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理論和認知理論

幻域 2024-04-04 14:36 18次浏览 0 条评论 taohigo.com

學習是指人和動物在生活過程中獲得經驗而產生行為的比較持久的變化。

人類的學習則是指在人類的社會生活實踐中運用語言工具主動獲得社會的和個體的經驗,並產生比較持久的行為變化。

人和動物的行為分類:

一種是生來就會、通過遺傳而獲得的極為有限的“本能行為”,如嬰兒會吸奶,母雞會孵蛋。

一種是在後天環境中通過學習而獲得的“習得行為”,如海豚的表演,人的各種知識技能。

人的絕大部分都是學習的結果。

學習理論的兩大流派:一是行為主義學習理論;一是認知學習理論

兩派之間有折中學習理論,或稱之為認知-行為主義學習理論。

此外還有人本主義學習理論。

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受經驗主義哲學影響的行為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人和動物受環境支配、獲得經驗而被動形成的行為的改變。在這一過程中,完全排斥人的主觀思想或思維活動。

行為主義學習理論是在經典條件作用與操作性條件作用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刺激–反應學習理論。

桑代克:通過“迷箱實驗”提出聯結試誤說

桑代克認為動物是通過嘗試與錯誤對環境的刺激找到能獲得滿意效果的反應,從而在特定的刺激和特定的反應之間形成聯結;重復練習使這一聯結得到加強。這不是貓的本能行為,而是一種習得的刺激–反應的聯結。也以人進行實驗,認為人類與動物的基本學習方式都是試誤學習,也都是在幾乎沒有思維和意識參與下形成的刺激–反應聯結,隻是復雜的程度不同。

斯金納:操作性條件作用理論。在此之前,巴甫洛夫提出條件反射說。

操作:指主動作用於環境,不與人和特定刺激相聯系的有機體的自發反應。

設計:“斯金納箱”

他認為如果一個操作行為完成後伴隨有強化的刺激,則該行為的概率就增多,從而養成習慣;如果不再有強化刺激,那麼這一操作行為的概率就減少甚至消失。

強化分正強化和負強化

正強化:得到獎賞

負強化:逃避或回避不愉快情境的出現。

如果經典條件作用強調的是用來控制反應的刺激,即反應前的刺激,其公式是“刺激–反應”,那麼操作性條件作用的則是對反應結果的強化,也就是反應後的刺激,其公式是“反應–刺激”。

斯金納學習理論的不足:他主要從事實驗動物的簡單學習的實驗,而對人的復雜思維和問題解決的學習缺少研究;他隻研究有機體外部行為的變化過程,而對有機體內部思維活動則從不研究。這是行為主義學派共同的特點。

認知學習理論

認知學習理論受哲學上的理性主義的影響,認為學習是學習者對環境和客觀事物主動的認識和行為的主動的改變,是主體的認知過程,而不是外界環境支配下被動的進行刺激–反應的聯結和行為習慣的改變。強調學習中認知機制所起的作用。

完形說 德國格式塔心理學科勒

頓悟:指突然覺察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要做到這點就必須對整個問題的情境進行知覺,瞭解構成情境的各要素之間的各種關系。

格式塔心理學認為,有機體獲得的每種經驗都是一個有組織的整體,也就是完形–不是孤立的組成部分,也不是組成部分的簡單相加。

格式塔心理學認為頓悟學習可以避免盲目的試誤學習,學生通過頓悟學習所獲得的知識才能成為其知識和能力的一部分,可以運用於解決任何情境中的類似問題,而且通過頓悟的學習是不容易遺忘的。

二者比較

行為主義強調環境的支配作用,把學習看看做是漸進的過程,著重研究外顯的行為。

認知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頓悟和理解的認知過程,是學習者對客觀事物在大腦中進行完形構造形成認知結構的主動、積極的過程。強調個體作用於環境,把學習看成是遺傳和環境的交互作用,學習是突變,著重研究內部心理過程。

二者共同

行為主義的試誤學習和認知派的頓悟學習實際上是適合於不同階段、不同類型的學習,試誤可能是頓悟的前提,頓悟往往是試誤的結果,兩者之間並無本質的差別。

目前兩派之間正出現互相吸引,逐漸融合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