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他命C(Vitamin C),又名抗壞血酸或維生素C,是一種由葡萄糖轉換而來的碳水化合物,外觀呈白色結晶狀,屬弱酸性且帶有酸味,是人體中最重要的水溶性維生素,多數哺乳動物能自行從體內合成,唯獨人類因基因變異,無法自行制造,須由食物中攝取在人體中,維他命C具有多種功能,其中最重要的有幾種,包括抗氧化、抗發炎、抗病毒、抗菌、制造膠原蛋白等,這些也是維持健康的基本條件,因為對抗疾病都與這些因素息息相關。註11維他命C之所以風靡全球,是來自於兩屆諾貝爾獎得主萊納斯·鮑林(Linus Pauling)的大力提倡,在其所著的暢銷書:維他命C與普通感冒(Vitamin C and the Common Cold),開始改變世人對維他命C的看法,從此維他命C常被用於治療感冒及日常保健,成美國傢庭必備的保健品在美國兩位醫學博士所著的:Vitamin C: The Real Story(中譯:維生素C:逆轉不治之癥)也提到,Vitamin C是一種卓越的分子,對於健康有關鍵的影響力)在實證醫學中,維他命C有什麼功效?有副作用或禁忌嗎?詳見內文分析目錄

  • 維他命C何時吃最有效?
  • 天然與合成維他命C哪種吸收率較佳?
  • 維他命C推薦的實證功效(好處)有哪些?
    • 1.維他命C有益敗血癥/膿毒癥
    • 2.維他命C降低尿酸水平
    • 3.維他命C有益2019新型冠狀病毒病
    • 4.維他命C降低C反應蛋白
    • 5.維他命C有益運動性支氣管痙攣
    • 6.維他命C有益原發性高血壓
    • 最高品質的維他命C產品哪裡買?(推薦)
    • 7.維他命C有益普通感冒
    • 8.維他命C有益血糖控制
    • 9.維他命C有益高血脂改善
    • 10.維他命C抗焦慮
    • 11.維他命C有益認知功能
    • 12.維他命C有益心血管健康(Cardiovascular health)
    • 13.維他命C預防心房顫動
    • 14.維他命C降低髖部骨折發生率
    • 15.維他命C降低癌癥發生率
    • 16.維他命C降低子宮頸癌前病變風險
    • 17.維他命C降低白內障(Cataract)風險
  • 維他命C有副作用嗎?
    • 維他命C補充劑會造成牙齒酸蝕嗎?
    • 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有哪些?

維他命C何時吃最有效?

人體不會自然產生或儲存水溶性維生素。因此需要從飲食來源或補充劑來源攝入這些維生素。水溶性維生素在空腹時吸收最好。這代表飯前30分鐘,或飯後兩小時服用是最適合的時間但針對腸胃道功能不佳族群,勿於空腹時額外補充過多維他命C(尤其是酸性的ascorbic acid形式),若過量易造成腸胃刺激腸胃道功能不佳或怕酸族群可改用無酸性維生素C,相關形式有:脂質體維生素C(Liposomal Vitamin C)、抗壞血酸鈉(sodium ascorbate)、 抗壞血酸鈣(Calcium Ascorbate)、抗壞血酸棕櫚酸酯(Ascorbyl palmitate)

天然與合成維他命C哪種吸收率較佳?

在日益茁壯的補充劑市場中,維他命C補充劑有許多不同的形式,但大致可分為天然萃取與人工合成就化學結構來說,天然的和合成的維他命C(抗壞血酸)是相同的,生物活性沒有已知的區別。在至少兩項人體試驗中,研究瞭天然來源與人工合成的左旋維他命C(L-ascorbic acid)的生物利用率差異,結果發現,兩者並沒有臨床顯著差異。註1、註2另外,由於天然食物中的營養成分非單一存在,研究指出,若攝取時搭配其它營養素,如:生物類黃酮、維生素E等,能產生相輔相成的綜效,提升彼此的生物利用率

維他命C推薦的實證功效(好處)有哪些?

