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醫學名詞解釋

喵王 2024-04-12 16:24 13次浏览 0 条评论 taohigo.com

1. 負性心尖搏動 : 表現為心臟收縮時 , 心尖搏動內陷 , 見於粘連性心包炎或心包與周圍組織廣泛粘連。重度右室 肥大致心臟順鐘向轉位 , 使左心室向後移位時 , 也可引起負性心尖搏動。

2 .脈搏短促 , 即脈搏短絀 ( pulse deficit), 指的是心房顫動時脈率少於心率。

3 .奔馬律是一種額外心音發生在舒張期的三音心律 , 由於常伴心率增快 , 故表現為與 S ₁ 、 S ₂ 組成類似馬奔跑時 的蹄聲 , 可分為舒張早期奔馬律、舒張晚期奔馬律、 重疊型奔馬律。 奔馬律的出現提示心肌嚴重損害。

4. 腫瘤撲落音 : 表現為 S ₂ 後出現的音調較低、 性質類似開瓣音的聲音 , 於心尖或胸骨左緣第 3 、 4 肋間處易聞 及 , 見於心房黏液瘤 , 產生原因是黏液瘤在舒張期隨血流進入左室並撞碰室壁和瓣膜、瘤蒂柄突然緊張而產生 振動。

5.Austin-Flint 雜音 : 常見於中、 重度主動脈瓣關閉不全 , 表現為心尖區柔和、 低調、 遞減型舒張中、 晚期隆隆 樣雜音 , 產生原因是主動脈瓣關閉不全時舒張期血流由主動脈反流入左心室 , 將二尖瓣前葉沖起 , 造成相對性 二尖瓣狹窄。

6 .

1)CRT 即心臟再同步化治療 (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指的是三腔起搏器 , 需要將三根電極分別植 入右心室、 右心房和左心室 ( 通過冠狀竇進入靠近左室側壁或者後壁的靜脈 , 在心外膜起搏 ), 主要通過雙心室 起搏糾正室間或心室內不同步 , 增加心室排血和充盈 , 減少二尖瓣反流 , 提高射血分數 , 從而改善病人心功能。

2)ICD: 植入型心律轉復除顫器 (i 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 能明顯降低心臟性猝死高危病人的病死 率 , 是目前防止 SCD( 心臟性猝死 ) 最有效的方法。

7 .心臟再同步化治療 (CRT) 通過雙心室起搏糾正室間或心室內不同步 , 增加心室排血和充盈 , 減少二尖瓣反流 , 提高射血分數 , 從而改善病人心功能 , 其適應癥有 : ①Ⅰ類適應證 : 已接受最佳藥物治療仍持續存在心力衰竭癥 狀的竇性心律病人、 NYHA 分級Ⅱ ~ Ⅳ級、 LVEF ≤ 35% 、 QRS 波呈 CLBBB 圖形、 QRS 間期 >130 毫秒 ; 有高度房 室傳導阻滯和心室起搏指征的射血分數減低的心衰病人 ( 含房顫病人 ) 。 ②Ⅱ a 類適應證包括 : 已接受最佳藥物 治療仍持續存在心力衰竭癥狀的竇性心律病人、 NYHA 分級Ⅱ ~ Ⅳ級、 LVEF ≤ 35% 、 QRS 波呈非 CLBBB 圖形、 QRS 間期 >150 毫秒。

8.PCI(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即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它是在血管造影儀的引導下 , 通過特制的導 管、 導絲、 球囊、 支架等 , 對狹窄或阻塞的冠狀動脈進行血運重建的治療方法。

9.HFrEF 即射血分數降低性心衰 ( HF with reduced EF), 指的是左室射血分數 LVEF ﹤ 40% 者 , 即傳統概念中的收縮 性心衰 ; HFpEE 即射血分數保留性心衰 ( HF with preserved EF), 指的是左室射血分數 LVEF ≥ 50% 的心衰 , 通常存在 左室肥厚或左房增大等充盈壓升高 , 舒張功能受損的表現 , 以前稱為舒張性心衰。

