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泊桑短篇小說選

所行化坦途 2024-06-28 22:48 15次浏览 0 条评论 taohigo.com

“知識改變命運,文學再現生活”。雖然沒有對文學特別感興趣,但喜歡文學塑造的人物與故事以及傳達的作者的想法。此文,伴隨此書的閱讀,做不定期更新。

2017.02.18-2017.02.19 更新

《一個女長年的故事》、《蠻子大媽》、《戴傢樓》、《蜚蜚小姐》、《比埃洛》、《一個諾曼底人》。大概感知莫泊桑的文筆,從場景、背景、人物、前綴開始交代,經歷荒誕的故事起因、經過、結果,給予深刻諷刺。因字裡行間並無傳達多強烈的情感、吶喊,不像一口烈酒,反倒韻味十足。

2017.02.26 更新《真的故事》、《兩個朋友》2017.03.02 更新《騎馬》2017.03.04-2017.03.05 於南京,閑暇遊覽與來回中,更新《羊脂球》 2017.03.26 之前記錄,集中更新

《月色》、《旅途上》、《米龍老爹》、《珠寶》、《我的茹爾叔》、《一場決鬥》、《床邊協定》

2017.03.26 全書於浙大玉泉校區、來回地鐵公交上閱讀完畢,暫做兩篇簡評更新

《懊惱》、《保護人》

2017.04.04 23:58 剩餘更新完畢

《勛章到手瞭》、《一場政變》、《雨傘》、《散步》、《項鏈》、《壁櫥》、《俘虜》、《海港》、《在樹林裡》

簡介與作者介紹

從這部分瞭解到,莫泊桑一開始受醉心文藝的母親熏陶,中學遇到詩人教師,之後參加瞭普法戰爭,經歷瞭一些事情,隨後結識大文學傢福樓拜,結下親如父子的關系。

生活中、戰爭中接觸到的事情成為其創作來源,也就大致奠定瞭其作品的樣子。

環境影響一個人,而人與人之間相互影響,世界便是這樣。

《一個女長年的故事》

這句“知識改變命運,文學再現生活”開篇很有吸引力。

故事講述一位農傢女長年年輕時,與另一位男長年打成一片。一句“這樣,你真願意和我結婚嗎?”一句遲疑後的“對的,我願意”。然後就懷孕瞭,然後男的就跑路瞭,然後孩子就生下來瞭。

之後回到工作農莊,勤奮幹活,受人誇獎工資不見長。好不容易鼓起勇氣想向老板提加薪,卻感到一種央求於人的羞恥,話到嘴邊難以啟齒,於是請假回傢。

八天回來之後,老板卻意外向她求婚。糾結、慌亂一晚,奔跑在郊外,想投入水池,被螞蝗吸血,被救,躺瞭15天。

終於拒絕老板的要求,晚上卻被老板掀開被蓋,鴕鳥式的羞恥心,然後不再抵抗。

於是結婚,指責,吵鬧,侮辱。原因是男主人想要小孩。

終於知道癥結,然後偏方,秘傳,宗教。不管用。繼續爭吵,辱罵,動手,一頓亂揍。於是女長工終於說出當年為什麼不肯結婚的原因:已經有小孩瞭。

戲劇性的結尾是:剛還在打著老婆的男主人說你為什麼不早說,本來就想承繼一個,現在可好瞭,太開心瞭。好姑娘快去看看還有沒有湯,心滿意足能喝一大罐。

最後女長工理瞭理裙子,看湯去瞭。

後感:

個人看來,還是屬於悲劇范疇。

最近看瞭不少歷史、文化書籍,感觸最大的一點是:

人們總說性格決定命運。自然而然,關聯到我們的性格問題,並關聯到個人的問題。但卻忽略瞭性格的來源,其本質個人認為來源於環境。

因而,性格犯下的錯,不應該歸罪於個人,而是歸咎於環境、社會、世界。人隻是環境的產物,這是客觀因素。

但這並不意味著,個人沒有錯。因人會思考,當我們成年,我們需要對自己的選擇負責。不應該被性格左右瞭命運,而是通過理智的分析,利用性格裡的優點,規避性格中的缺陷。

環境難以改變,但是可以選擇,做好判斷。好比孟母三遷,好比好的文化氛圍,更簡單的,一本好的書。 另一方面,書傳達作者的觀點,我們可以選擇受其影響,當然也可以基於審慎的判斷選擇說拒絕。至於矛盾,理解與溝通至關重要。

懂得拒絕(反例:文中女長工兩次接受)

懂得獲取自己應得的東西(反例:女長工難以啟齒的加薪。大傢都在創造著價值,並不會低人一等,也便不應該有自卑)

不給其他人造成非合理性困擾(反例:文中男長工的欺騙、老板的占有)

則需要抗爭與智慧。

因而,知識改變命運。

《蠻子大媽》

故事講述老婦人丈夫在之前偷獵被保安警察打死,而普法戰爭期間,兒子參軍。普魯士占領該片區域,四個士兵住進自己傢,老婦人準備夥食,四個士兵幫著料理傢務,生活還算融洽。直到信使傳來兒子的死訊:被炮彈炸成兩半。

