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社會福利制度

吴天德 2024-06-15 21:36 14次浏览 0 条评论 taohigo.com

第五章 社會福利制度

社會福利制度是現代社會一種重要的社會制度,是輔佐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制度建構的基礎,也是現代國傢實施社會治理的必要條件。完善社會福利制度並加快社會進步進程,是國傢能力建設的重要內容。

第一節 社會福利的內涵、分類與功能

福利的觀念與實踐的淵源由來已久,在不同的文化與社會制度裡,福利表現形態和實踐有很大差別。從歷史發展進程看,作為一種社會制度,社會福利是在現代民族——國傢建立後逐漸建立的。

西方:19世紀末以來,隨西方工業化進程的加快,社會福利的理念和實踐也在不斷發展。20世紀中葉以來,福利國傢成為西方工業化社會的普遍現象。

我國:集體主義為基礎的單位制福利仍然是轉型時期國傢與社會互動關系中的一項重要制度遺產。

社會福利作為社會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一個國傢的社會經濟發展始終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

一、社會福利與社會福利制度的內涵

1、福利的概念與哲學內涵

作為社會政策實踐的理念基礎,有關福利的道德哲學會引起不同群體對不同意識形態的爭論。支持福利國傢的倡導者認為,福利國傢的發展與擴展不是一個自然的選擇,更多是一個基於好的理由和為廣大公民利益考慮的行動策略。作為一種生活利益或好的生活狀態,“福利”不僅是個人追求的目標,也是群體(或社會)追求的目標。在不同社會,福利背後隱含著不同文化涵義與意識形態。

圍繞福利議題爭論是政治與道德哲學領域的重要話題。1)福利獲得涉及人的權利,與人的需要緊密聯系。2)社會人必定生活在既有的社會制度裡,受到政治——經濟等制度的安排影響,公民個人生活同國傢(或政府)的角色與功能密不可分。

不同的政治制度,國傢的角色與幹預社會的范圍不同。因公民間存在差異,國傢是否有必要采取特定的政策和措施消弱或縮小這種社會不平等,也同國傢的福利觀念緊密聯系在一起。就福利與國傢的關系,有兩種國傢觀決定瞭社會福利在現代西方社會的發展。1)國傢的作用應限於禁止人們幹涉他人的自由,以霍佈斯和洛克為代表的古典自由主義者推崇的基本觀點。2)國傢有責任確保社會成員的福利,尤其是確保不能為自己提供保護的人的福利。執政者必須利用國傢權力促進整個社會福利事業,保護無力為自身提供基本生活保障成員的基本權益,這是一種基本的社會正義。

2、社會福利的定義

1)廣義的定義:社會福利是指同改善公民生活素質、促進社會發展與提高社會總體文明水平相關的一切物質、活動和相關服務。

2)狹義的定義:社會福利是指國傢(或政府)針對社會中有特殊需要的個人和群體提供的津貼、物質和社會服務。

中國,社會福利主要是指由政府部門(主要是民政部)為社會中困難群體提供的津貼、服務和相關支援活動,是一種基於需要但是專業化水平較低的社會服務。計劃經濟時期形成的單位制福利也屬於社會福利的一部分,但屬於排斥性的福利分配制度,因為隻有單位內部的職工及其傢屬才有資格享受這些福利權益。

3、社會福利制度的內涵

社會學角度界定,社會制度是標準化並被普遍接受的角色、規范以及為人的社會化行為提供基本參照的系統。社會福利作為一種社會制度,在社會中也有自身的結構與內容並發揮著特定的功能。

社會福利制度的存在是滿足社會中個人、群體和社區的福祉,一個國傢(或地區)社會福利的內容與特征不僅受社會價值觀的影響,也受到政治——經濟制度的制約。

社會福利制度,主要構成要素:資源(物質與金錢)、組織(機構)、人力(社會工作者和其他專業服務人員)、服務對象與外在的制度和環境系統。社會福利制度是為滿足公民的社會需要、解決社會問題而設置的專門制度,必須透過社會服務體系來實現上述目的。社會工作專業則充當瞭社會服務傳遞體系的角色,發揮著滿足社會需要和解決社會問題的功能,對促進社會穩定和社會發展有積極的意義。

二、社會福利的分類

根據福利的內涵與特征,福利提供者中的國傢、市場、非營利組織、社區等結構關系,進行分類。

1、社會福利的二分法

1)剩餘性社會福利與制度性社會福利

剩餘性社會福利(殘補性社會福利):

當傢庭和市場等常規機制癱瘓時,國傢的介入必不可少,從而滿足社會需要,解決社會問題。有針對性、排他性,多數福利項目也需要通過傢計調查的監督與評估手段完成。

制度性社會福利:

