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蒙族舞,你瞭解多少?

潼关怀古 2024-09-24 21:22 1次浏览 0 条评论 taohigo.com

她們生活在遼闊的大草原,自古以來一直過著遊牧的生活,草原的遼闊造就瞭蒙古族人民性格的豪放大方。來舞蹈中去找尋她們的豪放大氣之美吧!

蒙古舞是中國內蒙古自治區以及吉林、黑龍江等省蒙古族聚居地區的民間舞蹈。

16世紀以後,喇嘛教和薩滿教宗教儀式活動中的舞蹈發展起來。戴著鹿神、牛神等面具的喇嘛教舞蹈“查瑪”,程式嚴謹而規范,具有情節和人物,表現手法多樣(見喇嘛教寺廟舞蹈)。

蒙古民族的舞蹈文化與他們的狩獵、遊牧生活有密切聯系。蒙古民族祖先的原始舞蹈形態,在新石器時代、青銅時代鑿刻的陰山崖畫、烏蘭察佈崖畫中,有著生動真實的表現。

在古代,蒙古族還有很多模仿兇猛動物的舞蹈,如“白海青”(白鷹)舞、熊舞、獅子舞、鹿舞等。這些舞蹈作為獨立的形式,大都失傳,但在薩滿舞中仍有反映。

蒙古族民間舞蹈熱情彪悍有力的基本風格特點,蒙古族民間舞是通過模仿矯健的大雁,活潑多樣的馬步。

蒙古族民間舞的音樂特點是熱情奔放,悍健有力,節奏歡快,富有草原風格和濃鬱的生活氣息,調式多為羽調式,音樂寬廣,音程跳動較大馬步音樂活潑跳躍,表現雁為主題的舞曲多為民歌,經常使用散板的自由節奏以襯托遼闊草原的意境,摔跤舞一般在節日進行。

蒙族舞蹈的舞蹈技巧 蒙族舞蹈中的太平鼓舞、盅碗舞、筷子舞都是技藝性很強的舞蹈。

這些舞蹈具有很多很復雜的舞姿,例如立姿、坐姿、麓姿、跳姿、轉姿等。隨著節奏的變化,舞者也應該從身體的每個細節發生相應的變化,變化一定要幹脆利落,不拖泥帶水。

然後民族舞蹈中有很多步伐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說八字步、搓步、拖步等。舞者一定要做到這些步伐在舞蹈中運用自如。

蒙舞中的太平鼓舞主要是由婦女來表演的,多數舞姿是以腰為軸來支撐做仰俯等有力的動作,這些動作一定要富有彈性,一些小技巧要運用得當,這樣觀眾看瞭才會隨舞者融入其中。

蒙舞之中的蠱碗舞,這種舞蹈的技巧性動作是碎步,以前為男子表演,而現在多為女子表演,女子的動作流暢,將身體舒展開,在夾雜這其中帶有技巧性動作的碎步和以“板腰”、“旋腰”為技巧的動作,直接帶觀眾進入演出的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