而後老婦人晃瞭神,眼淚湧到眼眶,悲傷侵入心扉。普魯士士兵帶回來的兔子,她沒法再舉刀。

餐桌上,她讓四個士兵寫下自己的傢庭住址。之後趁他們熟睡之際,放火燒死瞭他們。普魯士士兵圍繞過來,她說出事情經過,把寫著四個傢庭住址的紙給到對方,攥著傳達著兒子死訊的信,赴普魯士軍隊槍彈的死。

後感:

大多數人,在五六十歲的年紀,個人想法,或大多已把兒子、女兒、孫子、孫女作為生命的延續。下一代的離開,生命便就此終結瞭。

這是一份找不到復仇對象的復仇,復仇的實體其實是虛擬的“戰爭”一詞。而不是像開篇所說的:描寫瞭法國農民抗爭侵略者的實例。我懷疑寫這句開篇的人,沒讀過小學。

戰爭帶來太多傷害,就普通大眾而言,如果沒有戰爭該有多好。而就個別人而言,如果沒有戰爭,便沒有瞭心理的滿足與名垂千史的成績。但利益的沖突、欲望的延伸確是無可避免的事實,這或許是人類亙古乃至無限延伸下去的問題。

《戴傢樓》

戴傢樓其實是一傢由農村裡的好人傢女兒馬丹繼承、像女帽店、服裝店一般經營的妓院,這傢妓院有形形色色的人,包括酒鬼、資產階級紳士、前市長等等,他們來這遊玩,像喝一杯咖啡。

在某一天清晨,馬丹帶著店裡所有的人參加其鄉下侄女的領聖體禮(實則是她的弟弟想要讓其女兒繼承她姐姐的衣缽和資產,因其姐姐喪夫無兒無女)。

妓院歇業,顧客亂成一鍋粥。法國人和英國人在妓院門口打架,資產階級在路邊相遇因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互開嘴炮。甚至有人覺得怎麼警察可以放任妓院隨便歇業。

歇業的兩天時間裡,顧客們總會裝作不經意間路過從而看看門口的告示。

另一方面,妓院一行人,在去的火車上因幾雙襪子吊帶被商人撩撥,嚴肅的馬丹也撩起裙子露出瞭她的大腿。

侄女領聖體禮當天教堂,其中一個妓女回憶起小時候自己領聖體禮的畫面,眼淚落下。周圍的妓女也感同身受般開始哭泣。

老神父覺得這一夥城裡來的高貴的人,讓他這輩子第一次生產瞭“聖體”,儀式結束後向她們表示謝意。

弟弟妻子詭計多端,但經過一段長談,馬丹也沒有做下什麼關於繼承的約定,畢竟時間還長。

他弟喝醉瞭和妓女撩撥在一起,被她一把扔出去。

再三婉拒之後,大傢唱著歌踏上歸程:

現在我真多麼懊惱,我的臂膊那麼滾圓,我的腿生得那麼好,然而光陰卻耽誤瞭。

回到妓院,兩天的休憩,人頭攢動,那一晚,大傢都歡度瞭一個“節日”。

後感:

畢竟個人閱歷有限,大概感覺到的是:故事荒誕卻非常真實,描述瞭資產階級的生活面貌,其實現在也沒什麼改變。

《蜚蜚小姐》

故事講述普魯士占領古堡,外面陰雨連連,整個營的人無事可做,除瞭喝酒抽煙無聊得很。一個子爵提議搞點聚會搞點女人。

是的,不知道女人無聊會不會想男人,反正大部分男人一無聊就想女人。於是整個營沸騰瞭,到瞭晚上,一個個容光煥發塗瞭油擦瞭香水。

另一方面,部隊占領期間,農民沒有什麼抵抗,教士也非常配合,寧死也唯獨不肯讓禮拜堂敲鐘。

營長付之一笑,但唯獨一位侯爵想用強迫手腕讓禮拜堂敲鐘。營長不同意,他就在古堡裡玩炸“地雷”,時而則給墻上的畫來兩槍。這便是無聊中的典型,而他就是蜚蜚小姐,是的,蜚蜚小姐是個男的。

回到晚上,士兵和妓女玩得不亦樂乎,偶爾喊喊口號:恭祝席上高貴的女賓健康而幹杯!恭祝我們愛情上的勝利幹杯!恭祝我們在法國的勝利幹杯!

喊得太開心,其中一個妓女不樂意瞭:法國軍隊來瞭你們不敢說這樣的話。

然後互懟,蜚蜚小姐給瞭她一個巴掌,她拿起桌上的小銀刀刺穿瞭他的喉嚨。然後跑路瞭。

其他四個妓女被關起來,營長像打仗似的組織部下追擊,人沒逮到,士兵黑燈瞎火鬧著玩似的自個兒打自個兒死瞭兩個傷瞭三個。

師長懲罰營長,營長處罰下屬。然後想在村裡尋報復,於是讓教士在蜚蜚小姐下葬時敲鐘。然後鐘就響瞭,還一天一天響下去。

倒是那個妓女,躲在鐘樓上等普魯士部隊開走,回到瞭妓院。最後一個不拘成見的愛國人士敬佩、愛上瞭她,結婚,而後她變成瞭和其他婦人同樣有價值的主婦。

後感:

