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將簡單的介紹幾種民國北洋政府時期航空單位有關服制。

民國北洋政府並沒有“空軍”這一軍種,軍民用航空事務在不同時期由一個或多個部門分管,且各地軍閥亦有自己的航空主管單位。本文並不能覆蓋所有時期的單位,隻介紹一些典型形象。

筆者手頭的數據庫中《航空》雜志並不齊全,故尋得照片較少。網友 @春日起司 提供的數據庫為我補全瞭這一缺漏,並分享瞭一些他搜集到的照片,使筆者可以在文中展示更多歷史照片。在此表示感謝!

南苑航空學校

民國二年(1913)三月,袁世凱在法國顧問的建議下,令參謀本部整修南苑陸軍營房,修築跑道,購進飛機,在北京南苑創辦南苑航空學校。中國航空先驅秦國鏞(秦國鏞於1911年4月6日完成瞭首次中國人駕駛飛機在中國上空飛行的壯舉)奉命擔任南苑航校校長。同年6月23日,航空學校學員學生教職各員及技士有關服制識別方案被批準。

該方案中,要求有關人員依舊按照現有的民國元年條例著裝,不佩戴兵種色領章。肩章依舊按照陸海軍現有規定,現有等級之外的弁兵夫役等人員於領上繡航空二字。

航空學校學員學生教職各員於領部佩戴飛機型領識別章,識別章用銅制。技士用螺旋槳型線繡臂章,佩於左膀(左上臂)。規則如下:

類別 符號
觀測班班長 金色飛機領章
駕駛班班長 銀色飛機領章
觀測班學生/學員 金翅銀身飛機領章
駕駛班學生/學員 銀翅金身飛機領章
校長、教育長、教員、翻譯員、副官、廠長等 全金銀邊飛機領章
修輯員、中西醫、收支書記、司事、司書、繪圖生、謄寫生等 全金銀邊飛機胸章
學習機器技士 紅色線螺旋槳臂章
學習木工技士 黃色線螺旋槳臂章
機器班長 金線螺旋槳臂章
木工班長 銀線螺旋槳臂章

張勛復辟時期,討逆軍臨時航空司令部在南苑航校成立,秦國鏞駕駛飛機對張勛辮子軍在豐臺地區的陣地進行瞭航空偵查。1917年7月7日,秦國鏞與教官姚錫九、鮑丙辰各帶一名投彈學員,駕駛三架高德隆雙座教練機升空,分別對紫禁城、南河沿張勛住宅、豐臺大營三處目標實施轟炸。這是中國軍用航空力量第一次實戰。

秦國鏞(左一)和中國第一架自造飛機的合影。

航空署

1919年3月,北洋政府交通部成立瞭籌辦航空事宜處,統籌民用航線和航空郵件業務。同年11月11日,國務院又成立航空事務處,該部門實際上是由陸軍部主導的,第一任處長由陸軍總長代國務院總理靳雲鵬兼任,副處長由陸軍部次長丁錦兼任。軍民用航空事務短暫分離。1920年2月。南苑航空學校改稱航空教練所,劃歸航空事務處。

1921年1月,航空事務處改稱航空署,統管全國航空事務,軍民用航空又歸於一體。航空署下設經理、航運、機械、軍事、總務五個廳,以及南苑航空教練所、清河航空工廠、京滬航空線管理局籌備處三個直屬機構和翻譯、技術兩個委員會。中國航空事務開始步入正軌。

1926年,奉系軍閥進駐北京,改組原航空署,並於1928年4月裁撤之。

條例配圖摘自以下書刊:《政府公報》1921年6月29日,《航空雜志》第二卷第七第八號合刊,以及單獨《航空服制圖說》小冊子。筆者盡量選擇清晰全面之配圖,故配圖之畫風可能略有差別。

大致圖式

人員分級

航空署下屬人員分“職員”和“雇員”兩類。職員分上中初三等,每等分三級;雇員又分兩等,每等亦分三級。似有陸軍軍銜之形式。相關等級和職務對照表收錄於《航空制服著用規則》,現搬運如下:

禮服

帽為藍色,平頂式,職員夏季用白色。帽高約為頂圈直徑三分之二,後端應比前端高一公分,前端正中綴航空帽章,章後置插羽纓之小銅管。日出後日入前天氣晴爽時,禮帽前加白毛制成之帽纓,其高出帽頂約與帽高相等。帽簷帽袢均用黑漆皮制,帽簷與帽底約成四十五度之交角,帽袢寬兩公分,兩端各用金色銅紐一個固定。上等官於帽身周圍綴寬五公厘之金邊三道,中等官兩道,初等一道。金邊間距五公厘。

