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以“窯”為地名的地方特別多,如金傢窯、南頭窯、增興窯等等,究其原因,大部分是因為舊時為瞭城市建設,這些地方附近設置磚窯的緣故。

此文要講的地名,也有個“窯”字,而且在此地以前遠不止一座磚窯。這篇文章咱就聊聊“吳傢窯”。

吳傢窯在馬場街的管轄范圍內,如果按道光年間的《津門保甲圖說》來看,當時馬場街境內由東向西有佟樓、吳傢窯、八裡臺三個村子,吳傢窯村當時的位置,大致就在今天吳傢窯大街的中部,春光樓對過河邊的位置,所以吳傢窯村也算是一座老村瞭。

吳傢窯地名的由來,要上溯到明成祖朱棣時期。當時有吳、邢、李、韓、趙五傢結拜兄弟,在此處落戶,開設瞭五座私窯燒制盆碗、磚瓦等商品,初稱“五傢窯”。

但如何改稱為吳傢窯的,有兩種說法,一說是因為吳傢排行老大,後用他的吳姓代替瞭五;另一說是由“五傢窯”訛傳為“吳傢窯”的。這兩種說法皆有道理。

建國之前的吳傢窯村,算是比較偏僻的村。東段為大華牧場的牛奶房,村西有興傢胡同、魁發裡、雙順裡等,住著幾十戶人傢,主要以種稻為生,周圍是曠野、公園和墓地。

比如今天的佛山裡,就是清末海關道蔡述堂的“蔡傢花園”,先進裡就是原華北公墓,德才裡就是原第五公墓,在佟樓、吳傢窯一帶,還有光緒至民國初怡和洋行買辦梁惠吾、陳祝齡修建的花園墓地等等。這段歷史在以前講羅馬花園(小蘑菇墳地)時簡單說過一部分。

其實天津城外以前哪哪都是墓地,不是有句老話嗎,“哪的黃土不埋人?”現在不看這個,就看房價……

之前講王串場、中山門時說過,新中國成立後,天津先後建設瞭七處工人新村,吳傢窯也是其中一個,是棉紡廠、造紙廠、輪胎廠、染化廠等企業的工人宿舍。和其他新村一樣,吳傢窯工人新村也是“段兒房”,共分為十五段,每四段之間有一條路,即吳傢窯一、二、三、四號路,其中三號路就是現在的氣象臺路。

1976年唐山大地震,河西區是天津市受災比較嚴重的區之一,吳傢窯工人新村遭到瞭很大破壞。從82年起開始陸續改建,1984舊城區改造任務的首個項目就是吳傢窯工人新村。

其實要說吳傢窯,不得不提的就是以前天津人總愛掛在嘴邊的一句調侃話:“您瞭別再是從吳傢窯出來的吧?”這句的話根源就是以前的精神病醫院坐落在此地。雖然我不住在吳傢窯附近,但真的是從小就聽著身邊人說這句話,這大概也是宣傳吳傢窯的一種另類方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