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根據目前從春秋時期齊國境內出土的文物資料, 當時齊國的貨幣主要分為貝殼制造而成的貨幣和具有兵器刀形狀的貨幣兩類,可以明顯分為兩個使用時期,前期是貝殼制成,後期是刀狀貨幣,主要原因在 於貝殼逐漸變成裝飾品,進而在春秋中期之後逐漸退出流通領域。

隨著大量貝類被用作裝飾品,以兵器刀為借鑒形狀的貨幣產生瞭,齊、趙、楚是當時最早制造並使用此類貨幣的國傢,其中以齊國的貨幣更具有代表性,並且當時齊國刀幣制造工藝是相對精湛的, 甚至能夠達到大量制造的程度,正如《管子》中記 載:“令左司馬伯公將白徙而鑄於莊山。”

史書記載 可印證當時貨幣制造工藝的水平,後來也把當時齊國 刀狀貨幣稱為“齊刀幣”。齊法化刀幣屬於刀幣系列 的一種,就類似於海貝演變為銅幣,它也是由實物刀演變成瞭刀幣,其用途也由最初的戰爭實用延伸為貨幣用途,進而發展成作為商品交換的媒介,但其產生和發展仍具有深刻的時代烙印。

周王朝建國之初,采用分封制,“分土封侯”, 周天子把國都鎬京附近的地區稱為王畿,由周王室 直接管轄,其餘地區分封給眾多諸侯掌管,周初建立 七十一個諸侯國,各諸侯國需要定期繳納貢稅。

但由於交通不便等原因,導致彼此聯系越來越少,逐漸形成割據局面。春秋戰國時期,周王室日漸衰微,周天子逐漸 失去對各諸侯的統治力,諸侯間割據混戰,各自獨立。

由於當時還是傳統農耕經濟,受環境資源稟賦影響大,“靠天吃飯”,導致各諸侯國之間發展不平 衡,進而導致農業生產方式也產生差異。

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催生出瞭不同形態的諸侯國貨幣,根據貨幣的制造材料以及形狀特點等,可以分為佈幣、刀幣等貨幣體系,由於貨幣的產生是為瞭方便商品流通和交易,差異化的貨幣體系以及不明晰的換算體系,削弱瞭貨幣的功能。

進一步加劇瞭諸侯國的割裂獨立,也為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為瞭鞏固封建統治和發展封建經濟,統一錢幣政策做瞭鋪墊,由此開始瞭中國歷史上真正的幣制改革。

刀幣的鑄造工藝同樣也經歷瞭重大演變,而瞭解刀幣鑄造工藝最直接的材料就是錢范。

齊國鑄幣范由石范發展到金屬范,金屬范也表現出齊國制造貨幣工 藝的精湛和水平,目前,春秋戰國時期鑄幣金屬范式歷史最悠久和最準確的實物是兩件齊“三字刀”銅范母,根據考古以及文物出土所得的資料,其數量是極 其有限的。

其使用方法大體為,在使用金屬范式制造 貨幣時必須有兩片規格相同的配套范式一起使用,並將泥片夾在中間,然後壓出范式,其背部具有相同的刀型,相較於傳統的陶范,其厚度更小,更易成型, 效率也更高,有利於刀幣的標準化和統一鑄造,“齊法化刀幣”更多采用疊鑄的工藝鑄造而成。

“刀幣”是一種簡稱,其全稱為“刀狀化刀幣”,其構造與真實的兵器刀一致,由刀首、刀身、 刀柄等部分組成,整個刀幣由幾種幾何形體巧妙地組合起來,運用當時的制作工藝,形成一種嚴肅莊嚴的和諧美,同時,刀幣的前身是削幣,歷史上,它廣泛使用於戰國時期齊、燕、趙等國的農作漁獵地區。

但其不同使用地區也具有各自地域特點:趙國使用的是 趙國刀,出現較晚,大約在戰國晚期,以體型較小的 直刀為主,刀身多鑄刻地名,如“甘丹”等,出土數 量較少,目前多出土於河北、北京等地;燕國使用燕國刀。

常見刀身鑄刻“明”字銘文,一般也稱“燕明 刀”,有早期和晚期之分,其特征存在差異,早期刀 背圓折,晚期刀背方折,早期更多采用青銅材料鑄 造,當然最有名的刀幣還是“齊法化刀幣”。

