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芬奇最後的晚餐

最後的晚餐 達芬奇作品賞析

《最後的晚餐》是為米蘭聖瑪利亞修道院餐廳所畫的壁畫,取材於《聖經》中最重要的故事,也曾被達芬奇之前許多宗教畫傢描繪過。但在之前,所有的畫傢對畫面藝術形象處理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把猶大與眾門徒分隔開,畫在餐桌的對面,處在孤立被審判的位置上。這是因為畫傢們對人的內心復雜情感無法表現,從形象上難以區別善惡。由於達芬奇對人的形象和心理作過深入的觀察和研究,能從人物的動作、姿態、表情中洞察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動並表現出來。這幅表現耶穌被捕前和門徒最後會餐訣別場面的濕壁畫,巧妙的構圖和獨具匠心的經營佈局,使畫面上的廳堂與生活中的飯廳建築結構緊密聯結在一起,畫面占滿瞭修道院食堂大廳的整個墻面,使觀者感覺畫中的情景似乎就發生在眼前。

在人物佈局上,一改前人繪制“最後晚餐”圍桌而座的佈局,而讓所有人物座成一排面向外,而耶穌座在最中間,在使每個人物均具有充分表現力的同時,不使畫面凌亂、分散。以耶穌為中心,左右各為兩組人物,所有人的性格都生動地從他們的行動與手勢中表達出來。達芬奇挑選瞭一個關鍵時刻進行描繪。

達芬奇這幅畫,已揚棄瞭過去所有這一題材的表現缺點,從人物的活動、性格、情感和心理反應等特征上,深化瞭故事的寓意性,通過耶穌與猶大的沖突反映出人類的正義與邪惡之間的對立。實際上它所展現的,正是當時意大利社會上凡是正直的人們,都能看到的光明與黑暗的鬥爭的縮影。

畫面中心是耶穌,當他得知自己被叛徒出賣的消息後,在這個最後的晚餐上對門徒們說:“你們中間有一個人出賣瞭我。”這時周圍的門徒嘩然波動起來:有的驚叫,有的憤慨,有的表白自己……夾雜在人群中的叛徒猶大卻表現出不同的神態與動勢,他捂著錢袋,半傾著身軀,掩飾不住他內心的詭詐。耶穌的神態自若,更對比出猶大的卑劣品質。畫傢十分重視組織畫面的整體結構和透視,經過深思熟慮地推敲,他把一切透視線都集中在耶穌的頭部,其他的人物亦分為幾個組合,互相區別,又相互呼應。由於畫傢註重人物心理狀態的外在表現形式,所以他才捕捉到瞭表達人物性格特征的典型形象語言。

此畫高4.6米,寬8.8米,畫面利用透視原理,使觀眾感覺房間隨畫面作瞭自然延伸。為瞭構圖使徒坐得比正常就餐的距離更近,並且分成四組,在耶穌周圍形成波浪狀的層次。越靠近耶穌的門徒越顯得激動。耶穌坐在正中間,他攤開雙手鎮定自若,和周圍緊張的門徒形成鮮明的對比。耶穌背後的門外是祥和的外景,明亮的天空在他頭上仿佛一道光環。他的雙眼註視畫外,仿佛看穿瞭世間的一切炎涼。最後的晚餐的畫中窗外顯示是白天,因此被人列為疑點之一。此外,這幅畫之中多瞭一隻不屬於任何人的手,就是位於伯多祿(左4)腰間的那一隻手,此為這幅畫最神秘的地方。

最後的晚餐畫面人物介紹

沿著餐桌坐著十二個門徒,形成四組,耶穌坐在餐桌的中央。他在一種悲傷的姿勢中攤開瞭雙手,示意門徒中有人出賣瞭他。

大多數門徒在激動中一躍而起,而耶穌的形象卻是那麼的平靜。我們可以看到他明晰的輪廓襯托在背景墻的窗子裡,通過窗子,我們看見恬靜的景色,湛藍的天空猶如一隻光輪環繞在耶穌的頭上。

