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大傢好,我是你們的筆小神。

又到瞭大傢最喜歡的《人民日報》金句分享時間,小本本都準備好瞭嗎?

一起進入今天的內容吧!

01

2100多年前,張騫出使西域,開始打通東方通往西方的道路,完成“鑿空之旅”;15世紀初,中國著名航海傢鄭和七次遠洋航海,留下千古佳話。這些開拓事業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為使用的不是戰馬和長矛,而是駝隊和善意;依靠的不是堅船和利炮,而是寶船和友誼。

——《把“一帶一路”建成和平之路》

02

對於勇敢的人,好奇心如同一張多米諾骨牌,會引發連鎖反應——這是克服恐懼的勇往直前,是堅持到底的柳暗花明,是危難時刻的團結一心,是奮起直追的百折不撓,是逐夢圓夢的鍥而不舍。

——《好奇心把我們引向何方?》

03

“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大傢一起發展才是真發展。“一帶一路”不是“獨奏曲”,而是“交響樂”。

——《把“一帶一路”建成繁榮之路》

04

一流品牌的背後,本質還是一流的品質、一流的服務、一流的質量,這一點任何時候都不會改變,也不是一次聯名、一次出圈就能一勞永逸的。穩紮穩打、一步一個腳印向前走,充滿東方神韻、大國氣象的中國品牌,定能闖出光明的未來。

——《從“醬香拿鐵”品味中國品牌》

05

從歷史中來,到現實中去,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為文化傳承寫下生動註腳。

——《讓文物說話,豐富歷史文化滋養》

06

千百年來,中秋文化賡續綿延、代代流傳,濃縮於其樂融融的團聚時光中,展現在多姿多彩的民俗儀式上,成為共同的文化記憶與情感認同。

——《讓傳統節日更好浸潤時代人心》

07

一邊見證、一邊目睹、一邊親歷、一邊奮鬥,所見所聞、所思所感都在證明,無論國與傢,還是己與人,都是密不可分的命運共同體。

——《雙節喜相逢,傢國共團圓》

08

在交流中多彩,於互鑒中豐富。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時,底蘊豐厚的敦煌文化不斷借鑒、吸收各種文明的優秀成果,映照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胸懷。

——《融匯東西,以包容成就多彩》

09

做新時代的“大先生”,必須有大的視野、大的胸懷、大的格局、大的擔當、大的氣象。

——《胸懷天下,以文化人》

10

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我們所處的是一個充滿挑戰的時代,也是一個充滿希望的時代,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歷史遠見和時代意義更加凸顯。

——《共同創造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

11

底線思維能力,是客觀地設定最低目標,立足最低點爭取最大期望值的能力。提高底線思維能力,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凡事從最壞處著眼、向最好目標努力,打有準備、有把握之仗,牢牢把握工作主動權。

底線思維是唯物辯證法的體現,是“有守”和“有為”的有機統一。守住底線並不是要消極守成、不敢作為,而是要迎難而上、攻堅克難。

——《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

12

每一種文明都延續著一個國傢和民族的精神血脈,既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更需要與時俱進、勇於創新。

——《勇於創新,讓文明薪火代代相傳》

13

時代在進步,世界在發展,一代又一代人,總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與前沿、潮流產生距離感。我們如何給予老一輩人關心關愛,或許也同樣決定著,我們的後輩會給予我們怎樣的支持和幫助。

——《幫助父母“觸網”,我們可以做得更好》

14

一朵鮮花打扮不出美麗的春天,百花齊放才能讓世界春色滿園。

——《把“一帶一路”建成文明之路》

15

提高創新思維能力,就是要有敢為人先的銳氣,打破迷信經驗、迷信本本的慣性思維,以滿腔熱忱對待一切新生事物,敢於說前人沒有說過的新話,敢於幹前人沒有幹過的事情,以思想認識的新飛躍打開工作的新局面。

——《增強創新意識,培養創新思維》

16

文化是靈魂,也是橋梁、紐帶。以文化人,更能凝結心靈;以藝通心,更易溝通世界。

——《發揮文化凝聚人心,匯聚民力的強大力量》

17

躬耕於方寸之間,見得“采菊東籬下”的快適、“籬落疏疏一徑深”的嫻靜,耕耘在“種花傢”的精神世界中占得一席之地。即便是陽臺上的“螺螄殼裡做道場”,也能創造出一份屬於中國人的慰藉與浪漫。

