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非遺:單山漁號

谈书墨 2024-06-24 23:00 10次浏览 0 条评论 taohigo.com

歷史沿革

相傳明朝洪武二年,四川人張春、張國、張聚三兄弟遷徙至此,面對蒼茫的大海,喊出瞭第一聲漁號,點燃瞭當地人民智慧的火花,迸發出向大海要寶的吶喊,從此,勤勞、勇敢、聰穎、睿智的單山人民伴隨著這高亢嘹亮的漁號搏風擊浪。又經歷代發展,如今已作為單山人民寶貴的音樂財富,傳遍整個萊州灣。

“號力、號力,無號不齊,不齊無力。”這句漁諺是當地漁民對漁號的功利所作出的一種精辟的、有價值的概括。

藝術特色

單山漁號自形成以來,經過長期的歷史性演變,遂步形成瞭如下一些基本特征。

一、緊密配合當地漁民捕魚生活的全過程,統一協調,指揮並鼓舞人們從事不同勞動的節奏和情緒。

二、起號召、號令、招呼的作用。用號子來統一勞動節奏、統一意志。令“多心眼”往一起想,令“多股繩”擰成一股繩。由此產生一往無前,以一為十的巨大凝聚力。正如當地漁諺所雲:唱著漁號齊心幹,能填海來能搬山。

三、唱詞即興,襯詞為主。專號專用,相協成套,曲式聯套

四、形式風格:領、合、喊、唱、豪壯、強急。

內容功能:同舟共濟,力挽狂瀾。

五、高亢粗獷,悠揚婉轉,幽默風趣。

分類/派別

單山漁號的曲式結構為聯套形式,同時又富有變化。全套號子主要由十二首漁號組成。全套號子的大致順序是:抬船號——溜網號——裝前哨號——裝後哨號——搖櫓號——追魚號——下網號——拉繩號——拉網號——八大步——拉船號——抬魚號等。

音調特點如下:

(1)以呼喊性和情緒性的音調貫穿於全部歌唱之中,句幅短小,沖擊力強;

(2)曲式結構靈活多變,同是領合形式,但有長領、長合與短領、短合等多種類型;

(3)不同的作業方式配以不同的音調、速度、力度的漁民號子相隨。

代表作品

一、單山漁號套曲主要由十二首漁號組成,總體結構分頭、腹 、尾三大部分組成。

二、建國伊始,1950年,萊州單山漁號代表煙臺地區參加山東省民族會演,榮獲一等獎而蜚聲齊魯。1987年春,由山東音樂傢協會、淄博電視臺、萊州文化局、煙臺文化館聯合錄制專題藝術片《單山漁號》。中央電視臺及各省市電視臺多次播放。1988年度榮獲全國電視文藝星光獎。

1984年至今,文化藝術工作者,以單山漁號為素材,相繼編創作品:《童年萊州灣》、《喝令大海獻良田》、《三山島傢鄉的島》、《海上樂》、《網蟹歌》、《萊州灣畔一顆星》,分別在國傢、省級各類刊物上發表並獲獎。

2010年,單山漁號被列為煙臺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1年9月,萊州市文廣新局、萊州電視臺、三山島街道綜合文化站再度聯合錄制瞭《單山漁號》,令人再睹芳華。

非遺傳承人

姓名 :

王文彬

簡歷 :

王文彬,1944年7月生,1960年初中畢業即在海上打魚捕撈,開始瞭單山漁號的學習與傳承。17歲會補網並懂得海上捕撈的基本技術,19歲負責集體網具的編制等管理。26歲至41歲在海上領局,成為瞭單山漁號的正式“號頭”。在此期間,王文彬根據長期的海上作業和人們的生活習慣的特點,進一步完善瞭“單山漁號”那種完全的勞動節奏與吶喊、呼應性的音調而更富有音樂性、抒情性和歌唱性。41歲後,由於生產責任制的改變,而從事傢庭海上捕撈。

聲明:本文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此文僅用於分享傳播,如侵自刪!膠東五市協同發展,共築美好傢園——魅力膠東。

立足膠東,面向全國,全網四十餘傢媒體平臺,誠尋志向合作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