為所有公民提供的福利津貼或服務,不需要通過傢計調查完成,有利於公民之間實現社會平等,消除社會差異。

上述兩種社會福利的分類方法,不僅表明社會福利的結構,也揭示瞭政府在社會福利方面承擔的責任與介入范圍的大小。剩餘性社會福利,政府扮演的角色是邊緣性的;制度性社會福利,政府扮演瞭全面的角色。

2、積極的社會福利與消極的社會福利

根據福利的目標(或功能)、影響與後果,社會福利還可以分為積極的福利與消極的福利。

1)消極的社會福利:

關註社會層面,較少關註個人的福祉與發展。福利的給予帶有侮辱化條件,接受者要付出一定的代價。

2)積極的社會福利:

在滿足經濟利益的基礎上促進個人的人格發展,目標不是直接的經濟利益,而是增進人力資本的一種投資。

各國當代社會福利改革的經驗:明顯特征是將消極福利改變為積極福利,將福利與個人就業和價值等充分聯系在一起,減少因接受福利帶來的負面心理影響,努力促進福利接受者的社會融合。

3)公共福利與私人福利

根據福利提供者的區別,將社會福利分為公共福利及私人福利。

公共福利:由國傢提供的、用於滿足公民社會需要的資源和相關社會服務。又稱國傢福利。國傢是生產並分配福利的主要行動者。

私人福利:由市場與傢庭提供的用來解決公民個人需要、個人物質與精神狀況的物質資源與相關的社會服務。

公共福利與私人福利的關系是國傢治理社會問題的重要考慮點,也是社會政策發展過程中的核心問題。對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建立和諧的社會關系有著重要的意義。

2、社會福利的三分法

蒂特姆斯,將社會福利分為:剩餘性社會福利、財政福利、職業福利。將社會福利歸結為三種模式:剩餘性社會福利、工業成就——表現模式和制度再分配模式。

三、社會福利的功能

作為社會制度,社會福利是國傢作用的體現,也是社會關系生產與再生產的結果。社會福利制度是為試圖解決社會問題和滿足社會需要而建立起來的專門機制。

從社會學角度,社會福利有潛功能和顯功能兩方面。

潛功能:社會福利為瞭提升公民的社會地位、改善社會關系從而增強社會團結。

顯功能:社會福利為瞭解決貧困、失業和社會不平等等社會問題,在此基礎上改善公民的生活素質,促進社會經濟發展。

具體說,社會福利的功能有:

1)通過資源分配與再分配改善公民的收入分佈,促進社會平等。

2)通過資金與社會服務,促進解決社會問題並改善社會關系,提升社會功能。

3)有利於建立和諧的社會關系。

4)有益的社會投資,利於促進人力資本的增加,改善公民與政府的關系。

5)改善弱勢群體的生活素質,提升社會總體文明程度,促進人與人之間和諧,促進社會中利他主義精神的發展。

第二節 社會工作與社會福利制度的關系

社會工作是社會福利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福利制度中的服務發送或傳遞體系。社會福利包括社會行政系統與社會服務體系。社會工作專業的發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說明其社會制度完善或成熟的程度。

一、社會福利作為人——資源——行動的綜合系統

1、社會福利制度最基本的是人的系統,包括一般的公民、社會福利工作者與社會福利對象。

2、社會福利制度功能正常運行,依賴必要資源,包括金錢、物質、津貼、服務、相關的理念及政策。

3、社會福利制度要解決社會問題和滿足社會需要,要通過具體的社會服務傳遞。

二、社會工作是社會福利服務的傳遞體系

社會服務包括兩類:直接的社會服務、間接的社會服務。

社會工作作為社會福利服務的傳遞體系,作用與意義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社會福利資源分配和政策實施需要通過一定的組織過程,社會工作在過程中扮演核心的角色。

2)社會工作的實施可以使服務更有效第惠及服務對象。

3)社會工作是社會福利制度實現的社會行動。

4)社會福利制度要對社會變遷與發展做出反應,而社會工作是應對社會變遷與促進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兩者密切相關,社會工作者專業能力的提升有利於社會福利制度的完善。

三、社會福利模式對社會工作專業化服務發展的影響

社會福利模式是一個國傢和地區社會福利的理念、政策與實踐所表現出來的總體特性,在社會服務領域表現為政府、非政府組織、社區等行動者如何實施社會政策,完成既定的社會目標。

社會福利模式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政治經濟制度的制約,文化與價值觀的影響。

當今社會福利模式可以分為三種:普惠主義模式、補缺型或剩餘主義福利模式、混合福利模式。

第三節 當代社會福利制度的建立與發展

一、資本主義福利國傢的建立與發展

1、福利國傢的內涵與意義

2、工業化進程與福利國傢的發展

1)早期工業化進程對社會福利發展的影響

2)工業化進程中社會福利發展模式的發展

3、福利國傢的危機和改革

二、中國社會主義福利制度與社會工作的發展

1、中國社會主義社會福利制度的形成與發展

2、深化改革背景下我國的社會福利體制與專業社會工作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