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海棠:從5萬起步到1.2億的農民高手】傅海棠,農民出身,曾養過六年豬,種過棉花、大蒜等。2000年開始做期貨,前兩年從5萬起步到1.2億,是國內期貨界的傳奇人物,不看任何技術圖表、不做任何技術分析,用“天道”思想理解分析市場、指導操作方向和節奏,擁有最純粹最樸素的投資思想,有“農民哲學傢”的稱謂。

孤獨、無聊、空虛、恐懼、緊張”——傅海棠,這位曾經的農民,現今的期貨大戶如是感慨。

“不發產品不培養交易員,拒絕親朋好友踏入這個市場,子子孫孫都不準進入”。他在期貨市場裡大賺特賺,卻為何對期市又看似如此決絕?

個中甘苦,或僅自知。

高手如雲的投資界,傅海棠也許算不上最頂尖出色的。從來不缺暴富神話的期貨市場,身傢上億者也大有人在。但是在期貨圈裡,用“天道”思想征服市場的人,很難找出第二個。非科班出身,未受過高等教育,甚至自詡一本經濟學書籍也沒看過,傅海棠用他樸素的哲學思想解讀商品背後的經濟學本質。

縱身期貨市場十幾年,隻信奉基本面,不做技術分析。經歷過大漲大跌,資產從5萬到1.2億隻花瞭一年多時間,傅海棠的經歷堪稱傳奇。去年底,傅海棠在商品期貨投資上幾近腰斬。不出一個月的時間,投資的品種大部分反彈,再次大賺。

如今,年近知命之年的傅海棠仍與交易為伴,盯盤之餘,基本面調研、業內同行交流占去瞭他大部分的時間。初春的上海,煙雨霏霏,空氣中有些濕冷的味道,眼前的傅海棠穿著單薄的襯衫,裝扮正式,一點看不出他曾為農民。關於投資之道,他娓娓道來。

1年半時間從5萬到1.2億

1996年前後,20多歲的傅海棠還是個地道的農民,養過豬,種過棉花和大蒜。與期貨的結緣頗有些神奇色彩。“在親戚傢看到一本16開的雜志上,一頁有個欄目介紹期貨標準合約”。當農民兄弟還在依靠耕種致富的時候,傅海棠已經先知先覺,嗅到瞭發財機會,收購農產品(000061,股吧)保存到倉庫,等著價格上漲再賣掉。

“在農村就一直想幹囤積居奇這碼事兒”,回憶過往,傅海棠這樣形容自己,“今年種辣椒賺錢,農民就一哄而上都去種辣椒,到瞭明年賣不出價格又沒人種,下一年價格又上天瞭”,傅海棠說,經過多年的驗證必準無疑。直覺告訴傅海棠期貨交易能賺錢,“這個好,不用組織人員收購,更解決瞭資金難的問題”。

可惜,當時證券、期貨公司在農村屈指可數,找不到經紀公司開戶,沒有渠道接觸到期貨,就這樣擱置瞭,可“期貨”的念頭已在傅海棠腦中生根發芽。

時間一晃到瞭2000年,偶然的一次機會經朋友介紹,他開立瞭期貨賬戶,從此縱身期貨市場。不過,彼時的期貨業剛經歷過清理整頓,原來50多傢交易所精簡到隻剩3傢,交易品種壓縮到10多隻,期貨市場一片死氣沉沉。

同大多數新手一樣,剛接觸到期貨的傅海棠並沒有馬上賺錢,盡管做的是他最熟悉的品種——大豆。“開始做的時候有賺有虧,長時間下來賺少虧多”,傅海棠總結,虧損的原因有兩個:一是生手不懂行,必定要交學費;二是熟悉基本面,但是不懂遊戲規則,不理解市場的波動規律。

蟄伏市場多年,傅海棠並沒有嘗到期貨賺錢的甜頭。在這段時間裡,他還錯過兩次大的賺錢機會。2003年,傅海棠認為大豆的大牛市就要來瞭,剛漲瞭三個漲停板,結果碰上交易所臨時修改規則,縮板後盈利反而減少瞭。2007年,傅海棠又看對瞭行情準備出擊。這一次,他怕失去機會,著急開瞭滿倉,最終遇到回調,震蕩洗盤,盈利又再次減少。

