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關於同性戀的誤解和相關科普

蓝色是一种暖色调 2024-07-06 21:44 15次浏览 0 条评论 taohigo.com

廢話不說,上圖片

圖片閱讀順序:由下至上

文字版在下面:(由上至下)

①同性戀出現的原因是復雜的,既有基因因素,有在母體子宮中到出生時的環境因素,有出生到3歲時(幼兒期)的環境因素,也有青春前期(兒童期)的環境因素,但大部分人的性取向在青春期剛開始時就已經確定瞭,剩下的一般也會在14—17歲逐步探索確定。

這幾個因素的影響程度是遞減的,像你說的這種情況不能說沒有,但即使有也非常罕見。在蓋棺定論說沒有遺傳因素以前,首先要明確一點,即人類的基因並不是隻會遺傳父母二人的顯性基因,還有一些隱性基因以及許多變異情況,這種現象在生物中普遍存在。

而且,同性戀並不完全等同於同性性行為,一個人是同性戀,並不代表ta沒有生育能力,所以同性戀也是可以和異性繁殖後代的(你並不能隻通過你出生瞭定論你父母都是異性戀),雖然在普遍價值觀中這是不道德的。

而且,人類群體中同性戀所占比例基本上是固定的,全世界平均5%左右,但幾十年幾百年前同性戀被人們認知的比例遠不及現在,除瞭信息發展的因素,那些同性戀者去哪裡瞭?大都偽裝成異性戀者隱藏瞭

此外,你在前面回答中提到,有人誤認為自己是同性戀,我不否認這種情況,這種現象叫做“同性依戀”,但同性依戀與同性戀是有著本質區別的,同性戀是指正常的生活條件下,從少年起就開始對同性持續表現出性愛傾向,這既包括思想、情感,也包括性愛行為;而同性依戀是指中學生成長過程中,對自身理解、生理發育理解、想瞭解異性的一種心理現象。因為並不等同於同性戀,所以同性依戀現象是會自行消失的,時間大概在青春期結束後@MU-TA : 大多數不是基因出的問題,你想啊,隻要是你爸媽是正常的異性戀,那你的遺傳物質就會叫你跟異性繁殖,而是後天因素,這我們三觀思想還沒成熟時,這時候人是最會學習的,而且三觀思想沒成熟,也就代表說很容易改動三觀思想,他們在讀瞭許多同性戀作品,一開始他們會覺得,哎呀,也太好看瞭吧

②還有,同性戀與異性戀的區別並不止體現在心理和行為方面,在生理方面也有差異,同性戀者大腦內啡肽與催產素的分泌機制與異性戀者普遍具有差異,大腦的某些結構形態也與異性戀者不同,所以,“勸說”完全不可能改變一個人的性取向,目前也沒有合法有效的改變性取向的方式。

有不合法,效果甚小,危害和後遺癥極大的方式,作為一位遵紀守法的公民,你應該也不想具體瞭解,所以我長話短說,就是所謂“戒同所”的電擊療法,強制讓同性戀者看關於同性戀的畫面,同時用強電流電擊,形成條件反射,再想到同性戀相關就感受到電擊的痛苦,但這樣會嚴重損害受害者的精神,智力,身體使受害者從此出現嚴重精神疾病,癡呆,行動困難,失去性能力等後遺癥。僅僅看幾本書,影視,動漫,又無法改變生理結構,怎麼可能會讓一個異性戀者變為同性戀者?更大的可能是,他們因為這些書提高瞭對同性戀的包容程度,讓部分偏激的恐同者感到憤怒瞭吧

我說這些話,並不是說這些關於同性戀的書就一定非常好,書嘛,良莠不齊多正常,如果看瞭這些書之後在現實生活中磕CP並嚴重影響他人正常生活當然不對,但如果拋開偏見,從閱讀文學作品的角度思考,也會對閱讀和寫作的能力有所提升

關於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同性戀現象,我也想盡量解釋一下。我們都知道達爾文的進化論,物競天擇,優勝劣汰,但動物群體中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看似對動物繁衍不利的同性戀行為呢?事實上,這並不是進化論的反例,而是同性戀確確實實不是對動物繁衍毫無幫助。

在較高等的動物群體中,同性戀動物自己產生後代相對較難,但正因為如此,它們可以多對其他動物的後代進行照顧和幫助,從而提高群體後代的成活率,而且因為同性戀比例固定且較小,幾乎對群體生育率毫無影響,所以才在動物中一直保留瞭

@MU-TA : 沒有天生的,是在思想三觀還沒發育成熟的時候,受外界影響到的,不然遺傳物質本來就是叫你跟異性繁殖,但是人是高級動物,是會學習的,讀到許多同性戀作品,而錯以為自己是同性戀,別人的勸說卻當成,反駁他性取向,嫌棄他,反而不聽勸,在他這青春期,本身就活潑好動,更何況會聽勸呢

③根據你這個思維,為什麼女生不會理解成“跟男生在一起很好”呢。

剛才忘記說明一點,性取向是固定的不會改變,原因說瞭,但也有特例,就是雙性戀如果沒有意識到自己是雙性戀,可能會誤認為自己的性取向在改變,而且女性雙性戀遠多於男性。

@MU-TA : 他們也過的太好吧,跟男生相處一起,還要懂那個懂這個,然後又加上資本恐婚營銷,他們就會恐婚,他們沒有接觸過異性,就會覺得跟異性才會這樣子,而且小時候傢長也沒有告訴他正確的性取向,才會錯以為自己是同性戀,而且大多數是女同,先講男性為什麼不會這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