獸耳娘的分類——兩維理論

中国鹰派 2024-09-22 19:22 4次浏览 0 条评论 taohigo.com

大傢好,我是殷佳俊。

我喜歡獸耳娘。

那麼,什麼是獸耳娘?

根據萌娘百科的定義,獸耳是對於擁有動物特征(其中就包含動物耳朵)角色的動物耳朵的統稱

這裡再添加幾個前提。

首先,本文重點討論的是“獸耳娘”,結合萌娘百科的定義,就是“擁有動物特征的耳朵且具有女性特征的虛構角色”。

第二,本文的討論完全針對虛構的女性角色。但是從學術上講,這些角色屬於超常刺激。超常刺激的一個例子是幼態延續。比如說,人類進化出對於體型小、音調高、眼睛大鼻子小的嬰兒的保護欲,從而認為嬰兒“可愛”。這種對“可愛”的追求影響瞭貓的選育、讓貓變得更符合人類對可愛的定義而超出瞭人類進化出“可愛”這種感覺應有的作用。或者說,貓變得比嬰兒更可愛瞭。

野貓傢貓

同樣的道理。性取向為女性的人類對女性的審美也有幼態延伸的傾向(臉部對稱、無疤痕、鼻子小、眼睛大)

“美女”的圖片搜索結果

在以這些人為受眾的虛構作品中,比如說日本動漫中,則可以進一步強化這些特征,構成超常刺激——即,人類進化出對美的感知是為瞭選擇(現實存在的)性伴侶,而虛構的角色可以輕而易舉地比真實存在的人更符合“美”的定義

“動漫女”的圖片搜索結果。比起真實存在的人類,這一角色的眼睛更大、鼻子更小。這一特征也符合接下來會講到的大多數女性角色

那麼,“獸耳娘”作為一種現實中不存在的特征,其本質就是一種超常刺激。這篇文章研究的也是刺激的本質——“我們喜歡獸耳娘到底是喜歡什麼”,既不是對這一喜好進行正名,也不是對這一喜歡進行批判。

用通俗的話總結一下,“獸耳娘”是一種虛構出來的美女形象。

在開始正文之前,還想要最後進行一個反思。我作為一名因為自身興趣觀看、閱讀相關作品的異性戀男性,在分析時不可避免地帶有主觀的偏見。這篇文章僅作拋磚引玉之用,並且缺乏諸如因素分析或元素分析的數據支撐,歡迎大傢討論、指正。

本文認為,獸耳娘的分類主要來自兩個維度:動物-人類維度,以及恐怖-兒童維度。動物-人類維度表示著作品強調角色與人類間的區別的程度,恐怖-兒童維度則表示著使用獸耳這一元素想要產生的表達效果。

1. 動物-人類維度

這一維度的定義是在作品中對於獸耳娘這一設定在角色的生理/心理上產生的影響的程度。越接近動物,越強調角色在生理/心理上與人的不同;越接近人類,則越強調其在生理/心理上與人的相同。盡管它們往往與角色在動物方面的特征數量有關聯,但也不是絕對的。

極端地偏向於動物的,或者說,強調角色在生理與心理上與人類不同的,一個例子是《魔物娘相伴日常》。在這部作品中,女主角米亞的設定是蛇人,因為是冷血動物在空調房會打瞌睡,並且還會蛻皮(生理上的不同)。

而另一個女角色塞蕾亞,設定是半人馬,因為其種族的傳統而要外出尋找一位自己侍奉一生的人類,並且不允許其他人類騎乘自己(心理上的不同)。

至於強調角色的不同點所產生的表達效果,不在本文的討論范圍內。

而往另一個方向的極端,就是完全不註重角色在生理與心理上與人類的不同。換句話說,就是人類角色添加一個獸耳的特征。

最符合這一描述的當然就是在設定層面上就是人類的情況

出處:《BanG Dream!》戶山香澄,設定為人類,將頭發梳成這一形狀出處:《迷茫管傢與懦弱的我》鳴海奈久留,設定為人類,佩戴頭飾

當然,這樣的角色,就連能否算在“獸耳娘“的分類裡,都是有爭議的。我認為,另一個偏人類向的作品,是《明日方舟》。

這裡仍然要反思一下,我並不是《明日方舟》的玩傢,在寫這些之前也沒有查閱足夠的資料,但我認為有一個證據可以表明我的論點。

《明日方舟》的女主角,阿米婭,從外觀判斷將她分類為獸耳娘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但是