浮浮沉沉幾年下來,資產從10萬升到30萬,並沒有實質性的增長。

十年磨一劍。經歷瞭一輪又一輪的磨練,從2009年開始,傅海棠意識到大機會來瞭。很快,他再次拿出5萬,靠做多大蒜和棉花,資產很快翻到1.2億,也是這兩波行情讓傅海棠在行業內聲名鵲起。

“那時大蒜暴跌,生產成本1.2元/斤,儲存費0.15元/斤,最貴的品種隻賣到0.17元/斤,蒜農和貿易商虧損嚴重,播種面積減少”,傅海棠回憶說,從2008年秋天到2009年春天,他驅車近4萬公裡,四處調研,所到之處,從蒜農到貿易商沒有一個看漲。

“物極必反,我清楚一個道理,2009年大蒜再不漲價,大蒜就沒有瞭”,憑著多年的種植經驗和對大蒜基本面的熟悉,傅海棠堅信大蒜一定會暴漲,“我問瞭貿易商一個問題,蒜還興不興吃,貿易商說還興吃,那興吃就得漲”。

自稱遵循“天道”,傅海棠清楚,商品的價格由供求關系決定,一定要遵循自然規律。“每波行情都是莫名其妙改變瞭供求關系,老天一定會出條件配合漲價。看起來是偶然意外事件,實際上是必然。”

果然,傅海棠的判斷沒有錯,當年爆發甲流,全球新聞都說吃大蒜對預防甲流有好處。當時,庫存裡老蒜被搶購一空,新蒜生長得不好,供不應求,基本面急轉直下。沒過多久,大蒜價格翻倍往上漲,從1毛漲到3塊多,翻瞭30多倍。不到3個月的時間,傅海棠賺瞭600萬。

掌握瞭商品的規律之後,2009年當年,傅海棠用大蒜賺來的這600萬元去做多棉花,最高資產增長到1400萬,中間有過回調,資產降到800萬。從2010年開始,慢慢做到1個多億,從前到後隻花瞭1年半的時間。

大蒜和棉花一役令傅海棠一戰成名。他對農產品基本面的理解又加深瞭,自然規律不可改,掌握瞭這條準則就能在市場找到機會。“牛市基礎的兩個條件:一是對生產者造成嚴重的打擊;二是庫存急劇減少”。

賺錢法則:低價做多

“別人說我有做多情結,其實不是,做多既賺快錢又賺大錢”。回過頭來看,葉大戶、葛衛東、林廣茂等期貨市場的大鱷都是靠做多起傢,傅海棠也不例外。

在傅海棠看來,價格往上漲和往下跌的概念完全不一樣。“以2003年的銅價為例,由1.3萬元漲到8.5萬元,可以賺6倍多。同樣的資金不加杠桿從8.5萬元放空,跌到2.3萬元,隻跌瞭0.8倍”,傅海棠給記者算瞭一筆賬,“做多對瞭賺6萬,做空對瞭隻賺幾千。價格跌到零才算跌1倍,漲價可以翻很多倍。”

“商品是有價值的,而價格永遠不可能歸到零,還有成本”,想清楚瞭這個道理後,他總是尋找逢低做多的機會。在他看來,價格低容易翻倍,價格高漲幅有限。

“抄底商品的好處在於一漲就是極端的暴漲,百年一遇的大行情,抓住一次就成功瞭。”傅海棠說,跌得有多深,反彈力度就有多大。

當然這不是說完全不放空。“有99%的把握才放空,否則70%的機會都是做多”,傅海棠說,按概率來算,同樣做對一次,做多賺的多,做空虧的多。隨著價格的降低,犯錯的概率就增加。