10 .急性心衰系因急性的嚴重心肌損害、心律失常或突然加重的心臟負荷 , 使心功能正常或處於代償期的心臟 在短時間內發生衰竭或慢性心衰急劇惡化。 臨床上以急性左心衰常見 , 表現為急性肺水腫或心源性休克。

11 .舒張性心衰是 LVEF( 左室射血分數 ) ≥ 50%, 但存在左室肥厚或左房增大等充盈壓升高、 舒張功能受損表現 , 使得心排血量不能滿足機體組織代謝需要的以肺循環和 ( 或 ) 體循環淤血 , 器官、組織血液灌註不足為臨床表現 的一組綜合征。

12 , 13 . 心力衰竭 (heart failure,HF) 是各種心臟結構或功能性疾病導致心室充盈和 ( 或 ) 射血功能受損 , 心 排血量不能滿足機體組織代謝需要 , 以肺循環和 ( 或 ) 體循環淤血 , 器官、 組織血液灌註不足為臨床表現的一組 綜合征 , 主要表現為呼吸困難、體力活動受限和體液瀦留。心功能不全 (cardiac dysfunction) 或心功能障礙理論 上是一個更廣泛的概念 , 伴有臨床癥狀的心功能不全稱之為心力衰竭 ( 簡稱心衰 ) 。

14.BNP 即腦鈉肽 , 由心室肌細胞分泌 , 心力衰竭時 BNP 升高 , 其增高的程度與心衰的嚴重程度呈正相關 , 可作為 評定心衰進程和判斷預後的指標。

15 .心室重塑 (ventricularremodeling) 在心臟功能受損 , 心腔擴大、心肌肥厚的代償過程中 , 心肌細胞、胞外基質、 膠原纖維網等均發生相應變化 , 即心室重塑 (ventricularremodeling), 是心力衰竭發生發展的基本病理機制。

16. 心源性哮喘( carrdiacasthma ) 是由於左心衰竭導致血液存積在肺部 , 肺泡內滲出增多致急性肺水腫所引起 的發作性氣喘 , 其發作時的臨床表現可與支氣管哮喘相似 , 伴有頻繁咳嗽、咳泡沫樣特別是血沫樣痰 , 心臟擴大 , 心律失常和心音異常等特點。

17.Frank-Starling 機制 : 是心力衰竭發生發展過程中的一種代償機制。心功能不全時心臟的前負荷增加 , 心室舒 張末期容積增加。 心腔擴大拉長瞭心肌纖維 , 在一定范圍內可使心肌收縮加強 , 增加心搏量 , 起到代償作用。

18 .端坐呼吸 (orthopnea): 心衰病人平臥可加重呼吸困難而被迫采取端坐或半臥體位以減輕呼吸困難的狀態。

19. 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 paroxysmalnoct urnaldyspnea: 病人入睡後突然因憋氣而驚醒 , 被迫取坐位 , 多於端坐休 息後緩解。 其發生機制除睡眠平臥時血液重新分配使肺血量增加外 , 夜間迷走神經張力增加、 小支氣管收縮、 橫膈抬高、 肺活量減少等也是促發因素 , 是左心衰竭的典型表現。

20. 竇性節律 : 正常情況下 , 心臟以一定范圍的頻率發生有規律的搏動 , 這種搏動的沖動起源於竇房結 ( sinoatrialnode,SAN), 以一定的順序和速率傳導至心房和心室 , 協調心臟各部位同步收縮、 形成一次心搏 , 周而 復始。

21 .心律失常 : 是多種原因引起的心臟沖動的起源、頻率、節律、傳導速度的激動次序方面異常 , 即心臟沖動的 形成和傳導發生障礙 , 致使整個心臟或部分心臟跳動過快、過慢或不規則。

22 .竇性心動過速 : 成人竇性心律的頻率超過 100 次 / 分。

23 .文氏現象 : 即文氏阻滯 , 表現為 PP 間期進行性縮短 , 直至出現一次長 PP 間期 , 該長 PP 間期短於基本 PP 間期 的兩倍。

24 .病態竇房結綜合征 (sick sinus syndrome,SSS) 即病竇 , 是由竇房結病變導致功能減退 , 產生多種心律失常的綜 合表現。 病人可在不同時間出現一種以上的心律失常。

