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知識:古人對1歲到140歲的稱呼是怎樣的?增詳版

序言

中華傳統文化不僅歷史悠久,蘊藏豐厚,而且組成元素龐多,涉及到政治、思想、精神、生活、信仰等領域的各個方面。僅僅是對人的年齡,就有許多不同稱謂,而對不同人的不同年齡,又有不同的稱謂,且大多都有歷史上的典史出處,一直沿傳至今,蔚為大觀。

1古人對1歲到140歲的稱呼是怎樣的?增詳版

現在人們說年齡,都是很直接的1歲、10歲、20歲……,簡單明瞭,卻貌似少瞭一點“韻味”;那麼古人對於年齡,又是如何稱謂呢?有些稱謂現在還能聽到,但有些已經很少有人知道。

幼年 度:小兒初生之時。初度:是指生日之時。出自《離騷》“皇覽揆餘初度兮,肇錫餘以嘉名。”後稱生日為“初度”,謂始生之年時。湯餅之期(會):指嬰兒出生3日。“湯餅佳期”指:舊俗壽辰及小孩出生第三天或滿月、周歲時舉行慶賀宴會的日子。小孩出生三天,請公婆或產婆,用艾葉水給小孩洗澡,稱“洗三朝”,故稱“湯餅之喜”。(湯餅 [ tāng bǐng ] 釋義:1.水煮的面食。《釋名·釋飲食》:“蒸餅、湯餅、蠍餅,金餅、索餅之屬,皆隨形而名之也。”《初學記》卷二六引 晉 束晳 《餅賦》:“玄冬猛寒,清晨之會,涕凍鼻中,霜凝口外,充虛解戰,湯餅為最。” 宋 黃朝英 《緗素雜記·湯餅》:“餘謂凡以麪為食具者,皆謂之餅,故火燒而食者呼為燒餅,水瀹而食者呼為湯餅,籠蒸而食者呼為蒸餅。”《兒女英雄傳》第二八回:“羹湯者,有'湯餅’之意存焉。古無'面’字,凡麺食一概都叫作'餅’。”2.指湯餅會。 清 胡鳴玉 《訂訛雜錄·湯餅》:“生兒三日會客,名曰湯餅。” 清 唐孫華 《賀王冰庵太守納姬》詩之二:“明年湯餅應呼我,帶醉題麞一笑嘩。”參見“ 湯餅會 ”。佳期 [ jiā qī ]釋義:1、情人約會的日期、時間)赤子、襁褓:未滿周歲的嬰兒。(赤子:剛出生的嬰兒。顏師古註:“赤子,言其新生未有眉發,其色赤。”襁褓:代指未滿周歲的嬰兒。)

2 赤子、襁褓

牙牙:象聲詞,嬰兒學語的聲音,指1歲。(牙牙學語:形容嬰兒咿咿呀呀地學大人說話的神情。出自:唐·司空圖《障車文》:“二女則牙牙學語,五男則雁雁成行。”翻譯:兩個女孩咿咿呀呀地學大人說話,五個男孩像大雁一樣排成行。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清袁枚《祭妹文》:“兩女牙牙,生汝死後,才周晬耳。”周晬,指嬰兒周歲。) 孩提:指初知發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兒,指2—3歲的兒童。(孩提:幼兒時期。《孟子·盡心上》:“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也。”趙歧註:“孩提,二三歲之間,在襁褓知孩笑,可提抱者也。”韓愈詩中就有“兩傢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

3 孩提 蘇漢臣 《嬰戲圖》絹本設色 18.2×22.8cm 天津博物館藏

始齔(chèn):男孩8歲,女孩7歲。根據生理狀況,男孩8歲、女孩7歲換牙,脫去乳齒,長出恒牙,這時叫“齔”,“齠年”或“髫年”。《康熙字典》:  【亥集下】【齒字部】 齔   【唐韻】【集韻】【韻會】初堇切【正韻】初謹切, 瀙上聲。【說文】毀齒也。男八月生齒,八歲而齔。女七月生齒,七歲而齔。 又【廣韻】【集韻】【正韻】 初覲切,音襯。又【集韻】醜忍切,音辴。義 同。 從ऎ, 音化。【六書正譌】別作齓,非。  《說文解字》:  【卷二】【齒部】齔  毀齒也。男八月生齒,八歲而齔。女七月生齒,七歲而齔。從齒從七。初堇切  齔:(chen,第四音節)chèn 兒童換牙,脫乳齒換恒齒.“始齔”:剛換牙,指七八歲小童。

