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過一個暖融融的秋季後,成都迅速進入瞭寒冷模式。各位朋友也早已向冷空氣低頭,換上瞭臃腫的羽絨服,裡面還藏著兩層秋衣秋褲。但生活在極地的動物們可無需這些,它們悄悄換上瞭純白的“大衣”,在凜冽嚴寒中牢牢裹緊自己的身體。成都博物館負一層“人與自然:貝林捐贈展”展廳,就有一群讓人驚艷的“雪地精靈”!

極地之光:北極狐

“Revontulet”是芬蘭語“北極光”的含義,直譯成漢語意為 “狐貍之火”。在北極圈附近拉普蘭地區流傳著北極光的古老傳說:寒夜來臨時,北極狐的尾巴掃過冰封大地,摩擦產生的白光瞬間升騰,讓天空熠熠生輝,這就是絢麗的極光!北極狐生活在北極周圍的冰冷凍原,這裡一年有近九個月的時間都被冰雪覆蓋。在極地惡劣的環境中,面對捕食、躲避天敵以及保暖的挑戰,北極狐冬天更換雪色的皮毛是它最傑出的生存技巧。

北極狐(圖源自網絡)北極狐 脫毛(圖源自網絡)

冬天北極狐皮毛十分厚實,可以分為裡層貼身的細密絨毛和外層保護層針毛,能最大程度地防止冷空氣與霜雪接觸到皮膚。它還是唯一穿著“雪地靴”的犬科動物,腳部長毛密生,不僅可以減少熱量散失,還能增大摩擦力,讓它在冰原上風馳電掣地奔跑。

狡猾的小狐貍正瞇著眼睛,伺機而動。

人類和其他動物的悲歡也許並不相通,但是在冬天與被窩“鎖瞭”這一點倒是“一脈相承”。北極狐愛“宅”,它們擅長保存能量,新陳代謝很慢,可以在窩裡好幾天都不出來。全副武裝:柳雷鳥

柳雷鳥有著出色的換羽能力。為瞭在曠遠的雪原上更好地隱藏自己,柳雷鳥會在入冬前換上白色的新裝,隻有尾巴中央的羽毛是黑色的;而到瞭夏天,它們又換上瞭色彩斑駁的“迷彩服”,與周圍的苔蘚、灌木以及裸露的巖石“融為一體”。

柳雷鳥 春羽(圖源自網絡)柳雷鳥 夏羽(圖源自網絡)柳雷鳥 冬羽(圖源自網絡)

冬天到瞭,柳雷鳥穿上純白的“羽衣”,優雅地漫步在雪原,尋覓食物。

柳雷鳥的保暖措施很到位,它們連腿、腳上都覆蓋著厚實的羽毛,既能保暖,又能在雪地上行走而不至陷進去,這也是它們的學名“lagopus”的來源:“lagopus”在希臘語裡的意思是“長著兔子一樣(毛茸茸)小腳的鳥”。這自帶“絨手套”的功能是不是讓“凍手凍腳”的你們十分羨慕啊!

雪中仙子:白鼬說到“雪地精靈”,那壓軸出場的一定是顏值擔當——白鼬!(前方高萌預警!非戰鬥人員請迅速撤離!這不是演習!)

白鼬(圖源自網絡)

試問有誰能不被這體態修長、嬌俏可人、膚白貌美的小可愛所俘獲呢?贊一聲“雪中仙子”不過分吧?!

一隻白鼬好奇地抬頭觀察來往的觀眾,卻不知道它的小夥伴正深情地望著它……

同北極狐、柳雷鳥一樣,白鼬也不是全年都是白色的。溫暖的夏季,白鼬背面自吻部到尾巴的毛發呈灰棕色,而腹面從下唇到四肢內側為白色;可一到冬季,它就會換上一襲白衣,隻留尾巴尖兒一抹黑色。出去覓食時,它的小尾巴會在雪地上拖出一條條行跡,因此,白鼬又被稱為“掃雪鼬”。

白鼬“掃雪鼬”(圖源自網絡)

雖然白鼬看著嬌俏可愛,實際上卻是個捕獵小達人!白鼬動作十分敏捷,狩獵時移動速度可達每小時30千米。人無完人,鼬無完鼬。盡管白鼬有著絕美顏值和高超的捕食技巧,但在生活中卻是個“笨蛋美人”:白鼬不會挖洞,隻能棲身在巖石裂縫、樹洞或亂石堆中,有的時候甚至會打劫其它小動物的洞穴。

在成都博物館負一層“人與自然:貝林捐贈展”展廳中,雪地裡的精靈可不止以上三種動物!來自北極的“海德薇”雪鴞、會散發類似麝香香味的麝牛,還有“北極霸主”北極熊……願各位朋友與我們的雪地精靈一樣,在寒冬裡裹緊衣服,註意防寒,一起暖暖地度過這個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