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汲於生,汲汲於死

巭孬嫑昆 2024-07-12 21:00 16次浏览 0 条评论 taohigo.com

傢鄉裡的人有時候會形容自己天生就是勞碌命,是犁頭鍬口。犁頭鍬口這玩意有個優點,就是越用越好用,久瞭不用反而會生銹。勞碌命另一悲觀點的說法就是命賤,隻要不幹活就犯困,到瞭真的不用幹活的時候,也就是意味著是時候入棺材瞭。我其實比較反對這種消極觀念,更願意換正面一點的想法,比如說我這人天生就是熱愛勞動的命,你不讓我幹活我就跟你急。然而這世上真正的熱愛勞動的隻屬少數,大部分是為瞭討生活而勞動。

借用《肖申克的救贖》裡面關於體制化的描述,每一種生活都可以說具有體制化的特點——一開始我們排斥它,後來習慣它,知道最後我們離不開它。農村有些人覺得自己是犁頭鍬口,也就是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體制化瞭。生活就好比一座監獄,一旦我們適應瞭這座監獄裡面的生活,最後反而離不開它。

我們身邊往往會有這樣的故事,在天涯或者知乎等各大論壇更隨處可見,故事都是大致的表達瞭以下主要內容:在一間公司工作數年,成績麻麻地,收入麻麻地,前途照樣也是麻麻地,總之什麼都不如人意,壓力卻大的出奇,於是乎想要跳槽換行出走,任性一次。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說不幹就不幹的辭職,當然很爽。工作生活受到壓抑之時,這種想法簡直就有催情的功效,想一下都有快感。可呆在一個地方久瞭,習慣瞭某種生活方式,不知不覺中把根都紮在瞭此處——體制化瞭。斷根而生,這種痛苦,拔過蛀牙的人應該可以想象得到。

在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裡面,有三個人給我深刻的印象。第一個當然是Andy,被冤進監獄,卻一直向往自由生活,從未想過要一輩子呆在監獄。第二個就是Red,早已適應瞭監獄的生活,如魚得水,最後走出監獄,和Andy過上瞭自由生活。第三個人是Brooks,個人覺得他比較不幸,年老時被強行送出監獄,由於適應不瞭外面的生活而上吊自殺。這三個人,其實代表瞭三種生活。Brooks代表已經徹底被監獄生活體制化的人,Andy就是從未想過要一輩子呆在肖申克監獄,而Red剛好處在中間。我想我們大部分人最終都會變成Red,在一個地方過得舒服得意,如魚得水。

至於Andy,他有自己渴望的生活——自由。但任何自由的獲取都需要代價,Andy為此花瞭將近而二十年的時間。每個人對生活的理解不一樣,對自由的理解也不一樣。或許有人覺得穩定的生活,就是自由的生活,隻有穩定的生活才能提供持續穩定的自由。再說大部分人對自由的理解,正如在這山望他山。願意為瞭換個山頭看風景而付出代價的人,少之又少。

盧梭曾說過:“人生而自由,而無往不在枷鎖之中”。也就是真正的自由是不存在的,在某種程度上說,自由就是一種枷鎖。任何一種生活都有體制化的特點,我們平常所渴求的自由生活也不例外,一旦我們習慣瞭自由的生活,任何規矩都會視為一種束縛。習慣瞭早九晚五打卡上班的人,難以適應毫無規律節奏可言的生活。而懶散自在慣瞭的人,按部就班的生活,就意味著折磨。

廣州話講食得咸魚抵得渴,不管過上什麼樣的生活,都肯定有代價需要承受。換生活之前,我們就需要有這樣的覺悟。而人有千百種,該如何生活,不同的人應有不同的答案。無論是什麼樣的答案,說到底也就分兩種狀態。正如電影裡面Andy所說的一句話,I guess it comes a simple choice. Get busy living or get busy dying——汲汲於生,汲汲於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