25. 慢快綜合征 : 即心動過緩 – 心動過速綜合征 , 指心動過緩與房性快速型心律失常 ( 心房撲動、 心房顫動或房性 心動過速 ) 交替發作。

26 .心房顫動 (atrial fibrillation,AF) 簡稱房顫 , 是最常見的心律失常之一 , 是指規則有序的心房電活動喪失 , 代之以 快速無序的顫動波 , 是嚴重的心房電活動紊亂。

27 .孤立性房顫 : 房顫是指規則有序的心房電活動喪失 , 代之以快速無序的顫動波 , 當房顫發生在無心臟病變的 中青年者時即為孤立性房顫 , 也稱特發性房顫。

28. 永久性房顫 ( permanent AF) 是指不能夠轉復為竇性心律 , 或者在轉復後 24 小時之內復發者 , 持續時間 >1 年。 臨床表現為胸悶、 氣短、 心慌、 心悸 , 以及胸部的壓迫不適感。

29 .室性期前收縮 : 一種最常見的心律失常 , 是指希氏束分叉以下部位過早發生的 , 提前使心肌除極的心搏。 二 聯律 : 當每個竇性搏動後跟隨一個室性期前收縮稱為二聯律。

30. 室早即室性期前收縮 , 是一種最常見的心律失常 , 是指希氏束分叉以下部位過早發生的 , 提前使心肌除極的 心搏。

31 .尖端扭轉型室速 (TDP) 是多形性室速的一種特殊類型 , 因發作時 QRS 波群的振幅與波峰呈周期性改變 , 宛如 圍繞等電位線連續扭轉而得名 , 頻率 200~250 次 / 分 , 嚴重者可進展為心室顫動和猝死。

32.R-ON-T: 急性心肌梗死的原發性心室顫動 , 可由於舒張早期的室性期前收縮落在 T 波上觸發室速 , 即 R-ON-T 。

33. Ⅲ度房室傳導阻滯即 third degree atrioventricular block, 又稱完全性阻滯 , 是指心房沖動完全不能傳導至心 室。

34.Brugada 綜合癥 (BrS): 表現為反復暈厥 , 為中青年非器質性心臟病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心臟結構正常 , 心電 圖可見 V ₁ ~V ₃ 導聯 ST 段呈下斜形或馬鞍形抬高。

35 .二度房室傳導阻滯即 second degree atrioventricular block, 指沖動從心房傳導至心室過程中 , 傳導延遲及部 分中斷的現象。

36 .二度一型房室傳導阻滯指沖動從心房傳導至心室過程中 , 傳導時間進行性延長 , 直至一次沖動不能傳導至 心室的現象。

37. 長 QT 綜合征 ( LQTS): 大多數是由一個或多個基因突變導致的遺傳性離子通道異常 , 臨床表現為尖端扭轉型 室速引起的反復暈厥和猝死 , 暈厥與運動、 情緒緊張、 激動有關 , 一般持續 1-2 分鐘。

38 .阿斯綜合征即 Adams-Stokes 綜合征 : 房室阻滯因心室率過慢導致腦缺血 , 病人可出現暫時性意識喪失 , 甚至 抽搐 , 嚴重者可猝死。

39 .電復律即 electrical cardioversion, 是指在嚴重快速性心律失常時 , 一定強度的電流通過心臟 , 使全部或大部分心肌在瞬間除極 , 然後使竇房結重新主導心臟節律的治療過程。

40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 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 ) 指冠狀動脈(冠脈)發生粥樣硬化 引起管腔狹窄或閉塞 , 導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壞死而引起的心臟病 , 簡稱冠心病 , 也稱缺血性心臟病( i schemic heart disease )

41 .心絞痛 ( anginapectoris): 是指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和 ( 或 ) 心肌耗氧量劇增 , 致使心肌急劇的暫時性缺血、 缺氧 引起的體表或內臟的牽涉痛 ( 胸骨後壓榨性或緊縮性疼痛 ) 。 通常休息或服用硝酸酯劑後可緩解。

