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觀察與記錄是瞭解兒童行為的第一步,為瞭便於記錄,教師需要提前根據觀察方法和目的設計觀察記錄表,做好觀察計劃,以保證觀察的有效性。

根據不同的觀察記錄方法,在這裡為大傢整理瞭各類觀察記錄表和使用技巧,即學即用。

以上全套觀察記錄資料包可在這裡獲取:

方法一:軼事記錄法

軼事記錄法是指觀察者用敘述性的語言記錄有關幼兒獨特的、有價值或有意義的行為事件。

軼事記錄表是幼兒園教師最常用的記錄表格,適用范圍較廣,通常用於幼兒在園一日活動中的各個領域和環節。左側一般描述幼兒正在做的事情,如幼兒說瞭什麼、做瞭什麼、如何做的等等,右側對相關行為進行分析和評價。

註意:教師可以針對某個特殊事件進行詳細的描述記錄,記錄的信息需要是一個完整的事件發展過程,能反映幼兒行為事件的背景情境,能說明幼兒行為發生的前因後果。

方法二:日記描述法

日記描述法是通過寫日記的方式按順序記錄觀察對象在一段時間內的行為事件。幼兒園中常用的日記描述是班級日志。

班級日志可以運用於一日生活活動的觀察中,記錄一日生活環節中所觀察到的幼兒的基本情況或進步行為,它可以幫助教師瞭解幼兒的實際行為與新行為的出現情況,以便有針對性地進行個別指導、集體跟進和傢園溝通。

註意:日記描述法需要教師在觀察中及時判斷幼兒的行為是否屬於新行為,是否具有一定的連續性,所以需要教師在較長時間周期內進行觀察和記錄,可以是一周或一個月。

方法三:取樣法

取樣法是教師按照事先確定的標準抽取幼兒行為的樣本進行觀察,一般分為時間取樣和事件取樣。

時間取樣

時間取樣用於在一個固定的時間內,以一定的時間間隔為取樣標準,對幼兒的某一特定行為進行觀察,記錄該行為出現的頻率。如圖所示:

上表所記錄的是在集體活動中,以5分鐘為取樣標準,對幼兒的傾聽行為出現次數進行記錄。幼兒的具體行為表現可以用A、B、C等進行編碼,所以教師事先需要對該行為進行界定並用符號的方式進行分類。

註意:用時間取樣記錄的特定行為必須是外顯的、經常出現的,如告狀行為、助人行為等,能夠直接觀察並且可以準確計數,得到的量化資料便於分析。

事件取樣

而事件取樣可以用於研究特定行為發生的背景和過程,幫助教師觀察該行為出現的前後情境、誘因與結果,便於教師找到適宜的教育方法。如圖所示:

上表所記錄的是教師觀察幼兒解決問題的行為,在什麼情況下幼兒出現瞭解決問題行為,幼兒說瞭什麼、如何做的等,該事件以外的行為則不在觀察范圍內。

方法四:評定法

使用評定法進行觀察記錄,其觀察量表設計簡單,方便教師使用,節省記錄時間。在評定法中通常使用的是檢核表和等級評定表。檢核表

檢核表可以幫助教師觀察幼兒是否表現出某種特定行為,如下表所示:

這張表格是教師觀察參與角色遊戲的幼兒是否出現一些創造性行為,當然,教師可以根據需要使用不同的檢核表,記錄分析可用於制定個性化或集體化的教學支持方案。

註意:教師也可以自己編制檢核表,建議編制時:

■ 語言簡潔明瞭,使用描述性語句。

■ 客觀,利於是非判斷。

■ 使用正向表述的方法。

■ 隻列出代表性行為,突出重點。

等級評定表

等級評定表可以幫助教師記錄幼兒具備某種特征或做出某種行為的程度。教師需要提前闡明要觀察的行為,並將該行為按照程度分為2~5個等級,然後再判斷幼兒的行為表現程度在哪個水平范圍。

上表呈現的是教師對幼兒角色遊戲水平進行的觀察記錄,教師先界定角色遊戲水平的類別,然後進一步具體化幼兒角色遊戲水平的判斷標準,然後根據制定的等級尺度評定每一類別的等級。

註意:檢核表和等級評定表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作為評定過程的一個組成部分與其他表格共同使用,既可以幫助多個觀察者同時收集同一信息,又能節省大量的記錄時間和精力。但是這兩種表格隻記錄行為是否出現和行為性質,缺乏背景等信息,建議教師在表格空白處備註簡要的行為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