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雪峰,他這個名並非是按冉氏傢系族譜而得,而是自命其號。

冉雪峰原名叫敬典,是其父根據傢譜派系起的。但稍稍長大些,他自己更名為冉劍虹,號雪峰,別號恨生,他為何要把其父所取的名另作更改呢?

雖然他自幼習文學醫,但青年時期一樣是參加瞭科舉考試,而且考取瞭留日官費生,隻是因為各種原因而未成行。

那時正逢辛亥革命前期,他立志推翻清王朝,實現共和,結束中國歷史延續的帝制。他敬佩荊軻的勇烈,劍氣凌霄,白虹貫日,於是改名叫劍虹,寓意為一柄利劍,直貫長虹,號雪峰,別號恨生。

於是棄瞭父親所賜的“敬典”,自此“雪峰”號聞世。

(一)

雖然有南冉北張的說法,但不可否認,冉雪峰在歷史上確實沒有張錫純出名。

一個原因,是因為張錫純的書籍,他的書籍要比冉雪峰的更直接,更簡潔。

冉雪峰的書呢,思路是有的,但思辨性過強,反而有種不得要領的意味。註定瞭能看懂,願意深入看下去的就會少瞭許多。

再則,就是一個時運點的問題,張錫純比冉雪峰年長十幾歲,在他當時的那個節點,對於中醫的關註度更強烈,因為高精尖的人才不夠多。

而到瞭冉雪峰那個時代,相應來說,人才比之前就多瞭很多。

自然也就攤薄瞭的一個人的名氣。

就像有人說,他現在看之前有人推薦的名醫,他發現水平也不過爾爾,怎麼在當時就那麼厲害呢。

那是你在前人的傳承基礎上水平得到瞭提高,而在當時的水平,就是如此。這就是為何會有迭代的原因。

創新,做到的人很少,但提高完善, 後人是可以做到的。

為何想寫冉雪峰,是收到的私信,那位網友字裡行間流露出的一份力量,讓我忍不住去看有關冉雪峰的書籍和醫案。

名醫,能成為永久的名醫,那都是要一直學習下去。

像冉雪峰,雖然傢裡是祖傳一直幹這個的,但他成年之後,去瞭湖北。再開拓,再學習,這是他的想法。

也正因為這樣,他才漸漸走向瞭名醫的道路上。

如果他在傢鄉一輩子呢,可能也是會成為一個醫術不錯的地方名醫。

但也僅僅如此瞭。

今日早上看到一位朋友推薦的一位醫者的著作,發現他也挺厲害,但厲害的點在於著,在於總結,但就是少瞭自己的創作。

這在現在已經很不錯瞭。因為看瞭他寫的內容,最起碼能讓你覺得這些文字,能直擊內心。

這種藥,其實也已經起效瞭。那你何必還在意他的真實醫術呢。

不看病,隻著書。和邊看病,邊著書,邊講課。以及就是看病,不著書,不宣講。這幾個類別,誰的醫術好,那自然是不用多言。

冉雪峰呢,他是先積累,就是隻管看病,然後再集中著書,再把自己的經驗心得給記錄整理下來。

比較瞭冉雪峰和張錫純書中的內容,就會發現簡單的,才是最長久的。

冉雪峰的書沒有《醫學衷中參西錄》通俗,因為他的書太過於高端性。

(二)

看冉雪峰一生的成長軌跡,他雖然說成長在一個中醫世傢,但那個年代傢裡過的還是很拮據。他父親去上山采藥,不幸受重傷,臥床不起,這時他才接過瞭父親的擔子,開始出診行醫。

看他年輕時的經歷,那也是相當顛簸震蕩的,他因為投身革命中,從傢鄉到瞭武漢,剛開始先是在報社裡面當校對,然後是記者,編輯,那時就不時的寫文章抨擊時弊。28 歲時(1907)他受聘武昌醫館教習,繼任上海《民主報》駐鄂新聞記者,並創辦《湖北通訊社》以宣傳民主革命。

