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地理學知識點整理

苏格兰飞人 2024-06-10 21:24 12次浏览 0 条评论 taohigo.com

教材參考:土壤地理學 (第三版)李天傑等 編著

知識結構與教材有所不同,教材PDF有需私聊。

第一節 森林土綱系列

森林土綱系列是土壤形成發育主系列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包括有灰土、淋溶土、富鐵土、鐵鋁土等土綱。

1、地理分佈和成土因素

① 灰土廣泛分佈於北半球高緯度地區,即寒溫帶針葉林氣候區。

② 在歐亞大陸北部和北美大陸北部呈現緯向地帶性分佈。

③ 在中國,灰土分佈區相對教小,灰土主要集中分佈於大興安嶺北端。

2. 成土作用與土壤性狀特征

在寒溫帶濕潤的氣候條件下,針葉林對土壤有機物累積過程具有重要的作用,強酸性化合物將礦物分解成為各種氧化物,並使土體發生分異,其土壤剖面特征,如圖所示。

3. 灰土分類與利用

灰土可劃分為腐殖灰土和正常灰土兩個亞綱。中國灰土區屬於重要的原始林區,由於初夏大量冰雪融化水與降雨註入土壤,再加土壤心土層還處於凍結狀態,極易造成嚴重的土壤侵蝕,導致針葉林-灰土生態系統的崩潰。

二、 淋溶土

1、地理分佈和成土環境

淋溶土廣泛分佈於溫帶濕潤氣候區,淋溶土約占全球陸地面積的14.7%,橫跨瞭5個大自然帶。中國淋溶土從寒溫帶、溫帶、暖溫帶到亞熱帶均有分佈,約占中國土地面積的13%(約 125´104km2)

2、主導成土過程與特性

淋溶土具有淀積黏化和次生黏化作用。淋溶土的土體構型為O-A-Bt(粘化層)-C。土壤剖面通體無石灰反應,土壤呈微酸性至酸性,pH值多為6.0~7.0,土壤陽離子代換量較高,淋溶土質地黏重,次生黏土礦物以2:1型水雲母、蛭石為主,如圖所示。

3、分類與利用

淋溶土綱分為冷涼淋溶土、幹潤淋溶土、常濕淋溶土和濕潤淋溶土4個亞綱。淋溶土是中國重要的森林土壤資源,也是重要的農業土壤資源,因氣候濕潤易發生水土流失,在利用中應加防治。

三、富鐵土

1、地理分佈和成土環境

富鐵土廣泛分佈於世界亞熱帶地區。在中國富鐵土則廣泛分佈在江蘇、江西、浙江、安徽、湖南、湖北、四川、福建大部分地區,以及廣東、廣西、海南、臺灣、貴州、雲南、西藏部分地區。

2.、主導成土過程與特性

其主導成土過程有:中度風化作用、強烈鹽基淋失作用、明顯脫矽和鐵鋁氧化物富集作用。富鐵土的土體構型為Ah-Bs-C。土壤剖面通體呈酸性或強酸性,土壤質地黏重,黏粒矽鋁率在2.0~2.4之間,黏土礦物以高嶺石為主,如圖7-6和圖7-7所示。

3、分類與利用

富鐵土分為幹潤富鐵土、常濕富鐵土、濕潤富鐵土3個亞綱。富鐵土區降水和熱量豐富,可種植各種經濟作物或糧油作物,生產潛力很大。但因質地黏重,易於遭受侵蝕,在開發利用應加防范。

四、鐵鋁土

1、 地理分佈和成土因素

鐵鋁土廣泛分佈於世界熱帶雨林氣候區、熱帶季雨林氣候區和熱帶海洋性氣候區。在中國鐵鋁土分佈於海南、廣東、廣西、福建、臺灣及雲南等省區。

2. 主導成土過程與特性

其主導成土過程包括:土壤礦物的高度風化分解、鹽基元素強烈淋失、矽酸強烈淋失與氧化鐵氧化鋁的相對富集、強烈的生物富集過程。鐵鋁土土體構型為:Ah-Bms-BC-C。其pH值在4.5~5.0之間,潛在酸度較強,質地黏重,黏粒含量大於50%,黏粒矽鋁率在1.5~1.8之間,如圖7-8和圖7-9所示。

3、分類與利用

鐵鋁土在中國分佈面積較小,故隻有濕潤鐵鋁土一個亞綱。鐵鋁土中原有有機質迅速分解,作物攜出、淋洗、侵蝕作用都會招致土壤中氮素大量損失。因此,在生產中需要采取各種措施,維持土壤氮素水平,再種植熱帶經濟作物,如油棕、咖啡、橡膠、檸檬、可可等。

