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半前我將“肱骨前移”的概念帶進瞭互聯網,現在已經有很多健身愛好者知道,“猛練後肩”是無法填補後肩的凹陷的。

隨著知識的學習、教學的實踐,在即將上線的《肩帶糾正》課程中,肱骨前移已經有瞭更前沿且高效的糾正方式。

同為擼鐵人,我深知體型“漏洞”多麼困擾自己,因此再續“肱骨前移”話題。這一次,評估更精簡;糾正更有效;分析更有見地。

內容導航:

  1. 什麼是肱骨前移
  2. 肱骨前移的直接成因
  3. 肱骨前移的糾正訓練
  4. 認知升級:為何肱骨前移常與翼狀肩相伴

一、什麼是肱骨前移?

顧名思義,肱骨發生瞭往前的偏移。

這個偏移幅度不會很大,但是會造成比較明顯的視覺異常。

有肱骨前移者,會明顯被觀察到後肩“缺塊肉”,具體來說,三角肌中後束會凹進去,並且肱骨前側有相較更明顯的凸出。

由於肱骨往前偏移,會給人扣肩、含胸的視覺引導。所以如果你猛練諸如“肩胛骨後縮”的訓練,肱骨前移並不會變好。

除瞭體表評估,還可以用動作評估來鑒別,但這並不重要,因為不管你是否肱骨前移,後面的糾正訓練都會對你非常有幫助。長年像海綿般學習,如戰士般實踐,我們設計的糾正訓練近乎像萬金油。

對身體的認知若隻飄在肌肉層面(如當年的我),遇到肱骨前移會以為是“三角肌後束不夠大”,於是瘋狂練後肩,瘋狂練肩外旋,結果往往是後肩仍舊缺塊肉,並且體態和肌肉形態越來越歪。

為何會這樣?這涉及肱骨前移的成因。

如果體態不好還想把肌肉練好,一定要學會用糾正的思路練肌肉。

二、肱骨前移的直接成因

直接原因是盂肱關節後部,包括關節囊、肩外旋肌群過於僵硬,缺乏延展性。

環繞關節的各個組織的延展性非常重要,因為這能確保在關節運動中,關節能維持共軸。

如果延展性足夠,肩外旋肌群能在盂肱關節的各個運動中發生充足的延展。

比如在肩內旋時,肩外旋肌群能像滑輪上的繩索一樣畫圈延展。

而如果沒有延展性,盂肱關節的運動隻能以肩外旋肌群“長度不變”的情況下進行。

肱骨前移,是運動代償的結果。

所以,提高肩外旋肌群及後囊的延展性,是糾正肱骨前移的關鍵。

我猜你想搶答,要對肩外旋肌群進行放松和拉伸。

這是很好的開始!

但是為瞭避免治標不治本,下一步我們需要的是強化性訓練。

除非筋膜粘連十分嚴重肌肉難以延展,由不良姿勢引發的肌肉失衡,是受神經影響的。當大腦覺得你的肩外旋肌群在拉長時沒有力量,於是就會下令它們不要拉長。

放松和拉伸,能讓肩外旋肌群在被動的形式下進行拉長,但若你要主動進行動作,需要它們在拉長時也具備力量。

因此糾正訓練,將圍繞提高“肩外旋肌群拉長時的力量”而設計。

三、肱骨前移的糾正訓練

分享兩個我設計的針對肱骨前移的糾正訓練,思路比套路重要,希望能拋磚引玉。

1. 肩內旋主動靈活度訓練

① 起始姿勢:側臥位,大臂與軀幹垂直;在非訓練手的幫助下,達到最大幅度的肩內旋位。此時肩外旋肌群大幅度拉長。

② 外旋發力:在此姿勢下發力肩外旋,但非訓練手固定姿勢,不發生任何關節運動。此時肩外旋肌群進行拉長狀態下的等長發力,提高其在拉長狀態的力量。

發力持續15s,在沒有任何疼痛的前提下,發力越大越好。

③ 內旋發力:

