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識別知母

鲁提辖 2024-09-22 18:22 4次浏览 0 条评论 taohigo.com

知母為百合科植物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ge.的幹燥根莖。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須根和泥沙,曬幹,習稱"毛知母";或除去外皮,曬幹。

知母植物

【性狀】 本品呈長條狀,微彎曲,略扁,偶有分枝,長3~15cm,直徑0.8~1.5cm,一端有淺黃色的莖葉殘痕。表面黃棕色至棕色,上面有一凹溝,具緊密排列的環狀節,節上密生黃棕色的殘存葉基,由兩側向根莖上方生長;下面隆起而略皺縮,並有凹陷或突起的點狀根痕。質硬,易折斷,斷面黃白色。氣微,味微甜、略苦,嚼之帶黏性。

毛知母藥材毛知母藥材光知母性狀鑒別

【藥材形狀】

  1、毛知母:本品呈長條狀,微彎曲,略扁,偶有分枝,長3~15cm,直徑0.8~1.5cm,一端有淺黃色莖葉殘痕。表面黃棕色至棕色,上面有一凹溝,具緊密排列的環狀節,節上有黃棕色殘存的葉痕,由兩側向根莖上方生長,下面隆起而略皺縮,並有凹陷或突起的點狀根痕。質硬,易折斷,斷面黃白色。氣微,味微甜,略苦,嚼之有黏性。

  2、知母肉:較毛知母瘦小,長約12cm,直徑約1cm。表面黃白色或黃棕色,無栓皮及毛狀物,但偶有殘留的小片栓皮,有扭曲的縱溝,一側可見多數不規則散在的小形根痕。

知母偽品

【炮制】 知母 除去雜質,洗凈,潤透,切厚片,幹燥,去毛屑。【性狀】 本品呈不規則類圓形的厚片。外表皮黃棕色或棕色,可見少量殘存的黃棕色葉基纖維和凹陷或突起的點狀根痕。切面黃白色至黃色。氣微,味微甜、略苦,嚼之帶黏性。

知母飲片知母商品

鹽知母 取知母片,照鹽水炙法(通則0213)炒幹。【性狀】 本品形如知母片,色黃或微帶焦斑。味微咸。

鹽知母飲片

【化學成分】

含芒果苷、知母皂苷A-Ⅰ、知母皂苷A-Ⅱ、知母皂苷A-Ⅲ、知母皂苷A-Ⅳ、知母皂苷B-Ⅰ、知母皂苷B-Ⅱ,知母多糖A、知母多糖B、知母多糖C、知母多糖D、扁柏樹脂酚、β-谷固醇、知母雙糖等,尚含膽堿、煙酸、泛酸以及芒果苷。

【藥理作用】

⑴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體外實驗表明:知母煎劑對葡萄球菌、傷寒桿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 對痢疾桿菌、副傷寒桿菌、大腸桿菌、枯草桿菌、霍亂弧菌、變形桿菌、白喉桿菌、肺炎雙球菌、β-溶血性鏈球菌、白色念珠菌等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知母乙醇浸膏、乙醚浸膏及乙醚浸膏加丙酮處理後所得之粗結晶,對在普、拜培養基上培養的 H37RV 人型結核桿菌亞種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其中乙醚浸膏的抗結核桿菌的抑菌效價最高。而皂甙則無作用。但有報道從知母中提得一種水溶性皂甙,對結核桿菌, 尤其對白色念珠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而另一種黃酮結晶,對結核桿菌也有抑制作用。對豚鼠實驗性結核病以3%知母藥餌治療3~4個月, 有較好療效;也可減輕實驗性結核小鼠的肺部病變,但死亡率並不降低;如將藥物濃度提高到5%,則肺結核指數(反映肺臟大體病變的情況)可接近異煙肼, 但死亡率卻較對照組更高,可能系因藥物本身毒性較大所致。此外, 8%~20%濃度的知母煎劑在沙伯培養基上對許蘭毛癬菌、共心性毛癬菌、堇色毛癬菌等常見的致病性皮膚癬菌也有抑菌作用。亦有報道指出,知母皂甙有滅螺作用。⑵ 解熱作用 知母浸膏4g/kg皮下註射,能防止和治療大腸桿菌所致兔高熱, 且作用持久.知母根莖中所含皂甙具有明顯降低由甲狀腺素造成的耗氧率增高及抑制 Na+,K+-ATP 酶活性的作用。⑶ 對皮質激素作用的影響 大鼠服用滋陰降火中藥生地知母甘草湯或其中的單味藥, 均能使受地塞米松抑制的血漿皮質醇濃度升高,並有防止腎上腺萎縮的作用。生地知母甘草湯和激素同時服用, 能減少激素的副作用。知母皂甙元(菝葜皂甙元)與知母水煎劑相似,能明顯降低高甲狀腺激素狀態小鼠腦β-受體RT 值, 但對親和力無影響,還能顯著地改善該狀態小鼠的體重下降。⑷ 對血糖的影響 給正常傢兔註射知母幹浸膏(6g/kg)後, 對血糖無影響,醇提取物可引起暫時性的血糖升高。知母水浸提取物, 能降低正常兔的血糖水平,特別是對四氧密啶性糖尿病兔作用更為顯著。白虎加人參湯(知母、人參、甘草)的提取物0.5~1g/kg腹腔註射,對實驗性糖尿病小鼠亦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給藥後6小時下降120mg%。對正常大鼠,知母不能增進葡萄糖的氧化, 雖可促進橫膈、脂肪組織對葡萄糖的攝取,使橫膈中糖元含量輕度增加, 但肝糖元含量卻有所降低。對實驗性(四氧嘧啶)糖尿病的小鼠,腹腔註射知母水性提取物0.15g/kg,5小時血糖下降200mg%,尿中酮體減少。⑸ 其他作用 知母浸膏對妊娠兔離體子宮無顯著影響。從西陵知母根莖中分得β-谷甾醇治療皮膚鱗癌、宮頸癌有較好療效且無副作用。知母皂甙抗腫瘤的作用機制同其對細胞膜的泵的強烈抑制作用有關。知母中所含的煙酸, 有維持皮膚與神經健康及促進消化道功能的作用。從知母葉中提得的芒果甙有明顯的利膽作用;亦能抑制血小板聚集。

【性味與歸經】 苦、甘,寒。歸肺、胃、腎經。

【功能與主治】 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用於外感熱病,高熱煩渴,肺熱燥咳,骨蒸潮熱,內熱消渴,腸燥便秘。

【用法與用量】 6~12g。

【貯藏】 置通風幹燥處,防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