1.維他命C有益敗血癥/膿毒癥

敗血癥(Sepsis,又稱膿毒癥)是具有廣泛生理和生化異常且危及生命的臨床疾病。目前將敗血癥/膿毒癥定義為“宿主對感染反應失調引起的器官功能障礙”,首次強調先天和適應性免疫反應在臨床綜合征發展中的關鍵作用。每年約有4900萬人感染敗血癥,據估計有1100萬人死於該綜合癥,占全世界死亡人數的19.7%。一則文獻統合分析(meta-analysis,包含23項隨機對照試驗,共有2712名敗血癥患者)指出,與對照組相比,含有維他命C的治療方案有助降低死亡率、順序器官衰竭評估分數(SOFA score)和血管加壓藥需求持續時間(住院時間或ICU住院時間無顯著差異)。註1

2.維他命C降低尿酸水平

高尿酸血癥(Hyperuricemia)通常被定義為血清尿酸(uric acid)濃度高於7mg /dl,發生率約8.9%至24.4%可分為癥狀性(伴有痛風、尿石癥或急性尿酸腎病癥狀)和無癥狀性(定義為血清尿酸水平升高而無上述任何癥狀)雖然大多數無癥狀患者從未出現可歸因於尿酸鹽晶體沉積的變化,但已發現血清尿酸水平升高可能導致組織損傷,並增加高血壓、血脂異常、肥胖、代謝綜合征、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慢性腎臟疾病發生率一則文獻統合分析(meta-analysis,包含16則隨機對照試驗,共1,013位參與者)指出,補充維他命C(平均劑量及期間為每日500 mg,持續30天)有助於降低血清尿酸值。註1另外,亞組分析(subgroup analyses)發現,相關效果尤以參與者平均年齡<65歲,使用安慰劑或空白對照,試驗持續時間<1個月和高品質研究最為顯著背後機制與維他命C促進腎臟排泄尿酸及降低自由基形成有關。

3.維他命C有益2019新型冠狀病毒病

2019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是由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冠狀病毒2 (SARS-CoV-2)引起的,對全球公共衛生造成瞭災難性影響,由於具有高度傳染性,自首例確診病例以來,全球感染人數持續上升。與流感相比,SARS-CoV-2在10%至15%的病例中更容易引起呼吸道並發癥(如嚴重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間質性肺炎),此外,5%的感染患者需要進入重癥監護室,死亡率估計為0.7%至7%在臨床實踐中,支援性幹預和使用免疫調節劑、抗病毒治療、抗生素、抗瘧疾藥物、恢復期血漿輸血相關技術等多種治療方法得到廣泛應用一則隨機對照試驗(共150位2019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分為兩組,介入組使用靜脈註射維生素C(50mg /kg/天)加上標準治療,安慰劑組隻接受標準治療(包括退熱、地塞米松和預防性抗生素)。註1結果發現,與僅接受標準治療的患者相比,接受靜脈註射VC的患者更早無癥狀(7.1±1.8天vs 9.6±2.1天),住院天數更少(8.1±1.8天vs 10.7±2.2天)。然而,兩組在人工呼吸器需求(mechanical ventilation)和死亡率(mortality)方面沒有顯著差異。

4.維他命C降低C反應蛋白

C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是一種急性期蛋白,是發炎過程的生物標志物。在發炎或壓力反應如冠心病、創傷、關節炎和手術損傷時,其血清水平升高。現有的臨床研究表明,C反應蛋白水平與冠狀動脈疾病的早期階段相關,並被認為是未來心血管疾病的潛在預測因素。一則系統性文獻回顧及統合分析(Meta-analysis,包含12則隨機對照試驗,共446位參與者)指出,補充維他命C對C反應蛋白水平有顯著的降低作用。註1另外,相關降低hs- CRP(超敏C反應蛋白)的效應尤以以下對象最顯著,如:CRP基線水平≥3、年齡<60歲或靜脈註射維他命C

5.維他命C有益運動性支氣管痙攣

運動性支氣管痙攣(Exercise-induced bronchoconstriction)被定義為在運動中或運動後發生的急性氣道狹窄(短暫且可逆),可在患有或未患有慢性哮喘的患者中觀察到(據報導,通常發生在運動後2至5分鐘內,10分鐘後達到高峰,約60分鐘後消退)典型的癥狀包括呼吸困難、喘鳴、咳嗽、胸悶、粘液增加或者當身體狀況良好時,感覺身體不適一則系統性文獻回顧及統合分析(meta-analysis,包含3則雙盲安慰劑對照隨機試驗,共40位參與者)指出,運動前服用維他命C(劑量0.5至2 g)可降低運動後用力呼氣一秒量(FEV1)數值(幅度約50%)。註2

6.維他命C有益原發性高血壓

原發性高血壓(Essential hypertension)的特征是由於不明原因導致血壓慢性升高,它影響近95%的高血壓患者多種環境因素,如吸煙、社會經濟地位、壓力、高鹽飲食、肥胖和維生素D缺乏,已被證明在發病中起作用這些因素通過表觀遺傳和基因相互作用,或通過誘導特異性基因表達引起原發性高血壓。一則系統性文獻回顧及統合分析(meta-analysis,包含8則隨機對照試驗,共614名原發性高血壓參與者)指出,口服維他命C(日劑量介於300 mg至1000 mg,幹預時間從4周到24周不等)有助於降低收縮壓和舒張壓。註1另外,子群組分析(subgroup analysis)顯示,相關調節血壓效應尤以年齡大於60歲、劑量大於500 mg及介入周期大於6周的對象最為顯著