外旋發力後,立刻將力變為肩內旋的發力,嘗試達到更大幅度的肩內旋。如果達不到更大幅度,用非訓練手維持住姿勢。此時訓練肩內旋肌群縮短狀態下的力量。肩外旋肌群無法延展的另一種可能,是肩內旋肌群無法充分縮短。

2. 肩後囊肌群超離心強化

① 起始姿勢:三點俯撐,將訓練側手臂以水平折疊的方式接觸地面,利用身體的重量加大肩水平內收的幅度,此時應該感受到後肩的拉伸。

用餘光記住這個幅度,在後續的訓練中你需要再次進入這個姿勢。

② 向心發力:在非訓練側胳膊幫助的情況下,訓練側胳膊向下壓地發力,使身體抬高。訓練側的發力感,將來自三角肌後束的區域。

③ 超離心發力:在非訓練側胳膊幫助的情況下,訓練側胳膊向下壓地發力,使身體降低,直到落回起始姿勢。註意一定要慢、且勻速。

在下落過程需全程維持訓練側後肩的發力,是一種“邊拉長、邊發力”的感覺,也就是離心發力。

落至最低時,後肩達到前所未有的拉伸幅度,並且在嘗試發力。因此我們進行著後肩的“超離心訓練”。

如果你的離心發力控制很差,可能無法落回起始姿勢,可能半路就丟掉瞭離心發力,這都沒關系,這個發力是需要通過訓練積累來教給身體的。

該訓練,每側3組,每組10次,組歇不限。

如有同學練完,歡迎評論區留言你的訓練感受。

四、認知升級:為何翼狀肩常與肱骨前移相伴?

是不是很多人蹲著《肩帶糾正》課的上線,最近莫名收到很多這個問題:

肱骨前移,翼狀肩,這倆為何總是結伴發生?誰是主因?

問對人瞭,我最喜歡分析代償間的互動關系。

肱骨前移的直接原因是肩外旋肌群緊繃,說明肩外旋肌群日常較緊張,較多被募集。可以理解為,盂肱關節的外旋運動尤其地多。

為何盂肱關節總是外旋?因為肩胛骨的外旋不足。也就是肩胛骨的日常姿勢偏向於內旋。

當肩胛骨內旋的運動發生在肩鎖關節,肩胛內縫自然就更偏離胸廓,形成翼狀肩。

從另外一個角度看,當大臂固定時,肩外旋肌群緊張縮短,同樣會把肩胛骨拉向內旋(肌肉的遠端固定,近端收縮)。

不管從哪個角度,糾正策略都是一樣的。

那先糾正翼狀肩好?還是先糾正肱骨前移好?

我認為,先糾正肩胛更好,雙管齊下更好。

一提到多問題協同發生,大傢總會探尋根源,企圖糾正根源,實現全身糾正。可能這往往隻能起到短期效果。

因為這個思路無異於讓身體恢復出廠設置,然而身體是沒有回頭路可走的,現在與將來的每時每刻,都是新的起點,過去在身上留下的一切烙印,都不會因為“根源問題”被糾正而消散。

隻解決一個問題而企圖解決所有連帶問題,就是在奢望身體代償回原先歲月靜好的狀態,然而代償的結果是開盲盒,我們說不好會代償回理想狀態,還是代償出新的問題。

所以,糾正訓練一定要系統,而不要隻針對你在意的地方。​

糾正訓練從來就不是一道填空題,而是一道應用題。你不在意的地方並非沒問題,隻因你不在意,所以沒認知。


以上為本文全部分享,如果你有肱骨前移,相信這兩個糾正訓練會對你非常有幫助。

至於肩帶的系統性糾正,請期待根正派即將上線的《肩帶糾正》課程,除瞭肱骨前移,各種肩帶問題一網打盡!如需瞭解,請私信我。

偷偷預告:

相信關註我的很多人並不僅僅滿足於好的體態,還希望通過力量訓練塑形及延緩衰老。

力量訓練相關課程,將於國慶節回歸!這次,我們用糾正的思路練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