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我們為什麼要吃?

克里米亚检察官 2024-06-06 18:24 12次浏览 0 条评论 taohigo.com

談到營養時,一個最根本的問題就來瞭:人究竟為什麼要吃?相信這個問題,所有的人都會回答:“因為餓瞭,所以要吃”。沒錯,“食色,性也”,吃是人最基本的生命本性。《荀子·榮辱》:“饑而欲食,……”,說的是人的肚子空瞭就想吃東西。但是,你在想吃的時候,究竟是“餓瞭”還是“饑瞭”?“饑”與“餓”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對人而言,“饑”是指肚子空瞭,胃腸裡沒有食物,或者攝入食物的質、量不足,也可以是因為人的消化能力太強,而使食物在胃腸中排空過快,是吃食不足、不夠的意思,是各種原因導致的人缺少食物的客觀狀態。而“餓”是不同於“饑”的,描述的是一種主觀感覺,也就是想進食、吃東西的欲望。用現代醫學的觀點解釋,“餓”是低血糖給大腦的信號,如果血糖太低,大腦便會發出信號,讓人不由自主地想吃。

然而在某些疾病狀態下,即便沒有出現低血糖,但大腦錯誤識別信息,也可能發出想吃的信號,人也會感覺“餓”。仔細審視,饑餓有四種狀態:不饑不餓、隻饑不餓、隻餓不饑、又饑又餓,不同的狀態適合不同的吃食,也有不同的吃法。“饑”、“餓”相互聯系,但有著明確的差別,存在著對身心的不同的影響。饑傷身,餓傷心,餓比饑要嚴重一些。

喝水、吃瓜果等很快就會被排空,不能充饑。隻吃碳水化合物或纖維含量高的大米、玉米、蔬菜等食物也是不能耐饑的,隻有攝入植物蛋白、植物油脂含量較高的食物以及肉類,胃的排空時間才相對會延長,才能真正耐饑。即便是可以充饑、耐饑的食物,如果吃的太少也解決不瞭“饑”的問題。

回到我們的初始問題,我們為什麼要吃?兩個層面的回答:充饑、解餓,即:一是為瞭補充營養物質來維持我們健康的生命,二是為瞭滿足我們的口味和吃飽的那種感覺。人的身體時時刻刻都在消耗能量維持生命活力,人吃飯為瞭填飽肚子隻是表面的一種現象,吃飯其實就是為瞭維持人體的正常活動,維持人的生命及健康。食物給予人的不僅僅是能夠維持生命的能量和各種營養成分,還有食物“深處”推動這些成分發揮作用的力量,中醫稱之為“氣”,我們權且理解為推動食物發揮作用的“能量”。

關於吃,我們的先哲墨子早就有瞭精辟而全面的闡述:“其為食也,足以增氣充虛,強體適腹而已矣”。(《墨子·辭過篇》)按照今人的理解,墨子所說“氣”,就是食物中蘊含的推動其發揮作用的那股“能量”,至於“增氣”,就是不斷增加人的後天之“氣”;“充虛”指的是補充消耗,保證新陳代謝的需要,即充饑;“強體”是通過“增氣”、“充虛”,達到增強體質的目的;而“適腹”,則是滿足口腹,使大腦皮層從合適的口味中得到良性刺激,所謂的“解餓”。

更有“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循其所以,“美其食” 便是其中關鍵之一。所謂“美”其食,絕非是把食物制作的如何精美誘人,而是人要吃得“美”,是人和食物合二為一,達到“心怡”的狀態,能夠通神,這才是吃的最高境界。

那我們吃燕窩是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