7.維他命C有益普通感冒

普通感冒(Common Cold)又稱呼吸道病毒感染,是一種自發緩解型上呼吸道感染,特征是流鼻涕、鼻阻塞、頭痛、打噴嚏、咳嗽和發燒(通常< 37.8°C),總癥狀持續時間在7 – 14天之間約有30%到50%的感冒癥狀是由鼻病毒(rhinoviruses)引起的,細菌感染很罕見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在美國,普通感冒每年有1億人次的就診紀錄,相關費用為77億美元(多數用於購買非處方藥物)一則文獻統合分析(Meta-Analysis,包含9則隨機安慰劑對照試驗)指出,在日常有規律補充小劑量維他命C(每日每天1克或更少)的前提下,在感冒初期若服用額外較高劑量的維生素C(每天3到4克)有助於縮短病程及關在室內的時間,並能緩解普通感冒的癥狀,包括胸痛、發燒和發冷。註1對於平日沒有定期補充的族群,於感冒出現突然增加高劑量維生素則未有明顯的幫助另則文獻統合分析(Meta-Analysis,包含9則隨機對照試驗,共3135名3個月至18歲的兒童)指出,相較於安慰劑,雖然口服維他命C對於預防上呼吸道感染無明顯效果,但有助於降低上呼吸道感染的持續時間(約1.6天)。註2背後機制可能與與維他命C具有活化免疫系統,如自然殺傷細胞活性、淋巴細胞增殖、趨化和延遲型超敏反應,並在壓力狀態下能提升交感神經系統及腎上腺素的分泌有關

8.維他命C有益血糖控制

糖尿病(Diabetes)是一種慢性疾病,是由於胰島素分泌和作用受損而導致的胰島素絕對缺乏或相對缺乏,相關危險因素包括:傢族史、肥胖、長期缺乏運動、種族、空腹血糖受損史、糖耐量受損、糖化血紅蛋白、高血壓、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異常或甘油三酯水平升高長期來看,這些代謝異常會導致心血管疾病、視網膜病變、腎病和神經病變等並發癥一則系統性文獻回顧及統合分析(meta-analysis,包含24則隨機對照試驗,共937名參與者)指出,整體來說,口服維生素C不會改變葡萄糖、糖化血紅蛋白和胰島素的濃度。註1然而,分層分析顯示,維生素C降低血糖濃度的效果可見於2型糖尿病患者、持續時間超過30天、年長參與者

9.維他命C有益高血脂改善

在美國,超過1億人(約占成人的53%)的膽固醇水平異常,然而,隻有不到50%的患者接受治療,而在接受治療的患者中,隻有不到35%的患者實現瞭充分的控制。引發高脂血癥的可改變的危險因素包括:高飽和或反式脂肪飲食、缺乏運動、吸煙和肥胖,繼發原因包括膽道梗阻、慢性腎病、2型糖尿病、高血壓、甲狀腺功能減退等疾病一則系統文獻回顧及統合分析(meta-analysis,包含40則隨機對照試驗,參與者共1981人)指出,整體來說,補充維生素C對血脂沒有明顯的影響。註1然而,進一步子群和敏感性分析顯示,針對血脂異常或低維生素C水平的對象,補充後明顯有血脂改善效果(能降低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甘油三酯,並提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

10.維他命C抗焦慮

焦慮(anxiety)是由對整體福祉或生存造成威脅的事件所引發的一種心理、生理和行為狀態,不論是否實際或潛在的。然而,持續的過度焦慮(和逃避)一般被稱為焦慮癥(Anxiety disorders),尤其在沒有真正的危險的情況下。根據最近的流行病學研究,任何形式的焦慮性障礙終生患病率可達28.8%一則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試驗(對象為142位學生)指出,針對高特質焦慮對象,攝取維他命C(1000 mg)在短期內具有抗焦慮作用。註1

11.維他命C有益認知功能

由於醫學進步及醫療品質提升,人類預期壽命大幅提升,但隨之而來的是要面臨眾多與老化有關的疾病其中一項便是認知功能退化,根據美國研究調查,71歲以上年長者的失智癥盛行率約為13.9%,其中有69.9%是阿茲海默癥,血管型失智癥占17.4%一則世代研究(Cohort Study)指出,血液中的維他命C濃度最高的對象,有較低的認知功能受損發生率(即使是調整性別、種族及抽煙因素後也是如此)。註1除此之外,較標準的體重、BMI、腰圍及符合標準的新陳代謝數值,如糖化血紅蛋白、胰島素和三酸甘油脂也在此族群觀察到