這是這本書看的第四篇短篇,莫泊桑的套路,大概是開篇占瞭很大篇幅的故事、情景交代,讓人瞭解人物性格。而後經過荒誕卻真實性十足的故事經過結果,給予強烈的諷刺。而因這諷刺以娓娓道來的方式,使人無抵觸之意,卻在心頭油然而起。

這裡的諷刺,或諷的是軍隊的無聊至極,或諷的是法國廣大人民群眾的愛國之情反倒不如一個妓女,而妓女卻是在最後嫁為人婦之後才獲得作為婦人的價值。

而關於愛國,個人卻認為,愛何人之國。像上一篇評語提到,大部分普通人不關心國傢政治,更關心生活和福利。

《人類簡史》中提到一個關於你們、我們的觀點。簡而言之,當我們作為浙江人,上海人、北京人是為你們。當我們作為中國人,五湖四海,浙江人、上海人、北京人是為我們。

文化、地域並不是阻隔,利益、權益卻是。而國傢作為一大利益共同體、權益共同體的存在,裹挾瞭文化、地域。

當然,利益、權益不止是金錢,也指權力、地位、權利、時間、追求(例如愛國情懷、宗教崇拜)等等一切與個體物質、精神相關的有益內容。這也解釋瞭小時候百思不得其解的一個問題:為什麼兩邊都不是大奸大惡之徒,卻非要你死我活。也便解釋瞭為什麼有的人被指摘為我們中出的叛徒,卻被另一些人奉為救世主。

或當遇到外部環境或其他物種利益侵蝕之時,人這一物種才會以我們自居,地球才會變成一個國傢。

《比埃洛》

這是關於一隻狗的悲劇,是的,狗的名字叫做比埃洛。

故事起源於一個滑稽迂腐吝嗇的鄉下太太傢裡在某一天晚上被偷瞭十幾個洋蔥。於是驚慌失措,見人便說。有人建議養條狗看傢。太太不願意養大狗,因為養大狗要花大錢。有其他人傢的小狗要出讓,要花錢,而她不願意花錢。

終於有一隻比埃洛的小狗不需要花錢。但小狗畢竟挨餓,太太放心不下,想著等它傢裡混熟以後讓其外面自尋食物。

但這狗隻在挨餓時候叫,每進一個新人,它始終不叫一聲。而太太反倒生瞭感情。

但當她聽說養狗要納稅,她便想要推開這隻狗。沒人肯要,她便決定教它“吃石灰質粘土”(丟到除狗的大坑裡,任其自生自滅)。

當她找人這麼幹,要花錢,她決定自己幹。她這麼做瞭之後,做噩夢,想起比埃洛撕心裂肺的叫,見到籃子便會想起仿佛它要沖出來咬自己。

於是想把比埃洛救出來,內心暗自答應使它到死為止都是快快活活的。可一找到掏井工人,一聽到要錢,便就此作罷。

於是她天天帶著切片的面包,去坑旁喂狗。直到,坑裡出現另一隻被丟棄的大狗,瘦小的比埃洛被搶食,被咬。

太太想到不能喂養一切被人扔在這裡面的狗,她帶著剩下的面包一面走一面吃離開瞭。

後感:

狗類比人,錢類比時間,或可和人與人對應起來。

大多數人總是矛盾、糾結而又脆弱的,做下一個重大決定之後,卻又不願花費時間、精力來維護,於是反反復復。

《一個諾曼底人》

故事描述一位有趣的人極近趣味之能事,把宗教和搞笑聯系瞭起來。然而即便這種搞笑的教堂、聖徒,也有人來虔誠的參拜。

PS:現在會發現一些文人相輕的意味。想法或者說理念的不一致,會認為對方在誤人子弟。

——2017.02.19

《真的故事》

故事從一夥半貴族半鄉紳而又半務農的諾曼底人圍爐喝酒吹天開始,從一個身旁強壯的女傭人而起,想起一個女人,談到一條雌狗:從前賣瞭這條狗,但是隻要有人放開它,它總要回來。後來生氣瞭,便央求人傢用鏈子栓住它。後來那條狗因為悲傷,送瞭命。

然後談起那一個更真實的女傭人的故事:

這一位男主人公二十五歲的時候,沒有成傢,住在頂好的別墅。一個人年輕有錢晚飯後又無事可做,眼睛就四處尋“東西”。

他看上瞭一個女人,然後用一匹馬跟她的主人換瞭她。後來她崇拜、她熱愛、她懷孕瞭。但是他不想娶她,直接放人又怕被人饒舌。於是他聽瞭舅舅的話,準備嫁瞭她。他找到一個人傢,多方博弈,以一座田莊做補償,把這個女人嫁瞭過去,包括她的和他的孩子。

後來這個故事和那條雌狗的故事一樣,女人來回好些次,或見不到人,或得不到歸屬,後來終是死瞭,那孩子八天之後也死瞭。

諷刺的是,圍爐旁另一人最後做瞭一個評語:無論你們要怎樣,但是這樣的女人是惹不得的。

這一個真的故事,讓我想起去年參加朋友婚禮瞭解到的另一個真的故事:

