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說,黃金有價玉無價,這也是大部分人潛意識裡對和田玉的初印象,想來黃金有價,也是因為黃金的價格在網上皆可查到,具體標準也很明確。

而玉的價格卻是查不到個所以然,幾百塊有之,幾百萬亦有之,更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作為衡量參考,讓人看不明白,也不免讓人覺得水深。

很多消費者也疑惑,為什麼有的平安扣看著都差不多,直播間賣200,而有的玉商卻開價2000?是不是水分很大呢?

不然為什麼自己花高價買回的玉,四處找人估價後,結論雖是五花八門,但幾乎所有的估價都是偏低的,很少有人覺得價格是合適的,難道自己買的真不值錢嗎?

一,為什麼估價差別這麼大?

和田玉的估價之所以會出現如此大的差異,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和田玉乃自然產物,與生俱來的天然屬性,也決定瞭其唯一性和價格的不確定性。

由於每一塊玉都是獨一無二的,也沒有沒有參照標準可以對照比對,所以每個人在估價的時候難免會用自己內心的標準來進行評估,這就難免會具有很大的主觀性,正所謂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的審美標準也不一樣,經歷見識、收藏喜好等因素多多少少也都會影響價格的判斷,也會導致估價出現差異。

其次,和田玉自身的價格也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比如原石的質地、顏色、外形等等,成品件的工藝、設計、作者名氣、以及購買渠道和市場供需狀況等諸多因素,需要多方面瞭解並綜合考量才能做出判斷。

因此對估價者本身而言也是具有一定要求的,所以如果沒有比較專業的知識和豐富的市場經驗,一般來說,很難給出一個準確的價格范圍。

另外,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價值並不等同於價格,所以一般來說,估價價格並不等於自身價值。

舉個例子,同樣的一塊玉石,在急於變現的時候和正常出售的時候也是會有所不同的,從市場現階段來看,普遍價格就會比前者高一些,因此交易背後的目的和期望不同,市場價格和估價也會有所不同。

綜上所述,和田玉的估價差異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隻有瞭解這些因素,才能更好地理解和田玉的價值和價格。

二,玩玉的目的不同

希望自己所購買的玉可以增值保值,幾乎是所有玩玉人的期望,但玩玉的目的不同,選擇不一樣,對價格的影響也是一個很大的潛在因素。

比如說,如果隻是為瞭佩戴,那麼主觀的喜歡因素就可能占很大一部分,自己的情感溢價使得價格不那麼難以接受。

但如果是為瞭收藏,那麼入手的品質就有一定的要求,品質好,價格自認不會低,而且一般來說,太便宜的玉石往往因為低質量的而無法增值,也就沒有估價的意義。

一般來說,普通消費者在購買玉石時,對於不同價格區間的貨品,通常會選擇自己能夠承受的價格。

無論是原石或成品,在原料端就已經有瞭價格區分,而成品則會再經過工藝和設計來增值,因此,玉商通常會考慮收購原料和選擇雕工等前期的投入所帶來的影響,隨著原料成本上漲瞭,利潤卻降低瞭,玉友們自然覺得貴瞭。

從玉友的角度來看,一般可能會在普通商品中尋找自己認為性價比的貨品。

雖然這些成品可能符合玉友的喜好,但放到市場可能並不太會認可,這也是為什麼會給出低估值的原因。

三,為什麼不願意估價?

以前,如果有人來找估價,一方面說明自己專業,一方面也有挺有面子的,但現在越來越多的人不願意給別人估價瞭。

一般來說,遇到行傢或者有經驗的老玩傢,出於交流探討,也會告知道是什麼玉質,優缺點等等,卻不會輕易估價的。

畢竟也不經常深入市場,而且影響玉價格的因素太多瞭,也很難說出準確的價格。

對於商傢來說,他們更不願意隨意評價別人的貨品,畢竟行有行規,碰到負責任的行內人會告訴你不估價,不負責的會瞎說忽悠,如果捧高或者貶低,估價也會有失偏頗,多多少少對別人或自己都會有影響,所以更多的時候,通常閉口不言是上策。

而且,對於估價的人來說,說得太明白可能會傷害到別人,而說得不明確或含糊其辭也是給別人添堵,能說的恰到好處也是少有之事瞭,所以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遠離估價。

四,如何看待估價?

大多數情況下,找人估價多是因為心裡沒底,需要找人確認下,但是這個人需要專業和保持一定的客觀,另外,估價隻可作為參考,自己也要有足夠的判斷。

畢竟,玉石市場是瞬息萬變的,價格也不是固定的。

就如一位玉友花3萬切漲的料子,本想著5萬賣掉,卻有人願意出7萬,有人出8萬,也有人覺得5萬差不多瞭,最後是在9萬的價格上成交。

所以也不難發現,以低的估價不一定買得到,而估價高的也不一定買得到,各有各的想法和判斷。

與其糾結玉的價格,不如回歸本心,以玉質為主,東西真,品質好,自己喜歡,才是最重要的,或許這才是黃金有價玉無價的深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