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花,又稱聚八仙、蝴蝶花、中國雪球花、牛耳抱珠,是中國獨特的“仙花”。但如今現代植物學上的“瓊花”,主要指代忍冬科、莢蒾屬植物“聚八仙”。

明代郎瑛的《瓊花辨》中,提到宋畫中的瓊花多為一頭九朵簇擁,不同於聚八仙。宋紹熙元年,鄭興裔在《瓊花辨》中指出瓊花與聚八仙有三處不同:

瓊花大而瓣厚,色淡黃,葉柔而瑩澤,花蕊與花齊平,不結子而香;

聚八仙花小而瓣薄,其色微青,葉粗糙有芒,花蕊則低於花,結子而不香。

而《洪武郡志》中載:“至元十三年花朽,三十三年道士金丙瑞以聚八仙補植故地,而瓊花遂絕,凡元人稱瓊花者皆八仙也。”

此說明古瓊花已滅絕,如今所謂的“瓊花”隻是替代品。昔人因有“瓊花”為“聚八仙”者,遂相沿以繡球中的“聚八仙”為瓊花。

據記載,漢代的揚州城東曾有一株瓊花,西漢元延二年,始建“瓊花觀”,原是用於供奉掌管陰陽育萬物的後土女神。北宋王禹偁的《後土廟瓊花》中,贊其“若使壽陽公主在,自當羞見落梅妝”。

隋煬帝好奇花異草,為一睹瓊花的芳容,曾三下揚州,還不惜大征民工修鑿京杭大運河,可惜每次都掃興而歸。

隋煬帝到底為瓊花付出瞭什麼,尚不可考。但此說法大概典出《隋唐演義》第四十七回:“看瓊花樂盡隋終,殉死節香銷烈見。”隋末爆發農民起義,被戲稱為“網廟十哲”之一的隋煬帝,也在揚州成瞭花下鬼。

宋朝的歐陽修,到揚州當太守時,在瓊花旁建“無雙亭”,以示揚州瓊花天下無雙。並寫詩贊曰:“瓊花芍藥世無倫,偶不題詩便怨人;曾向無雙亭下醉,自知不負廣陵春”。

宋朝周密的《齊東野語》載,慶歷年間(1041一1048年),仁宗從瓊花觀中將瓊花移栽到開封的官苑中;南宋淳熙年間(1174~1189年),宋孝宗令人把瓊花移栽到杭州的禁苑中。

許是水土不服,次年這些“水土不服”的瓊花竟都無一例外地枯萎瞭!然而將其送回揚州後,卻又枯木復蘇,照常開花瞭。

《山房隨筆》中記載,1275年,元兵攻陷揚州,將揚州的這株瓊花連根拔起。後來瓊花在道士悉心照料下,竟慢慢恢復瞭生機。詩人張問見瓊花經兵火候,寫下《瓊花賦》,“儷靚容於茉莉,笑玫瑰於塵凡,惟水仙可並其幽閑,而江梅似同其清淑”。

然而,一代名花終是未能幸免於難,隨著南宋滅亡枯萎死去。後趙炎來瓊花觀憑吊此花,贊其高潔:“名擅無雙氣色雄,忍得一死報東風”。在文人墨客“托物言志”的附會下,瓊花成瞭頗有“性格”、“氣節”“風骨”的有情之物瞭。

20年後,道土金丙瑞以“聚八仙”補種在瓊花觀。有人來此尋覓古瓊花的芳蹤,感懷思舊:“千載名花應有盡,尋花還上舊花臺。”

北宋三朝宰相韓琦,曾贊瓊花“維揚一株花,四海無同類”,但它實際上並非揚州特產。

周密在《齊東野語》中提到“杭之褚傢塘瓊花園”,說明當時杭州也有瓊花。1095年,李清照的老爸李格非在《洛陽名園記》中載:在”李氏仁豐園”中栽有瓊花。

金元之際的元遺山在《續夷堅志》中記載,鄠縣(今陜西戶縣)有瓊花樹。“逢閏即花,初伏開,末伏乃盡,花自如玉,攢開如聚八仙,中有玉蝴蝶一,高出花上”。

今天昆山亭林公園內的聚八仙,暫被認為是國內最古老的聚八仙。揚州大明寺內,尚有一株康熙年間種植的瓊花,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如今風韻仍不減當年。

如今,歷經劫難的瓊花成為瞭江蘇省的省花、揚州市的市花、昆山三寶之一。

“寶塔有灣灣有塔,瓊花無觀觀無花”。如今的瓊花觀,唯餘徽宗禦題的“蕃釐觀”,裹挾著逸聞趣事成瞭揚州古城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