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帶大傢走進,與達芬奇,米開朗基羅並稱“文藝復興三傑”之一的天才巨匠——拉斐爾的巔峰巨作《雅典學院》遇見拉斐爾,相信你一定能找到學生時代教科書裡耳熟能詳的名字。

拉斐爾《自畫像》,1504-1506,拉斐爾,現收藏於佛羅倫薩烏菲齊美術館

1509年,年僅26歲的天才畫傢——拉斐爾,因為其超高的“業務水平”被教皇欽點,在梵蒂岡宮簽字大廳第二面墻壁創作的史詩級濕壁畫——《雅典學院》。

在拉斐爾短短37年的藝術生涯裡,他給世人留下瞭許多傳世珍作。《雅典學院》作為其中代表作,很大程度上奠定瞭他“文藝復興”三傑之一的大師地位。

他並沒有像14世紀和15世紀的畫傢那樣去繪畫傳說中的人物,而是將歷史上曾經有過的思想傢們聚集在一起,為這些古學術巨匠們佈置瞭一處華麗,莊嚴而肅穆的舞臺:

《雅典學院》 拉斐爾,1509-1510年,現存於梵蒂岡使徒宮

位於拱形屋頂下的大理石走廊和臺階,這些學術巨匠們或爭辯、或書寫、或冥想、或演算、或發呆,仿佛在參加一場華麗宏偉的史詩級聚會。

《雅典學院》一共畫瞭50人,接下來將會為大傢盤點6位在《雅典學院》裡出現的學術大咖。

NO.1 “古希臘三賢”:人類永遠的教師

黑格爾曾說過,希臘是人類永久的教師,而並稱為“希臘三賢”的蘇格拉底,柏拉圖,亞裡士多德,更是值得我們銘記的偉大老師。

這三位是兩代師生關系:蘇格拉底是柏拉圖的老師,柏拉圖是亞裡士多德的老師。

首先出場的是老師——蘇格拉底,他一襲綠色長袍,扳著手指,仿佛在跟別人爭辯著什麼。

和我們的聖賢孔子一樣,蘇格拉底作為西方哲學的奠基人,他對藝術,文學和大眾文化的描述使他成為西方哲學傳統中最廣為人知的人物之一,也被西方人奉為聖賢。

喬佈斯都曾說過“我願意用我所有的科技去換取和蘇格拉底相處的一個下午”可見蓬勃發展的現代科技在蘇格拉底的智慧面前,都顯得如此渺小。

整幅畫面“C位”擔當,是柏拉圖和亞裡士多德師生二人。

(左)柏拉圖;(右)亞裡士多德

柏拉圖是著名的古希臘哲學傢,在畫中他左手拿著他的著作《蒂邁歐篇》,神情嚴肅。

他認為萬事萬物背後一定有一個完美的理念世界,現實世界是理念世界的一部分投影,所以他的右手指向天空。

年僅26歲的拉斐爾,見過柏拉圖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所以他按照他的偶像——達芬奇的樣子,創作瞭柏拉圖的形象。

達芬奇自畫像(左)和拉斐爾筆下的柏拉圖形象對比

亞裡士多德則手拿他的著作《倫理學》。

他師從柏拉圖20餘年,對老師的思想以及古希臘的其他思想流派進行瞭系統的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他慢慢與老師的觀點產生瞭分歧,他認為一切理念都倚靠現實物質而存在(所以畫面中他的手掌按向地面)。

即使有些人指責他背叛老師,他也隻是大聲的回應:“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

二人在畫中的形象則在今天被印在瞭梵蒂岡博物館的門票上。

NO.2 畢達哥拉斯:“數學,來,叫爸爸”

這位半蹲在樓梯上,邊看書邊嚴謹演算的禿頭老者,是被譽為“數學之父”的畢達哥拉斯:

古希臘數學傢、哲學傢,畢達哥拉斯學派創始人,也是畢達哥拉斯定理的發明者。

他認為世間萬物的規律性都源於數字,“一”是萬物的起源。

他提出並證明瞭瞭勾股定理,證明瞭正多面體的個數,堅持數學論證必須從“假設”出發,開創演繹邏輯思想。

畢達哥拉斯是個徹頭徹尾的數學狂魔,他對數字有著近乎瘋狂的崇拜。

據記載,他的一個弟子——西帕索斯,因為發現瞭無理數,而惹來瞭殺身之禍。因為無理數的發現動搖瞭“數字應該是完美的”特性,於是畢達哥拉斯就下令徒子徒孫們把西帕索斯淹死瞭。

NO.3 歐幾裡得:“幾何原本yyds!”

這位身處人群中俯身用圓規在石板上畫著幾何圖的禿頂老人,就是被譽為“幾何學之父”的歐幾裡得。

他的幾何學影響瞭兩千年直到今天。他將原本混沌的幾何學知識體系系統化,將雜亂無章的知識碎片組合在一起拼接完整,建造瞭數學史上的“摩天大樓”——《幾何原本》。

它是歐洲數學的基礎,書中總結瞭平面幾何五大公設,被廣泛地認為是歷史上最成功的教科書,在西方是僅次於《聖經》而流傳最廣的書籍。現在小學,初中,高中課本上所學的幾乎所有幾何學知識都來自這本著作。

《雅典學院》中,歐幾裡得正在做的題目,感興趣的話你也可以試試看哦~

已知藍色線段平行且GE=AH,證明橙色線段相等

這題解不出?

來「遇見拉斐爾」現場尋找答案!

NO.3 希帕提婭:亂世之花的凋零

這位身著白色長袍,長發披肩的女性是希帕提婭,她是歷史上資料記錄的第一位女數學傢,天文學傢和哲學傢。據記載,她也是第一位發現地球公轉的軌道是一個橢圓的學者。

作為這幅畫中唯一的女性形象,拉斐爾筆下的希帕提婭仿佛一顆來自地中海純潔、溫潤而飽滿的珍珠。

希帕提婭生活在5世紀的亞歷山大城,作為完全由宗教統治的社會,所有推動社會運行的東西都受到瞭宗教的抑制,崇尚科學真理、有才學的人士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希帕提婭是身為那時女權運動的先驅,被當時的基督暴徒稱為“高傲的異教徒”。

公元415年的齋節,一群基督徒埋伏在希帕提婭回傢路上,將她以極其殘忍的方法殺害瞭。

《希帕提婭》查爾斯·威廉·米切爾,1885,現存於泰恩與韋爾博物館

《希帕提婭》查爾斯·威廉·米切爾,1885,現存於泰恩與韋爾博物館

在2009年,西班牙導演亞歷桑德羅·阿曼巴(Alejandro Amenábar)以希帕提婭的故事為藍本拍攝瞭一部影片《城市廣場》。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去看看~

《城市廣場》電影海報

《雅典學院》表達瞭拉斐爾對人文主義和真理的訴求,也同樣是人類對理性的追求。時空在這裡交匯,歷史在這裡相遇,理想與人性在這裡融合。

這是拉斐爾創造出的理想世界,也是文藝復興盛期藝術的圓滿及巔峰。

今天介紹的這6位“學術大咖”,僅僅是《雅典學院》這幅“神作”中涉及人物數量的的10分之一。

還想瞭解更多?

7月10日——10月14號,親臨《遇見拉斐爾——從文藝復興到新古典主義大師館藏展》現場,近距離欣賞現代媒體技術加持下的《雅典學院》,跟隨拉斐爾的畫筆一同加入這場學術盛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