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氣溫相比往年要高上一些,早在6月份時就有不少地方最高溫突破40攝氏度,而7月份來臨後,人們也感受到瞭悶熱,且時有雷陣雨出現。每年7月6-8日為小暑節氣,今年為7月7日,小暑為24節氣中的第11個節氣,也是夏季第5個節氣,而“暑”有炎熱之意,小暑也就是還沒有到達最為炎熱的時候。這一節氣的到來,表明盛夏正式開始,江淮一帶的“梅雨”季節結束,全國大部分地區要迎來“酷熱”,接下來體感將愈發潮濕、悶熱,各地也將進入頻繁雷暴、冰雹、大風天氣。

其實,每到小暑節氣之時,各地都有不少習俗,牢記“5習俗3忌諱”!01、“5習俗”1、“食新”小暑節氣之時,剛好北方小麥以及南方稻谷迎來瞭收獲,為瞭慶祝糧食豐收,農民會將收割的稻谷研磨,然後烹飪成米飯,以祭祀五谷大神以及先人,希望其能保佑來年繼續豐收。小暑這一天,人人都會品嘗新米,喝上新酒,也會吃上新鮮的水果以及蔬菜,這就是“食新”。2、餃子和伏面正所謂“頭伏餃子二伏面”,小暑到來後三伏天也即將開啟。而伏日有苦夏之意,此時天氣燥熱,人容易懶散、食欲不振,而吃餃子可起到開胃解饞、養生之意,因而伏天人們會用剛收獲的小麥研磨成面並包餃子。而至於伏日吃面習俗,早在三國時就已興起,伏日吃面吃的是“水面”以及“炒面”,也就是將面粉放鍋裡炒熟,然後再加水、加糖食用,如此就可起到解暑之意,也能讓身體出汗,排出毒素。

3、吃暑羊三夏農忙節氣過去後就會迎來“姑姑節”,也就是娘傢人要將出嫁的女兒接回傢裡吃團圓飯。而在蘇北、魯南一帶就有“吃暑羊”習俗,親友之間聚在一起吃暑羊。此時正是山羊肉嫩肥美的時候,因而這時候品嘗使用別有風味。4、“曬紅綠”民間有“六月六,曬紅綠”的說法,這一習俗早在唐朝時就已興起,當年唐玄宗取回真經時,回國途中不慎掉落大海,佛經也被浸濕,他們將經書撿起來曬幹,而這天剛好為六月六,此後習俗流傳下來。所謂的“紅綠”,也就是指五彩斑斕的各式衣物。小暑節氣之時天氣炎熱,因此人們會將各式衣服拿出來晾曬,如此就能起到殺菌、除黴味的效果。除瞭衣服外,人們也會將存放書櫃中的書籍、字畫拿出來“曬伏”,除去其黴味,可避免其受潮而破損,還可防蛀蟲。

5、吃蓮藕小暑吃蓮藕也是一大習俗,畢竟每年夏季時蓮藕進入成熟季節,此時蓮藕最為新鮮,吃起來甘甜清脆,爽口無比。同時,蓮藕有涼血消暑之意,其中的碳水化合物、維生素、鈣磷鐵等成分含量多,其清熱、除燥效果好。至於如何食用,可以涼拌切片,加上一些蜂蜜,也可以小炒、燉湯食用。02、“3忌諱”1、忌貪涼小暑節氣之時天氣最為炎熱,戶外如同大蒸爐一般,為此不少人長期在室內吹空調、吃冷飲,但如果過度貪涼,那將會使得寒氣堆積,腸胃不適,滋生多種疾病,因而切忌別貪涼。2、忌坐木正所謂“冬不坐石,夏不坐木”,夏季時出去遊玩輕易別坐在木頭上。這是因為夏天多潮濕、雨水,而木頭因持續被風吹雨淋,吸收大量水分,因而內裡濕氣重,坐在上面久瞭濕氣入體,會引發多類疾病。3、忌激動夏季是養生最好時節,而養生要先養心,小暑時節氣溫燥熱,人心火較旺,容易上火、激動,一旦情緒激動,那對心臟並非是好事,因而大傢要切忌大動肝火。

03、小暑後熱多久?正所謂“冷在三九,熱在三伏”,三伏天為一年最熱的時節,而今年入伏第一天為7月16日,且伏天為40天,也就是說小暑過後會一直炎熱,直到8月25日出伏為之。至於三伏天內最熱的時候,其實還要數中伏和末伏,而8月7日雖然是立秋節氣,可民間有“秋後一伏,熱死老牛”之說,可見立秋後並不會立刻涼爽,反而仍十分炎熱,大傢要提防“秋老虎”,做好避暑準備。

出伏後氣溫就會慢慢下降,天氣涼爽,因而自小暑後還需要等待一個多月才能渡過炎熱期,期間大傢要做好防暑工作,也可適當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