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3月1日,處於日本殖民統治的朝鮮半島爆發的一次大規模的民族解放運動。此次運動為朝鮮宗教界人士組成的“民族代表”33人和青年學生發起,並以朝鮮高宗李熙的葬禮為契機於3月1日在京城(今韓國首爾)塔洞公園舉行民眾集會,宣讀《己未獨立宣言》,進行示威、請願活動要求獨立。

在日本殖民當局的鎮壓政策下,“三一運動”迅速由和平示威轉化為人民起義,席卷整個朝鮮半島。最後由於日本的鎮壓,到1919年6月運動以失敗告終。

“三一”獨立運動爆發之後,在國內外,建立代表民族的政府的動向趨於活躍。於是在海外出現瞭一些“臨時政府”,其中有在上海建立的“大韓民國臨時政府”,在俄國建立的“大韓國民議會政府”,在滿洲成立的“高麗臨時共和國”,在國內則有以天道教為中心的“大韓民間政府”、“朝鮮民國臨時政府”、“新韓民國臨時政府”等。其中受到廣泛認可的就是在中國成立的“大韓民國臨時政府”。

早在1910年朝鮮半島淪為日本殖民地時期,一批朝鮮政治傢先後來華,醞釀成立抵抗運動組織。1919年4月,他們在上海召開臨時議政院第一次會議,制定《大韓民國臨時憲章》,組成瞭以安昌浩、李東寧、李東輝、李承晚、金奎植、金九、趙琬九、曹成煥等人為主要成員的領導機構,宣告大韓民國臨時政府正式成立。

1919年4月11日,大韓民國臨時政府成立,確立瞭以李承晚為總統,以李東輝為國務總理的新內閣。內閣官署在杜月笙的幫助下確定在瞭法租界。臨時政府獲得瞭中國、法國、波蘭的承認。

在美國,以李承晚為中心的歐美委員會通過與美國國務院相關者的接觸,訴說韓國的立場。另外,在上海設立瞭陸軍武官學校,培養軍人,派遣到中國東北三省。

1920年5月,大韓民國臨時政府代表韓罄權訪問莫斯科,受到蘇俄政府的熱情接待。蘇俄政府答應向他的政府提供200萬盧佈援助,並預付給韓罄權60萬盧佈轉交在上海的大韓民國臨時政府。

作為流亡政府,由於沒有建立武裝力量,大韓民國臨時最初以暗殺和狙擊日本軍政要員作為鬥爭的主要手段。

1932年4月26日,24歲的尹奉吉在王亞樵的策劃下,接受金九的委派,進行刺殺日寇的任務。

1932年4月29日,由金九策劃,尹奉吉在上海虹口公園炸死駐滬日軍總司令白川大將,炸傷第三艦隊司令野村、第九師團團長植田和日本駐華公使重光葵等7人。尹奉吉被當場逮捕,同年12月押送日本,在石川縣金澤日本陸軍基地內壯烈就義。

尹奉吉行刺成功後,日軍四處逮捕在滬韓僑,金九先後避往南京、杭州、鎮江等地,受到中國當局的秘密保護。中國抗日戰爭爆發後,大韓民國臨時政府西遷重慶,先駐綦江縣,1940年遷到重慶渝中區蓮花池辦公。

為瞭聯合壯大力量,經臨時政府主席李東寧倡議,韓國國民黨領袖金九、嚴大衛,朝鮮革命黨領袖李青天,韓國獨立黨領袖趙素昂、洪震,在綦江召開三大黨會議。1940年5月,三大黨解散,創立新的政黨——韓國獨立黨。不久,臨時政府主席李東寧因積勞成疾在綦江逝世,臨時政府遷到重慶土橋鄉後,重新組成第十五屆內閣。首腦由獨立黨執行委員長金九擔任,李始榮、曹成煥、趙琬九、趙素昂、林純、宋秉祚、車利錫等7人為國務委員,分別擔任各部部長。

1940年9月,韓國光復軍在重慶成立(上圖)。

1942年10月,大韓民國臨時議政會議在重慶召開第三十四屆會議,產生新一屆臨時政府,推選金九擔任主席,表明大傢對他早年所作貢獻的認可。

1940年4月,董必武、褚輔成、張瀾、許德珩等28名參政員,在國民參政會第一屑五次會上聯名提交《策進臺灣朝鮮革命使敵益速崩潰案》,要求國民政府“宣言扶助朝鮮獨立,以號召朝鮮志士在其本土速起革命,在我國內力助殺敵”。

韓國獨立黨宣告成立之際,重慶《新華日報》作瞭專題報道。國民政府外交部長王寵惠也在渝約見金九和金若山,希望他們能一道共事,以利於盡快得到國際承認。

1942年,朝鮮“三一”武裝起義運動23周年紀念日到來,重慶《新華日報》又發表社論,呼籲將大韓民國臨時政府、東北義勇軍、朝鮮義勇隊、韓國光復軍、韓國獨立黨、朝鮮民族革命黨、朝鮮民族解放同盟、大韓民國臨時政府與“光復軍放同盟及華北朝鮮青年聯合會等組織都支持南多黨派新組成的大韓民國臨時政府。在一次招待會上,中韓文化協會會長孫科對大韓民國臨時政府議員和各院部閣員說:“韓國革命和中國革命一樣,不是哪一黨哪一派的事,不是哪一黨哪一派去包辦,而是要團結一致努力!這沒有別的,因為現在時機太好瞭,這是中國的好時機,也是韓國的好時機。因之熱望韓人無論在何時何地,都要毋忘團結!團結!團結!”

