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當下”到底是什麼意思?

李元霸 2024-04-07 01:12 13次浏览 0 条评论 taohigo.com

“活在當下”到底是什麼意思?

近年來,我的朋友和親戚,包括網上的一些雞湯文章,總是告訴別人要活在當下,那麼活在當下是什麼意思呢?從字面上很容易理解,活在當下就是活在這一刻,感受這一刻,幸福在這一刻等等!這種理解並不錯,但有點膚淺。

事實上,所謂的“活在當下”是當今世界人們追求的一種理想而恰當的生活狀態,是一種相對較高的生活狀態。儒傢的“中庸”、“知行合一”、佛教的“正念”、“禪”、“空”、“悟”、道教的“道”、“無為”等都是追求正確美好生活的狀態!這也是對當今世界人們“活在當下”概念的最佳總結。

那麼多人整天喊著活在當下,活在當下。有多少人能做到?看似簡單的人生道理,很少有人能做到,做到的人也不會喊“活在當下”。接下來,我通過一個簡單的例子,從各個角度打破瞭“當下”這個詞,打破瞭強迫嘮叨。

周末早上,你從床上伸出懶腰,走到廚房,拿起心愛的水杯倒水。這個水杯是你最喜歡的人幾年前用肋骨為你燒的“骨瓷杯”。它不僅珍貴,而且對你意義重大,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杯子。在倒水的過程中,你不小心打碎瞭水杯。接下來,你大腦中的神經元會放電,給你的生活增添各種戲劇。不管你的想法是什麼,隻有三種情況可以總結。首先,你的大腦不斷地搜索過去,杯子有多重要,你的損失有多大,你有多後悔你的粗心大意,因為破杯子你有多悲傷。大腦的思維將永遠停留在後悔的過去;第二,你會認為將來不會有這麼有價值和有意義的杯子,即使你去街上買,你也買不到這個杯子。定制一個完全相同的杯子也失去瞭它的意義。將來使用任何杯子都會讓你非常害怕。。。大腦的思維總是暗示你對未來的恐懼;第三,你的心沒有波瀾,你的大腦沒有情緒。收拾殘局後,你會做你應該做的事。你的大腦思維一直停留在當下。第三種反應似乎是“活在當下”的反應,實際上是極端的機械反應,是冷冰冰的機械反應。第三種反應似乎是“活在當下”的反應,實際上是極端的機械反應,是冰冷的機械反應。所以在寶貴的杯子被打碎後,大腦有各種焦慮和緊張的情緒反應是正常的,這也是不同於冰冷機器的最重要的一點。然後,在你的情緒釋放和悲傷之後,你可以很快把自己拉回到現在,然後做你接下來應該做的事情。不要讓一個破杯子長時間影響你的情緒,甚至控制你的生活。接下來要做的兩件事與杯子完全不同。當杯子壞瞭,我同情自己。收拾殘局後,你應該迅速做你接下來應該做的事,比如看書,玩遊戲,聊天…但是我們大多數人經常會因為一件看似小的事情而影響一整天甚至多天的情緒波動。早上扔杯子,整天不開心;堵車上班,整天工作效率低下;和親戚吵瞭好幾天,總是把自己的想法拋在過去或者拋向未來..這樣的例子太多瞭,最明顯的表現就是有很多老人,幾十年過去瞭,還在不斷提起年輕時錯誤決策對自己現在的影響。幾十年來,我一直困在痛苦的過去…守仁先生徒弟的兒子生病瞭,一直抑鬱焦慮。知道後,守仁先生對徒弟說:“兒子生病瞭,感到很難過是合理的,但如果太難過,不僅會讓事情更嚴重,還會影響你接下來幾天要做的事情。除瞭對眼前的問題沒有幫助外,它還會延遲解決問題的進展。知道後,守仁先生對徒弟說:“兒子生病瞭,感到很難過是合理的,但如果太難過,不僅會讓事情更嚴重,而且會影響你接下來幾天要做的事情。除瞭對眼前的問題沒有幫助外,它還會延遲解決問題的進展。此時的挫折或痛苦是你培養自己的好機會,否則你以前所知道的生活真理就會消失。俗話說“有憂患,不得其正。”

那我們怎樣才能正確地“活在當下”呢?