12.維他命C有益心血管健康(Cardiovascular health)

心血管疾病,一般稱之為心臟病,是血管血流不足引發心臟組織缺氧的疾病,常包括心絞痛、心肌梗塞和心臟衰竭等,其可怕之處在於平時幾乎毫無癥狀,而突發之後卻有高達3成的致死率,是瞬間奪人性命的一大殺手一則前瞻性調查指出(追蹤期12.8年,樣本數為20299人),血液中維他命C濃度最高者(相較於最低者),能降低24%的心臟衰竭風險。而血液中維他命C濃度每增加20 μmol/L,能降低9%的風險值(范圍值介於23-82 μmol/L間)。註1另則統合分析(Meta-analysis,包含44則臨床試驗)也發現,攝取維生素C有助改善血管內皮功能(endothelial function),血管內皮功能異常被認為是引發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註2

13.維他命C預防心房顫動

心房顫動是心臟手術後常見的術後並發癥,盛行率從冠狀動脈旁路搭橋術的25%到瓣膜置換手術的65%,可能引發急性心肌梗死、缺血性中風及急性腎功能衰竭,大幅增加病患醫療負擔、住院時間及死亡率一則系統文獻回顧及統合分析(meta-analysis,包含15則研究,參與者2050人)指出,維他命C(口服或靜脈註射)能降低27%的心臟手術或心律轉換術後的心房顫動發生率,並減少10%住院時間。註1

14.維他命C降低髖部骨折發生率

髖部骨折是65歲以上年長者骨質問題中最嚴重的一種,伴隨多種臥床後的並發癥,如壓瘡,深靜脈血栓形成,肺炎和尿路感染機率。相較於一般人,髖部骨折在前3個月內會提升3至8倍的死亡風險一則文獻統合分析(meta-analysis,包含6則研究,參與者共1萬餘人)指出,相較攝取最少維他命C的族群,從食物中攝取最多的對象能降低27%的髖部骨折發生率。註1另外,同則分析也發現,維他命C日攝取量每增加50 mg,髖部骨折風險能減少5%背後機制與維他命C具有的膠原蛋白合成、清除自由基、調節造骨及蝕骨細胞代謝有關

15.維他命C降低癌癥發生率

傳統上,由於維他命C的清除自由基、還原維生素E及降低DNA氧化損傷特性,因而被視為潛在的癌癥化學預防因子幾則統合分析(Meta-analysis)均發現,自天然飲食中攝取較多的維他命C,有助於降低多種癌癥(包括胃癌、胰臟癌、食道癌、前列腺癌、肺癌、乳癌等)發生風險,甚至是存活率。註1、2、3、4、至於癌癥靜脈註射維生素C療法則是在1970年代由諾貝爾獎得主Linus Pauling提出,至今仍仍在自然醫學及整合療法中被用到(背後機制與高濃度下的助氧化及抗發炎效應有關,能降低腫瘤細胞生長、增殖和遷移)。註6根據一則系統分析指出,靜脈註射維生素C合並化學治療或許有助進提升治療效果(如癌癥復發時間、存活期、生活品質)及化療帶來的副作用(包括疲勞、惡心、失眠、便秘和憂鬱),當中也有數則癌癥緩解案例被報導。註7但作者認為,由於相關證據仍顯不足,有待未來更多實證確認靜脈註射維生素C的安全性及效果

16.維他命C降低子宮頸癌前病變風險

子宮頸癌在女性常見癌癥中排行第3,僅次於乳癌及結腸直腸癌。根據統計,全球每年約有50萬名新病例而子宮頸瘤(cervical neoplasia)是屬於子宮頸癌前病變的一種,其中3級子宮頸上皮內瘤(CIN),若未經適當治療,10年內演變成癌癥的風險高達4成。註2一則系統分析研究(meta-analysis,包含12則人口研究)指出,維他命C攝取量與子宮頸瘤(cervical neoplasia)發生率呈現反向關系,尤其是日攝取量每增加50 mg,有助降低8%的子宮頸瘤發生風險。註1背後機制可能與維他命C的抗氧化、抑制自由基及減少DNA損傷、抑制基質金屬蛋白酶(MMPs)及阻止癌細胞侵犯有關(但作者認為仍需要更多研究進一步驗證)

17.維他命C降低白內障(Cataract)風險

與老化相關的白內障是導致失明的主因之一,全球每年約有數百萬的失明及視力嚴重受損患者與白內障的發生有關。註4在人口老化的威脅下,白內障幾乎已不可避免,75歲以上的長者約有40%的高發生率,除瞭年紀之外,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