第二節 草原與荒漠土綱系列

草原與荒漠土綱系列包括:均腐土、幹旱土兩個土綱。這些土綱主要分佈在幹旱、半幹旱氣候區,其土壤的共同特征是土壤剖面通體具有石灰發應,土壤具有幹旱土壤水分狀況或半幹潤土壤水分狀況。

一、均腐土

1、地理分佈和成土環境

均腐土分佈於世界溫帶半幹旱及半濕潤氣候區。在中國均腐土分佈在溫帶、暖溫帶半幹旱、半濕潤區,包括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山西、陜西等省區。

2、主導成土過程和特性

其主導成土過程有腐殖質積累作用和鈣積作用。土體構型為Ah-AB-Bk-C。土壤pH值在7.0~8.0之間,鹽基飽和,代換性鹽基以鈣、鎂離子為主,土壤次生黏土礦物以2:1型伊利石為主,在土體下部常有弱黏化,如圖7-10和圖7-11所示。

3、分類和利用

均腐土可分為幹潤均腐土、濕潤均腐土、巖性均腐土3個亞綱。均腐土區植被以羊草、針茅、雜類草為主,是良好的放牧場和割草場,適宜於各種傢蓄飼養,尤其大畜發展。應根據土壤特點,因地制宜地安排農牧林業用地,建立林網糧草輪作制度,促進農牧林業全面發展。

二、幹旱土

1. 地理分佈和成土因素

幹旱土廣泛分佈於熱帶、亞熱帶和溫帶幹旱區。在中國幹旱土廣泛分佈於西部,包括新疆、甘肅、寧夏、內蒙古、青海和西藏省區。

2. 主導成土過程和土壤特性

其主導成土過程有幹旱表層的形成、鈣積過程、石膏化過程和鹽積過程。幹旱土的表土層由特征表土、孔泡結皮層和片狀層組成,如圖7-12和圖7-13所示。

3、分類和利用

根據土壤溫度狀況可以將幹旱土細分為寒性幹旱土、正常幹旱土2個亞綱。幹旱土是受幹旱因素控制最強的土綱,這裡沒有灌溉,就沒有農業。

第三節 水成型土壤系列

水成型土壤系列包括鹽堿土、有機土、潛育土和凍土。在目前世界主要的土壤分類系統中均未將凍土作為一個獨立的土壤分類單元劃分出來,但凍土是土壤圈與水圈、大氣圈相互作用最為密切的部分之一,因此,凍土已成為全球變化研究的重要議題。

一、鹽成土

1、 地理分佈和成土因素

鹽成土主要分佈在幹旱、半幹旱和半濕潤區的低平窪地、濱海平原以及紅樹林區。鹽成土是在氣候、地形、地質水文等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綜合作用下,鹽類直接參與成土過程而形成的。

2、主導成土過程和土壤特性

其主導成土過程有鹽化過程和堿化過程。鹽成土表層常有白色或灰白色鹽分富集,鹽成土中的堿土則具有特殊的土體構型,即E-Btn-Bz-C型。鹽成土有機質含量低,pH值高,土壤結構差,鹽分含量高或代換性鈉離子含量高,如圖7-14~7-17所示。

3. 分類與改良利用

鹽成土細分為堿積鹽成土和正常鹽成土2個亞綱。鹽成土分佈區是水資源相對豐富的區域,也具有發展農牧業的巨大潛力。隻要堅持“因地制宜、綜合治理”的原則,並采取綜合治理措施,就能適度開發利用鹽成土資源。

有機土

1、地理分佈和成土條件

有機土分佈極為廣泛:從寒帶到熱帶、從沿海區到內陸區、從平原區到高山區。隻要是氣候濕潤、因地表富集水分和養分而通氣狀況較差的地段,都有可能分佈有機土。在中國有機土分佈於東北三江平原、青藏高原東北部邊緣。

2、主導成土過程和土壤特性

有機土的主導成土過程是沼澤化過程。土體構型為H-G,泥炭層(H層)有機質含量可達500 g/kg,以黑棕色或灰棕色為主,潛育層(G層)因受還原過程影響,以灰綠色、淺藍色為主,土壤質地多為壤黏質,土體緊實,常有銹紋斑物,如圖7-18和7-19所示。

3、分類與利用

有機土分為永凍有機土和正常有機土2個亞綱。有機土含有大量有機物和氮素,再加平坦的地形,更有利於開發利用。但因有機土過濕、土壤比熱大、解凍升溫緩慢,磷、鉀等礦質養分含量偏低,故在墾殖時需修建排水系統,增施礦質養分。