杯子壞瞭,杯子壞瞭讓你很難過,你很難過,因為杯子壞瞭,傷心後應該盡快清理殘局,然後做你應該做的事。因為你接下來要做的任何事情都與破碎的杯子完全不同,為什麼杯子會影響你接下來要做的其他事情呢?

首先,從大腦科學的角度來看,人類的大腦總是喜歡彌補一些不存在甚至不會發生的事情,然後把各種完全不相關的事情聯系起來,這也是進化的產物。人腦是一個笨重的器官,類似於冰淇淋結構的逐層進化。能量消耗大,經常出現bug。由於不確定性表明危險,大腦對不確定性的事物非常排斥。隻要原始人類聽到草地上的聲音,他們就會立即保持警惕,因為草地上的聲音對他們來說是不確定的。隻有將不確定的事物歸類為威脅生命的危險,人類才能安全地進化數百萬年。大腦的快速系統(邊緣系統)反應速度快,能量消耗低,但容易出錯。我們每天90%以上的行為和動作都是由快速系統決定的;慢腦系統(前額葉系統)反應慢,能量消耗大,但很少出錯。我們每天隻有很少而重要的事情是由慢系統決定的。這種分配的目的是為瞭節省大部分能量來決定更重要的事情。當你早上起床去廚房拿杯子倒水等一系列非常熟練的動作由經常犯錯誤的快速系統控制,當快速系統意外打破杯子時,你的慢速系統會幹預控制。慢系統自然會仔細計算任何事情,喜歡反思、總結和學習。當你打碎杯子時,慢系統會控制你的下一個行為:慢系統分析你打碎杯子,總結杯子打碎的經驗,並找到彌補快系統的錯誤的方法。破碎的鏡子不能重圓,杯子破碎的錯誤是無法彌補的,但慢系統總是強迫自己找到彌補錯誤的方法。此時,您的大腦快速系統和慢系統處於無法解決問題的矛盾之中,反復旋轉形成思維的死循環,極度焦慮。我們經常被我們的大腦帶入思維漩渦,有些人甚至無法跳出他們一生創造的思維漩渦,比如極其固執的人,不能接受新事物的人,巨嬰,杠精等人類新物種…

上述大腦快慢系統解決問題的死循環是人類的“精神內耗”,就像汽車陷入泥潭,幹踩油門,消耗大量能量,但不能前進一步。人腦也是如此,一不小心就會陷入思維的泥潭,讓我們始終原地踏步。似乎我們周圍的很多事情都傷害瞭我們。事實上,從解決事物的角度來看,大腦的速度系統存在問題,這對我們自己造成瞭傷害。例如,周伯通練習左手和右手互相戰鬥。也像蚊子叮咬你後,你反復抓癢快速解決瘙癢問題,最後瘙癢問題沒有解決,但他們的皮膚,蚊子叮咬你你隻是有點癢,我們隻要接受瘙癢的感覺,慢慢感覺,體驗它,很快就會好,也不會最終傷害自己。遺憾的是,人類的大部分精神能量都被類似於這種形式的精神內耗所浪費。