之後,在1911年冉雪峰毅然參加瞭武昌起義。在之後,因反對袁世凱復辟稱帝而入獄,至1916年6月袁世凱病逝方才脫險出獄。

這對他的人生是個最大改變節點。

自此以後,他立下瞭不問其他,專心從事醫學的志向。

對於厲害的人,最大的崇拜其實就一點,人傢就是能說到做到。

他於1917年在武昌開業行醫,同時組織湖北中醫同仁成立“中醫公會”和“中醫學會”,並任會長。為培養更多中醫人才,在武昌三佛閣創辦“武昌中醫夜校”,在武昌黃土坡創辦“武昌私立中醫專門學校”,自己兼任校長。

前段時間碰到位做醫療集團的同仁,他說瞭句,現在其實醫療技術人員並不缺,缺的是懂管理的技術人才。

對於冉雪峰,他看病看得好,於是能服眾,而且自己也有這份激情和心願,想到的並不是僅僅就是“自承傢技”,於是他去行醫,做教育,目的是發揚這門學科。

其實他能做到這樣,前提是他有一個表率楷模做參照。那就是張錫純。(張錫純和他的《醫學衷中參西錄》,強在哪?)

他和張錫純稱得上是惺惺相惜的忘年好友。

那時冉雪峰在開辦湖北中醫專門學校時,曾虛心請教張錫純如何辦學。張錫純在其的《醫學衷中參西錄》中,還專門寫到他給冉雪峰的回信。

而且在他的書中,在《論鼠疫之原因與治法》中還引用瞭冉雪峰的學術經驗。

你想做一件事,有可借鑒的,能有人給你支持,這個支持不見得是物質上的,但往往在你無力的時候,你發現,有人在背後推瞭你一把。

這就是好友的力量。

以至於張錫純在去世之前,囑咐自己未完成學業的弟子,如果再想深造,就去拜冉雪峰為師,他可以指導大傢最終成才。

有時遇到些剛工作參加規培的學生,發現他們有一個委屈,就是覺得為何沒有人幫自己。

別人之所以願意幫你,那是你展露出瞭讓別人願意幫你的潛質。

說實話,同情弱者,我們可以做到。但真正願意幫的時候,更多的還是想去幫一位潛在的強者。

這就是人性。

但我好奇為何張錫純如此的認可冉雪峰。

因為大部分情況下,一個人並不容易被別人看好。

當然當別人不看好你的時候,其實就是你可以有戲的機會。

(三)

冉雪峰,因為在這個行當裡幹得好,於是在76歲高齡被力邀來到北京。

其實對一個國傢來說,要做的就是兩件事,一個是禮儀,一個是人事。

人都是好面子的,對於一個國傢也是如此。1955 年 11 月底,冉雪峰奉命調往衛生部中醫研究院工作,任中華醫學會常務理事、衛生部中醫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高幹外賓治療室主任、第二屆全國政協委員,授一等一級專傢。

冉雪峰被安排到治療外賓,可見他的醫術有多高。最起碼,對待外事,咱不能丟瞭面子。要做到看一個好一個。

冉雪峰,他有這個能耐。

一個人的性格是可以通過其的面相看出來的。你看冉雪峰的面相,就是典型的飽經滄桑之像。那是因為他的經歷所致。

冉雪峰曾積極從事舊民主主義革命,他在那時覺得,這個比中醫重要。

後來他被袁世凱的政府逮捕入獄,袁世凱駕崩後,幸經一位有名的大律師保釋而得以出獄。

自此以後,他才遁跡醫林,抱不做官、不發財主義,精力視線凝集於醫,數十年如一日。

人的成長,都隻能靠自己內在的震動才會改變。

冉雪峰,他到瞭北京似乎煥發人生的第二春。

他在離渝赴京前給弟子龔去非信中說:“惜乎年事已老,今年已逾 76,耳已半聾,但改進中醫,發揚先代文化遺產,素具此志,天既留我多活幾年,趕上這個機會,當盡其所知所學貢獻民眾,一息尚存,此志不懈。”

前段時間,一位朋友讓我看他寫的文章,要畢業,發文章是少不瞭的。但我看後,直接說,你要是想學中醫,發這樣的文章,如同復制粘貼一般,你覺得自己的長進在哪裡呢?