三、潛育土

1、地理分佈和成土條件

潛育土的形成發育總是和低窪地形相聯系,全球潛育土集中分佈在歐亞大陸的北極苔原帶。中國潛育土分佈在東北地區和大江大河中下遊地區。

2、成土過程和土壤特性

其主導成土過程有強烈的還原過程和有機質的積累與分解。潛育土土體構型為A-G型。表土層有機質累積明顯,土壤腐殖質呈現泥質腐殖質,潛育層則是還原過程的產物,有少量銹斑紋、鐵錳凝團、結核或鐵錳管狀物,如圖7-20所示。

3、分類與利用

潛育土分為永凍潛育土、滯水潛育土和正常潛育土3個亞綱。潛育土作為濕地土壤的組成部分,既是可墾耕地的重要後備資源,又是保護生態環境和維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基地。

四、凍土

1. 地理分佈和成土條件

凍土分佈於高緯度地區和高海拔地區,北冰洋沿岸地區是凍土的主要分佈區。據統計全球凍土總面積約5.9×106 km2,占陸地總面積的5.5%,故有學者將凍土與冰雪合稱為冰凍圈。在中國凍土分佈在大小興安嶺山區、西部高山區及青藏高原。

2.成土過程和土壤特性

在凍土形成發育過程中生物化學風化相對微弱,而土壤物理風化強烈,季節性凍融過程會形成石環、石河等。凍土土層淺薄,典型凍土的土體構型為Oi-Cg層,即表層泥炭層(Oi層),下層為滯水瀦育母質層(Cg層),如圖7-21和圖7-22所示。

3、分類與利用

趙其國建議在中國土壤分類方案中將凍土列為獨立的土綱,下設正常凍土、高寒凍土亞綱。凍土由於熱量條件差,再加養分貧乏,故開發利用價值不大。凍土在全球變化、自然地理學研究中有重要的作用,當今學術界十分關註全球變化與凍土之間的相互影響。

第四節 過渡土崗系列

一、變性土

1、地理分佈和成土條件

變性土分佈於亞熱帶季節性幹旱區。在中國,變性土多零散地分佈於安徽、河南、江蘇、山東、湖北等省。變性土集中分佈於大河湖的平原或河谷階地等低平地區,以及臺地丘陵的坡麓或低窪處。

2、成土過程和土壤特性

其主導成土過程有土壤擾動過程和礦物蒙脫化過程。變性土剖面通體相對均一,土壤剖面中層次分異模糊,其土體構型大致為耕作層(Ap層)-蒙脫石聚集及礦物風化層(Bw層)-鈣化母質層(Ck層),如圖7-23和圖7-24所示。

3、分類與利用

變性土分為濕潮變性土、幹潤變性土和濕潤變性土3個亞綱。變性土具有質地黏重、耕性差、幹縮濕脹性強、肥力水平低等特征,在開發利用時要修建農田水利設施,建立綜合性農業生產體系,科學施肥,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壤資源。

二、雛形土

雛形土是發育程度較弱的一個土綱,其分佈廣泛,從極地、亞極地的冰原帶、寒溫帶、溫帶、亞熱帶到熱帶,從濕潤氣候區到幹旱氣候區均有分佈,其土壤剖面復雜多變,如圖7-25所示。

第五節 巖成型土綱系列

一、火山灰土

火山灰土專指發育在火山噴發物質和火山碎屑物上的土壤,其分佈必然與活火山活動有關,屬於非地帶性土壤,其成土因素多樣,屬初育土壤,土壤性狀受成圖母質(火山灰)影響明顯,如圖7-26所示。

二、新成土

火山灰土專指發育在火山噴發物質和火山碎屑物上的土壤,其分佈必然與活火山活動有關,屬於非地帶性土壤,其成土因素多樣,屬初育土壤,土壤性狀受成圖母質(火山灰)影響明顯,如圖7-26所示。

第六節 人為土

一、人為土及其特性

1、地理分佈和成土條件

人為土集中分佈於農耕歷史悠久的地區,包括中國、印度、尼羅河三角洲地區、底格裡斯河和幼發拉底河下遊、恒河三角洲,日本群島沿海平原、以及東南亞紅河、湄公河、伊洛瓦底江等三角洲。

2、成土過程和土壤特性

人為土的主導成土過程有水耕熟化過程、旱耕熟化過程。其土體構型為耕作熟化層(Ap層)-犁底層(P層)-耕作淀積層(B層)-母質層(C層)或潛育層(G層)。土壤顏色較暗、壤質、黏粒含量相對較高,養分含量豐富,土壤多呈現中性或酸性,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