帽章用金線及色線繡成,寬八公分,高三公分,中綴五色國旗,旗上綴螺旋槳一,下綴鳥尾,兩旁綴鳥翼一雙表示航空之意。

網友“春日起司”在網絡上收集到的有關照片,此圖片中帽徽為金屬制。

禮衣藍色,平底燕尾式,前面長至腰平線,後面長約倍之。領用直立式,前面自領口至腰平線用一道七個金色銅紐扣,直徑兩公分,形圓而凸起。後面在腰平線上用平列同式銅紐扣兩個,相距約一拳許,後面中間自腰平線而下分開,禮衣裡全用深黃色。著禮服式戴白手套。

禮褲用長褲,藍色,褲章用白邊一道寬約四公分。天氣炎熱時於日出以後日入以前用白色褲,無褲章。

領章用以識別職務,文職用紅色,武職用綠色。領章用雙翼式,全章寬約占領圈三分之一,高與領同,領章較大部分高度占全章高度五分之三,最寬應占領圈三分之一,較小部分高度占全章五分之二,最寬占領圈七分之一。

袖章用以區分等級。禮服袖章與常服同。

禮服肩章用粗金線相間編成,長自袖縫接處起至領角止,寬約四五公分,內端略小,外端略寬,內綴圓形平面鍍金紐一個。

披衣於服禮服時用之,長以與膝蓋齊為度,領用大反下式,領口置黑骨紐一個扣合之,更用黃銅鏈一條,披衣大張開時乃得扣住。領上左右兩端置直徑一公分半圓形凸起式金色銅紐兩個,披衣胸前開口處左右各綴黑色橫道表示官等,橫道各寬一公分,長五公分,相距五公厘,披衣裡用紅色。

禮服配用胸章。胸章區別飛航人員之職務,用金線繡成,綴上衣前面左上方。暫定八種胸章。飛航員為雙翼,其餘飛航人員為單翼。除飛航人員外,均不佩胸章。

禮服配用黑漆皮寬緊式鞋,如有乘馬之必要,於黑皮鞋上加用馬刺,刺帶須用黑色。

職員著禮服用帽纓時佩劍,赴晚間宴會時單用禮帶不佩劍。劍寬三公分,劍尖約在膝與地距離之中為度,劍鞘色黑,劍柄圓物用鍍金,空白處用白骨,劍鞘前面距劍盤三公分處附鍍金倒式榆葉形插帶釘以便插入劍帶之用。劍柄上綴飛鷹,鷹下為天,天上綴五角星三顆,劍盤中綴國旗章,兩旁綴鳥翼,翼下綴嘉禾。

劍帶用白色皮帶,寬四公分,帶扣用留孔式長方形黃銅制,帶之左端下方附半葫蘆形插劍套以備裝劍之用。

禮帶黃色,用於劍帶之外,寬五公分。

常服

航空署常服上衣為藍色,前後之長相同,以坐時不至被壓為度,領用反下式,對襟,自領口至腰平線用一道五個金色銅紐扣,紐直徑兩公分,形圓而凸起。常衣前面置有蓋寬緊口袋四,各袋均用直徑一公分半之圓形凸起式金色紐扣一個扣止,袋蓋長,衣裡亦用藍色。

常服褲為藍色,分常褲騎褲兩種。

白色常服與藍色常服同,但用豎井領,並去帶蓋即袋紐。天氣炎熱時於日出以後日入以前用白色常服,天氣和暖晴爽時於日出以後日入以前單用白色常褲。

常服領章樣式與禮服同,為紅綠色之飛翼。白色常服不綴領章。

肩章用與常服同色料制成,長方形,近領一端作尖形,寬約三公分,長自袖縫接處至領腳止,外端縫在衣上,內端用圓形平面金色銅紐一個扣止,但白色常服不用肩章(實際上根據照片,很多人白色常服依舊有肩章)。

常服之帽為禮服帽去掉帽纓。

常服胸章與禮服同,佩戴於左胸口袋蓋以上。

常服另有便帽(船形帽),藍色雙層折疊式,不綴帽章。

航空署常服采用折領,並引入肩袢和外貼式有褶口袋等設計元素,個人推斷可能是受到瞭一戰英法軍服的影響。

常服之袖章與禮服同,規律如下:

等級 袖章(綴於衣袖上,距袖口五公分,職員白色常服袖章用袖套式,內用摁扣以便扣於衣袖)
上等職員 綴寬一公分,長與袖寬同之金色橫道三道。橫道上端距離五公厘處綴金色銅制直徑一公分之五角星,第一級三顆呈三角式,第二級兩顆呈平列,第三級一顆。
中等職員 綴寬一公分,長與袖寬同之金色橫道兩道,橫道上端距離五公厘處綴金色一百二十度人字形斜道,寬五公厘,長六公分,第一級三道,第二級兩道,第三級一道,斜道相距三公厘。
初等職員 綴寬一公分,長與袖寬同之金色橫道一道,道上端距離五公厘處綴金色小橫道,寬五公厘,長五公分,第一級三道,第二級兩道,第三級一道,橫道相距三公厘。
第一等雇員 斜綴黃呢制長八公分,寬五公厘之小橫道,第一級三道,第二級兩道,第三級一道,橫道相距三公厘。
第二等雇員 綴直徑一公分圓形平面銅扣三個,第一級三顆呈三角式,第二級兩顆呈平列,第三級一顆。學生視為第一等第一級。