他總覺得自己時間不夠用。

時間隻是用在瞭張忙事務上,而卻從來就沒有自己的思考。

僅僅就是把古人前賢的內容,做瞭一個羅列,至於在這背後,應用原因是怎樣的,如果換做是你,你如果做同樣的病情鑒別,藥物替換,你會怎麼選擇。

他說瞭句,想不到這些,沒有時間再整這些瞭。

看著他疲憊,焦躁的狀態,如果你學一樣內容,從當初的喜歡,變成瞭現在的苦役。

那你過得該是有多麼的被動。

好日子都是留給主動的人。

我們研究,推敲前人的思維,目的是為瞭讓自己也能受益。

看冉雪峰他對中藥的認識,他也是看瞭徐靈胎在《醫學源流論·藥石性同用異論》中說:“蓋古人用藥之法,並不專取其寒熱溫涼補瀉之 性也。或取其氣,或取其味,或取其色,或取其形,或 取其所生之方,或取其嗜好之偏。”

冉雪峰受瞭啟發,從色象、形象、習性象、易象、意象等方面解釋藥物功效。

四川本來就是天府之國,其父親也是經常性的上山采藥,可見傢庭環境的熏陶,使得冉雪峰對於藥材的理解,要和普通人有所不同。

他說:“藥物除實質外,或從味,或從氣,或從所產地,從所生時,又或從特殊形態,特殊化合,參伍錯綜以盡其變,勝復分合以成其化。”不能“拘牽一說,泥守一格”。

冉雪峰對於藥物的理解,是“參伍錯綜”才是正確的認識方法。

他會把自己對藥材的演繹認識,在治療中去實踐一遍。

這就是為何後人現在學習古之聖賢,名醫名傢的醫案時,有時對照他們的用藥,去翻看藥典,去對照功用主治,會出現不得其解的情況。

有些內容可以照搬,但藥物深層次的氣化內涵才是成為一個名醫的分界線。

你若是達不到這層,但你能不能也在開藥之前,在臨證之前,去把藥材,飲片,看一遍,嘗一下呢,這個做到並不難。

(最後)

冉雪峰,真正使得他那時出名,被諸多人念叨,稱頌的原因,是因為他解決瞭大部分醫生都搞不定的問題。

他所處在的當時,傳染病流行,疫情嚴重,對於沒見過的疾病,醫生其實也是束手無策的。

但冉雪峰,就是能把這些鼠疫、霍亂、麻疹等給解決好,挽救瞭相當多人的性命。

他都能把未知的病給“鎮住”,那你說他對於常見的病,他還能治療的差嗎?

隻是現在因為時代變瞭,遠離瞭戰爭的和平時期,內科病,慢性病占瞭主導,於是顯現不出冉雪峰當時所做的貢獻。

而現在因為條件的發展,像那些傳染病之類,已經得到瞭規范化的管理。

但我們卻不能因此而忘記一個人曾經帶給我們的救護貢獻。

真正強的人不會去辯解,真正強的人也不會去強調。

看瞭有關冉雪峰的記錄和治療,發現有些人就是專為中醫而來。

像冉雪峰,他對於中風病,頗有自己的心得。他說:“卒病用藥宜專, 卒病辨證尤審慎”。

雖是療風, 卻是治腦, 雖是治腦, 卻仍療風。尤其他倡用鎮靜、興奮二法治療中風, 可以說是一大創舉。對於研究心腦血管病的,可以做參鑒。

附:

前段時間,一位網友私信,說到瞭好幾位醫傢,但唯獨說到冉雪峰,字裡所流露出的張力和情懷。

說實話,我也有自己的局限性,對於近代的名醫名傢的著作看的比較少。但我看瞭他的《冉氏本草》,才知道他之所以能看病準,不僅僅是因為辨證,而且對於對藥物也是足夠的精通。

現在短視頻火爆的時代,顯示出會幹的,不如會說的,但說實話不是每個人都願意成為那個會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