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北京上學的第二學期(第一學期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封校),一開學便和朋友約騎明十三陵。

父親最喜歡的就是明清歷史,像《大明王朝》、《康熙王朝》他看瞭數遍。

耳濡目染,本就對歷史感興趣的我對明清歷史尤為有興趣。故從海淀出發沿G6輔路直接到十三陵。

剛到昌平市區的時候便驚呆瞭我——竟然看到李自成雕像!這裡距離十三陵隻有3公裡瞭啊!雕像為何會放在這裡?什麼時候放的?

一臉的疑問,回學校後查瞭一些資料才知道瞭緣由,真是有趣,在文章後面再詳細說說。

昌平城區李自成雕像

十三陵鎮的變遷

  • 1959年,這裡建立瞭十三陵農場,主要開展農業生產和畜牧業。
  • 1961年和1963年,十三陵地區又建立瞭泰陵園人民公社和十三陵人民公社(農場)。
  • 1982年,十三陵人民公社(農場)改名為長陵公社,隨後在1997年改名為長陵鄉。
  • 1998年,十三陵農場劃歸昌平縣,改名為十三陵鄉。
  • 2011年,長陵鎮和十三陵鎮合並,形成瞭現今的十三陵鎮。

環十三陵水庫——北京經典騎行路線

十三陵水庫是北京市傢居民生活用水和工業用水的來源之一。雖然隻能隔著欄桿參觀,但是風景極好,也是值得一來的。

如果你也喜歡騎行,這條環線也是非常不錯的路線。

水霧繚繞的十三陵水庫

明十三陵在北京市昌平區北部天壽山麓,三面環山,地域廣闊,以長陵(明成祖朱棣和皇後徐氏的合葬墓)為中心,整體呈現出環繞之勢,總面積約120平方千米,共埋葬瞭明朝13位皇帝,以及十三多位皇後貴妃。

補充一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最近幾批中呈井噴之勢,雖然都是歷史古跡之精華,但是1961年公佈的一批文保乃是精華之精華!

明十三陵主要榮譽

  • 1961年,十三陵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1982年,十三陵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44個重點風景名勝保護區之一;
  • 2003年,十三陵被聯合國第27屆世界遺產大會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 2011年,十三陵被國傢旅遊局公佈為5A級旅遊景區。

明十三陵——大宮門(十三陵南門)前

作為中國歷史上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皇傢陵園,明十三陵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

它見證瞭明朝276年的歷史,還反映瞭明朝時期的社會制度、文化習俗和建築藝術。

大宮門城樓下的文保碑

十三陵諸陵營建規模各不相同,凡是皇帝生前營建的,規模都比較大,例如長陵、永陵、定陵。死後營建的,規模就小,如獻陵、景陵、康陵等。

而末代皇帝崇禎的思陵也是最小的一個。非亡國之君,卻當亡國之運的崇禎,後面再談!

十三陵如今隻開放瞭明成祖朱棣的長陵,明穆宗朱載坖的昭陵,明神宗朱翊鈞的定陵以及地宮,還有十三陵神道。

01 永樂大帝朱棣之長陵

要說幾個最熟悉的明朝皇帝,我肯定會說開國皇帝朱元璋、永樂大帝朱棣和末代皇帝崇禎瞭,相信很多人也是類似的答案,當然也少不瞭萬歷皇帝。而說起來永樂大帝朱棣,肯定會想到遷都北京、永樂大典、靖難之役等等。

長陵文保碑

長陵是朱棣和其皇後徐氏的合葬陵寢,規模宏大,保存的相對完好,值得一觀。

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出生於應天府(今南京)。1399年,朱棣在北平起兵反對朱元璋的孫子,也是他自己的侄子朱允炆。

朱棣畫像

經過三年的戰爭,最終打敗瞭朱允炆,奪取瞭皇位。這也導致瞭明第二位皇帝朱允炆下落不明,其陵墓至今也是個謎。

長陵

後來朱棣在永樂十九年遷都北京,但是十三陵在永樂九年就開始瞭修建,這時候朱棣35歲,壯年開始為自己修建陵墓可見其重視程度。

02 隆慶皇帝朱載坖之昭陵

說句實話,雖然我對這位皇帝也不算很陌生,但是他的名字是我一直叫不上來的。因為……這個字我不認識啊。後來查瞭一下,由於名諱的原因這位皇帝還可能叫做朱載垕,所以產生瞭兩個讀音。坖(ji,第三聲)和垕(hou,第四聲)。

明昭陵文保碑

昭陵是明朝第十二位皇帝穆宗朱載坖及其三位皇後的合葬陵寢,也是十三陵第一座對外開放的皇陵。

朱載坖是明朝第十二位皇帝明穆宗,穆宗這個廟號一般是指短命皇帝,所以從他的廟號也可知道他的壽命應該不會太長。朱載坖於1566年登基,在位6年,於1572年去世,享年36歲,葬於昭陵。

朱載坖年號隆慶,他的爸爸是大名鼎鼎的嘉靖皇帝。作為兒子,朱載坖的存在感也是很低,他自己也不出風頭,老實本分完成嘉靖交給他的任務。

朱載坖畫像

但是後來他的兄弟們相繼病死,嘉靖不得不將他作為接班人來培養。後來他順利上位,但是在政治上也像他的性格一樣,溫溫和和,沒有什麼大的建樹。

雖是如此,朱載坖也稱得上一位仁君。他在位期間,推行一系列仁政,對內減輕賦稅,對外開放海禁,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瞭經濟發展。

