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出品 |喻觀財經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禍夕旦福”,這句古話如果用現代語言來闡述,可以表述為:人們生活在風險的不確定性之中。

對於企業來說,風險的不確定性對企業的經營會產生不小的影響。

通過對事故成因的分析,把事故的風險消滅在萌芽狀態,就是風險管理。保險業就是管理風險的行業,通過給予相應的經濟補償,減輕人們因風險的不確定性受到的損失。以往保險業多采用風險等量管理模式,如今正在向風險減量管理服務模式轉型。

今年1月,原銀保監會發佈的《關於財產保險業積極開展風險減量服務的意見》,鼓勵保險公司把風險減量服務嵌入企業管理與生產流程中,為企業提供專業的一攬子風險減量服務,構建風險減量服務新模式。

風險減量在農業保險、車險等領域已有比較成熟的應用,如今拓展到安全生產責任保險(簡稱“安責險”)等領域。

安責險是保險行業貫徹落實國傢重大戰略部署的重要載體。如果說傳統保險以事後損失的財務補償為主要功能,安責險則提供瞭以風險減量為目標的事故預防服務。

2020年4月發佈的《全國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計劃》提出,安責險要充分發揮參與風險評估和事故預防功能,推動企業安全生產社會治理,助力我國安全生產社會治理體系建設。

這也意味著,借助“安保融合”的新模式,安責險將拓寬傳統意義上的安全生產社會化服務范圍,成為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載體。保險公司將在安全生產社會治理體系中發揮更積極的作用,全面融入國傢社會治理體系。

中國人壽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國壽財險”)有關人士表示,在保險業向高質量發展的轉型時期,風險減量管理從事後理賠應對為主的傳統邏輯,轉向以事前和事中的預防為主,有助於保險公司實現向價值經營轉型,實現“保險增量、風險減量”。同時,開展風險減量保險服務能夠更深入地融入國傢社會治理體系。

在國傢社會治理體系中,成為發揮風險防范、風險化解和風險轉移的社會“減震器”和“穩定器”,這不僅是國有保險公司的擔當,也是保險業的使命。

風險減量:創新模式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鎖凌燕曾撰文指出,風險減量是典型的保險業派生職能。保險有兩個區別於其他金融產品的、最本質的屬性,一是轉移,二是分散。在此基礎之上,保險成為企業和傢庭的風險損失買單人,借助其合同設計和專業能力,激勵並幫助客戶降低風險、規避損失,這便是所謂的風險減量。

風險減量涵蓋前置減險、合規控險、精算計險、勘驗化險、處置出險等諸多環節,核心在於“防”、“減”、“救”三個環節,其如同三條防線,創新性幫助企業解決風險“看不清、看不全、管理難”的問題。

國壽財險有關人士表示,對於風險管理,以往保險公司的傳統做法是為企業提供保險等量管理,評估被保險企業發生風險的概率,承保符合條件的企業,在發生事故後保險公司進行理賠。而風險減量服務則要求主動介入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中,運用科技手段和風險管理知識,為企業提供事故預防服務,從源頭上控制風險發生,從而實現風險總量的減少。

有業內人士形容,如同健康管理領域強調“治未病”,風險減量管理其實也是風險管理領域的“治未病”。

“治未病”的前提是能夠及時準確地識別隱患,做好風險預防。從“事後理賠”轉向“事前防損”,將“防重於賠”的理念融入日常各項工作,正是風險減量管理的路徑。

2016年以來,國壽財險通過大量行業、企業調研,總結既有事故預防服務中的經驗教訓,從安全生產隱患的根源入手,以安全生產事故成因中占比最高的“人的不安全行為”為切入點,明確瞭“以人為本”的事故預防核心理念,形成瞭“以數據化方法提升員工危害辨識與風險評估能力”為目標的創新型安責險事故預防服務模式,助力國傢打通安全生產治理體系及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最後一公裡”。

據瞭解,國壽財險事故預防服務是海恩裡西法則、保護層分析、風險分級等經典安全理論在安全生產實踐中的具體應用,其核心是通過數據化手段,以危害辨識和風險評估基礎能力提升培訓為起點,對企業中有意識、有能力、懂安全、有活力的骨幹進行賦能,培養具備“會系統性風險評估、會針對性風險管控、會授漁型安全培訓、會數據化安全管理、會實操性應急處置”的“五會”安全管理人員,而後由培訓合格的“五會”安全管理內訓師將這五種技能通過智能工具和科學方法在企業內放射性傳導,將安全生產培養成為全員、全崗位的習慣和主動行為。

目前,通過服務推廣,已為企業排查安全生產隱患超80萬條,有效助力瞭企業安全生產管理水平的提升。

事中減損:科技助力

在風險減量管理模式之下,保險公司不僅僅隻是提供事後理賠,而是在新的視角和切入點之下,廣泛參與到安全生產社會共治,幫助企業減損。

企業財險涉及的領域眾多,其風險因素比較復雜和多元化。據統計,我國約有39個工業大類,涉及191個種類,其中產業細分小類就高達525個。這意味著在每一個細分行業的風險差異性很大,為風險減量增加瞭不小的難度。

