同參與管理的區塊鏈,他們各自運行著一個或多個節點,之中的數據隻允許系統內不同的機構進行讀取和發送交易,並且共同記錄交易數據。
  • 私有鏈:有些區塊鏈的應用場景下,並不希望這個系統任何人都可以參與,任何人都可以查看所有數據,隻有被許可的節點才可以參與並且查看所有數據,這種區塊鏈結構我們稱為私有鏈

Coin和Token?

這時候我們再來回顧coin和token之間的區別。區塊鏈的“Coin”指的是“公有鏈”的“GAS”(交易手續費等價物),因為鏈是需要節點和礦工的,礦工支持鏈的運轉需要獲取回報,也是有成本的,因此需要“GAS”。基於公有鏈原生的“幣”,一般被稱為“Coin”。以比特幣為例,比特幣記賬需要礦工消耗大量的能源進行計算,因此比特幣是作為一種挖礦獎勵(記賬獎勵)、以及交易手續費獎勵的形式給予礦工的。代幣(Token)是具有某種權益的區塊鏈項目代幣,項目一般基於基礎鏈研發的一個應用型的區塊鏈DApp(Decentralized Application)上。“Token”本質上是一種權益的證明,因此也分為“證券型代幣”和“功能性代幣”。“證券性代幣”更加接近於發行該“Token”的項目或者公司的股權;而“功能性代幣”是一種允許參與者在網絡上實際使用或執行某種活動的代幣。所以,“權益性代幣”的定價和升值基礎一般是項目本身發展的未來的價值;而“功能性代幣”的定價和升值基礎一般是由供需關系,即項目中定價、使用者數量及交易數量以及代幣供給等決定的。在加密貨幣領域中,絕大多數的代幣都是功能型代幣。

區塊鏈項目一定要發token嗎?

發不發token,本質上是區塊鏈項目自身定位和經濟模型所決定的。比如公有鏈項目一般都有幣,而聯盟鏈和私有鏈不需要有幣。為什麼呢?因為公鏈項目的參與人完全公開的,所有人都可以參與的,開發、維護、節點的建設和運行,需要所有人參與和付出,也因此要以幣的形式激勵回報參與者。而聯盟鏈和私有鏈的投資和收益都是有特定的對象的,因此不一定需要以幣的形式激勵所有人。講瞭這麼多,簡而言之,加密貨幣的價值或者代表瞭區塊鏈項目本身的價值,或者反映瞭區塊鏈項目內業務與供給關系的價值。無論怎樣,都與區塊鏈自身的前景息息相關。


02.區塊鏈進化論比特幣、以太坊、狗狗幣、SOL有什麼區別?

對於區塊鏈的發展階段劃分,梅蘭妮.斯萬在其著作《區塊鏈:新經濟藍圖》中將區塊鏈分為:區塊鏈1.0——數字貨幣;區塊鏈 2.0——智能合約;區塊鏈3.0——去中心化應用(DApps)。

區塊鏈1.0數字貨幣——比特幣,萊特幣,狗狗幣

數字貨幣是最早大傢認識到的區塊鏈應用,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比特幣,除此之外還有萊特幣,狗狗幣等。從應用體驗上,他們之間的主要差別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供應數量、交易確認時間、和加密方式:

  • 供應數量,這也決定瞭該數字資產的稀缺性,其中,比特幣是我們提到的三種加密貨幣中供應量最少的,因此他的稀缺性也造成瞭他價格高,更適用於儲存的特征;
  • 交易確認時間,中本聰將比特幣交易確認時間設置為十分鐘,與此相對應的,狗狗幣誕生於小費文化,交易確認時間設置為一分鐘。當然,比特幣的交易確認時間雖然長,卻更有利於提高大型資產轉移的安全性;
  • 加密方式,三種幣當前挖礦獎勵規則都是獎勵最先挖出來的礦工,也就是算力更高的礦工。而由於比特幣的加密算法SHA256很容易開發出專用的挖礦芯片(ASIC礦機),因此算力會更加集中。而狗狗幣和萊特幣采用的Scrypt算法需要依賴大量內存,不適用於開發出專用的挖礦芯片,因此參與挖礦的門檻更低,獲得獎勵也更去中心化

