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決定論的貧困(第三章)1

楚南公 2024-09-24 16:22 3次浏览 0 条评论 taohigo.com

《歷史決定論的貧困》分為四部分,前兩個部分,是波普爾陳述歷史決定論者的觀點,後兩個部分是對他們的反駁。

其中在序言之中,他把自己的觀點總結為,

為瞭讓讀者知道這些最近成果,我擬在這裡簡單談談我對歷史決定論的這個反駁。我的論證可以概括為如下五個論題:

在這裡,最重要的是後面兩個部分對於歷史決定論的駁斥,所以我們僅僅讀這部分。

1、批評的實際意義

科學是我們所認識到的,一種極其重要的精神冒險,那麼,對於科學,我們應該怎麼看待呢?我們必須涉及到關於科學方法論的探討之中。正如科學本身在發展,科學方法論也在發展,新的方法的引進,往往導致革命性後果。比如說在經濟學之中,主觀效用論的引入就是一個明證。

而對於社會科學之中,歷史決定論的方法,往往被政治傢所利用,他們試圖基於這些理論形成一些政治意圖,但是我們要說,歷史決定論隻不過是一種拙劣的方法,不能應允他所許諾的結果

2、社會學的技術方法

社會技術這個詞,可能會引起人們的誤解和反感,人們一聽到這個詞,就會聯想到蘇聯的那種計劃經濟的模式,所以,我們把他專門稱之為漸進技術,以區分於蘇聯模式。

在社會科學領域,技術問題可以有私人和公共兩種性質。而技術方法,並不排斥理論研究,甚至於技術方法是有助於理論的突破的,因為技術要求一種實踐的可檢驗性標準。

在這裡,我們處於兩端,在一端之中,有些人主張,我們對於社會是不能進行任何幹預的,則是一種被動主義的觀點。這一點,我們是反對的,甚至於我們認為全面地反幹預本身就是一種幹預瞭。反幹預之中包含著一種觀點,即某些政治行為不能取得某些後果。任何技術的典型任務,恰恰就是指出我們不能實現什麼。比如說永動機是不能實現的。竹籃打水是不可能實現的。

所有的自然規律都表達為某事不可能發生。而反幹預主義,便是基於這樣的觀點建立起來,我們稱之為典型的技術論

社會科學之中,當然也包含著某種否定性表述,比如說,你不能既搞計劃經濟,又想要保持競爭價格機制,你不能既要充分就業,又沒有通貨膨脹。所以這種否定性陳述對於社會科學也是有意義的。

3、漸進工程與烏托邦工程

工程這個詞,容易讓我們聯想到,集權社會的集中力量辦大事。所以我們用漸進社會工程來表達我們的觀點。漸進工程意味著,我們並非是無為而治,他把目的至於技術之外。這與歷史決定論不同,歷史決定論會認為目的是內在於歷史之中的。

正如自然工程的任務是設計機器,維修機器等等,漸進工程,也是設計各種社會建構,改良,運用已經有的社會建構。這樣的建構有很多,最小的商店,到整個政府機關,都是建構的一部分。

在這裡,漸進工程師認為,

但是,即使如此,這不意味著工程師在這裡完全不管瞭,他仍然是要以工具性看待社會建構,把他視為達到某些目的的手段,把他視為機器而不是有機體。

在這裡漸進工程師相信,盡管他或許把社會視為整體,但是他不認為,可以通過整體更改或重新設計的方式,而是以小規模的,小步驟的在調整的改良來實現它的目的。它的目的也不是什麼歷史的終極目的,而是具體目的,比如說改良人們的生活水平更高,增加人們的權利等等,而不是要實現什麼歷史的使命。

所以他要避免進行復雜和大規模的改革,要警惕改革之中的不利後果。

這樣的漸進修補,與能動主義者是不一樣的,這些人是持有一種烏托邦工程的思想。

他們認為,小修小補,是不足以解決問題,而是要按照一個確定的計劃來改造整個目的,要讓整個社會與理想之中的終極目的符合。

那麼漸進工程與烏托邦工程有無區別呢?在這裡,我們不能劃出截然分明的界限,但是他們對於社會改變的態度是不一樣的。

首先,整體主義者反對漸進改良,認為他是溫情脈脈的,相反他們是雄心勃勃的。但是整體主義者的理想與現實總是反差過大,這是因為他們缺乏自我批評和不審慎。

但是根源在於,整體主義的方法論就是有問題的,因為整體變革越大,它的復雜性導致的錯誤和不確定性也就越大,這使得他與他們的理想完全相反,此時逼迫整體主義者進行區分,調整進行所謂權宜之計。而這些權宜之計並不是改良,他更加具有中央集權的性質,他使得烏托邦工程師們做那些他們本不願意的事情。