在耶穌右邊的一組中,我們看到一個黑暗的面容,他朝後倚著,仿佛從耶穌前往後退縮似的。他的肘部擱在餐桌上,手裡抓著一隻錢袋。我們知道他就是那個叛徒,猶大。

猶大手中的錢袋是他的象征,它使我們想起,他就是為耶穌和其他門徒保管錢財的人,錢袋裡裝著出賣耶穌得來的三十塊銀幣的賞錢。

即使他沒有拿著那隻錢袋,我們也能通過達芬奇的繪畫方式,辨別出這個罪惡的敵人猶大。(還有打翻的鹽,這是忌諱)

猶大的側面陰影旁是聖·彼得,我們也可以看見他一頭銀絲與一副白皙的手,他向年輕的聖.約翰靠去。彼得垂在臀部的右手握著一把刀,仿佛在偶然中,刀尖對著猶大的背後。

聖·約翰的頭朝彼得垂著。在所有門徒中,他是耶穌最喜愛的一個。約翰象耶穌那樣平靜,他已經領悟瞭他主人的話。

耶穌左邊是小雅各,他力圖去理解他所聽到的可怕的話,他兩手攤得大大的驚叫瞭起來。

從小雅各的肩上望去,我們看到瞭聖·托馬斯,疑惑不解的托馬斯,他懷疑的神色通過他豎起的手指表現出來。

小雅各的另一邊,聖·菲利普往耶穌靠去,雙手放在胸前似乎在說:“你知道我的心,你知道我是永遠不會出賣你的。”他的臉由於愛和忠誠而顯出苦惱的神情。

圍著耶穌的這六個門徒,處於故事的發生的中心。

巴塞洛繆與老雅各的身體向他們傾著,而他們身旁的老安德魯並沒有站起來,但他想聽聽,於是便舉起手似乎要求安靜。

右邊還剩下最後三個門徒,他們正在討論有關耶穌說的那句話,他們的手指也指向餐桌的中央。

在慶祝逾越節的前夜,耶穌和他的十二門徒坐在餐桌旁,共進慶祝逾越節的一頓晚餐。餐桌旁共十三人,這是他們在一起吃的最後一頓晚餐。

他們所看到的這一切,均發生在這幅偉大的作品之中,但每次當我們欣賞它時,都會從門徒的感情與性格中獲得新的含義。

在《最後的晚餐》這幅畫中,桌子上有很多個小面包,把它們依次按照音樂的順序排列可以排列出一首將近一分鐘的歌曲。曲調很哀傷。在後人的電腦技術下發現,如果把瑪麗亞的身子全部平移到耶穌的右側,發現瑪麗亞的頭正好靠在耶穌的肩膀上。而且,那把拿著刀子的手大約在耶穌右手裡。

最後的晚餐構圖

此畫是達芬奇畢生創作中最負盛名之作。在眾多同類題材的繪畫作品裡,此畫被公認為空前之作,尤其以構思巧妙,佈局卓越,細部寫實和嚴格的體面關系而引人入勝。構圖時,他將畫面展現於飯廳一端的整塊墻面,廳堂的透視構圖與飯廳建築結構相聯結,使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

在這幅畫上,達·芬奇是這樣來構思這一題材的,他對稱地設計瞭兩邊六個門徒的形體動作:

左邊一組是由巴多羅米奧、安德烈、小雅各三人組成。巴多羅米奧好象懷疑自己的耳朵聽錯瞭,從座位上跳起來,手按在桌上,面對耶穌,情緒激動;安德烈雙手張開,手指向上。夾在中間的小雅各緊張地由背後伸手到第四個人的肩上,形成兩組間的聯系。這三個人都面向耶穌。

右邊一組由馬太、達太和西門組成。三個人聽瞭這駭人聽聞的消息後,自發地談論起什麼來,三人的手都伸向畫面的中心。

中右一組是多馬、老雅各、腓力。多馬伸出一個指頭,好象在問老師:“有一個人要出賣你?”和他並坐的老雅各張開兩手,作驚奇的表示:“這是多麼可怕呀!”年輕的腓力則用雙手掩著胸部,似乎說:“難道在懷疑我對老師有背叛行為嗎?”