42.X 綜合征即 X Syndrome, 是指有典型的勞力型心絞痛癥狀或心電圖運動試驗陽性 , 冠狀動脈造影正常者 , 同 時需除外合並冠狀動脈痙攣者。 其可能的發病機理是由於冠狀動脈小於 200 微米的微血管及其微循環的結 構和功能發生異常所致。

43 .不穩定型心絞痛 (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是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 ACS) 的一種類 型 , 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 , 血小板激活在其發病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44 .急性冠脈綜合征即 ACS, 是一組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臨床綜合征 , 主要包括不穩定型心絞痛、 非 ST 段抬 高型心肌梗死和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45 .急性心梗一般指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狀動脈急性、 持續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壞死。根 據 ST 段是否抬高 , 可分為非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 臨床上一般指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 死。

46 .危險分層是用於評估不穩定性心絞痛和非 ST 段抬高型心梗患者病情的嚴重程度以及評估患者進展至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危險性 , 為患者選擇個體化治療方案 , 給患者提供最有效的治療。詳細的危險分層根據病 人的年齡、 心血管危險因素、 心絞痛嚴重程度和發作時間、 心電圖、 心臟損傷標志物和有無心功能改變等 因素。

47.st 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 (STEMI) 是指急性心肌缺血性壞死 , 大多是在冠脈病變的基礎上 , 發生冠脈血供急 劇減少或中斷 , 使相應的心肌嚴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 , 心電圖表現為 ST 段弓背上抬 , 病理性 Q 波和 T 波倒 置。

48. 心肌梗死後綜合征即 post-infarction syndrome, 指發生在急性心肌梗死後數周至數月出現的一系列癥狀和 體征 , 如心包炎、 胸膜炎或肺炎 , 有發熱、 胸痛等。

49. 變異性心絞痛 (variant angina pectoris), 亦稱冠狀動脈痙攣或 Prinzmetal 心絞痛 , 是一種特殊類型的冠狀動脈 疾病 , 表現為靜息性心絞痛 , 無體力勞動或情緒激動等誘因 , 發病時間集中在午夜至上午 8 點之間。病人常較年 輕 , 除吸煙外 , 大多數病人缺乏動脈粥樣硬化的經典危險因素。吸煙、酒精和毒品是重要誘發因素。病人常因 惡性心律失常伴發暈厥 , 少數病人冠狀動脈持續嚴重痙攣 , 可導致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50 .單純性收縮期高血壓即 i 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 表現為收縮壓≥ 140mmHg, 舒張壓正常。

51. 高血壓 : 為未使用降壓藥物的情況下診室收縮壓 ≥ 140mmHg 和 ( 或 ) 舒張壓≥ 90mmHg 。 以體循環動脈壓 升高為主要臨床表現的心血管綜合征 , 可分為原發性高血壓和繼發性高血壓。

52. 原發性高血壓 ( essential hypertension) 又稱高血壓病 , 是無基礎疾病導致的以體循環動脈壓升高為主要臨床 表現的心血管綜合征 , 是心腦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險因素 , 常與其他心血管危險因素共存 , 可損傷重要臟器 , 如 心、 腦、 腎的結構和功能 , 最終導致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

53 .難治性高血壓 ( refractory hypertension) 又稱頑固性高血壓 , 是指盡管使用瞭三種以上合適劑量降壓藥聯合 治療 ( 一般應該包括利尿劑 ), 血壓仍未能達到目標水平 ; 使用四種或四種以上降壓藥物血壓達標也應考慮為頑 固性高血壓。

54 .頑固性高血壓 也稱為難治性高血壓 , 是指盡管使用瞭三種以上合適劑量降壓藥聯合治療 ( 一般應該包括利尿 劑 ), 血壓仍未能達到目標水平。 當使用四種或四種以上降壓藥物時血壓達標也應考慮為頑固性高血壓。