——《陽臺上的“迷你農場”,方寸間的精神角落》

18

生活不會總是一帆風順,前進的道路也不會永遠一馬平川,如何面對挫折影響人生走向。畏難者往往一蹶不振,迎難而上者卻能越挫越勇,從戰勝挫折、克服困難中汲取養分,砥礪自強不息的精神。

——《從戰勝挫折中汲取成長養分》

19

文明的繁盛、人類的進步,離不開求同存異、開放包容,離不開文明交流、互學互鑒。回溯歷史,從先秦時期青銅器上的異域元素,到漢唐時期在絲綢之路沿線流行的胡樂胡舞,再到宋元時期跨海而來的番客番舶,中華文明在5000多年不間斷的歷史傳承中兼容並蓄、創新升華。

——《激揚中華文明新活力》

20

“人設”又是一面鏡子,是自我的一種印象管理,代表著我們內心中渴望彌補的“薄弱處”與想成為的角色。它提供瞭一種自我暗示,一種期盼,一種未來企劃,也能激勵我們向更加理想的狀態前進,做更好的自己。它起著標桿作用,但並非所有的“人設”最終都可以實現,也並非所有的“想成為”最終都會讓自己變成那個心底滿意的角色。不要因“人設”逼迫自己,“人設”是激勵,不是壓力。

——《開學季“立人設”,但切勿為自己套上枷鎖》

21

言有輕重,可輕於鴻毛,可重於泰山。遊客應少一份“看客”心態,多一份善意,做自己行為的“掌舵者”,為社會健康有序、和諧美好發展助一份力。

——《莫讓“看客文化”掩蓋安全漏洞》

22

當讀書不能解決生活困境,當理想與生存產生沖突時,選擇生存,服從人之本欲沒有錯,也不會低人一等;選擇理想,舍棄六便士去追求月亮也沒有錯,我們更要為之贊嘆。

——《華科新傳院長惹群嘲:理想與現實之殤》

23

“越努力越幸運”是一個偽命題,我們不否認個人積極進取帶來的正向反饋,但構成每個人成功的除瞭自己的努力,還有來自外界環境的推動,我們不能抹去瞭時代對個人的照拂。

——《李佳琦懟網友惹眾怒,用戶需要尊重而非傲慢》

24

盡管生活有時候很難,但是我們依然能夠創造出擺脫煩惱,為自己加油充電的方式,重拾向前進、向上走的勇氣和決心。

——《成人版“躲貓貓”:排解壓力和參與社交的新方式》

25

教育的根本任務在立德樹人,是培養思想道德健全的人,是培養有理想有擔當的時代新人,是培養能為社會發展做出自己貢獻的人,而從來不是培養世俗眼中所謂的“成功人士”。

教育從來不是限制人發展的枷鎖,而是幫助人自由飛翔的翅膀。我們每個人的人生也不應被貼上標簽,而應該活出屬於自己的精彩。

——《“北大校花”賣臭豆腐,人生不應被貼上標簽》

26

這個世界上從來沒有公認的最完美的道路,個人有個人的路要走。行路之難,不在腳下,而在心中。隻有掙脫瞭他人對自己的束縛、也掙脫瞭自己對他人的束縛,也許才能大步向前,踏碎虛妄的模板,找到屬於自己的圓滿之路。

——《神童張炘煬現狀引熱議:人生是行路不是模板》

27

社會發展速度之快,任何人都難以憑著高學歷的文憑一勞永逸。上瞭這個岸,永遠還有下一個岸等著你,人生海海,上岸本身就是謊言。即便獲得瞭高學歷,我們還是要面對無數挑戰和阻礙,不斷掙紮著從水面浮上來,然後永遠地遊下去。

——《“被困在考研考編裡的五年”引熱議,應警惕“學歷詛咒”的陷阱》

28

社會上“向來如此”的事情也並不少見,但法律從不保護權利之上的“睡眠者”。或許我們需要更多像王同學這樣的較真者、爭理者,也期待“蜉蝣”能夠撼動大樹的一天。當然,我們可以躲在角落選擇沉默地做一個“不沒事找事”的人,但切莫對比我們敢於質疑、敢於維權的勇士“潑涼水”,因為他們爭取的權利也可能會照亮我們。

——《上海迪士尼拍遊客照售118元被訴,“從來如此”之事也該較較真》

29

網絡信息時代,讓成功擺脫瞭桎梏的定義,也拓展瞭跨越自我、成就人生的路徑。

——《“挖呀挖”黃老師帶貨,不必桎梏對成功的定義》

30

正所謂“墻內開花墻外紅”,生生不息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值得被全世界看到,也應該被全世界看到。

——《“拔不完”的火罐,背後是生生不息的中華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