所以,要想活在當下恰到好處,首先要跳出這個“思維泥潭”。事實上,古聖賢一生都在解決人類的問題。儒傢、佛教、道教等都在幫助普通人修煉自己的人性,讓我們先在精神層面活得更好。因此,我們可以在“知識”的層面上找到一門我們感興趣和喜歡的知識,然後慢慢達到“行動”的階段。最後的結局是“知識與行動的統一”的領域,也是孔子“隨心所欲不超過規則”的領域。我認為這是一個美好的生活。古聖賢對人類修行沒有標準答案,基本上都是“因病發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方法也不同。那些古代聖賢隻是告訴你所有的路徑,然後讓你自己理解,是頓悟,是漸進的理解,還是不能理解,這取決於你個人的努力和才能。一位小和尚問師傅:“師傅,你在悟道之前每天都做什麼?師傅回答說:“吃飯,睡覺,讀書,散步。小和尚接著問:“師傅,悟道之後你每天都做什麼?師傅回答說:“吃飯,睡覺,讀書,散步。小和尚摸著自己的光頭疑惑若有所思。

雖然我們在開悟前後都做同樣的事情,但我們的心情卻完全不同。我們每天都要慢慢前進。即使我們在原地走一會兒,也是我們抬頭仰望星空的機會。在生活中,我們應該有勇氣穿著拖鞋旅行。

一切都是多方面的,我們這一代人是在所謂的“西方科學精神”的影響下長大的,一切都喜歡區分好壞,一切都想找到一個標準的答案。如果你刻意追求“活在當下”,那麼很多時候你會缺乏生活中應有的情感和激情,也不會爆發出應有的靈感,像機器一樣生活,我相信這不是你想要的生活。因此,你必須掌握學位。不要走得太快,因為走得太快很容易落下你的靈魂,也不要總是站在原地,因為消耗大量的精神能量會慢慢失去生命的意義。隻要你能讓自己慢慢前進,一直在路上,一直“微調”自己的生活。那個說不懂,寫不懂,但能讓你的身心活得最舒服的節奏,是我們一生不斷實踐的目標。充滿激情,恰到好處地“活在當下”。有人問禪師:“活在當下是什麼?禪師回答說:“吃飯就是吃飯,睡覺就是睡覺,這叫活在當下。”

現在讓自己快樂舒適的體驗入門最好的練習方式就是冥想。以後再談冥想。

最後,以一個小故事結束:輕裝可以遠行,靜心可以長行。

一個小和尚想出去雲遊,但是日期一次又一次的推。半年過去瞭,動身事件還沒有成功。方丈讓他經常來訪:“你想出去雲遊很久,為什麼還沒開始?”小和尚擔心雲回答:“我一次又一次的雲遊,不知道要走多少裡路,穿越多少條河,穿越多少座山,穿越多少風雨。所以,出發前一定要做好一切準備。

方丈沉思瞭一會兒,說:“是的,這麼遠遊,確實需要做好準備。然後問:“鞋子準備好瞭嗎?千裡迢迢,路途遙遠,鞋子不夠怎麼做?立即命令寺廟裡的僧侶,每人為小和尚準備十雙鞋,立即送到禪房。一杯茶之間,鞋子被一個接一個地送到,每人十雙,僧侶超過100雙,一千多雙鞋堆積在一個像山一樣的地方。方丈又命令道:“汝等師弟遠去,一路不知道經風雨幾何,每個人都會為他準備一把雨傘,以備其需要。所以,不到一會兒,一座由雨傘組成的另一座山堆在山鞋旁邊。看著眼前的兩座由鞋子和雨傘組成的山,小和尚感到困惑。於是問方丈:“師傅,弟子一個人出雲遊哦,這麼多東西,別說幾萬裡的行程,就是寸步,弟子也行不出來!方丈笑著說:“徒兒不急,還有很多事情要準備。這裡千山萬水,丹到河邊如無船可渡怎麼辦,為師還要讓你的師兄們為你造船。

聽到這個消息,小和尚突然開悟瞭,瞬間明白瞭。現在,方丈會說:“弟子明白瞭,現在請師傅離開。

方丈撫摸著他的頭,微笑著說:“一個人走在路上,一隻鞋子和一碗就足夠瞭。事情太多瞭,但他不能采取行動。生活就像一次長途旅行,心裡裝載太多,也不能移動。”

當人類思考時,上帝笑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