4 始齔 《說文解字》:  【卷二】【齒部】齔  毀齒也。男八月生齒,八歲而齔。女七月生齒,七歲而齔。從齒從七。初堇切 

九齡:9歲。黃口:本指雛鳥的嘴,借指兒童;古代戶役制度稱小孩為黃,隋代以不滿三歲的幼兒為黃,唐代以剛生的嬰兒為黃。後來,十歲以下兒童皆泛稱為“黃口”。發展意義為無知的年輕人,用以諷刺他人年幼無知。亦作“黃頷小兒”、“黃口小兒”、“黃口小雀”。總角:古代幼童把垂發紮成兩結於頭頂把頭發紮成髻,形狀如角,因而也用“總角”來代指人的幼童階段。借指幼年。在這裡,“總”就是聚攏束結的意思。總角之交(幼年就相識的好朋友)。總角是八九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古代兒童將頭發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紮成一個結,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1. 古時兒童束發為兩結,向上分開,形狀如角,故稱總角。《詩·齊風·甫田》:“婉兮孌兮,總角丱兮。”鄭玄 箋:“總角,聚兩髦也。” 孔穎達 疏:“總角聚兩髦,言總聚其髦以為兩角也。”《陳書·韓子高傳》:“ 子高 年十六,為總角,容貌美麗,狀似婦人。” 宋 蘇軾 《被酒獨行》詩之二:“總角 黎 傢三小童,口吹蔥葉送迎翁。”《紅樓夢》第三回:“這院門上也有四五個才總角的小廝,都垂手侍立。” 王闓運 《皇中憲大夫侯官陳君墓志銘》:“君孝思純穆,神情淵靜,總角之年,研精六藝。”2. 借指童年。晉·陶淵明《榮木》詩序:“總角聞道,白首無成。”  南朝 宋劉義慶 《世說新語·識鑒》:“ 夷甫 時總角,姿才秀異。” 唐 劉知幾 《史通·自敘》:“故始在總角,讀 班 謝 兩《漢》,便怪前書不應有古今人表,後書宜為 更始 立紀。” 清劉大櫆 《祭族長嗣宗先生文》:“我始總角,翁猶壯年。”

5 總角

6 總角2

指數之年:9歲。黃口:10歲以下。

7 黃口 蘇漢臣 長春百子圖卷 臺北故宮博物館藏

幼學:10歲。“人生十年日幼,學。”鄭玄 註:“名曰幼,時始可學也。”因稱十歲為“幼學之年”。後引申為幼時的學業。外傅之年:兒童10歲。(《禮記·內則》載:“十年,出就外傅,居宿於外,學書記。”外傅之年,離傢就學於師,古代貴族子弟至一定年齡,出外就學,所從之師稱外傅。與內傅相對。鄭玄 註:“外傅,教學之師也。”兒童十歲,亦稱外傅之年。)

8 外傅之年

少年 金釵之年:女孩十二歲。本來是指古代束發用的簪子。豆蔻:指女子十三四歲至十五六歲(豆蔻是一種初夏開花的植物,初夏還不是盛夏,比喻人還未成年,故稱未成年的少年時代為“豆蔻年華”正巧,有一種豆蔻花長得很“形象”,讓人看到後不免產生很污的印象,好像古人每天都在開車似的,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贈別》杜牧“娉娉裊裊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把13歲女孩稱作豆蔻年華,就來自於唐朝詩人杜牧的這首詩。)。13歲的少女,正如那豆蔻花未開之時,具有未經人事的單純可愛,美,且嬌羞,洋溢著青春氣息的粉嫩小臉蛋兒上,好像要滴出水兒來,正如這含胎花一般讓人心疼。

9 豆蔻 豆蔻梢頭二月初,古代把13歲女孩稱為豆蔻

舞夕之年:少年13至15歲。

10 舞夕之年

及笄:指女子十五歲。古代女子一般到15歲以後,就把頭發盤起來,並用簪子綰住,表示已經成年。“及笄”即年滿15歲的女子。束發:古人以十五歲為成童之年,把頭發束起來盤在頭頂。束發是男子十五歲(到瞭十五歲,男子要把原先的總角解散,紮成一束)。志學之年: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論語·為政》),所以後代稱15歲為“志學之年”。