如果《明日方舟》是偏向動物類的作品,這是不應該成為問題的,因為驢和兔子在生理與心理上區別非常大

兔子:沒有聲帶、嚙齒類(喜歡咬東西、一窩5~8隻、雙子宮)、挖洞、依賴聽覺、短尾巴、食用軟糞便、全年發情

驢:尾巴有柄、奇蹄目(不反芻、春季發情)、叫聲刺耳、白色眼圈、耐受力比馬強、警覺(馬會把命令優先於自己的生命,驢不會,所以才“倔“)

所以,如果《明日方舟》有強調阿米婭兔子的生理與心理特征——說話聲音小、喜歡吃零食、喜歡大傢庭、喜歡狹小空間、聽力好,我想這樣的問題是不會出現的。我看到知乎上關於這一問題的討論,基本上完全是從視覺和藝術選擇的角度去分析,而沒有分析她的行為的,我認為得出“《明日方舟》缺乏對獸耳娘角色與人類差異化的描寫”這一結論是合理的。

這絕不是說《明日方舟》這麼寫是一件壞事——《明日方舟》是一部相當成功的作品,而避免描寫主人公的動物特征,我認為是一個主動的藝術選擇。但無論如何,它產生的效果就是,《明日方舟》中的獸耳娘角色“好像就是人類加上瞭獸耳一樣”。

大多數的作品,仍然是在這兩個極端的中間的。這裡舉三個例子。

桌遊《夕妖晚謠》中,犬娘與人類親近、貓娘與人類疏遠、兔娘喜歡社交、鳥娘可以飛行。這裡,角色的生理與心理特征就是故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故事的主題並不是在角色們的生理/心理特征上。

《狼與香辛料》中,女主角赫蘿(狼娘)在生理與心理上與人類相近(可以吃素菜甚至喜歡吃蘋果、沒有狼群心理),反復提到的生理特征隻有她非常重視自己的尾巴——這樣的行為特性原本就是可以放在人類角色身上的,比如精心護理自己的長發/飾物,隻是通過強調“尾巴”來強調角色與人類的不同。由此,這些作品在動物-人類維度上的分佈如下

2. 恐怖-兒童維度

我認為這部分將是這一理論中比較有爭議的部分。

這一維度的提出來源於這樣的一個問題:獸耳娘這個東西到底是怎麼來的?

關於這個問題,有兩種答案。

第一種,是認為獸耳娘來自於“身體恐怖”,一種恐怖作品的元素

雙頭是身體恐怖的一種,你們可以想象將這樣的、被扭曲的肢體應用在恐怖作品中的樣子,比如1973版的《驅魔人》中面朝天爬行、罪惡的種子等

把動物的特征與人類的特征融合本身就足以產生恐怖的效果,或者說,一種“使人不安的感覺”

出處:《超凡蜘蛛俠》2012

身體恐怖理論認為,人在恐懼時與性喚起時,自主神經系統的激活是類似的。由此,恐怖的東西就可以變成性感的東西。這一理論有如下的證據

其一是恐怖往性感的轉化

圖中角色:傑夫殺手《暮光之城》出處:《西遊記》貓又,世界上最早的貓娘戀愛故事(霧)

其二則是性感往恐怖的轉化

出處:《生化危機》角色:我妻由乃出處:心跳文學部

第二種解釋獸耳娘的起源的理論,則是兒童泛靈論理論。8歲以下的兒童有著假設會活動的物體有自己的生命與意識的傾向(泛靈論),表現為對洋娃娃說話等。童話故事中有自己思維的動物

乃至非生命體

出處:《鐵膽火車俠》

就是應用瞭兒童泛靈論的特點。而泛靈論對獸耳娘的解釋則意味著,在角色的身上添加動物的特征,可以讓人想起兒童,而由此使得這一角色變得“可愛”。

總結來說,獸耳娘可能是來自狐貍精或者童話故事。我認為其中的任何一種理論都無法恰當地解釋獸耳娘是怎麼來的。我們就以《貓娘樂園》為例

如果我們用肢體恐怖的理論來解釋,就是在說,其中的角色(巧克力與香子蘭)性感的原因,是因為她們的動物特征與人類特征同時出現的不協調感使人產生恐懼,這種恐懼產生一種她們強大的印象、這一印象使得她們性感。這種東西有嗎?當然是有的

