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子(中藥材資料、植物圖像)

不如自挂东南枝 2024-09-11 06:44 10次浏览 0 条评论 taohigo.com

中藥材名稱:芥子 Jiezi

芥子

  • 英文:Indian Mustard Seed
  • 拉丁:Sinapis Semen
  • 類別:果實及種子類
  • 來源:十字花科植物白芥Sinapis alba L.或芥Brassica juncea (L.) Czern. et Coss.的幹燥成熟種子。前者習稱“白芥子”,後者習稱“黃芥子”。
  • 產地:主產安徽、河南、四川、陜西等地。
  • 性狀:白芥子 – 種子類圓球形,直徑1~1.6mm,種皮深黃色至棕黃色,少數呈紅棕色。用放大鏡觀察,種子表面現微細網狀紋理,種臍明顯,呈點狀。浸水中膨脹,除去種皮,可見子葉兩片,沿主脈處相重對折,胚根位於2對折子葉之間。幹燥品無臭,味初似油樣,後辛辣。粉碎濕潤後,發生特殊辛烈臭氣。
  • 黃芥子 – 較小,直徑1~2mm。表面黃色至棕黃色,少數呈暗紅棕色。研碎後加水浸濕,則產生辛烈的特異臭氣。
  • 品質:以子粒飽滿、大小均勻、黃色或紅棕色者為佳。
  • 性味:辛,溫。
  • 功效:溫肺豁痰利氣,散結通絡止痛。用於寒痰喘咳,胸脅脹痛,痰滯經絡,關節麻木、疼痛,痰濕流註,陰疽腫毒。
植物名稱:白芥,辣菜子,白辣菜子,胡芥,蜀芥

白芥

  • 英文名稱:White Mustard
  • 拉丁學名:Sinapis alba L.
  • 科屬歸類:十字花科 Brassicaceae, 白芥屬 Sinapis
  • 植物形態: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達1米,全體被稀疏粗毛。莖直立,上部多分枝,具縱棱,被白硬毛。葉互生,質薄,莖基部的葉具長柄,葉片寬大,倒卵形,長10-15厘米,最寬處達5厘米以上,頂裂片大;莖上部的葉具短柄,葉片較小,裂片較細;有側裂片l-3對,邊緣具疏齒;莖生葉較小,具短柄,向上裂片數漸少。總狀花序頂生或腋生;花萼4,直立,綠色,披針形或長方卵形,基部具直立長爪;雄蕊6,4長2短,長雄蕊長8.5-9.5厘米,短雄蕊長6-6.5厘米;雌蕊l,子房長柱形,密被白刺毛,花柱細長,柱頭小。長角果,圓柱形,密被粗白毛,果瓣在種子間縊縮成念珠狀,先端有喙。種子近球形,淡黃色。花期4-6月,果期5-7月。
  • 生境分佈:分佈於遼寧,安徽,四川,雲南於等省。 藥材主產遼寧、山西、新疆、山東多有栽培。
  • 藥用部位:以嫩莖葉、種子入藥。中藥名: 嫩莖葉: 白芥。種子: 白芥子。
  • 采收加工:嫩莖葉 – 春、秋季采摘嫩莖葉,鮮用,或曬幹。種子: 春播於7-8月采收,秋播於5月中、下旬采收,待果實大部分出現黃色時割下全株,後熟數日,選晴天曬幹,脫出子粒,簸除雜質即可入藥。
  • 主要成分:莖葉含白芥子苷(sinalbin),芥子酶,芥子堿(sinapine)。種子含芥子油苷(glucosinolate),內有白芥子苷(sialbin)。尚含芥子堿(siapine),賴氨酸(lysine),精氨酸(arginine),組氨酸(histidine)等成分。
  • 藥理作用:抗菌。
  • 性味功能:莖葉 – 辛;溫。種子 – 辛;溫。莖葉 – 溫中散寒,利氣化痰。種子 – 化痰逐飲,散結消腫。
  • 主治用法:莖葉 – 主治脘腹冷痛;咳嗽痰喘。種子 – 咳喘痰多,胸滿脅痛,肢體麻木,關節腫痛,濕痰流註,陰疽腫毒。莖葉 – 內服: 適量,煮食。凡瘡瘍、目疾、痔瘡、便血及平素熱盛之患者忌食。種子 – 內服: 煎湯,3-10克;或入丸、散。外用: 適量,研末調敷。肺虛咳嗽、陰虛火旺者忌服。且多食昏目、泄氣、傷精。1. 翻胃,吐食上氣,及羸弱不欲動: 白芥子,曬幹,為末,酒服方寸匕。(普濟方)2. 腫毒初起: 白芥子末醋調塗之。(瀕湖集簡方)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