青年 成童:15或15稍上的年歲。碧玉年華、破瓜之年:女子十六歲。(舊時文人拆“瓜”字為二八紀年,謂十六歲,多用於女子。)舞象之年:少年十五至二十歲。結發:束發,紮結頭發,古人男20歲束發而冠,女子15歲束發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標志分別為“加冠”、“加笄”。二八:為16歲。加冠:指男子20歲。古時男子20歲行加冠禮,表示已成年。弱冠:古人20歲行冠禮,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故稱“弱冠”。桃李年華:女子20歲。指20歲女子的代稱。桃李:比喻人的青春年少。語出明徐渭《又啟嚴公》:“誓將收桑榆之效,以毋貽桃李之羞,一雪此言,庶酬雅志。”

11 桃李年華

花信年華:女子24歲。而立(而立之年):30歲,意思是人到三十歲可以自立的年齡。後為三十歲的代稱。出自《論語·為政》。【成語故事】春秋時期,孔子在魯國政壇受排擠後,帶領弟子們周遊列國,經歷衛、鄭、陳、晉等地碰壁後,在蔡國閑居,孔子與弟子們談起自己的經歷,說他從30歲開始立志弘道,到現在快七十歲沒能推銷出仁政,感慨萬千……宰予立即過來安慰孔子。

12 而立之年

始室:30歲。《禮記·內則》:“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克壯:正當壯年,古代30歲為壯。半老徐娘:女子30歲。意思是指尚有風韻的中年婦女。出自《南史·後妃傳下·梁元帝徐妃》。《南史·後妃傳下·梁元帝徐妃》:“蕭溧陽馬雖老猶駿,徐娘雖老猶尚多情。”南朝時期,梁朝湘東王蕭繹的妃子徐昭佩由於得不到寵愛,先後與荊州瑤光寺的智遠道人,賀徽以及暨季江勾搭成奸。暨季江感慨地說:“沒想到徐娘半老,竟風韻猶存,是如此風流多情。”蕭繹忍無可忍責令她自殺。

13 半老徐娘 《簪花仕女圖》 周昉

中年 不惑(不惑之年):40歲為“不惑之年”。漢語成語,拼音是bù huò zhī nián,意思是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以此作為40歲的代稱。出自先秦·孔子《論語·為政》:“四十而不惑。”艾:50歲。《禮記·曲禮上》:“五十曰艾。”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50歲。

14 五十知天命

六九年:即54歲。

老年 耳順、耳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歲。我國還有幹支紀年的傳統,六十年為一輪,故又有六十歲為“花甲之年”的說法。高齡:敬辭,稱老人的年齡,多指60歲以上。耆:古稱60歲的人為“耆”。下壽:古人以60為下壽,指60歲以上。還歷壽:61歲的壽辰。從心之年:70歲。古稀:古代人活到70歲,也就很不容易瞭。杜甫有詩句曰:“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於是,七十又有瞭“古稀之年”的別稱。懸車之年、杖圍之年:均指70歲。懸車 : 1.形容險阻。 2.古代記時的名稱。指黃昏前一段時間。《淮南子.天文訓》作"縣車"。 3.致仕。古人一般至七十歲辭官傢居,廢車不用,故雲。 4.借指七十歲。 5.指隱居不仕。《晉書·劉毅傳》:“昔鄭武公年過八十,入為周司徒,雖過懸車之年,必有可用。”唐·許渾《賀少師相公致政》詩序:“少師相公未及懸車之年,二表乞罷將相。”

15 古稀之年 孔夫子

喜壽:七十七歲的雅稱,因“喜”字的草書近似豎寫的“七十七”,故得此名。

16 喜壽 七十七

傘壽:指八十歲,因“傘”字的草體形似八十,故稱“傘壽”。中壽:指80歲以上。半壽:指八十一歲,“半”字可拆為八十一,故得此名。杖朝之年、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ào]耋[dié]之年:均指八、九十歲。年過八十就可以允許撐著拐杖入朝。(《禮記》)釣渭,指薑子牙八十歲垂釣渭水遇文王的典故,常用來標指八十歲的人。 疑朝枚之年為杖朝之年在傳播過程中的錯寫。

