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性陷阱”是20世紀30年代凱恩斯提出的理論。根據凱恩斯的描述,當出現“流動性陷阱”,貨幣需求彈性變得無限大,即無論增加多少貨幣,都會被人們儲存起來。發生流動性陷阱時,貨幣政策失效。國民(包括公司、單位)手中的錢袋就像是一個能夠吸收任何物質的“黑洞”一樣,把所得到的一切貨幣都無情地吞噬掉瞭,由此產生瞭一個貨幣需求無限大的“流動性陷阱”。

在百度百科上查“流動性陷阱”,會告訴我們“流動性陷阱”有一個特點:整個宏觀經濟陷入嚴重的蕭條之中,需求嚴重不足,居民個人自發性投資和消費大為減少,失業情況嚴重,單憑市場的調節顯得力不從心。

上一句話有一個誤導性說法“需求嚴重不足”。“需求嚴重不足”好像說市場上人們沒有需求,缺少需求。其實,人們有很多的需求,但是缺少工作機會,缺少貨幣。為什麼會缺少貨幣?就是因為“流動性陷阱”。

所有的經濟活動,有富人參與其中,有窮人參與其中,有的人很需要貨幣,有的人不很需要貨幣。在經濟活動中,貨幣從A到B,到C,到D,……不斷流動。當貨幣流入到某一個國民H手中,恰恰H不是特別需要,被H暫時存起來瞭。貨幣不會被使用 ,就無法繼續流動,相當於貨幣被吸入到H口袋中,至少在短期內被無情地吞噬掉瞭。這導致市場上貨幣缺乏,經濟活動萎縮。

市場上有人有需求,有人沒需求。沒有需求的人還繼續賺錢,錢被揣到兜裡不流動。市場進入瞭“流動性陷阱”。

“流動性陷阱”導致市場上出現特別的“貨幣緊縮”。市場上,貨幣一點不缺乏,利率很低,貸款很容易。雖然利率很低,可人們並不願意借款。有借有還,人們借款,總有一天要還款。假如經濟形勢不好,人們賺錢困難,不容易還款,所以人們不會去借款來滿足需求。

以上就是“流動性陷阱”的微觀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