遺憾的是,由於沉溺女色,朱載坖身體撐不住,過早駕崩,也是令人惋惜。

03 萬歷皇帝朱翊鈞之定陵

定陵文保碑

萬歷帝也是存在感很強的一位皇帝。他10歲即位,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達48年。

其在位前期由於年幼,由母親李太後代為聽政,太後將一切軍政大事交由大學士張居正主持裁決。

荊州—名臣張居正雕像

張居正實行瞭一條鞭法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得明朝的經濟得到瞭空前的繁榮,江南地區甚至出現瞭資本主義萌芽。朝廷呈現中興氣象,史稱“萬歷中興”。

抗倭名將戚繼光

此外,朱翊鈞還重用抗倭名將戚繼光總理薊、昌、保三鎮練兵,加強對北方邊防的鞏固。

定陵地宮

十年後也就是萬歷十年,一代名臣張居正病逝,朱翊鈞開始親政。萬歷十四年開始,其由勤變懶,加之沉溺酒色、財貨的病態心理,非但未能使明朝中興,相反卻把明朝推向絕境。

在位後期,長達30餘年不出宮門,不見朝臣,創造瞭明朝皇帝在位期間最長的不上朝記錄。

宅男萬歷帝

同時,東北的建州女真開始壯大,明朝對後金的防禦也未能取得好的效果。這一時期,明朝的統治出現瞭危機,也為後續的明朝滅亡埋下瞭伏筆。

後人評論朱翊鈞“明之亡,實亡於神宗”。打敗大明的,不是努爾哈赤,是大明自己。令人唏噓啊!

04 不在十三陵的三位皇帝

1. 開國皇帝朱元璋

朱元璋的陵墓不在十三陵原因很簡單,明初首都在南京,因此他的陵墓也在南京,葬於南京玄武區紫金山南麓明孝陵。東毗中山陵,南臨梅花山,位於鐘山風景名勝區內。

和朋友在南京中山陵

2018年,我大學生涯的第一個國慶假期,和朋友一起去南京。在中山陵拜謁中山先生後,竟沒有去明孝陵。實屬遺憾,不知道下次去南京是什麼時候。

2. 建文皇帝朱允炆

朱允炆是明朝第二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孫、懿文太子朱標次子。朱允炆上位後進行瞭一系列的改革,觸動瞭不少官員的利益,加上他急於削藩,引起瞭叔叔燕王朱棣的不滿。

最後在建文四年,其叔父燕王朱棣發動叛亂,史稱靖難之役,攻占南京,即位為帝,改元永樂。在戰鬥中下落不明,因此連個墓葬也沒有,令人唏噓。

3. 景泰皇帝朱祁鈺

朱祁鈺是明朝第十四位皇帝,他是明英宗朱祁鎮的弟弟。當時,明英宗在在土木堡之役中戰敗,他本人也被瓦剌部落俘虜。

在這個危急時刻,朱祁鈺被立為皇帝,以穩定政局。他成功地抵禦瞭瓦剌的進攻,並將明英宗迎回瞭北京。

然而,景泰八年,朱祁鈺病危,明英宗趁機復位,朱祁鈺被廢為郕王,軟禁在西苑,於同年二月十九日逝世,享年28歲。

其陵墓也沒有不在十三陵,而是位於北京市海淀區玉泉山北麓的景泰陵,有機會要去看看。

05 闖王李自成與末代皇帝崇禎

明朝末期,社會矛盾日益激化,農民起義不斷。

李自成是其中一位重要領袖,他領導的農民起義軍在1644年攻占瞭河南、河北、山東等北方地區,形成瞭與明朝對峙的局面。

這一年3月,李自成在西安稱帝,正式建立瞭大順政權。之後,他率領大軍向北京進發,準備一舉推翻明朝。

當李自成的大軍逼近北京時,崇禎皇帝深感無力回天,曾寫下遺詔準備南遷,但被群臣勸阻。

此時,大明王朝已經失去瞭民心,內部矛盾也十分尖銳。在這種情況下,李自成的大軍順利地攻占瞭北京。

景山公園內——明思宗殉國處

後時刻,崇禎帝朱由檢在煤山(也就是現在的景山)的一棵歪脖子樹上自縊而死,享年33歲。

崇禎並沒有為他自己修建陵墓,李自成當時又沒錢為他修陵寢,因此,就把他和周皇後一起,胡亂地裝進已故的田貴妃的陵墓中,不過,就算是田貴妃的陵墓,當時也還沒有完全修好。

但李自成已經等不及瞭,把他們的遺體裝進去後,讓它成為一座皇帝陵-思陵。

思陵如今並沒有對外開放。

思陵文保碑

說實在的,沒有努爾哈赤,也會有其他人,明朝末年,土地兼並,吏治腐敗,天災人禍,倒黴事全讓崇禎給碰上瞭。

相信很多人都會為崇禎皇帝感到惋惜,生不逢時,有心無力之感。他處置閹黨,整理朝綱,勵精圖治,使盡全部智慧,恪盡節儉,卻依然無法填平戰爭的無底洞。

最後仰天長嘆:朕非亡國之君,而當亡國之運!令人惋惜!

李自成雕像位置

哦對瞭,前面提到闖王李自成的雕像竟然在十三陵前面,難道是充當守陵人嗎?估計明朝皇帝要被氣吐血瞭吧。

其實並不是,這座塑像始建於1994年,以前並不在這個地方,最初位於海淀區小營環島,也就是當年李自成向北京城進軍的地方。

李自成雕像

後來修建八達嶺高速,也就是今天的京藏高速,小營環島拆除,才將李自成雕像移至昌平的西關大環島上,京藏高速轉彎之處,這才有瞭“李自成為十三陵守陵”的場面,頗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