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我國汽車產業發展態勢較好,產銷兩旺,但要完成2023年年度汽車銷量2700萬輛、新能源汽車銷量900萬輛的目標,各汽車產業大省、新老汽車之城和頭部品牌在最後一個季度應拿出更有力的舉措。今年1-8月汽車產量超過百萬輛的廣東、重慶、上海、山東、安徽、湖北6省和產量緊隨其後的江蘇、吉林、陜西、浙江4省是完成銷量任務的關鍵,特別是同比增幅超過雙位數、且新能源汽車占比較高的廣東、山東、江蘇、陜西和浙江5省。

去年新能源汽車產量前十的城市,如西安、上海、深圳、柳州、重慶等城市,今年的產銷情況差異性較大,部分城市今年產量同比下跌較大,有望站上年度百萬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的城市隻有西安、上海、深圳3城。

穩步增長的機動車保有量和逐年增長的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給瞭國產新能源汽車企業足夠的底氣。頭部品牌方面,造車新勢力如理想、蔚來、小鵬等今年雖仍陷盈利困局,但銷量均有不小的增長。而今年周銷量、月銷量屢創新紀錄的比亞迪面對年度300萬輛的銷售目標,也存有不小的壓力。據傳比亞迪的主力車型將調價助銷,有幅度不小的優惠推出。在今年以來日系、德系、燃油車、主要競爭對手紛紛祭出價格殺招的情況下,已經積累瞭一定品牌力的比亞迪加入小范圍的價格戰,對年末的汽車市場旺季將有較大影響。

2023年國產汽車品牌的出海潮更顯壯觀,佈局多年的國產燃油車在多個海外市場迎來程度不同的收獲期。而在智駕領域沒有顛覆性技術出現的當下,於電池、充電技術和成本方面有巨大優勢的國產新能源汽車在美國之外的海外區域市場普遍表現上佳。

與此前同樣掀起過出海潮的國產摩托車品牌不同,國產汽車品牌特別是國產新能源汽車品牌出海,憑借的是更高的產品力、更有黏性的品牌力、更穩妥的產業鏈掌控能力和更靈活的海外營銷策略,不會再輕易陷入國產摩托車品牌迅速衰退的局面。

當然,想要取代日本成為全球最大汽車出口國,還需進一步的努力。在中國市場被國產車企碾壓的日系、韓系汽車品牌仍在全球市場擁有極強的競爭力,它們也是國產汽車品牌特別是國產新能源汽車品牌在東南亞、南美等重點市場的最大競爭對手。歐盟為保護本地車企而對中國電動汽車發起的反補貼調查,也將對剛剛在歐洲市場打開局面的國產車企造成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