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蘭夫、佈赫、佈小林祖孫三代人,創造瞭“一門三傑”主政同一地區的佳話,而這種極為罕見的記錄,至今都沒有被打破。

烏蘭夫上將在蒙古族民眾中享有極高的聲望,自17歲投身於革命事業以來,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瞭民族自治運動和祖國統一大業,為內蒙古自治政府的創立和發展,以及提升蒙古族人民的生活質量,做出瞭不可磨滅的重大貢獻,無愧於“草原之子”的偉大稱號。

抗戰勝利之後,烏蘭夫受黨中央的指派,重回蒙古地區從事革命工作,為實現內蒙古東、西部統一,以及建立蒙古自治政府做出瞭突出貢獻。此後,烏蘭夫始終致力於民族事務工作,為少數民族事業發展,做出瞭重大貢獻。

在烏蘭夫的熏陶和指引之下,他的兄弟和子女也都紛紛走上瞭革命道路。烏蘭夫的長子佈赫每當提起自己的父親時,都會十分動情地說:“他給我們留下瞭很多精神財富,是我們一生取之不竭的幸福源泉。”

在佈赫的記憶中,由於父親烏蘭夫長期忙於事業,所以小時候他很難見到父親的面,但父親卻從來沒有忽視過孩子們的教育。他為瞭讓孩子們讀書,特地將教書先生請到傢裡辦私塾,佈赫、姑姑雲清和姐姐雲曙碧,在幼年時就開始讀書、寫字。

早在1939年春,烏蘭夫曾派人專程回到故鄉土默特旗捎話,黨中央決定派一批蒙古族青年去延安學習,他希望雲氏傢族能帶個好頭。在這種前提下,包括雲曙碧、佈赫在內的21人,冒著巨大的風險,通過偽裝沖過瞭敵人的封鎖線,歷時30多天才抵達延安。

當時,佈赫還是一個年僅13歲的少年,他們一行人被安排進入“陜北公學”讀書。期間,不僅讓佈赫等人大開眼界,而且思想上也得到瞭脫胎換骨的轉變。讀書期間,讓佈赫最記憶猶新的事情,就是聽毛主席為他們講統一戰線、抗戰和民族平等課程。

在延安學習期間,佈赫因表現優異,曾當選為學生會主席。課餘時間,他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創作詩歌、短文、劇本等,這也為後來他回到內蒙古領導文化工作,埋下瞭一個十分重要的伏筆。

佈赫晚年時在談到他的文藝創作時,曾非常感慨地說:“參加革命多年以來,詩歌就像一位良師益友,始終伴隨我不斷成長。無論在戰火紛飛的年代,還是如火如荼的建設時期,亦或是那段特殊的動蕩時期,她都賦予瞭我極大的工作熱忱和拼搏精神。”

1946年,在延安學習7年時間之後,年僅20歲的佈赫回到內蒙古,他一步一個腳印,從基層做起,再到文工團黨支部書記、團長,始終以永不枯竭的工作熱忱,將自己的全部身心都撲在瞭工作上。

在那個硝煙四起的年代,佈赫帶著文工團的演員們開赴前線隨軍演出。建國之時,佈赫又攜內蒙古文工團參加瞭人民政協成立匯演。此後,佈赫調任內蒙古文化局擔任副局長兼文聯主任。在特殊時期,他因受父親烏蘭夫的牽連,受到瞭很大的沖擊,1974年才恢復工作。

後來,佈赫曾先後主政內蒙古兩大城市包頭、呼和浩特,並於1982年當選為內蒙古自治區一把手,時年56歲。自1993年開始,67歲的佈赫開始擔任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值得一提的是,他和父親烏蘭夫都擔任過這兩個要職,但內蒙古雲傢的傳奇故事還沒有結束。

佈赫的女兒佈小林,在2016年時當選為內蒙古自治區主席,創造瞭祖孫三代擔任同一要職的佳話。

佈小林之所以會女承父志,或者說承襲瞭祖父烏蘭夫的民族工作重任,原因就在於自黨的“十八大”召開以來,中央在選拔和任用少數民族幹部方面加大瞭力度,對於有能力又瞭解民族事務的少數民族幹部,予以大力提拔和破格任用。

可見佈小林之所以能在繼祖父和父親之後主政內蒙古,其背後的原因主要和國傢的少數民族政策,以及她個人的工作履歷和能力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