這是同一個角色

在《我傢有個狐仙大人》的設定中,主角空幻因為活得太久、連自己是什麼性別都忘記瞭,也可以按照需要在兩種性別之間轉換。《我傢有個狐仙大人》並不是跨性別題材的作品,雖然不太想承認,但它確實利用瞭當時(也包括現在)對跨性別的恐懼作為空幻這一角色的一部分。換句話說,你在被空幻輕而易舉地魅惑的時候,空幻不僅沒有對你動感情、連自己是什麼性別都是當場選擇的。這種超越人類與傳統性別觀念的力量使人不安,而這種不安感所映襯的強大,正是空幻性感的原因。

那麼你再看看巧克力與香子蘭。她們讓你不安瞭嗎?

可是如果用泛靈論來解釋,即,給予這兩個角色動物特征的目的是讓人想起兒童而感覺她們可愛,

還給她們人類特征幹嘛?

出處:《瘋狂動物城》

我們這裡暫時不討論獸圈的心理。對於一般的觀眾而言,兔子朱迪是“可愛”的,因為她是會說話的小動物;但她並不“性感”,同樣,因為她是個動物。

當然,你也可以說朱迪可愛是因為“兔子本來就可愛”。我認為在角色的設計中采用多少動物元素屬於第一個維度(動物-人類),而我們這裡考慮的是,如果獸耳娘因為類似朱迪的機制、因為泛靈論而可愛,她們又為什麼會性感?

在寫下這段文字的時候,我也意識到瞭一個問題。《貓娘樂園》的目標受眾是比較年輕的群體,是20歲左右的男性,他們在審美上對幼態延續的偏好是高於更成熟的人的。實際上,很多人,包括二次元圈子裡面的人,都把《貓娘樂園》裡的角色當女兒、認為她們隻是可愛而已。我這裡使用的則是《貓娘樂園》(包括後來的動畫版)在創作時,作者所指定、表達的方向,即她們是性感的。很多人也許無法理解,這裡請暫時接受這一點。

總結來說,肢體恐怖和泛靈論都無法完美地解釋現代的獸耳娘角色。從某種意義上說,獸耳娘不是狐貍精,獸耳娘也不是釣魚的小貓,獸耳娘就是獸耳娘。但是,正如《我傢有個狐仙大人》和《夕妖晚謠》分別使用瞭恐怖-性感轉化與泛靈論作為表達的一部分,我認為這兩種傾向仍然可以用於解釋一個角色動物特征的表達效果——一個角色可以因為動物特征使人不安而讓人覺得她性感、也可以因為動物特征使人想起孩童而讓人覺得她可愛。

即,恐怖-兒童的維度。大部分的作品,應該是在兩個極端之間。

恐怖-兒童的維度與動物-人類的維度是獨立的。這點我們可以以《魔物娘相伴日常》與《明日方舟》為例。兩部作品,一部強調角色與人類的不同,另一部幾乎忽略相關的不同,但兩部作品都屬於偏向恐怖——偏向於使用角色的動物特征產生的不安感表達其強大與性感。反方向來說,《夕妖晚謠》是重視角色因為動物特征而產生的生理心理差異的,《小白兔電商》則是忽視相關差異(它的主題不是兔子的性格和生理特點,而是兔子的精神與文化寓意)的,可兩者同屬偏兒童的維度。由此,我們可以得到這樣的結果:

3. 總結

獸耳娘角色,依據其在作品中被應用時,作者的選擇,可以產生不同的表達效果。每一個選擇,在作品中具體產生的效果,也許需要針對每一部作品分類討論。但這一二維模型可以簡單地回答一個問題:哪些獸耳娘角色是不同的。當我說“我喜歡獸耳娘”的時候,我喜歡的是《夕妖晚謠》小貓小狗齊心協力運用特長解決問題,還是《明日方舟》頂著獸耳的人類面對苦難?

如果有更好的理論或是建議,歡迎提出。如果有條件進行數據采集和分析的,也歡迎聯系我,我的設想是以類似於情商測試的方式、通過多人打分取中位數來決定一部作品在兩維上實際的位置。

由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