有業內人士指出,風險管理如不夠精細,可能會導致風險傳導、疊加、演變、升級,特定事故極易突破“風險防控擋板”引發突發事件,並產生“鏈式反應”。

風險減量管理是以降低系統的不確定性為目的,而不局限於事後的經濟補償。與傳統的防災防損、風險管理相比,其更強調技術手段的運用和全生態系統的解決方案,讓整體風險系統性地降下來。

2021年9月,原銀保監會發佈的《關於推動財產保險專業化、精細化、集約化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加快科技創新與風險減量服務融合,鼓勵保險公司積極運用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增強風險識別、監測、預警等風險管理專業能力,提升財險業風險減量服務整體效能。

如何有效並規范使用新技術,亦是在實踐中需要不斷探索和解決的難點,這也正是保險風險減量管理模式創新的空間。

為此,國壽財險與清華大學聯合成立“清華-中國人壽財險工業安全大數據聯合研究中心”,旨在研究和探索工業安全大數據的標準及應用實踐,加速工業安全價值數據的理論、模型和實踐在工業企業中有效地推廣應用,推動工業企業的安全管理能力的提升,以金融服務創新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免受損失。

“安心防”智慧防災防損雲平臺,則是業內首傢采用全國產化GIS平臺搭建的智能風控雲平臺,對接瞭國傢預警信息發佈中心、中國地震臺網中心等權威機構,通過整合氣象、海洋、地震等災害數據,以及財險標的位置信息和承保、理賠信息,利用時空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提供實時權威的災害預警,承保標的風險識別與評估、區域累積風險管理等數字化風險分析和防災防損服務。

據統計,“安心防”累計向今年超強臺風“杜蘇芮”影響的東南部、京津冀、東北部地區發佈預警提示90萬次。此外,在今年山東省平原縣M5.5級地震後,國壽財險根據震中位置、震級、峰值加速度等信息,應用巨災模型和空間計算技術預測生成風險區劃圖並提取財產險高風險保單105件。

截至2023年8月,“安心防”累計提供風險預警服務超3000萬次,重大災害風險預警能力達到行業先進應用水平;為超1.7萬傢企業提供風險排查服務,向客戶出具風勘報告超2.2萬份,整改建議書3800餘份,幫助企業更加全面地瞭解自身的風險狀況,及時采取整改預防措施。

除瞭在防災防損方面應用科技手段,國壽財險還建立瞭高精度理賠智能反欺詐、關聯圖譜分析、內部風險監督等模型,實現對理賠案件維度智能風險分析預警、案件與案件之間關聯關系挖掘、內部理賠人員風險定期監督等,健全反保險欺詐智能風控支持體系,提高風險管控能力。

此外,國壽財險建立瞭理賠報案聲紋識別模型,打造黑、灰名單等聲紋庫,針對各險類理賠報案電話語音實時識別報案人聲紋,實現聲紋快速匹配及風險提示,針對歷史存量報案聲紋聚類回溯,形成瞭聲紋反欺詐的閉環管理。

全鏈服務:精細管理

與以往事後的防災減損等傳統風險管理相比,風險減量管理拓寬瞭服務領域。有業內人士指出,風險減量管理屬於跨界和融合的創新,需要從客戶消費價值鏈和保險經營價值鏈兩個緯度探索創新保險商業模式創新,實現從關註“保險產品”到關註“客戶體驗”、“客戶收益”和社會福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以客戶為中心”,將完善客戶體驗作為創新的著眼點和核心訴求。

創新風險減量服務內容,豐富風險減量服務提供形式,挖掘新技術、新經濟發展產生的風險減量需求,實現風險減量服務專業化、精細化發展,將成為風險減量管理的未來之路。

近年來,國壽財險以風險減量服務為切入點,探索為客戶提供一站式服務方案。面向企業客戶和個人客戶,分別組建瞭“專傢級風勘服務”、 “專業級風勘服務”以及“自助型風勘服務”三大服務體系。同時借助“安心防”平臺歸集的第三方自然災害預警信息,面向所有客戶提供全方位的災害預警。對於客戶在風險減量服務方面的要求,國壽財險還提供獨立的風險減量咨詢服務產品。

此外,國壽財險研發瞭全險種稽核平臺,實現稽核業務的流程化、標準化、智能化管理,打通各險種保險產品承保、理賠數據鏈路,建立全險種稽核數據湖,通過“AI+規則”風控模型計算,便捷前端風險案件自主風險信息查詢,最大化稽核風控成效。

2022年稽查案件132萬餘筆,實現事後追償挽損逾1000萬元。

國壽財險廈門分公司作為廈門食品安全公共責任保險的主承保公司,積極參與策劃並支持開展海滄區食品安全突發事件(IV級)應急演練。演練涵蓋瞭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等七大環節,有效檢驗瞭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置能力,為做好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置工作提供瞭有益經驗。

通過將風險減量與業務發展深度融合,國壽財險將專業化、精細化的風險減量服務嵌入到管理與生產流程之中。2022年生產安全類工傷事故人數較2020年降低瞭17%,事故預防和風險管控效果顯著。

在風險減量管理的新模式下,國壽財險正在幫助越來越多的企業構建起“人人懂風險、人人管風險”的良好安全生產氛圍,助力國傢打通安全生產治理體系及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最後一公裡”。

圖片: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