在傅海棠的投資哲學裡,一條最重要的法則就是尋找低價中隱藏的暴利。無論是大蒜、棉花,還是工業品和股指期貨等期貨品種,他總是在尋找低價做多的機會。“我百分之百確定2009年大蒜會暴漲,而且漲價程度是按翻倍來說的”,傅海棠充滿自信,“價格從2塊漲到4塊隻翻1倍,從1毛漲到2塊翻瞭20倍,這個幅度很驚人。漲價是按倍數的漲幅,低價的時候容易隱藏暴利。”

一路走來,傅海棠坦言並不是每次都能精準的抄底入場。雖然不斷試水的過程很痛苦,但心裡有底氣就不怕虧損。“越跌說明離底部越近,我買得更起勁”,傅海棠胸有成竹地說,“發覺基本面不對,就果斷平倉,不斷調整倉位,跌瞭再入場,總有一天買到底,概率越來越高”。

信奉基本面,不做技術分析,傅海棠可以說是絕對的價值投資者。他對技術指標的理解是,技術分析可以作為參考,但不能全用。“人是千變萬化的,程序化不能代替人,如果兩軍打仗可以用程序化作戰,那就不用人指揮瞭。”

多年的投資經驗讓傅海棠對於商品價格與供求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他認為,價格不是圍繞價值波動,而是圍繞成本波動。“價值是個含糊的概念,成本有個最底線,所有產業鏈都虧錢,那就在成本線以下,長期在成本線以下就沒人生產,誰都虧不起。”

傅海棠認為,價值投資的本身,就是成本線以下有價值,成本線以上沒有價值。不過,特殊商品例外,鉆石這類稀缺資源成本線以上也漲。歸根到底,還是供求關系決定的價格,價值是成本和供求相結合的結果。

“隻要對價值的分析判斷沒有錯,是真理,價值規律是不會變的”,洞悉瞭市場的運行規律,傅海棠捕捉到數次的行情

虧錢是大概率事件

2012年,傅海棠通過運作豆粕和股指,賺瞭接近1個億,資產再翻倍。去年4月份,傅海棠投身股市,持有瞭銀行、鋼鐵、房地產等大盤藍籌股,幾乎抄瞭底,至今,他還持有著寶鋼、萬科、浦發等股票,並打算長期持有。

去年底,傅海棠做多瞭螺紋鋼、甲醇、PTA、鐵礦石等品種,遭遇深度調整,在商品期貨上的投資幾近腰斬。不出一個月的時間,這些品種觸底反彈,收益從2000萬最高增長到9600萬。

財富猶如滾雪球,對於外人的驚嘆與羨慕,傅海棠坦言這些年的投資並不成功。究其原因,傅海棠稱自己風險偏好太重。“有錢就麻痹瞭,對風險意識不夠,開倉過大”。豆粕那波行情,資金占比過大,傅海棠的持倉占瞭整個市場總持倉量的八分之一。空頭打壓瘋狂洗盤,由於被對手圍剿,回撤嚴重,於是他就平倉控制,最後沒賺多少錢。

“虧錢是大概率事件,賺錢是小概率事件,收益和風險永遠成正比。”

這些年,傅海棠幾乎涉及瞭所有的品種,不再局限於農產品,隻要有機會都不停的嘗試。然而,他做的最多的依然是熟悉的農產品。“農產品靠天,人為沒法改變供求,可確定性強。工業品看人,不好判斷人的意志,尤其是國傢的政策”,傅海棠說,農產品的季節性和周期性強,天氣、季節等因素不好改變,需求相對穩定和剛性,經濟好壞對農產品需求的影響不大。工業品是工廠化生產,產量等人為可控的因素不好判斷。

對今年宏觀形勢的判斷,傅海棠認為,當前整個大宗商品市場已經到瞭熊市的末期,面臨轉折的關鍵點。“好比節氣的冬至,雖然繼續冷,可是太陽已經回歸,增加能量。降息、降準、增加投資、減產,這些都是柴火,有一天能量添足就會從量變到質變。”

“工業產能開始縮減,增加需求,這正是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傅海棠說,商品價格也正如此,“不是不跌,立春後還有倒春寒呢,可是時間不長,跌的幅度有限。”