55 .惡性高血壓:少數高血壓急癥的病人病情急驟發展 , 舒張壓持續≥ 130mmHg, 並有頭痛 , 視物模糊 , 眼底出血、 滲出和視盤水腫 , 腎臟損害突出 , 持續蛋白尿、 血尿與管型尿 , 稱為惡性高血壓。

56 .高血壓急癥是指原發性或繼發性高血壓病人 , 在某些誘因作用下 , 血壓突然和明顯升高 ( 一般超 180/120mmHg), 伴有進行性心、 腦、 腎等重要靶器官功能不全的表現。

57. 繼發性高血壓 ( secondary hypertension) 是指由某些確定的疾病或病因引起的血壓升高 , 主要包括原發性醛 固酮增多癥、 嗜鉻細胞瘤、 腎血管性高血壓、 腎素分泌瘤等。

58. 擴張性心肌病 (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 是一種原因未明的原發性心肌疾病 , 表現為左心室或雙側心室 擴大並伴有心室收縮功能減退。

59 .缺血性心肌病 :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多支病變造成的彌漫性心臟擴大和心力衰竭稱為缺血性心肌病。

60 .HCM(hypertrophiccardiomyopathy): 即肥厚型心肌病。 是以左心室或者右心室肥厚為特征 , 常為不對稱肥 厚並且累及室間隔 , 左心室充盈受阻 , 舒張期順應性下降為基本病態的心肌病。

61.SAM 現象即收縮期前移現象 (sytolie anterior motion), 是 M 型超聲診斷中的一個征象 , 系二尖瓣前葉收縮期 前向運動 , 指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在收縮期 CD 段不是一個緩慢的上升平臺 , 而出現一個向上 ( 向室間隔方向 ) 突 起的異常波形。

62.Ebstein 畸形 ( Ebstein anomaly) 即埃勃斯坦畸形 , 指的是先天性三尖瓣下移畸形 , 主要病變為三尖瓣瓣葉及其 附著部位的異常 , 右心室被下移的三尖瓣分隔為較小的功能性右室 ( 肌部及流出道 ) 及房化的右室 , 與原有的右 房共同構成一大心腔。

63 .法洛四聯癥 : 是聯合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 , 包括肺動脈狹窄、 室間隔缺損、 主動脈右位 ( 主動脈騎跨於缺損 的室間隔上 ) 、 右室肥大四種異常 , 是最常見的發紺型先天性心臟病。

64 .艾森門格綜合癥 ( Eisenmenger 綜合征 ) : 當先天性室間隔缺損持續存在時 , 肺動脈高壓進行性發展 , 原來的左 向右分流變成右向左分流 , 從無青紫發展至有青紫 , 是一組先天性心臟病發展的後果。

65. 心瓣膜病 (valvularvitiumoftheheart): 是由於各種原因引起的心瓣膜的慢性器質性病變 , 表現為辨膜口狹窄和 關閉不全。

66.Grahamsteel 雜音 : 是指在胸骨左緣第 2 肋間可聞及遞減型高調嘆氣樣舒張早期雜音。機制為嚴重肺動脈高 壓時肺動脈及其瓣環的擴張 , 導致相對性肺功脈瓣關閉不全。

67 .主狹三聯征 : 是指呼吸困難、 心絞痛和暈厥。

68 .急性心包炎 ( acute pericarditis) 為心包臟層和壁層的急性炎癥性疾病。 以胸痛、 心包摩擦音、 心電圖改變 及心包滲出後心包積液為特征。 可以單獨存在 , 也可以是某種全身疾病累及心包的表現。

69.Beck 三聯征 : 心包壓塞時出現低血壓、 心音低弱、 頸靜脈怒張 , 稱為 Beck 三聯征。

70.KUSSMAUL 征 : 由於吸氣時周圍靜脈回流增多 , 而已縮窄的心包使心室無法適應性擴張 , 致使吸氣時靜脈壓進 一步升高 , 頸靜脈怒張也更明顯。

71 .縮窄性心包炎 constrictive pericarditis 是一種慢性疾病 , 指心臟被致密增厚的纖維化或鈣化心包所包圍 , 使 心室舒張期充盈受限而產生一系列循環障礙的疾病。

