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知養殖從業不易,共謀水產行業繁榮。不誤導不誇大不炒作不標題黨。用養殖人的語境,讓你在短時間內享用一份精品!

水蛛,是廣東等地區對"水蚤"的一種稱呼,廣義就是指輪蟲、水蚤之類的浮遊動物,但所謂的"水蛛"主要指水蚤。水蚤,水族玩傢又稱"魚蟲",它不僅蛋白質含量高,且含有魚類所必需的氨基酸、維生素及鈣質,而且水蚤是淡水飼養魚類的優質餌料,具有很好的養殖價值。水蚤,普遍存在於淡水水體中,因此,隻要有一定肥度的水中就有水蚤種源,常規魚類育苗不必刻意去專業培育,塘中水中自然就有,花錢去買培育水蛛的產品沒有必要。本文僅對食性特殊的魚類種類(比如鱸魚、鯰魚、鱘魚、烏魚等)育苗需要水蚤投喂而言,僅供參考。

水花育苗時,輪蟲是最好的開口餌料,當普通魚類比如草魚、鯉、鯽等水花苗在下塘十天後,水蚤又是小苗的最適口的天然餌料。此處註意:輪蟲不是水蚤,輪蟲是水花苗下塘時的天然餌料,常規魚的水花苗是吃不下水蚤的,常規魚在水花育苗10天後即1.5厘米以上的小苗才能吃得下水蚤。

不同種類魚苗對浮遊動物的需求各不相同,有些魚類特殊種類比如加州鱸、鯰魚、鱘魚、烏魚等等在水花苗種階段,因其食性特殊,不食"人間煙火",蛋黃豆漿無用,水花苗一下塘就需要用水蚤類浮遊動物投喂,就需要專塘(或專門器具)培育以供餌料之需。總的而言,在魚苗開口階段,浮遊動物投喂越充足,魚苗開口越好,越有利於養殖成數的提高。因此,培育水蚤對水花育苗至關重要。

(顯微鏡下的水蚤)

一、水蚤的生物習性

水蚤的休眠卵具有極強的生命力,可在零下30–40度安全越冬、不怕幹旱、高溫、缺水。水蚤的繁殖速度驚人,可以說是復制繁殖方式,水溫合適水蚤不需要交配直接生出小水蚤,據說水溫不合適食物短缺會生下公水蚤,剛出生的水蚤2天就可成熟繁殖,數日內可大量繁殖,並且常撈常有。

(撈取收獲的水蚤)

在顯微鏡下觀察,水蚤為枝角類。枝角類大小0.2-3毫米,多數種類生活在淡水水體中,在水溫15-25℃時適宜生長、繁殖,主要以細菌、酵母、單胞藻類和有機碎屑為食。

枝角類有兩種生殖方式,即孤雌生殖(單性生殖)和兩性生殖。在條件適宜即水溫較高、食物豐富時,枝角類以孤雌生殖方式進行繁殖,繁殖速度快,能在短時間內形成較大的生物種群。當環境條件惡劣或急劇變化時,枝角類以有性生殖方式產生雌雄個體,種群迅速減小。因此在人工水蚤培育時,如何保證培育池塘餌料的充足、水質穩定、溶氧充足是水蚤穩定高產的關鍵。

水蚤遊泳能力很差,過大的水面波動會使水蚤無法覓食死亡。水蚤是濾食動物,養好水蚤的關鍵就是先養好水蚤的食物,細菌和藻類,我們可以根據自己需要量的大小選擇水蚤的飼料。水蚤的傳統培育方法是向水體大量潑灑雞糞及其他畜禽糞便、尿素、磷肥來肥水從而促進水蚤的繁育和生長。

二、水蚤培育方法

1.清塘、濾水、去野雜魚

排幹塘水,清塘消毒,適當曬塘,施用肥糞底肥,選擇晴暖天氣培育水蚤,水溫15℃以上為宜,可以用80目紗絹網過濾進水。

2.追肥、增肥

一般而言,按上述方法進水3~5天左右,魚塘就會出現一定量的水蚤,等待水蚤出現之後,可以施用肥糞追肥,給小水蚤適口的餌料。池塘中水蚤餌料的充足與否,直接決定水蚤產量的多數。

3.進水、定期補肥

每天可以進水10-30分鐘,可引外源水體中的水蚤種進入池塘,此外還能改善池塘水質有利於底泥中水蚤卵的孵化。每5天可以補肥一次,從而持續促進水蚤的繁育。

4.日常管理—-註意增氧

一般而言,按上列方法進水10~13天,池塘會出現大量水蚤,水色白濁,需開增氧機,防止池塘溶氧低,避免水蚤進入有性繁殖。

5.打撈—-控制時間和註意間隔

(1)打撈水蚤的時間:可采用手電筒或光亮夜間觀測水蚤大小和數量多少,當發現水蚤個體較大體色發紅,數量較多時,可以開始打撈。一天撈水蚤的時間不宜超過4小時,打撈水蚤期間,需要每隔三四天施用追肥一次,如果水蚤的產量下降太大,則停止幾天之後再接著打撈。

(2)打撈水蚤的方法:把濾網制作成三角形,後面再加個網兜(收集水蚤用),插在水車增氧機後面,也可增加燈光睌上吸引水蚤過來。采用夜間照燈處,用水管虹吸也可以。

三、水蚤培育的關鍵點

1、引種:不同池塘底泥中所含有水蚤卵的數量不同,有的塘口進水四五天就能觀察到較多水蚤;有的塘口進水4天後,很難發現水蚤,可通過用新鮮水蚤放入池塘或者持續每天進新水,增加起始水蚤種群數量。

(小魚在吃食水蚤)

2、選擇恰當的時間打撈水蚤、控制日打撈水蚤量,隻有這樣才能維持池塘合理的水蚤種群,一般進水後十幾天開始打撈,此時水蚤數量較多、個頭較大。

(小魚在吃食水蚤)

(備註:本文僅供參考和交流!內容和圖片大多來源於網絡資料,如有異見請告知,歡迎指正和留言討論,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錄西南漁業網和"養魚第一線"公眾號,如有不同見解或者內容補充請私信或留言或評論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