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系統設計筆記(一)數字IC實現途徑 莊弈琪

參考書

  • Neil H.E.Weste and David Harris著,汪東等譯,CMOS超大規模集 成電路設計(第三版),中國電力出版社,2006.4。本書第四版由周 潤德譯,電子工業出版社,2012.7。
  • Jan M.Rabaey等著,周潤德等譯,數字集成電路-電路、系統與設計 (第二版),電子工業出版社,2017.1。
  • Michael Keationg、Pierre Bricaud著,沈戈等譯,片上系統-可重用 設計方法學,,電子工業出版社,2001.5

1.1 概述

微處理器的歷史演變規律是從不規則到規則,手工到自動,全定制到半定制.

1.2 全定制

  1. 人工設計為主 ◼ 手工完成電路設計和物理設計
  2. 計算機輔助(常用工具軟件) ◼ 電路功能設計(Composer/S-Edit) ◼ 電路性能設計(HSpice, Spectre) ◼ 版圖編輯(Virtuoso/L-edit) ◼ 版圖驗證(Diva, Dracula) ◼ 寄生參數提取(Star-RC) ◼ 電路後仿真( Dracula) ◼ 制板數據生成(Type out)

1980年代前的小規模(SSI)和中規模(MSI)數字集成電路,也就是早期的集成電路會采用這種方式.

優點:底層最優化

  • 元器件:最佳尺寸→最優性能
  • 拓撲結構:最佳佈局→最小面積
  • 連線:最短路徑→最快速度

缺點

  1. 設計成本高:周期長,人力投入大,一次成功率低(人工難免出錯),設計復用性差
  2. 自動化程度低:電路與版圖規則性差,邏輯綜合難以實現

適用

  • 模擬電路:結構復雜而無規則
  • 可復用模塊:標準單元、庫單元、具有重復性結構之單元(ROM、RAM等)
  • 對性能要求極高的單元:加速器、乘法器、高速物理接口等
  • 產量極大的標準電路:存儲器、通用邏輯電路等,成本~投片成本
  • 不計開發成本與時間的設計:如超級計算機、巨型計算機
  • 反向設計的芯片

不適用

  • 大規模數字IC:人工設計需數年
  • 規模大、批量不大的IC:成本~設計成本
  • 要求設計周期短、設計成本低的電路

1.3 門陣列/門海

門陣列(Gate Array):基於預制晶體管陣列的母片,設計者隻需根據每種電路功能要求,設計管間的金屬化互連和必要的通孔及接觸孔即可

編程目標

  • 盡量減少所用單元的數量(減少面積及連線長度)
  • 盡量共柵、共源/共漏(並聯器件)、共源漏(串聯器件)

場氧隔離:用縱向厚氧和橫向距離進行隔離,所占面積較大

柵隔離:用截止CMOS單元(N管G→GND,P管G→VDD)進行隔離,所占面積較小

門陣列/門海相對於全定制的利與弊

優點

設計周期短,投片成本低,易於自動化

缺點

芯片面積大,晶體管必然有冗餘,管腳數選擇受限制,底層優化程度低

1.4 標準單元/宏單元

基於標準單元將常用邏輯單元設計成等高但不等寬,1:3~3:1,單元行和佈線通道間隔排佈.

標準單元的描述方式

標準單元內部為全定制設計,綁定特定的工藝;不同工藝有不同的標準單元庫,版圖必須滿足特定工藝的設計規則.

目前發展的趨勢是逐漸幹掉佈線通道,以前的標準的單元是三層互連線設計,現代標準是七層互連線,也有無佈線通道的標準單元.

標準單元庫中有數百個邏輯單元,每種類型的單元會包含多種尺寸.

標準單元的優缺點

優點

面積利用率高於門陣列,按需選用標準單元,可以基本無冗餘.標準單元內部采用全定制,底層性能優化程度高.優化程度和經濟性介於全定制和門陣列之間

缺點

相對於門陣列而言,需要全套掩膜設計,生產周期較長.依賴於單元庫,單元類型有限.依賴於EDA工具,能實現邏輯綜合,但難度相比於門陣列大.對寄生參數(互連寄生參數、負載系數、串擾等)的估計不如門陣列準確.

宏單元(macro block)

特點是對單元的形狀無限制

優點

  • 面積利用率較標準單元法高(~25%)
  • 性能優化程度高

缺點

  • 專用性強,通用性差
  • 對單元庫、EDA綜合、佈線工具要求更高

適用范圍

  • 嵌入式存儲器(最常見)
  • 模擬電路單元(運放、ADC/DAC、PLL、振蕩器等)
  • I/O單元
  • SOC中的IP
  • 標準單元難以甚至無法實現的其它電路單元

一般來說處理器的L1都是SRAM,上圖中的三管單元使用的比較少.

I/O單元示例

1.5 可編程器件

可編程邏輯陣列 (PLA,Programmable Logic Array)

任何組合邏輯都能用積之和的形式表示,而積之和的功能可以用“與”陣列和“或”陣列的組合,或者“或非”陣列和“或非”的組合來實現。

CMOS組合邏輯實現方案

偽nMOS或非實現

這個部分目前不是很懂,先標記一下,以後解決.1.5可編程器件,有些名詞還不是很理解,這部分顯然是本章節的重點

1.6 微處理器

微處理器的類型

  1. 中央處理器(CPU):兼具控制與處理
  2. 數字信號處理器(DSP) :擅長媒體(聲音、圖像、視頻)處理
  3. 微控制器(MCU):主要用於控制
  4. 專用處理器(ASSP):針對特定用途開發,如GPU、NPU等
  5. 嵌入式處理器:與其他IP一起構成SoC
  6. 微處理器用做數字控制與處理的特點
  7. 基於軟件,具有最高的自由度,可自由定義、修改和擴充功能
  8. 具有相對最差的速度、功耗、面積和成本指標

軟硬件實現功能的對比

1.7 選擇策略

CMOS IC實現方法的比較,基於單元的設計是指以標準單元/宏單元為主的設計,基於平臺的設計是指帶微處理器的SoC設計

ASIC和FPGA是很有意思的一對,目前市場規模ASIC應該多一些,現在還有一個新興的RISC-V,不過這個和前兩者不是相對的,這個是一種架構,這個也可以寫一篇.