男主人公是一個十五六歲念初中的小男孩JJ。現如今十五六歲的小男孩,書讀得無聊,總想尋點刺激。就這樣,一個女生懷瞭孕,到瞭三個月以後才發現。

男方母親說,我沒給他錢,我不知道他開房錢哪來的。而且我兒子沒強迫你女兒脫褲子,是你女兒自己脫的。

女方媽媽燉瞭雞湯,沒給自己女兒,給瞭那個男孩,說著:還小,多補補。

後來不知怎的,肚裡的孩子最後打掉瞭。在醫院墮胎的那一晚,JJ說自己困死瞭,半夜好幾點。旁邊另一位快要當爸爸的人問他,你孩子怎麼樣。或許JJ覺得很好玩,說:我孩子挺好的,特別不錯。

《兩個朋友》

故事講述兩個人戰前因釣魚結識,有時候不說話,有時候談天說地。他們有相類的嗜好和相同的趣味,盡管有時候一句話不談,但也是能夠很好地相契。

巴黎盡管被普魯士人包圍,但是在這一天,春天,陽光,仿佛一切恢復瞭和暖、青春與熱情。他們聚在一起,喝瞭一些酒,走出來,又喝瞭一些酒。

多好的景致、多好的天氣,他們提議去老地方釣魚——那個沙洲。其中一人認識法國團長,於是他們繞過法國前哨,小心翼翼到瞭沙洲。

這一天仿佛有如神助,一條一條魚上鉤,一陣甜美的快樂透過他們的心上。世上人每逢找到瞭一件久被人剝奪的愛好,這種快樂仿佛就抓住瞭他們。那一天他們什麼都不去思慮什麼都不去聽,他們隻知道釣魚。

然而,炮聲起。他們說著:

“像這樣自相殘殺,真是太蠢瞭”

“真不如畜生”

“可以說凡是有政府在世上的時候,一定都要這樣幹的”

“共和國就不會宣戰瞭……”

“有帝王,向國外打仗;有共和國,向國內打仗”

然後他們漸漸談論開來,最後談到人是永遠不會自由的。炮聲搗毀好些生活,壓碎好些生命,結束好多夢想,許多快樂,許多幸福。

最後他們微笑地談到,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死亡。

而後他們被俘。普魯士軍官要求他們說出回巴黎的口令,拆開他們讓他們各自出賣。但是他們沒有。

“永別瞭,索瓦日先生”,“永別瞭,莫利梭先生”。

槍聲起,他們沉入水底,一絲血浮上來。普魯士人準備炸瞭他們釣上來的魚,吃上鮮美的一頓。

後感:

一份真摯的友情,想通透後,一天沉醉的快樂,或也足夠瞭。

若要再延長些時日,或不會在今天去釣。可誰又知道未來是否會再有這樣的機會。

那些人(也包括之前的自己)仿佛在權力、戰爭和地位上才能體味到刺激,卻未知那隻是遠古以來獸性的欲望。

有趣的事情那麼多,愛好與由心而起的快樂是需要自己培養的,遇到一個懂得的人,著實大幸。

——2017.02.26

騎馬

故事講述:兩個落魄的貴族成婚,沒有什麼其他能力,沒錢,卻維持著種種外表茍且偷生。

終於有一天,機緣巧合他們得到一筆錢。好不容易,想要出去浪一段揚眉吐氣。

而後撞瞭一個老婦人,送進療養院,而後她便賴著不走瞭。日子一天天過去,錢一天天花出去,這一傢人越來越窮,卻毫無辦法。於是妻子說要不我們把她接進傢裡,至少省點錢。

後感:

沒有能力,沒有處世的能力,沒有處事的能力,沒有抵禦風險的能力,這些人的生活,基本上在20歲已經走完瞭。

“世上原有許多沒有趁早就預備在人生裡苦鬥的人,他們一直從雲霧當中觀看人生,自身不僅沒有什麼方法和應付力量,而且從小也沒有得過機會去發展自身的特別才幹,個別性能,一種可供鬥爭之用的堅定毅力,所以手裡簡直沒有接到過一件武器或者一件工具,格力白林就是這樣一個人。”

但願你我不是這樣一個人。

《羊脂球》

故事描述:

一個叫羊脂球的妓女、一個揮霍完遺產鬧著民主的男人,三對資產階級夫妻,兩個天主教誠心的麼麼,逃離被普魯士士兵占領的城市。

旅途過程中,三對夫妻一直在拿羊脂球開涮。然而積雪耽擱瞭行程。三對夫妻和那一個男人沒帶食物,饑餓困擾著他們。

這時羊脂球抽出備瞭三天的口糧。三對夫妻在那個男人的勸說下,表現地很艱難的接受瞭。一夥人卻吃的飛快,和羊脂球也聊開來。

三兩下吃完,便又不說話瞭。

馬車到半途,被普魯士士兵在鎮上攔下來。

當夜,那個男人想和羊脂球困覺。羊脂球說不,普魯士士兵在旁邊,覺得惡心。

隔天早上,他們要離開,但是普魯士士兵不讓。原因是普魯士長官想和羊脂球那個,但羊脂球覺得惡心,普魯士人是她的敵人。

就這麼過瞭幾天,三對夫妻一直在指責羊脂球,害他們被困在這裡。他們終於商量出對策,怎麼用花言巧語怎麼用歷史故事教羊脂球獻身。

真到那時,兩個麼麼湊進來,講修女的故事講上帝。羊脂球被說服瞭。

他們開始歡欣瞭愉悅瞭快樂地喝起酒談起那晚那個男人在羊脂球門口的對話哈哈大笑。

第二天,一夥人順利出行。三對夫妻又開始瞭對羊脂球的鄙視,吃著準備好的飯。羊脂球因為心情的低落,沒帶飯;因為被欺騙被出賣,嗚咽起來。兩個麼麼念經歡樂瞭,而那個男人看著聽著羊脂球的哭聲,一路唱著《馬賽曲》,表現對那三對夫妻行為的強烈抗議和指責。

後感:

這是一個妓女愛國的精神追求與資產階級物質、自由需求產生沖突的案例。

站在羊脂球的角度,這個問題是比較難解的,很難從其他人身上找到和羊脂球一樣對普魯士士兵憤怒的共性,因而很難將形成一個共同體。

如果羊脂球能夠豪言壯語,能夠以法國人的維度喚起這一夥人的愛國熱情,或許能說服這一夥人以金錢置換的形式(有錢瞭普魯士軍官想去哪去哪)去操作,或許能保有自身的追求。同樣的,這一夥人也能收獲對熱愛國傢、對普魯士人厭惡的精神滿足。但是這洗腦,相對來說還是太難。

因這三對夫妻,顯然對物質的追求更甚於所謂愛國熱情所謂對侵略者的恨。對於他們想到的辦法,顯然犧牲羊脂球是最方便的,哪怕是他們自身團體中的妻子,或也一樣,但或至少會抗爭一下。

豪言壯語如果行不通,隻能以利益交換的形式操作。說服那位民主人士一起抗爭,或也是一種方式。但那位男人其實也靠不住。

然後呢?解決問題在這種情況下隻能靠自己。思慮是否掌握三對夫妻的把柄作為自己的武器,作為形成利益共同體的條件。

  1. 他們有很多錢,如果不和我站在一起,就把你們供出去。
  2. 他們那一夥人妻子至少比我更高貴,甚至其中一個美得不行。如果不和我站在一起,我就說服普魯士士兵輪奸你們的妻子,殺瞭你們。

再次,最終即使談不攏,而且堅持不出賣自己,那就拉幾個墊背的,反正她什麼也得不到,連感恩都沒有,這樁生意不能虧。

再次,即使最終決定犧牲自己,那她能得到什麼。她換回瞭他們的自由,獻出瞭自己,反而還出賣瞭自己的內心。

這個世界,個人看法,成年人間的利益交換互利雙贏是一個良性而友好的狀態,而不是因為欲望無所不用其極。

這幾個資產階級以欺騙的形式玷污瞭羊脂球的愛國精神,並不付出什麼,並不人性化地考慮羊脂球的需要;羊脂球最後的嗚咽,實則也是她自身有追求卻不考慮現實情況,無能為力慘被壓迫的無奈。

在這之上,實則來自跟源自普魯士人軍官的欲望,來自戰爭,來自普魯士發起戰爭的高層的野心。

是獸性越過人性的又一案例。

同理,南京大屠殺。

《月色》

主要描述一位虔誠的基督徒,把什麼都和上帝聯系在一起。認為侄女談戀愛是怎麼樣,總以自己的想法理解世界,直到那一晚的月色,讓他開瞭一個新的世界。

《旅途上》

大概描述一份火車而來的純愛,誰也不打擾。就這麼安靜地守護到老、到死,不說一句話。

《米龍老爹》

和蠻子大媽類似的故事。(精神、感情、物質)利益被侵占後義無反顧地復仇與反撲,名曰愛國主義。

《珠寶》

一個人娶瞭一個喜歡“假珠寶”喜歡看戲的貌美女人。直到女人去世,才發現自己的工資完全不抵傢用。於是他嘗試拿著假珠寶去變賣,才發現那些都是真的,而且是別人送給自己妻子。

他從一開始和妻子一起時的快樂,到妻子去世時的消沉,到變賣“假珠寶”時的困惑與憤恨,到變賣珠寶後仿佛登上人生巔峰的雀躍,看穿作為一個小人物的一生。

《我的茹爾叔》

故事描述:

莫泊桑慣於刻畫底層人物,這些小人物即便在現世仍為情緒、欲望控制,躍然紙上。

茹爾叔自小不學無術敗瞭傢裡一些錢,這一窮困潦倒的人傢自然有話要講。後來茹爾叔被送去美國,來信說賺到一些錢,準備再賺一些衣錦還鄉。

這一傢人天天盼那盼那,日子盼不到頭,卻每日每日都是希望。而這份希望一直寄托在茹爾叔身上。

多年後,女兒結婚,一艘船去一個島,卻發現瞭那一個像極瞭茹爾就是茹爾的水手。這一傢人的話風,相較茹爾年少時,更變本加厲。隻做不相識,隻做陌生人。

後感:

為情緒所控,沒瞭頭腦,沒瞭選擇,終與鳥獸無異。

靠天靠地靠父母靠朋友卻怎麼都不想著靠自己的一夥人,是沒救的。見個人《遙遠的救世主》書評 —— 簡論文化屬性、扶貧與人性中的定數

《一場決鬥》

故事描述:

這場決鬥很短,戰爭結束,一列火車,一個法國人,一個德國人,兩個英國人。德國人耀武揚威踐踏著法國人的尊嚴,法國人憤起揍得德國人不要不要。德國人提出械鬥,結果被這一個不知道怎麼開槍的法國人一槍擊斃。兩個英國人全程看熱鬧,喊著哇哦。

後感:

故事或諷刺瞭德國人諷刺瞭英國人,也諷刺瞭法國人被壓迫到最後才反抗。

故事告誡我們,不要自以為是驕傲自滿打壓他人,物極必反。

《床邊協定》

故事描述:

一對優雅的夫妻,丈夫在外浪,有幾個情婦。妻子有樣學樣,舞會上勾搭男人。

夫妻變做兩個陌生人,湊在一起,在床邊進行瞭一場高質量的博弈對話。

戲劇性的結尾是,妻子以情婦做比,拿瞭丈夫的錢,做瞭丈夫另一號情婦,名為妻子。

後感:

想起這兩天看到的一篇關於摩納哥王妃的知乎專欄文章:從從奧斯卡影後到“國有生育工具”,這個美艷女星都經歷瞭什麼?。以及娛樂圈的明星夫妻們,以及更多的平凡大眾。

《懊惱》

故事描述:

一位單身、孤獨、行將就木的老人,生活沒有趣味,回首往事,幾乎什麼都沒留下。

“世上不知有多少人,為著疏懶耽誤瞭自己的人生。奮發、活動、做事、談話、考慮問題之類,在某種人是很困難的事情”。

“他的人生意境耽誤瞭,完全耽誤瞭”。

到他想起喜歡過老友的太太,回憶起更多細節。想起三十多年前某個午後,三個人出遊,老友睡覺,他和她一起散步。想到她說:“您愛我嗎,像這樣?”

他支支吾吾一個字沒說出來。

她說“笨貨,走吧!旁人至少也要說句話!”

驀地想到,她是不是早就知道,她是不是也喜歡著他。

於是62歲的他,一大早,便去找瞭這一位58歲的別人傢的太太。

她說都記得。

他說如果那一天肯冒險,您會怎麼樣。

她說我會對你讓步,朋友。

隨後她回去熬自己的湯,他走在大街上哭。

後感:

有些故事,有些事情,有些機會,抓住瞭就抓住瞭,抓不住便錯過瞭。做好自己的選擇,既然選擇放棄,那又有什麼後悔的餘地。隻是該時該刻,誰又做得瞭理性的選擇,而非感性的處理。畢竟這份感性伴隨著自小到大的環境,已經深入骨髓。

想起和前女友分手,想起那幾個個夜晚,好多次猶猶豫豫放手,又好多次拼命找尋,又好多次失望,卻又好多次站在她看不到的地方靜靜的觀看,好多次嘗試,卻又好多次放棄。感性與理性的交隔,現在還是較難控制。

《保護人》

故事描述:

一位平政院議事自我感覺良好,什麼事都想幫上一忙。隨處寫介紹信,直到他給一位背叛政府的教士幫瞭忙之後,上瞭報紙,被人指責。於是他說他被人騙瞭,要寫信嚴格查辦那個教士。

後感:

以篇末一句話作結:“您可看見,好朋友,這回的事對於您應當是一個教訓,請您再也不要提任何人作介紹吧。”

所謂:莫管多管閑事,特別是自己不瞭解具體原因、具體的人。

《勛章到手瞭》

故事描述:

一位自小就想擁有一個勛章的人,沒有能力獲得勛章。懷著羨慕、惆悵、嫉妒,卻不知如何下手。於是他讓自己的妻子去眾議員那咨詢。這位眾議員顯得很關心,讓他從一個城市到一個城市,去搜集資料,做著述。

到他提前回傢,妻子嚇瞭一條。他發現瞭一件衣服,上面系著勛章。他發癡著,重復著,這外套是誰的。她拼命搶奪,張失措,吃著嘴說這是一個秘密,你已經得到勛章瞭,是那位眾議員為你搞到的。衣服裡面的名片上印著“眾議員羅士闌”。

八天之後,見報,他因為特別任務的功績,獲得瞭榮譽軍騎士勛章。

後感:

這是一個和《珠寶》類似的故事,同是妻子出軌,而丈夫像一個傻子完全蒙在鼓裡不知情。差異點在於,這則故事的主人公,有著強烈的追求,沒有絲毫的理智、理性、思考,去獲取自己想要的東西。這樣的人生未免可悲。

《一場政變》

故事描述:

大背景是1870年普法戰爭,色當戰役,拿破侖三世戰敗被俘虜,共和國宣佈成立。在這樣的背景下,一切亂糟糟,全國上下都在玩當兵的把戲。

商人們穿上軍服變成軍人,指揮著志願軍,拿著槍,無事可幹,隨手射殺一些野貓野狗。

這場政變發生在一個小鎮上,故事比較戲謔。醫生穿上軍服,領導革命,想替代、占領鎮政府。但沒有一個人肯上、敢上,猶豫不決,不知道該幹什麼,不知道怎麼做。

民眾們也沒什麼反應。

鎮長是自己撤出來瞭,但是僅因為:不是為瞭服從篡權的這個醜惡政府,一天也不願意。

“啊,共和國全線勝利瞭,人民自由瞭,你們自由瞭, 獨立瞭,挺起胸膛來”。醫生叫道。然則,他幾乎沒做任何事,未免顯得可笑。

他看大傢沒什麼反應,叫人搬來皇帝的石像,開瞭幾槍,繼續叫喊瞭幾聲。大傢還是沒什麼反應。於是他“逃”回傢。醫生的工作繼續。

後感:

莫泊桑真是太慣常寫底層人物瞭。易受環境影響,大把的無聊時光想要打發,一兩件事情就會被激發出來,好證明自己精力多麼旺盛,多麼富有精神。

《雨傘》

故事描述:

一位節儉到極致的太太,可能身處富裕傢庭的人無法感受。拿中國社會底層作比,或精確到幾角、幾塊。而這太太其實還算寬裕的。故事大致講述老公的雨傘是打折的,沒幾天就壞瞭,每天都被同事嘲笑,他想要一柄好一些的花20金法郎的。

她給他買瞭一柄18金法郎的,叮囑說用五年。

而沒幾天,她發現雨傘上有個小焦痕。各種碎碎念。而後雨傘又變成瞭縫補過的雨傘。隔天,雨傘已經損壞的不可收拾,有無數的小洞。

事態升級、全面鋪開、指責、怪罪。

而如果要換傘面,又要8個金法郎,加一起26個金法郎,她是不幹的。再也沒有好的雨傘瞭。

直到,朋友說要不去找保險公司賠償。

她懷著忐忑不安、糾結的心情,吞吞吐吐,開始撒謊。經理猜出瞭裡面的意思,她面紅耳躁,他看推不開這婦人,又怕浪費時間,於是“博弈”下來,經理答應瞭她的要求。維修完瞭再“償還”費用。

這一位太太去換傘面時,要求著,用最好的傘面裝上去,不在乎價錢。

後感:

一代代影響沉淀下來,上一輩人窮慣瞭節省慣瞭,下一代人沒受過良好的教育,有些思維觀念已經定型難以挪轉瞭。我爺爺、我奶奶、我媽幾乎都是這個樣子,一分一毫一厘都存下來,變成習慣。奶奶甚至在多年前私藏瞭好幾萬七八十年代的紅色十元大鈔。在那個年代購買力是多少沒法評估,而因為後來該款人民幣變更,都作廢瞭。人生皆是為追求快樂,省錢或許已經成為他們最快樂的方式。花去的一些錢,心疼得不得瞭。我妹也有重蹈覆轍的可能,因而有能力的話,還是需要再多努力一把。

至於文中,在我的關註點來看。會關註雨傘為何有焦痕,第二天全是焦痕這兩個問題。是丈夫在公司人緣不好,還是有人惡作劇還是其他什麼原因。這事情在我的處理方式裡,查出來,問出來,具體原因,該要求賠償要求賠償,該要求道歉要求道歉。而不是傢裡兩個人為瞭一把被別人有意無意弄壞瞭的傘爭執不休,放下道德厚顏去要求本不是自己應得的賠償。當然,就最終得失點看來,這樣處理也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方式,看個人承受能力。

《散步》

故事描述:

與《懊惱》類似的故事。一所“牢籠”、“監獄”,40年如一日,孤身一人。沒有夢想、沒有追求、沒有興趣、沒有愛好。看慣瞭這樣的人,一輩子碌碌無為,一生沒有自己想要的色彩。

他久違地去散步、去走走。

看一些人、聽一些聲音,他覺得大傢都是幸福快樂的,而他孤零零的,一無所有。

當晚,他用褲子吊帶自殺瞭。

後感:

那天在浙大玉泉校區湖邊長椅、來回地鐵公交上閱讀完這本書這一篇,結合《愛因斯坦月球漫步》,個人的理解是:即使一個人,生活也需要新意和趣味,來充實自己的每一天,和那天的浙大一行還蠻契合,畢竟我可以對在床上看書看半小時不小心睡著這樣的事說瞭不,而在浙大看完瞭書、騎著車繞瞭浙大一圈。滿滿的一種,就算我當年來不瞭這裡讀書,還是可以來這裡閱讀的自豪感。

找到生命的意義:追求自己的興趣、快樂、想要的東西,別在乎他人的看法,一步一步,收獲專屬自己的喜悅。

《首飾》/《項鏈》

故事描述:

一位天生麗質的女人出生在一個一般的傢庭,她不甘。但是她沒有能力、沒有希望、沒有任何方法使得一個既有錢又有地位的人認識她。這或就是階級壁壘,資源有限。

末瞭她嫁給瞭一個小科員,卻幻想著精美的豪華的事物,好比看多瞭的韓劇白日的夢。

她是不自信的,或者說是沒有核心自信的。因她沒有這些美物。

故事經過大傢或都知道:借瞭一個美麗的項鏈,參加瞭一場完美的舞會,項鏈丟掉瞭。一傢人東湊西湊,還瞭十年終於還清瞭。最後路上偶遇,說起來,才知道十年前那條項鏈是假的。