韓國人的子女,則被優先安排到青木關中央大學附中等中小學接受正規教育,成為“中國通”。後來他們大多成為韓國軍政界、商界的頭面人物,會講一口流利的重慶話。

臨時政府遷渝後,原屬民族戰線聯盟的朝鮮義勇隊改編為韓國光復軍第一支隊。

光復軍與中國教官

1940年9月17日上午,大韓民國臨時政府在重慶嘉陵賓館舉行隆重典禮,向中外記者發佈韓國光復軍總司令部成立的消息。大韓民國臨時政府全體國務委員、獨立黨執行委員、光復軍將領以及中方來賓200餘人出席瞭典禮。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代表劉峙到會祝賀,並宣佈決定將中央軍、東北義勇軍中的韓國將士,全部轉入韓國光復軍。劉峙還代表軍事委員會,當場宣佈光復軍總司令部的機構設置和各級軍官的任命,以及中國方面將給予光復軍的物資援助。

光復軍總司令由李青天擔任。總司令部設在重慶鄒容路37號,下設兩個支隊,一支隊隊部設在重慶南岸大佛寺,二支隊隊部設在西安。

得到中國大力援助的韓國光復軍,以重慶為大本營,以西安、洛陽、六安、老河口、上饒、永安等地為基地,在廣闊的中國正面戰場進行瞭多次英勇的戰鬥。截至1944年8月,韓國光復軍在李青天的指揮下,已發展成為擁有3個支隊的正規部隊,為抗戰做出瞭一定貢獻。到中國抗戰結束時,光復軍已在各地發展到2000多人。

韓國光復軍成立之初,其軍帽佩戴的是中國的“青天白日”帽徽,而指揮權則屬於中國軍委會。這讓很多韓國人不舒服,認為此舉“有損韓國獨立之精神”,甚至攻擊金九“喪權辱國”。在韓國人的要求下,1944年9月,蔣介石決定使光復軍“隸屬於韓國臨時政府”,以符合“韓方之期望”。

在涉及對韓國臨時政府的經濟援助時,蔣介石會特別指示,免去會計審查手續:

中國抗戰勝利後,在國民政府支持下,光復軍又在原敵占區大量收編日軍中的韓國籍士兵,實力更為雄厚。據重慶《大公報》報道,至大韓民國臨時政府遷同國時,僅在南京、上海兩地集結的光復軍官兵,已達3000餘名。

大韓民國臨時政府一直致力於得到盟國的外交承認,首先希望得到中國的承認。中國各界人士,也認為應該承認臨時政府。

1942年7月,中國當局制定瞭“先他國而承認韓國臨時政府”的原則,但是,在迫切希望蘇聯參加遠東作戰的情況下,中國當局擔心此事有可能影響中蘇關系,因而拖延未決。就這樣,大韓民國臨時政府未能得到中國的外交承認。

1945年教員到重慶聊天之餘,也曾會見大韓民國臨時政府成員。

美軍在仁川登陸,結束瞭日本對朝鮮半島長達35年的殖民統治。大韓民國臨時政府於1945年8月致函蔣介石,要求中國及盟國承認臨時政府,還籲請中國當局提供返韓交通工具、撥借法幣三億元、將日軍中的韓國籍士兵移交光復軍等七條要求。

然而,北朝鮮在蘇軍支持下建立瞭共產黨政權,南朝鮮則在美軍支持下組成瞭新共和委員會。美國方面認為臨時政府從未對朝鮮任何地區行使過行政權,又未被盟國承認,不能合法接管政權,駐韓美軍司令霍奇聲稱:“我對從中國返韓的臨時政府所要求的唯一條件,就是他們必須以平民身份回國,同韓國其他政府人物討論一般問題。”

大韓民國臨時政府成員不得不接受現實,以獨立運動參加者的身份返回傢園。

消息傳出,重慶各界人士紛紛舉行各種歡送會,表達對韓國朋友的友好情誼。陪都32團體於11月3日舉行歡送茶話會,將精心制作的錦旗贈送給金九,上面寫著:“敬祝韓國獨立,永敦中韓邦交。”中韓文化協會,中共中央南方局領導人周恩來、董必武,國民政府主席蔣介石也為他們舉辦瞭歡送會。

1945年11月5日上午,首批返圍的大韓民國臨時政府的部長、秘書以及侍衛官29人,由中韓文化協會官員陪同,從白市驛機場登機回國。

中韓正式建立外交關系後,兩國人民的友誼揭開瞭新的一頁:1995年8月11日,由韓國方面投資重建的原大韓民國臨時政府舊址陳列館在渝隆重開館,使歷史與現實交織在一起。韓同各界人士80餘人冒著酷暑,不遠萬裡飛赴重慶參加儀式,前總統盧泰愚等人也曾要求來華,因某些政治原因未能獲準。但無論如何,這段歷史會讓人想起悲壯,想起義無反顧,想起始於共同抗日的中韓友誼。

看到這裡我們應該知道,把韓國軍隊稱為日本的傀儡軍,是一種對歷史的褻瀆,也是對國共兩黨及當下中韓關系的不敬。

畢竟,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