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比較容易觀察到他人的合作友善行為。對此,我們該怎麼評判呢?在這裡,關鍵要區分出哪些是有效的“好行為”線索。

多數的好人好事,不是評判人品的有效線索,但也有少數例外。在危急時刻或個人利益面臨重大風險的時刻,一個人還能夠顧及他人,或待人謙讓禮貌,這樣的“好人好事”,能夠看出一個人的本心和本性。

在生命受到嚴重傷害的情況下,司機吳斌還能夠第一時間想到乘客,完成拉上手剎、開啟雙閃燈、站起來告知乘客註意安全、打開車門等一系列動作,這若不是根深蒂固的價值觀,便無法在這最危急的時候,完成工作的使命。之後記者的調查,也證實瞭吳斌是一位技術和品德兼優的司機。他在危險發生那一刻做出的選擇,不是一次偶然,而是人品和性情的必然結果。

還有一種有效的“好”行為線索,這需要觀察在關鍵時刻,一個人願意讓出自己利益的比重。富有的人,請你吃一頓幾千元的飯局,那是表示對你的重視,不反映人品問題。但如果你到貧困山區,那些生活清貧的村民,殺雞宰羊歡迎你,足以說明他們的純樸與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