齊法化刀幣介紹

春秋戰國時期,齊國是占據東方的大國,作為春秋五霸之一,齊國商業發達,都市繁榮,也由此產生 瞭巨大的貨幣使用的需求。

在春秋中期及以前,齊國以傳統的貝殼作為貨幣,受西周貨幣體系影響,後隨 著齊國經濟逐漸發展,其貿易范圍也逐步擴大,其中 交往密切的國傢主要為燕國,進而隨著商品交換日益頻繁,齊國也受到燕國貨幣體系的影響,逐漸制造並使用刀幣。

後來齊國國傢實力進一步提升,貿易活動規模逐漸擴大,其制造並使用的刀幣也逐漸轉變,具 有新的特征,更多具有“借貸”的特征,後進一步演化。

“齊法化刀幣”作為齊國的標準貨幣,它沒有面值,也不分大小,僅以個數作為計量單位,但是在當 時具有很高的購買力,根據有關學者研究,大約一個 刀幣能買到近60千克粟,或者5千克鹽。

其價值之高可見一斑,齊法化刀幣也作為齊國文化的重要媒介, 成為學者研究齊文化的重要史料,為我們瞭解齊國商品經濟發展、冶金鑄造工藝水平提供瞭重要的歷史資料和參考。

齊法化刀幣,其刀柄略帶彎曲,刀邊緣向外, 刃不向外,向左而不向右,刀首類似於三角形,整體 樣式由齊國仿照環首小刀形狀所鑄造,可“合六面成 規”,即六個刀幣首尾相接,形成規則的大圓環, 鑄造工藝十分考究。

據有關學者考證,刀環的直徑與 刀首的長度恰好是1∶7.5,恰好是成年人的頭部與身 高的比例,其比例顯得協調和諧,除此之外,其構成 依舊與一般刀幣相同,由四部分組成。

從鑄造材料來看,以銅制為主,並且大多采用優質銅,形體厚重, 莊嚴與和諧美相結合。

根據鑄造時期及其特征差異, 齊國刀幣大體可以分為兩個階段:一是春秋時期的薑齊刀幣,其主要特征為刀面文字構成不同,一般采用“地名+之法化”,例如“齊之法化”“安陽之 法化”等 ,根據鑄字數量,稱為“四字刀”“五字 刀”,其刀幣面部邊緣略微隆起。

同時刀背處,刀身與刀柄之間有所中斷,更多作為一種齊國地方貨幣 ;二是戰國時期的田齊刀幣,春秋末年,田 齊代薑齊,受封為齊侯時所鑄造的開國紀念幣,其主 要特征是刀面文字為“地名+法化”,如“齊造邦長 法化”“齊法化”等。

根據鑄字數量,稱為“三字刀”“六字刀”,其刀幣刀背處,刀身與刀柄之間不間斷,此刀形狀典雅,鑄工精妙,采用瞭疊鑄技術, 基本代表瞭當時鑄造工藝的最高水平,也有學者稱 “齊造邦長法化刀幣”為中國歷史上第一枚紀念幣。

公元前379年,田齊兼並齊國,用於紀念田齊代薑齊所鑄造,不過此刀幣鑄造及發行較少,極負盛名,最為珍貴。

綜合來看,齊國刀幣具有鮮明的齊國貨幣文化特 征:皆在“法化”前冠以地名,由早期的“安陽”等地方名稱到後期的“齊”,延續瞭固定體例,前後名稱具有高度相似性,體現齊國貨幣體系的連續性;齊刀出土數量不算少,可能由於當時的制造材料和工藝較為成熟。

目前出土的大約有幾千枚,可以為研究當時的貨幣體系提供豐富的史料,進而成為刀幣使用區域的典型象征;堅持“法化”,即堅持貨幣標準化, 側面反映瞭齊國統治者認識到控制貨幣制度和形態的重要性,幣制的統一在於鑄幣權的統一,說明齊國一 定程度上做到瞭境內貨幣的統一,也為後世提供瞭良好借鑒。

東營市博物館收藏的這枚齊法化刀幣,1991年 出土於廣饒縣東關遺址,刀幣長約18厘米,寬約3厘米,背呈外凸弧形,刃部內凹,邊廓隆起,身、柄接 頭處一線貫穿,無“斷緣”現象,符合有關學者對於 “三字幣”的認定,刀幣面文“齊法化”,舊釋“齊 圓化”,面文“齊”指齊都城臨淄,“法化”意為標準貨幣,背面上部有三道水平橫紋,下銘一字。

“齊法化刀幣”因鑄造流通范圍廣泛,歷史上 齊國境內山東各地均有大量出土,傳世頗豐,其中安 陽刀較“三字刀”少,比“六字刀”多,且出土坑色多呈現水銀古色或黑漆古色,具有很大的考古以及文物價值。