17 傘壽 薑子牙

米壽:指88歲。因米字拆開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歲。上壽:90歲為上壽。白壽:九十九歲的雅稱,因“百”字去掉上邊的一是“白”字。“百”數去一為九十九。故雅稱九十九歲為“白壽”。期頤:指百歲高壽。頤者,養也——《易·序卦》 百年曰期頤——《札記·曲禮》期頤,一般指一百歲老人。期是期待,頤是供養,意謂百歲老人飲食起居不能自理,一切需期待別人供養或照顧。古時稱百歲為 “期頤之年 ” 。 期頤:百歲之人。 源於漢時戴聖所輯的《禮記·曲禮篇》:“人生十年曰幼,學。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壯,有室。四十曰強,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老,而傳。八十九十曰耄,七年曰悼,悼與耄,雖有罪,不加刑焉。百年曰期,頤。”意思是人生以百年為期,所以稱百歲為 “期頤之年 ”。語本《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 鄭玄 註:“期,猶要也;頤,養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盡養道而已。” 孫希旦 集解:“百年者飲食、居處、動作,無所不待於養。方氏愨曰:'人生以百年為期,故百年以期名之。’” 唐 李華 《四皓銘》:“抱和全默,皆享期頤。” 宋 陸遊 《初夏幽居》詩之五:“餘生已過足,不必到期頤。”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席方平》:“今送汝歸,予以千金之產、期頤之壽,於願足乎?” 鬱達夫 《代洪開榜先生祝梁母鄧太夫人八秩大慶》詩:“好待期頤觴詠日,重摩銅狄話滄桑。”茶壽:指108歲。茶字上面廿,下面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歲。茶壽,是108歲的一種說法。之所以是一百零八歲的雅稱,因“茶”字的草字頭即雙“十”,相加即“二十”,中間的“人”分開即為“八”;底部的“木”即“十”和“八”。中底部連在一起構成“八十八”,再加上字頭的“二十”,一共是“一百零八”,故名。自古以來,老人長壽都有雅稱。具體地說:60歲稱為花甲之年、耳順之年、還鄉之年;70歲稱為古稀之年、懸車之年,杖國之年;80、90歲稱為朝杖之年、耄耋之年;壽得3位數100歲的稱為期頤之年。人們為長壽老人祝壽,還有喜、米、白、茶壽之說:喜壽指77歲,草書喜字看似七十七。米壽指88歲,因米字看似八十八。白壽指99歲,百字少一橫為白字。

古代傳說喜壽:指77歲,草書喜字看似七十七。米壽:指88歲,因米字看似八十八。白壽:指99歲,百字少一橫為白字。茶壽:指108歲,茶字的草頭代表二十,下面有八和十,一撇一捺又是一個八,加在一起就是108歲!說起茶壽,不僅僅從字面上可以拆開來解說,它與中國茶文化還有解不開的淵源。相傳,古時候有位老和尚病瞭,久治不愈。一天,一位老人告訴他,蒙山頂有茶,春分前後,逢雷而發。你候在一旁,及時采摘三天。得一兩,用蒙山水煎服,能治任何宿疾;二兩,一輩子消災祛疾;三兩,脫胎換骨;四兩,就地成仙。老和尚遵囑,得茶兩餘,煎湯服用,沒喝一半,病即痊愈,眉發由白轉烏,以至熟人相見,不敢相認。【故事】賀米和茶壽著名學者、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吳師敬先生在他嶽母88歲大壽時,曾作瞭這樣一副賀壽聯:今朝賀米;指日恭茶。這是什麼意思?難道給嶽母做壽就送一點米和茶,也太小氣瞭吧!許多人看瞭一頭霧水。還是吳老自己出來作瞭解釋:這個“米”,不是大米,而是指“米壽”,“米”可拆為“八十八”,“米壽”就是八十八歲;這個“茶”也不是茶葉,是指“茶壽”,“茶”字由“廿”及“八十八”組成,合計為一百零八,“茶壽”就是要活到100歲以上。吳老這副賀壽聯,語意吉祥,又充滿妙趣。1983年,馮友蘭和金嶽霖兩位哲學傢都是88歲,這兩位同庚好友生日都做瞭“米壽”。馮友蘭先生寫瞭一副賀壽聯送給金嶽霖,聯雲:何止於米,相期以茶;論高白馬,道超青牛。上聯的意思是:不能僅止於“米壽”,還要能活到“茶壽”。下聯說金嶽霖在論辨方面,可比戰國時的哲學傢公孫龍的“白馬非馬”,論道方面要超過道傢的始祖、騎青牛的老子。這當然是對金嶽霖哲學素養的高度評價。花甲重開:花甲是60 花甲重開 就是兩個60 即120雙稀、雙慶:140歲。古稀指70歲,因此雙稀是70歲的兩倍140歲。古稀是70 古稀雙慶 就是兩個70 即140, 一個春秋就是1年 加起來也是141,三七歲月就是21年 加起來就是141。【傳說鏈接】

中國最長壽的老人,出生於光緒年間,如今132歲,依然健在

18 中國最長壽的老人,出生於光緒年間,如今132歲,依然健在

中國最長壽的人,有人一生娶23個妻子,活的最久的竟有800多歲!

19 彭祖 肖像 八百歲

顧紹驊於2021年6月18日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