主要數字貨幣比較

區塊鏈2.0智能合約平臺幣——以太幣,卡爾達諾,幣安智能鏈,Solana,波卡

區塊鏈的第二大基礎應用就是智能合約平臺,智能合約說白瞭就是按照提前設定好的交易條件自動執行的合約。我們常常聽說的以太幣,就是智能合約平臺以太坊發行的代幣。以太幣和比特幣最大的區別是以太幣不僅僅具有比特幣的貨幣屬性,還可以執行智能合約。為什麼以太坊可以執行智能合約呢?支撐他們應用差異的一個主要概念叫做圖靈完備。所謂圖靈完備,就是一切可計算的問題都能計算,說白瞭就是給瞭指令就能得到結果。以太坊為智能合約提供瞭圖靈完備的編程語言(Solidity)和相應的運行環境,讓區塊鏈應用開發者可以直接基於以太坊平臺進行開發。而比特幣的腳本由於沒有條件分支、循環等控制指令,因此不能根據任何設定的指令判斷出結果,因此不具備圖靈完備性,也並不能拓展出除瞭貨幣屬性外的應用場景。智能合約平臺最早、當前最成功的就是以太坊(ETH)瞭,同時,還有許多潛在的挑戰者,比如以太坊聯合創始人創立的卡爾達諾(ADA),幣安平臺推出的幣安智能鏈(BSC/BNB),以及去年價格一飛沖天,由舊金山的Solana Labs開發人員構建的Solana(SOL), 等等。要認識智能合約間的區別,以下為幾個必要瞭解的參數:

  • 共識機制(PoW vs. PoS),共識機制就相當於區塊鏈記賬獎勵機制的規則。而PoW和PoS就是最普遍的共識機制。PoW (Proof of Work),即工作量證明機制,PoW機制是比特幣等需要挖礦幣種的通用機制,就是工作越多,收益越大。PoW的核心就是,誰擁有的電量和計算能力強,誰獲得的獎勵多。PoS(Proof of Stake),即權益證明機制,PoS根據持有幣量的多少和時間來分配記賬權,從而進行獎勵。兩者相比較,PoW更加安全,而PoS更加快速和有效率,因為其記賬不需要大量的運算能力,也更節省能源。以太坊至今已進行瞭幾次更迭,在2022年更是計劃將共識機制從PoW過渡至PoS,進入ETH2.0時代,據分析,PoS可以使以太坊節省99.95%的能源。PoW和PoS是最為基本的兩種共識機制,在此基礎上由於多延申。比如幣安幣(BNB)采用瞭PoSA的共識機制,它結合瞭PoS和PoA(Proof of Authority),顧名思義,PoSA結合瞭權益和權威兩方面的機制,因此它也相對以太坊更加中心化;此外Solana采用瞭獨特的 PoH(Proof of History)機制,PoH允許每個節點生成本地的時間戳,無需等待整個區塊鏈網絡來同步更新數據狀態,這極大地減少瞭區塊在同步上所消耗的時間。
  • 吞吐量/每秒交易數量(TPS),吞吐量的大小決定瞭交易速度的快慢和交易成本(GAS)的大小。過去的幾年,我們在以太坊生態中看到的各種去中心化的應用,但隨著應用帶來的交易數量的增加,使得以太坊的交易處理速度遇到瞭瓶頸,以太坊15 筆的交易處理能力,相較於 Visa 網絡均值 2000 筆,峰值數萬的效率,仿佛不同時代的產品。受限於 TPS,價高者得的交易處理機制使交易增加時,以太坊網絡貴且擁堵,最擁堵時單筆交易花費幾十上百美元成為傢常便飯。
  • 結構拓展:為瞭應對區塊鏈交易速度慢,交易堵塞(主要是以太坊),有一系列結構上的拓展辦法正在或將被大規模應用:
  • 分片(sharding)技術。區塊鏈就相當於一個數據庫,每一個節點都相當於獨立的服務器。正常情況下,這些節點每次隻有一個節點能獲得記賬出塊的權利。而分片技術,就相當於將待處理任務(如確認交易,運行DApp等)進行分解,全網的節點也進行分組,每一組同時處理一個分解後的任務,這樣就變成瞭多節點同時並行處理任務瞭。
  • 分層L1/2。分層主要是允許鏈外打包交易。以以太坊為例,第一層是最初的主要區塊鏈(以太坊),在那裡以太坊的用戶達成共識並構建各種應用程序,所以當第1層堵塞時,可以有一個智能合約來連接到主鏈外的第二層L2,最常見的L2擴展解決方案技術為Rollups,在L2 Rollups層交易被處理,然後再返回到可以驗證的主鏈上。

側鏈。相比於L1/2,側鏈技術不是在主鏈的基礎上架起的新一層鏈,而是獨立於主鏈的平行鏈,往往用來處理以太坊的過剩容量,而不是與以太坊競爭。Polygon(MATIC)就是處於側鏈網絡,它由一組專屬驗證者提供保護,必須時不時地向以太坊提交檢查點。

主要智能合約平臺代幣比較

區塊鏈3.0去中心化應用DApps

當前,去中心化應用的三大方向分別為DeFi(去中心化金融),GameFi(鏈遊),和NFT(非同質化貨幣)。參考下圖dappradar的研究,DApp首先崛起在DeFi,直到2021年中期,GameFi的活躍錢包數(UAW)超過瞭DeFi。另外去年最火熱的就是NFT瞭,別看它的UAW增長並不如其他兩項顯著,但如果從交易額來看,NFT去年絕對是經歷瞭爆發式的增長。

這些應用值得用專門一篇文章去學習入門,我們下次再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