目前出土的齊刀幣,封存時期大多為戰國後期,其原因可能是當時社會混亂動蕩,許多衰敗的大商賈們將其倉促掩埋地下,保存自己的財產,以圖東山再起。

齊法化刀幣辨別

與書畫等收藏品相比,古錢幣具有其獨特的優勢,如數量、價格、制造工藝及材料等方面。

正是 由於其具有與眾不同的特征,受到一大批收藏者的喜愛,究其價值,除瞭本身具有的經濟升值以外,其作 為當時時代背景下的重要產物,同時作為當時商品流通的主要媒介,具有重大的文化和歷史價值,對於考古以及相關學術,對於豐富我國目前現有的貨幣演進歷史以及制度文化歷史等具有極其顯著的意義。

在中國的錢幣收藏史上,戰國時期的錢幣多為珍品,因為其存世不多,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甚至具有進一步 更新幣綱以及幣史的價值。

從古錢幣可以看到戰國時期的國傢人文和政治經濟,貫穿著許多波瀾壯闊的故事,而齊國的刀幣就是其中最有價值的幣種。

齊刀幣屬於異形錢,以青銅鑄造,刀身厚重,整體流暢美觀,作為刀幣演進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一環,具有重大歷史意義。

但也正由於齊刀幣收藏價值高,市場火熱,也頻頻出現造假現象,更需要收藏愛好者具備一定的辨別技巧和能力,結合專傢意見建議,謹慎做出選擇。

身、刀柄、刀環四個部分組成,再根據上面的鑄刻字 來判斷大體屬於“薑齊刀幣”還是“田齊刀幣”,進 而與其不同的外觀形狀特征對應,其中重要的是刀身和刀柄中間是否有間斷。

②根據其外觀感覺判斷,凹背凸刃,刀首、刀身 和刀柄都類似於規則的幾何圖形,這幾個規則的幾何 體拼接在一起,體現出當時的制造工藝之先進,當時 的設計工匠開始註重韻律規則之美,進而使得刀幣帶 給人一種規則秩序、謹慎莊嚴的美感。

③註意“改刻”手法,齊刀幣可以分為“三字 幣”“六字幣”“四字幣”等類別,而其中“三字 幣”與“六字幣”的外觀形態基本類似,主要差異體 現在鑄刻字數不同。“六字幣”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 款紀念幣,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因此可能存在“在 保留齊化兩字的基礎上,刻畫出‘造邦長法’”,需 要收藏者引起重視,要想刻字,必須先將原來的鑄面 磨平,仔細觀察六個字是否高低一致。

④觀察銅質,我國古代錢幣大多采用銅合金形式 鑄造,由於合金構成成分含量不同,再加上冶煉技術 的差異,錢幣也會呈現不同的顏色,我國春秋戰國時 期的鑄幣主要是銅錫合金鑄造的,銅質呈現青紅色, 質地硬。

⑤觀察銹色,發掘品在地下埋藏瞭許多年,其表 面會呈現銅銹色,甚至會由於空氣接觸產生氧化,進 而使得錢幣表面產生包漿,呈現黑色或銅色。

⑥註意鑄幣銘文,我國春秋戰國時期的刀幣鑄幣 上的文字大多采用大篆書寫。

⑦聽錢幣擲於水泥地的聲音,我國春秋戰國時 期的古錢幣由於質地等原因,年代越久遠,其火氣盡 褪,氧化嚴重,因此其擲於水泥地聲音喑啞。以上幾個辨別技巧僅作為辨別齊刀幣的參考,更 多還是需要聽取相關專傢學者的意見,但相較於經濟 價值,齊刀幣具有更高的文物及歷史價值,更值得對 歷史尤其是貨幣演進歷史感興趣的人追求。

結語

綜上所述,不管是“三字幣”還是“五字幣”,都生動展現瞭當時貨幣制造的工藝和貨幣設計的思路,更加註重韻律和諧之感,工藝精良。

同時,貨幣蘊含的文化意義更加深遠,不僅能展示出當時的社會風貌和時代特征,更是作為中華文化中獨特的文化財產,體現出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底蘊。

對有意追求該貨幣的收藏者來說,更不要以表面價格的高低來衡量收藏品的價值,希望能夠更多探究齊刀幣背後的文化意義,並能從中得到啟發,彰顯自己的精神追求。

參考文獻

[1]陳文麗. 《曹沫之陳》與曹沫

[2]尹立群 . 漢代經學與藏書淺析

[3]李俊憲 . 戰國秦漢貨幣文字研究

[4]榮平 .倪瓚與元代隱逸文化研究

[5]麼彬 .齊國金屬鑄幣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