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言:“泡吧”對生活在都市裡的人來說是司空見慣的事瞭,這本是好事。

可事情一旦到瞭標準化復制層面,那酒吧就跟 KTV 沒什麼區別瞭——什麼LIVE HOUSE,什麼線陣,什麼頂級樂隊……當下城市酒吧越發朝著大、奢、貴的方向發展,脫離瞭地氣,成瞭人們泄欲打卡的地方。

那麼,地氣和“小酒吧”又是什麼?它們在顧客面前扮演著什麼角色以及地氣跟特色有沖突嗎?這些問題讓我聯想到瞭電影裡的那些讓人如癡如醉,流連忘返的“小店”,馬上,星期五帶大傢去電影裡“泡”它一回“吧”,包你過癮!

1、愛情、美食與醉酒 -《藍莓之夜》

《藍莓之夜》被排成2007年戛納開幕展映片不是沒有原因的——在我看來它明裡講的是愛情,可實則是帶觀眾過瞭把“泡吧”癮。它幾乎滿足瞭大多數人對酒吧的幻想——

★ 首先是在那裡邂逅的愛情;

★ 其次是在那裡碰上的一個個有故事的人;

★ 再次是那些生活不如意的人在酒吧裡的買醉;

不得不說,王傢衛用自己獨到的光影語言將酒吧紙醉金迷的味道釋放瞭出來。一個半小時的電影看下來,猶如泡瞭半輩子的吧。


2、藝術沙龍 -《午夜巴黎》:

酒吧若光是吃飯喝酒談戀愛,那跟飯店沒什麼區別瞭。顯然它還是一些藝術傢、知識分子、文藝青年聚集交流的地方。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午夜巴黎》瞭!導演將帶你穿越到上世紀二十年代的法國巴黎,走進那些街頭的小酒吧裡。

★ 在那裡,你能聽到純正的搖擺樂,

★ 邂逅喜怒無常的菲茨傑拉德夫婦,

★ 甚至還能跟海明威聊聊文學,跟佈努埃爾、達利談談藝術……

★ 當然,美女也是少不瞭的額!

3、《帕特森》:聊天、生活美女也見瞭,酒也喝瞭,大傢還是趕快回到現實吧!畢竟酒吧不是網吧。《帕特森》裡的這個小酒館,大傢都隻是卸下一天工作的“戎裝”,叫上一杯啤酒,拉拉傢常、抱怨幾句生活上的瑣事,吵吵架、下盤棋……僅此而已。

大概,酒吧文化也就融在這些雞毛蒜皮的事裡瞭。

4、《醉鄉民謠》:生存與理想

酒吧對某些人是放松的地方,可對另一些人,卻是理想和生存之地。這部《醉鄉民謠》帶我們回到瞭那個寒冷而蕭條的民謠時代,一群或是懷揣著音樂夢想,或是為瞭交上房租吃飽飯的年輕人,在那個煤油燈酒吧裡彈唱著。

那感覺很奇怪,就像一群人在抱團取暖。

半個多世紀過去瞭,當初的那些混跡在酒吧裡的人隻是為瞭生存和理想奔波,而那些酒吧卻成就瞭歷史上偉大民謠時代的標志。

5、《雙峰》(第三季):地下音樂大衛·林奇的“雙峰”不僅締造瞭影視劇的奇跡,還借此拎出瞭一群地下搖滾樂隊!等到瞭《雙峰·第三季》,那簡直就是美國搖滾樂的轟趴——

在那簡陋的霓紅燈閃爍的充滿工業風的酒吧裡,你能聽到迷幻搖滾、鄉村搖滾,甚至還能來個ZZ TOP的懷舊場,見到大名鼎鼎的“九寸釘”。

6、《大開眼戒》《爆裂鼓手》《心靈奇旅》:爵士樂

如果說有什麼東西跟小酒吧最般配,在我看來無疑是爵士樂啦!

▲ 上圖依次為《爆裂鼓手》、《大開眼戒》、《心靈奇旅》電影劇照

它的那種慵懶、即興與自由,以及它的“音樂民主性”,無不讓其所在的酒吧充滿瞭尊貴與誘惑。

7、《大病》《淺草小子》:舞臺表演

在酒吧裡喝著小酒,看著脫口秀演員對周圍生活和政客的插諢打科,感受著周圍的陣陣笑聲,不失是個消遣的好方式。

▲ 上圖依次為《大病》、《淺草小子》電影劇照

8、《阿黛爾的生活》:特殊人群聚集

酒吧當然也是同性戀、雙性戀等少數人群發聲、宣泄、交際的好去處,一個包容的社會,怎能少瞭這種地方!

9、《卡薩佈蘭卡》《僵屍肖恩》《恐怖星球》:避難所

戰爭若真爆發,喪屍橫行,考慮下去酒吧避難額:)

▲ 上圖依次為《卡薩佈蘭卡》《僵屍肖恩》《恐怖星球》電影劇照

各位,堅持把吧泡到這兒的朋友,

是不是覺得還不過癮?

別急,好戲才剛剛開始——

請允許小編 廣告 一下(((:▼▼▼

“星期五文藝”線下沙龍即將五一開張!!!!!!

在這裡,你可以得到如下你想要的——

1、 慵懶地喝一瓶啤酒,聽一場爵士樂重奏

2、 專註地看場可能對你有啟發的“藝術電影”,並在觀影後抒發出你的觀點和感受,交到對撇子的朋友。

3、 在昏昏欲睡的午後吃一壺茶,喝一杯咖啡,聽一盤經典音樂專輯。

4、 參加“星期五文藝”的講座、讀書會、詩會、主題論壇、學術報告……通過學習、交流與辯論,讓藝術、真理、生活離我們更近一些。

5、 觀看煙臺本土藝人的民謠、實驗、行為專場演出以及論壇, 領略純正的“煙臺夾箍兒”文化。

除此以外,你還可以品嘗下“星期五”親手打造的非正宗但卻美味的 Pizza;跟掌櫃的隨便聊聊文學、電影、音樂乃至生活上的那些事兒;

讓“星期五文藝線下沙龍”成為你靈魂和思想的棲息地。

★「星期五文藝」線下沙龍地址:

煙臺市 – 萊山區 – 煙大路7號附一號 – 282號 -(上市裡蘭桂街28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