所以,我們可以把他的區別表述為

烏托邦先驗地拒絕瞭不確定性假說,仿佛社會就是按照它的理論運行的,在另一方面,這種不確定性又會逼迫烏托邦者修正自己的理論,並且要使用社會建構的方式,控制人,改造人,逼迫人符合它的理想,這裡就包括對於人的改造。這與他們要締造一個更美好的社會是背道而馳的。

所以,整體主義與科學方法是不兼容的。

4、與烏托邦主義結成的非神聖同盟

歷史決定論並不是與能動主義相對立,歷史決定論在馬克思那裡被表述為

整體主義使得歷史決定論不同於漸進技術,使他能夠與整體主義或烏托邦的社會工程某些形式結成同盟。

歷史決定論往往與典型的整體主義相關,比如說中央計劃經濟的實施。

這種聯合的典型就是柏拉圖和馬克思。柏拉圖是一個悲觀主義,它的烏托邦試圖阻止一切變化,也就是理念世界。而馬克思是一個樂觀主義,他相信歷史是動態,但是他相信歷史的終點是達到他所說的共產主義,在這個共產主義之中,沒有經濟和政治壓制,國傢消亡瞭,每個人自由地合作。

歷史決定論和烏托邦的聯盟之中,他們的中介就是整體主義。歷史決定論盡管鼓吹發展,但是他們不關心局部,而是關心整體社會發展,烏托邦也是整體主義。

但是他們都忽視瞭一個問題,就是整體不是科學研究的對象,兩者都不滿足於漸進改良,他們試圖采取更加激烈的方式,歷史決定論似乎都試圖對變化合理化,他們總是對於社會發展做出預言,並且強調對變革要進行嚴格的控制,控制必須是全面,要對社會進行全面管控。

他們的另外的聯系是,兩者都相信他們的目標,不是一個道德上的應然狀態,而是一個科學上可以論證的實然狀態,他們相信自己已經發現瞭歷史的終極目的,這樣就傾向於采取某種歷史決定論的道德學說,以至於他們的計劃是不可避免的,相信歷史必然按照某一個路線前進,所以我們必須計劃。

並且計劃是沒有負罪感,因為我們是朝著歷史要求的方向行進。

這些人反對反對者的觀點,認為他們是愚蠢的人,他們認為歷史趨勢是不會受到這些人而偏移的。

5、對整體主義的批判

我們從整體主義開始,對於歷史決定論進行批評。

我們知道,在近代整體主義者那裡,整體是一個含糊的詞,他有下面的意思

1、一個事物全部性質和方面總和,是各個組成部分之間的聯系總和

2、該事物的某些特殊性質或方面使該事物表現為一個有機結構,而非純粹集合

3、意義整體成為瞭科學研究對象,比如說格式塔。

三個意義,實際上不能混同起來,並且他們不能互證。

比如說意義的整體可以被科學研究,但是他不能佐證第一種意思也可以被科學研究。

事實上,科學研究,就是必須從局部切入,而不能把整體作為研究對象,我們的描述也總是有選擇的。並且我們把有機體殺瞭,也並沒有破壞它的全部性質。

整體主義者認為,專傢對於細節的研究,需要依靠綜合方法來補充,以改造全部社會,但是他們也是說說而已,他們並沒有對於整個具體社會狀態的科學描述,並沒有舉出一個例子。

整體主義試圖把我們的社會視為一個整體加以控制,這就是極權主義的開端。

我們有很多理由說明,控制所有的社會關系是不可能的,因為我們控制瞭社會關系,就造成瞭新的需要控制的社會關系。這種不可能是邏輯上的不可能。

同樣就歷史決定論也是毫無希望的。他們錯誤地認為,可以研究整體主義的歷史,即整個社會有機體或一個時代的全部社會歷史事件的社會形態的歷史,這個思想起源於把人類歷史看成一個廣闊發展長河的直觀看法。但是這樣的歷史寫不出來的。

事實上,在自然科學之中,並不存在整體主義工程。

而整體主義相信,有機體不同於機械的堆積,但是格式塔理論已然感受我們,即使是機械的堆積,也不意味著我們真的是把他理解為機械堆積,我們也是以意義的整體來把握他的。我們也能從中發現某種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