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勞動者和奮鬥者

胡静怡 2024-05-10 17:12 10次浏览 0 条评论 taohigo.com

“在當前形勢下,我們應該怎麼辦?每個工種都要對準多產糧食和增加土壤肥力,如果對標沒有價值,就應該裁減和放棄一部分工作,讓其聚焦。也要放棄一部分平庸的員工,降下人力成本來。”

在華為,在每一個企業,員工大致都可以分為兩類,一種叫勞動者,一種叫奮鬥者。對這、兩種人的使用可以視為這個企業的人力資源水平。

客觀來說,勞動者才是大多數,員工跟企業之間是一種勞動力的交易關系,一方付出勞動,一方給予薪酬回報。這本是無可厚非,畢竟人和人的追求不一樣,企業的自身素質和管理水平也不一樣。有的員工就是願意過老婆孩子熱炕頭的小日子,這又有什麼錯誤呢?一點錯都沒有。

但從企業的角度,奮鬥者才是企業的寶貴財富,因為隻有奮鬥者才能為企業貢獻最大的效益。他們是企業的棟梁,任正非說,“華為是沒有錢的,大傢不奮鬥就垮瞭,不可能為不奮鬥者支付什麼。30多歲年青力壯,不努力,光想躺在床上數錢,可能嗎?”

無奮鬥不青春,沒有奮鬥就沒有事業的輝煌成就,也就賺不到太多錢。

任正非設計的員工持股制度,華為的狼性文化,組織機制,薪酬標準等,都是為激發員工的奮鬥精神而服務的。

華為的核心文化就是以客戶為中心,以奮鬥者為本,長期堅持艱苦奮鬥。而奮鬥對抗的是熵增,是惰怠的問題。

“以奮鬥者為本”的內涵就在這裡,你若不想奮鬥,那華為的文化、環境和機制都是對你排斥的,至少也是不歡迎的,在一個奮鬥精神氛圍濃鬱的環境當中,一個不奮鬥的人會自然而然的被邊緣化。

“要按價值貢獻,拉升人才之間的差距,給火車頭加滿油,讓列車跑得更快些及做功更多。踐行價值觀一定要有一群帶頭人。人才不是按管轄面來評價待遇體系,一定要按貢獻和責任結果,以及他們在此基礎上的奮鬥精神。目前人力資源大方向政策已確定,下一步要允許對不同場景、不同環境、不同地區有不同的人力資源政策適當差異化。”

我們的人生,痛,並快樂著。

在達沃斯論壇上,任正非說,我們就是一直芭蕾腳,我們除瞭比別人少喝咖啡多幹活,其實我們不比別人有什麼長處。

想要做到更好,想要世界第一,隻能是多付出、去奮鬥,任正非說華為不做第一就沒有辦法生存,這就倒逼著華為人必須全力以赴的去奮鬥。

華為推崇奮鬥者,但也不歧視普通的勞動者。實際上,成為奮鬥者或勞動者是員工的自願選擇。

勞動者享受準時下班玩、周末休息、加班給錢,經濟回報上並不吃虧。任正非說,“奮鬥者不要這些,就吃虧瞭嗎?沒有,成為奮鬥者就給他分配內部股票。短期報酬是每年的貢獻發成獎金,公司後面繼續產生的利益跟他無關瞭。長期激勵是用內部股票的方式,讓你繼續享受過去的勞動貢獻。奮鬥者退休以後可以保留公司內部股票,享受過去勞動的貢獻。奮鬥者配的股票數量不僅跟職級有關,跟奮鬥貢獻與年限也有關系。”

華為有個內部人才市場,在最近的對話中,任正非就表示,華為不會大規模裁員,但公司的業務整合一直在進行,最典型是2年前裁掉瞭軟件部門,大概有一、兩萬員工,但是他們到華為終端和雲計算業務的主戰場去升官發財瞭。

“內部人才市場,是尋找加西亞與奮鬥者的地方,而不是落後者的搖籃。”任正非說過,內部人才市場促進的流動,不僅讓員工尋找自己最適合發揮能量的崗位,也是促進各部門主管改進管理的措施,流動就煥發出生命力。

“我們要允許自由流動,人流動起來,才能發揮他的個人特性和特長,也容易讓人保持激活狀態。在流動過程中,可以找到他能最大程度發揮作用的崗位,可能就會在那裡留下來努力奮鬥。”

希望在自己手裡,努力終會有結果,是金子終會發光的。內部的人才循環流動,是為瞭公司的循環進步。這一切都是以創造價值為基礎的。

我若貪生怕死,何來讓你們去英勇奮鬥。

華為的奮鬥文化,最初的動力就是任正非,可以說,沒有創始人的身先士卒,以身作則,就沒有企業的上行下效。

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曾表示,他原本認為隻要把任務完成就好瞭,然後去娛樂去享受,但任總經常在背後提醒他、督促他,任正非用自己的言傳身教告訴他應該有更高的追求,可以吧事情做得更好。優秀是一種習慣,能讓你變得優秀的人都是提攜你的貴人。

任正非對員工承諾,隻要自己還飛得動,就會到艱苦地區來看望華為人,“到戰亂、瘟疫……地區來陪你們。”統帥內心的世界怎麼成長的?無私就是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