傅海棠表示,今年大宗商品市場要找超跌買入的機會。“價格跌很容易反彈,連續操作波段,往下跌跌幅有限”。從鐵礦石等品種來看,逢低買入,逢高賣出的波段性操作比較理性。農產品如果看到種植面積減少或者天氣出現減產的情況,可以大膽逢低買入。

“棉花價格在2009年就跌破過1.3萬元,現在來看也是一個底部,隨著時間的推移價格一定會漲上去的。不排除最後再低一點,但現在絕對是底部,這需要時間,未來3到5年一定是大牛市。”

期貨市場的苦行僧

成功的路徑是否可以復制?傅海棠的答案是不。“如果說股票賺錢的概率是百分之五的話,期貨連千分之五都達不到”。

這幾年,傅海棠的資產一直在增長,身邊朋友眼紅的也不少。“身邊的農民朋友受我影響做期貨的一個也沒有,找到我的都被我趕跑瞭”,傅海棠說,期貨是一個不容易進更不容易出的奇怪市場,並且賺不到錢,基本都是以失敗告終。

期貨市場是個修行的道場,傅海棠認為,期貨交易本身對投資者的要求很高。首先,做期貨沒法保證每時每刻都賺錢,一旦虧損心理壓力太大。期貨是高風險的,交易的過程中經常面臨大幅的回撤。他去年在商品期貨上的投資,雖然最後賺瞭9000萬,但初始資金一度從6300萬的賬戶浮虧至2000多萬,這放在外人身上很難承受,可多年的市場磨練讓他鎮定自若。

其次,預測行情本身就是件難事。“這不是一般人幹的事”,傅海棠說,“老話說"誰有前後的眼色",期貨交易面臨很多的不確定性因素。進入的門檻要求不高,但實際上對交易者的要求非常高。”

第三,期貨本身的杠桿大。“有幾倍的杠桿就有幾倍的風險,對不準犯錯的要求高瞭幾倍,本來犯瞭一分錯,實際上犯瞭十分錯,不允許犯錯,哪怕是小錯誤。”

成功背後的付出很少有人看到,期貨交易的復雜讓傅海棠停不下來。業界有人稱傅海棠是投資領域的“北丐”,甘於清苦、堅韌達觀。在朋友眼中,這麼多年他依然勤奮、“接地氣”。

這幾年,傅海棠花在全國各地調研的確實時間不算少。從新疆到黑龍江,從主產區到副產區,從農產品產地到工礦企業,都留下瞭他的身影。黑龍江大豆面積減產,農民不好出售,新疆棉花也聽說減種,具體減產的幅度是多少,等等消息,都要親自實地調查。

接下來,他計劃去南美主產區考察大豆,5月份去美國,然後是巴西和阿根廷。“種植季節要去,生產季節還要去看看生長情況。一般三個季節,種植季節,生長期和收獲期。最好都要去看看,都很關鍵,掌握第一手資料。”他說,商品對基本面調研很重要,對商品的認知程度一定要高,供求關系要一清二楚。

出書、演講,參加活動也已成為他生活的一部分,他覺得這是行業交流信息的好機會。隻要有時間參加各種交流活動,和朋友喝茶聊天打聽各種行業內的消息。“天機不可泄露,真理既然說瞭就讓大傢都知道”,傅海棠說,他隻想把正確的交易理念告訴投資者。

如今,除瞭各地調研和參加交流活動之外,傅海棠大部分時間仍在老傢山東濟寧。交易之外,傅海棠最愛聽山東梆子戲,賺來的錢給村裡修瞭路,還投瞭幾百萬資金扶持老傢的梆子戲產業。

“會培養一些交易員傳承自己的交易理念嗎?”采訪臨近結束,記者拋出瞭這個問題。

“不會”,傅海棠不假思索的搖搖頭,“不發產品不培養交易員,拒絕親朋好友踏入這個市場,子子孫孫都不準進入”。

投資是艱苦和枯燥的。“孤獨、無聊、空虛、恐懼、緊張”,傅海棠感慨道,期貨交易過程中高度緊張,交易本身苦大於樂。但期貨市場也如同圍城,既然進來就出不去瞭,“恐怕下半輩子要與交易為伴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