中左一組的彼得、約翰和猶大三人最富有表情,也是畫上的主要角色。坐在耶穌旁邊的約翰歪著身子眼睛向下,兩手手指交叉,有氣無力地放在桌上,作出憂愁狀。火性的彼得,則情緒激昂,他從座位上跳起,似乎在問約翰,叛徒是誰?他手中已握著一把剛切瞭面包的刀,無意地靠近瞭猶大的肋部。而猶大,達·芬奇采取瞭特別的表現手法:聽瞭耶穌的話後,猶大情緒緊張,身子稍向後仰,右臂支在桌上,右手緊握錢袋,露出一種抑制不住的驚恐。這十三個人中,隻有猶大的臉色是灰暗的。

坐在正中央的耶穌攤開雙手,把頭側向一邊,作無可奈何的淡漠表情,加強瞭兩邊四組任務的變化節奏感,使場面顯得更富有戲劇效果。而這十二個人,由於各自的年齡、性格和身份不同,他們的驚訝與疑慮表情也得到各自貼切的表現。人物之間互相呼應,彼此聯系,感情不是孤立的,這是達·芬奇最重要的、也是最成功的心理描寫因素。古代所謂“多樣統一”的美學原則,在達·芬奇的這幅畫上得到瞭空前有效的體現。這幅傑作的藝術成就也即在此在空間與背景的處理上,達·芬奇利用食堂壁面的有限空間,用透視法畫出畫面的深遠感,好象晚餐的場面就發生在這間食堂裡。他正確地計算離地透視的距離,使水平線恰好與畫中的人物與桌子構成一致,給觀眾造成心理的錯覺,仿佛人們親眼看見這一幕聖經故事的場面。在這幅畫的背景上有成排的間壁、窗子、天頂和背後墻上的各種裝飾,它那“向心力”的構圖是為瞭取得平衡的莊嚴感的對稱形式,運用得不好,很容易形成呆板感。明暗是利用左上壁的窗子投射進來的光線來表現的。所有人物都被畫在陽光中,顯得十分清晰,惟獨猶大的臉和一部分身體處在黑暗的陰影裡。這種象征性的暗示手法,在繪畫上是由達·芬奇開始的。

《最後的晚餐》是達·芬奇為米蘭聖瑪麗亞修道院食堂而作的壁畫,取材於《聖經》中耶穌被他的門徒猶大出賣的故事。在這幅作品中,達·芬奇精彩地刻畫瞭當耶穌在晚餐上說出“你們中間有一個人出賣瞭我”這句話後,他的12個門徒瞬間的表情。透過每個人不同的神態表情,我們可以洞察到他們每人的性格和復雜心態。畫面佈局突出耶穌,門徒左右呼應。坐在中央的耶穌莊嚴肅穆,背景借明亮的窗戶襯托出他的光明磊落。叛徒猶大處於畫面最陰暗處,神色驚慌,喻示他心地齷齪醜惡,與耶穌形成鮮明對照。因此,在教學中,應讓學生明白大師在構圖上的特點,能結合文中神態和心理描寫,看圖講述這幅畫所展示的故事,領會大師謳歌正義鞭撻邪惡的思想感情。

在這幅壁畫的創作中,看重密度的達芬奇,放棄瞭壁畫技法,彩用蛋黃調和顏料的畫法。由於顏料調和的失敗,兩年後畫面已經開始剝落。

列奧納多·達芬奇(1452~1519)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最負盛名的藝術大師、科學傢、工程師。他出生於佛羅倫薩附近的芬奇村,父親是一位富裕的公證人,母親是普通農婦。他15歲就學藝於委羅基奧的作坊,1472年入畫傢行會,15世紀70年代中期其個人風格已趨成熟。在繪畫理論方面,他把解剖、透視、明暗和構圖零碎的知識,整理成為系統的理論,對後來歐洲繪畫的發展影響很大。

COOPERATION

粉絲聯系

SOURCE

1.圖片:《世界美術史》

2.部分文字:網絡

嚴禁未授權轉載,資料僅供學習研究

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RECOMMENDED

·往|期|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