72. 感染性心內膜炎( I E ) : 是心臟內膜表面的微生物感染 , 常因細菌、真菌或其他微生物 ( 如病毒、立克次體等 ) 經血行途徑直接感染心臟瓣膜、 心室壁內膜或鄰近大動脈內膜 , 伴贅生物形成。

73.Roth 斑 : 為視網膜的卵圓形出血斑 , 其中心呈白色 , 多見於亞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

74.Osler 結節 : 感染性心內膜炎患者贅生物脫落 , 隨著血流到達指和趾墊 , 出現豌豆大小的紅色或紫色痛性結節 , 常見於亞急性者。

75.Duke 診斷標準 : 是感染性心內膜炎的診斷標準 , 主要標準包括血培養陽性和影像學陽性 ; 次要標準包括易患 病因素 , 發熱 , 血象 , 免疫性征象、 致病微生物證據等。

76.pulseless electric activity(PEA) 即無脈搏電活動 , 是指一個人的心臟電活動或節律相對正常 , 但心臟的機械泵 送動作沒有反應的一種醫療狀況 , 電活動和心肌必須共同工作才能產生正常的心跳。

77 .無脈性電活動 ( PEA), 以前稱電 – 機械分離 ( EMD), 指的是有組織心電活動存在 , 但無有效的機械活動 , 是引起心 臟性猝死的相對少見的原因 , 可見於急性心肌梗死時心室破裂、大面積肺梗死時。通常有三種情況 : 正常張力 型 PEA, 即心肌隻有基線水平收縮 ; 假性 PEA, 指心肌收縮太弱 , 但超聲可發現主動脈搏動 ; 真正 PEA, 即所謂電機 械分離 , 此時有電活動而完全沒有機械活動。

78 和 79. 一樣 心臟性猝死 ( sudden cardiac death,SCD) 是指急性癥狀發作後 1 小時內發生的以意識突然喪失為 特征的、 由心臟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 無論是否有心臟病 , 死亡的時間和形式未能預料。

80 .主動脈夾層( aortic dissection ) 又稱主動脈夾層動脈瘤 , 主動脈內膜和中層彈力膜斯裂 , 血液進入中動脈壁 中層 , 順行和 ( 或 ) 逆行剝離形成壁間假腔隙 , 並通過一個或數個破口與主動脈真腔相交通 , 稱為主動脈夾層。

81.ABI 即踝肱指數 , 也稱踝臂指數。 為踝動脈收縮壓與肱動脈收縮壓的比值 , 正常值≥ 1.0, 小於 0.5 提示動脈嚴 重狹窄。

82 .下壁心梗大多是由於右冠狀動脈閉塞 , 少數為左回旋支閉塞所致下壁心肌供血中斷而導致的心肌缺血壞 死 , 在心電圖上的表現在 I I 、 I I I 、 aVF 導聯出現異常 Q 波或 QS 波。

83 .三度房室傳導阻滯又稱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當來自房室交界區以上的激動完全不能通過阻滯部位時 , 在 阻滯部位以下的潛在起搏點就會發放激動 , 出現交界性逸搏心律 (QRS 形態正常 , 頻率一般為 40-60 次 / 分 ) 或 室性逸搏心律 ( QRS 形態寬大畸形 , 頻率一般為 20-40 次 / 分 ), 以交界性逸搏心律為多見。

84.PTCA 即冠狀動脈球囊擴張術 , 冠脈內支架置入可顯著減少再狹窄 , 可以處理夾層和急性血管閉塞 , 是冠脈介 入治療的一個裡程碑。

85 .阿司匹林抵抗 (aspirin resistance) 是指阿司匹林不能使患者免於缺血性心血管病事件 , 臨床表現為在服用阿 司匹林情況下仍然發生瞭心血管病事件。

86 .難治性心力衰竭是部分心衰患者雖經內科優化治療 , 但休息時仍有癥狀 , 有心源性惡病質 , 且須長期、 反復 住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