後感:

  1. 人的自信不靠這些外飾,而在於能力、核心的強大。外飾是能力、資源的一種體現,而沒有核心自信徒有外飾,這份自信是空蕩的
  2. 多少能力辦多大事,沒有能力空想那真是理想化的白日夢。與其做這樣的夢浪費時間,不如多想想怎麼提升自己好讓自己離自己的目標更近一點
  3. 這樣的悲劇在於《勛章》式的執念,又有《一個女長年的故事》自卑者難以啟齒的自尊。因而他們在丟瞭項鏈後考慮的點是找、找不到就借錢還個一摸一樣的,而不是先找這位朋友溝通,瞭解具體金額,協商償還的內容、步驟。故事中其實可以瞭解到,這個借項鏈的婦人也並不是一味單純意義的“壞人”,不然也不會明說這是一個假項鏈。
  4. 而這位女人、這一傢人若是尖狠狡詐,處理方式或變為買一條假項鏈還回去。然後彼此心照不宣,互相博弈。
  5. 吃虧在老實人,因老實人不懂套路。而就道德維度考量,自然最好的處理是先溝通,做償還協商,畢竟錯在己。

《壁櫥》

故事描述:

與《一位女長年的故事》類似的故事。底層女人,被一個和她階級相同而且生活情形相同的男人引壞。懷瞭孕,生瞭孩子,做瞭妓女,一人撫養長大。而在她被包夜的房間內,孩子睡在壁櫥裡,摔倒在地。

後感:

環境的悲哀、選擇的悲哀,無可言說。

《俘虜》

故事描述:

普魯士士兵占領房子,睡覺之際。婦人在樓上朝空放瞭一槍,喊著法國兵來瞭。讓普魯士士兵藏進地窖。於是他們變成瞭“階下囚”。

後感:

此篇或是這系列短篇最充滿智慧、力量的一篇。和《蠻子大媽》類似。不過此篇或也諷刺瞭後來法國軍隊浩浩蕩蕩200多人而來,卻耗瞭太長的時間讓這幾名被困在地窖裡的普魯士士兵投降。

《海港》

故事描述:

丈夫出海,父母、哥哥、妻子四人留下。三年多過去。丈夫歸航,逛妓院。而他的妻子成瞭妓女,兩人互相認不出來。妓女詢問關於他的消息,他吃驚,裝作不是他自己,來解答她的困惑。互相試探、互相窺探對方的身份。幾番對話之後,到她說出“我是他的妹子”,到他叫出瞭她的名字。

兩人互相認瞭出來。

父母、哥哥患病去世,一個14歲的小妻子在傢,去做跛子傢的傭工,上當;去做女傭,又被誘惑,好些天沒吃飯之後,去坐瞭酒店,各個地方,見慣瞭臟地方,看見的男人太多,所有的男人變成一個樣,丈夫也包括在內。

他倆面面相覷,丈夫嘶吼起來,捶瞭下桌子,倒在地,嘴裡發出一些臨終人的呻吟。

妓院老板娘看他口袋裡還有些錢,給瞭他一個鋪位。而那位妓女,坐在他旁邊,哭到天亮。


2020.05.19 @知乎用戶 – Less 反饋,此處不是丈夫和妻子,而是哥哥和妹妹。故更正後應為:


故事描述:

哥哥出海,父母、大哥、妹妹四人留下。三年多過去。哥哥歸航,逛妓院。而他的妹妹成瞭妓女,兩人互相認不出來。妓女詢問關於他的消息,他吃驚,裝作不是他自己,來解答她的困惑。互相試探、互相窺探對方的身份。幾番對話之後,到她說出“我是他的妹子”,到他叫出瞭她的名字。

兩人互相認瞭出來。

父母、大哥患病去世,一個14歲的妹妹在傢,去做跛子傢的傭工,上當;去做女傭,又被誘惑,好些天沒吃飯之後,去坐瞭酒店,各個地方,見慣瞭臟地方,看見的男人太多,所有的男人變成一個樣,哥哥也包括在內。

他倆面面相覷,哥哥嘶吼起來,捶瞭下桌子,倒在地,嘴裡發出一些臨終人的呻吟。

妓院老板娘看他口袋裡還有些錢,給瞭他一個鋪位。而那位妓女,坐在他旁邊,哭到天亮。

後感:

故事、道理相通,想起一部電影《西西裡的美麗傳說》。

環境的悲劇,時代的悲劇,能力所限,生存成瞭問題,便無以為繼。之前瞭解到的情況,中東敘利亞戰爭,是這樣的情況。一個女孩進軍營,第二天帶一袋糧食出來。

《在樹林裡》

故事描述:

一對五六十歲的老夫妻在那個年代在樹林裡野戰。

後感:

挺好的,和《懊惱》、《散步》做一個對比,生活需要樂趣,每一天都一樣,老瞭也一樣。這無關年齡,而是我們對生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