冬季大衣用藍色,長需過膝,領用下反式,斜襟。明扣兩道,每道用直徑兩公分圓形凸起式金色銅紐五個。職員大衣用袖章分等不分級,章用黑色橫道,其長寬位置與常服袖章同。雇員大衣所用袖章與常服同,唯用黑色。大衣正面左右各置無蓋斜口袋一個,背面腰平線中央橫綴扣帶一條,上綴平行圓形凸起式金色銅紐兩個,大小與前面者同。背面中縫下部開衩,綴明紐一道,職員用直徑一公分半圓形凸起式金色銅紐五個,雇員用黑骨紐。大衣裡亦用藍色。

夏季大衣雨衣用膠皮及礬佈制,樣式與冬季大衣同。大衣不綴肩章領章。

著常服騎褲時,須著藍色佈裹腿或與鞋同色之皮裹腿。著白色常服用白鞋。起碼時用馬刺,刺帶需與鞋靴同色。

常服不佩劍。

職員於常服衣上配用規定之皮腰帶,腰帶高五公分,用皮本色。腰帶扣帶章,寬六公分高五公分,用黃銅制,中為圓形雙翼盤繞五角星,翼圈直徑四公分。

有關照片

首任航空署署長丁錦(就任幾個月後,曹坤派系的潘矩楹接替其職位),佩戴陸軍軍帽。著白色常服的航空署督辦(比署長高一級,為上等第一級)。可見其胸口之勛位章與寶星嘉禾,嘉禾,文虎等章。航空署飛航員,著白色常服(中等第二級),佩戴飛航員胸章(看不清是飛機還是汽艇氣球)。胸章理應佩於左胸口袋上方,但由於其戴瞭勛章,故改佩胸章於右胸。白色常服,佩戴飛機飛航員胸章。藍色常服,佩戴飛機飛航員胸章及領章。藍色常服又一例。著藍色常服的航校校長。此人領章較小,胸章疑似為指揮員。航空教練所(南苑航校)合影,前排教官著白色常服,後排學員著藍色常服。開航典禮之合影,可見著陸軍常服者與著航空署白色常服者並列。右側有人著加禮服帽纓的白色常服。

奉系航空力量

東三省航空處成立於1921年4月1日,其下屬人員亦有著航空署標準服飾的。隨著直奉矛盾的激化與奉軍軍改,奉系軍閥的軍用航空部門迅速擴充。其下轄的東三省航空學校(位於沈陽東塔機場,後於1928年並入東北講武堂)也於1922年9月1日成立。1923年,張學良任東三省航空處總辦兼航空學校校長,設立飛龍、飛虎、飛鷹三個航空隊。1925年6月,東三省航空處改為東北航空處,新編飛鵬、飛豹航空隊。1925年10月又新設東北航空司令部(1928年1月裁撤),張學良任東北航空司令,下轄飛龍、飛鵬、飛鷹三隊。

1926年,奉系軍閥進駐北京,改組原航空署,並於1928年4月裁撤之。

1927年前的奉系軍用飛航人員著經典的奉系變體常服。不佩戴兵種色領章(此時航空這一兵種並無兵種色),於領部佩戴特殊符號,左胸口袋上佩戴特色徽章。

其領上符號大致為M型,中間有一尖角向上,兩側有各三個凸起,具體意象未知。可能是站立飛鷹之類的吧。

胸章可能由飛鷹、環裝嘉禾和五星構成。

可見領上符號和胸章。截取自有關視頻資料,拍攝於東塔機場,背景中白塔為沈陽東塔。領章之細節,可能是站立的飛鷹。飛鵬隊飛航員,可見領上符號和胸章。可見領上符號和胸章。奉系軍閥入主北京後,重組的航空署總務處處長。可見領上符號和胸章。奉系軍閥入主北京後,重組的航空署軍事廳廳長。可見領上符號和胸章。

奉系軍閥稱為名義上的北洋政府正統後,其於1927年公佈的民國十六年服制條例中新增瞭淺紫色的航空兵種色,航空人員開始佩戴奉系特色的“低可視度”領章。有關該條例,可參閱

東北易幟後,原有航空隊整編為東北航空大隊,後成立東北邊防航空司令部。1931年9月19日,東塔機場和航空工廠被日軍占領,除在北京南苑機場的8架飛機外,其餘飛機全部喪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