1.8 SoC

SoC(System on Chip)是將相對獨立的系統功能集成在單一芯片上

SoC類型

  • 數字SoC和數模混合SoC
  • 定制SoC和可編程SoC(SoPC)

數字SoC的基本特征

  • 多個IP模塊由片上總線(Bus on Chip)或者片上網絡(NoC,Network on Chip)連接二次
  • 具有處理器和存儲器
  • 硬件、軟件、固件協同實現功能

與基於電路板(PCB)的電子產品相比,基於SoC的電子產品體積小、重量輕,工作速度快(芯片內部總線速度>>PCB總線速度),系統功耗低,可靠性高(焊點數↓,無觸點,屏蔽效果好,幹擾小)

IP(Intellectual Property)是指事先定義、可重復使用、經過驗證、能完成特定功能、可交易的集成電路模塊.這部分的介紹我在Zynq-Book有個章節也有涉及.這裡簡單介紹:

  • 軟核(softcore):用RTL級的HDL代碼方式表征
  • 硬核(hardcore):以物理版圖形式(GDS II)表征,針對特定工藝,具有固定的佈局、尺寸和完全明確的時序參量.
  • 固核(firmcore):以門級網表形式表征,用於描述實現邏輯的每個門和寄存器,功能上可以面向多個工藝,性能上與工藝有關,比軟核的可靠性高,比硬核的靈活性強

全球IP提供商Top10

嵌入式處理器多采用簡化指令集(RISC,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而非復雜指令集(CISC)、多級(3-8)流水線結構、專用高速乘法器單元等,位數從4位到64位都有.

NOC

  • 當集成的IP核很多特別是嵌入式處理器眾多時,片上總線就成為限制SoC性能的瓶頸,片上網 絡 ( NoC , Network on Chip)應運而生
  • 與片上總線相比,NoC可連接的IP多得多,可實現並行通信以及全局異步局部同步傳輸,支路互連線短(互連的延遲與功耗低、信號完整性好),但面積開銷大,拓撲結構復雜,數據健壯性難以保證

SoPC

可編程系統芯片SoPC(System on Programmable Chip)是將FPGA與其他IP集成在同一芯片上,試圖兼具高集成度和高靈活性。

感覺比Zynq更進一步,隻是展示的這個芯片性能比較弱.

SIP

系統封裝SIP(System in Package)將多個芯片封裝於同一管殼內,實現特定系統的功能

  • 與SoC相比:可集成非矽CMOS基的元器件(高性能無源元件、MEMS、光元件、傳感器、生物元件等),實現異質集成(HI,Heterogeneous Integration),設計周期↓,研發成本↓,技術難度↓,但速度、功耗和集成密度不如SoC
  • 與PCB相比:速度、功耗、集成密度明顯改善

說白瞭就是把芯片焊在一起.

Chiplet

以準三維(2.5D)的方式將多個裸芯粒(Chiplet,裸芯片的集合)集成在一個矽基襯底之上,形成具有相對獨立的系統功能的SoID(System on Integrated Dies)

  • 與SoC相比:裸芯粒可用不同工藝和材料制備,可涵蓋CPU/GPU/NPU、存儲器堆棧、RF收發芯片、GaN/SiC 寬帶隙功率器件、微納機電系統(MEMS/NEMS)等,可隻購買裸芯粒而非IP,從而降低瞭研發成本
  • 與SIP相比:制作在矽基襯底而非PCB襯底上,采用矽通孔和銅通孔而非封裝鍵合線互連,從而提高瞭集成密度

這個工藝明顯比上面那個靠譜一點.

3D SoC

  • 將多個矽芯片層疊在一起,用晶圓鍵合(Wafer-on-Wafer bonding)實現層間鍵合,用矽通孔(TSV,through-silicon-vias)技術實現層間電互連
  • 實現難度極大,目前僅用於高密度存儲器

似乎AMD用的這個技術?,又是一個可以 探索的點.

系統芯片實現方式的比較

本章小結

◼ 數字集成電路有全定制、門陣列、標準單元、可編程器件、微處理器和SoC等多種實現方式,需根據性能要求、研發周期、經濟性、靈活性等要求權衡選擇 ◼ 對於大規模數字集成電路,除單元內部采用全定制之外,目前以標準單元和宏單元為主要實現方式 ◼ 如果重點考慮使用靈活性和研發周期而非性能與功耗的話,可以采用可編程器件甚至微處理器 ◼ 基於IP的SoC較之PCB來實現電子系統功能,可大幅度改善體積、重量、功耗、速度等指標,但實現結構復雜,技術難度高。由SoC衍生出的SoPC、SIP、Chiplet等為集成電路提供瞭更多的實現方式

可以看到,SoC是行業關心的領域,新技術層出不窮,前面1.5FPGA的部分隻能等到國慶之後再見瞭,大傢中秋節快樂,國慶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