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zhihu.com/video/932290338236674048

2017年12月29日,在雅安石棉縣栗子坪國傢級自然保護區海拔3010米的一處山脊上,大熊貓“淘淘”在體檢和佩戴項圈後被原地放歸。

大熊貓“淘淘”,2010年8月3日生於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核桃坪基地野化培訓圈裡,跟隨母親“草草”一起參與野化培訓。2012年10月11日“淘淘”被放歸於雅安石棉縣栗子坪國傢級自然保護區麻麻地,如今已在野外獨立生存5年,成長為7歲多的成年個體。自從2015年10月份項圈自動脫落後,監測人員主要根據野外采集的糞便樣品進行DNA鑒定來確定他的行蹤,僅能大概知道他的領域主要在公益海和大洪山。2016年7月,監測人員在野外與之相遇,沒想到一年多以後,又見到瞭他。憑借皮下的ID身份識別芯片,確認瞭“淘淘”的身份。

經獸醫檢查,“淘淘”體重達115公斤,全身無外傷、無體外寄生蟲,毛皮光潔,四肢、生殖器等發育正常,牙齒磨損程度低。總的來說,“淘淘”身體健康狀況良好,即使相比於圈養大熊貓同齡個體,也是非常不錯。

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張和民說:“野化培訓放歸大熊貓‘淘淘’回捕體檢結果表明,經過母獸帶仔培訓方法培訓放歸野外的大熊貓,能很好地適應野外環境,具備野外生存能力。接下來,保護研究中心將繼續對‘淘淘’進行跟蹤監測,收集相關數據,開展野外研究。並不斷總結放歸經驗和成果,推進大熊貓放歸自然工作深入開展,努力實現大熊貓野外種群的可持續發展。”

“淘淘”是全球第一隻經過“母獸帶仔”野化培訓方法系統培訓而後放歸的圈養大熊貓個體,在圈養大熊貓放歸史上具有重要意義。這次回捕,證實瞭“淘淘”放歸後生存良好,在這個意義上又增添濃重的一筆。放歸後,“淘淘”走過瞭栗子坪保護區裡公益海、大洪山、竹馬,到過保護區外面的甘洛,從海拔1800多米到3300多米,他憑著自己的力量一步步探索。從起初咬不動石棉玉山竹竹稈而將竹稈擰成“麻花”吃到竹葉,到後來與當地野生大熊貓一樣以峨熱竹為主食、發筍季節去低海拔采食玉山竹,他知道瞭這裡最好吃營養最豐富的竹子在哪裡,當然,骨頭對“淘淘”似乎有著莫大的吸引力,回捕到他多虧瞭他這一“癖好”。到瞭別人的地盤,與當地野生大熊貓打交道是不可避免的,“淘淘”是個雄性,從亞成體到成體,已經成為潛在的競爭對手,而糞便DNA分析鑒定結果也告訴我們,曾有野生雄性大熊貓到過“淘淘”的領域裡,可是觀察他身上並沒有新舊傷,而且這樣壯碩的體格,估計在對抗中難以落敗,雖然還不知道他參與繁殖的情況,但綜合這些因素,讓我們對他在繁殖季競爭中的表現充滿信心。

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黨委書記張志忠表示:“這次大熊貓淘淘的成功回捕並且在野外成功存活五年,這對大熊貓的種群復壯乃至拯救大熊貓野外瀕危小種群提供瞭科學的依據,也為其他大型哺乳類動物的野化放歸研究提供瞭科學的方式,如放虎歸山這一類的研究有很好的借鑒意義,推動瞭大型哺乳類動物野化放歸工作。”

放歸大熊貓的數據,對於現有的非常有限的野生大熊貓數據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參考資料。既然圈養大熊貓“淘淘”都能在野外生長得這樣好,可以推測,在栗子坪保護區裡,野生大熊貓應該也可以長到100公斤以上。現在重新給“淘淘”佩戴上瞭項圈,我們更容易掌握他的活動情況,瞭解他的生境選擇、采食對策、營養對策等各方面信息,一方面能夠看出他的放歸後不同階段的適應變化,另一方面也讓我們有依據去推測當地野生大熊貓的生存情況。“淘淘”的適應過程,類似於雄性亞成體大熊貓離開母親後建立自己領地的過程,同樣都是經歷從亞成體到成體、從開始獨立生存到參與繁殖的過程。因此,我們追蹤“淘淘”的變化,能幫助我們理解當地野生個體的成長過程。

在“淘淘”之後,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在栗子坪保護區又陸續放歸瞭7隻圈養大熊貓,其中6隻為雌性。雖然放歸雌性個體對降低種群滅絕風險更為有效,然而雄性放歸個體的作用也不可忽視。“淘淘”的加入,從年齡上說,增加瞭當地野生大熊貓小種群具有繁殖能力的年齡組個體數量;從基因交流方面來說,他的邛崍山系血統為當地帶來瞭親緣關系較遠的基因。“淘淘”若是與當地野生大熊貓產下後代,後代繼續繁衍,將為種群數量的增長和遺傳多樣性水平的提高作出貢獻。

五年時光,彈指而過。在大熊貓放歸之路上,終於又踏出瞭一步淺淺的腳印。要等到“淘淘”的下一代,又會在什麼時候呢?竹林邊上,從麻醉中蘇醒的“淘淘”慢慢恢復瞭對身體的掌控,帶著大傢的祝福和期盼,漸漸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