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艘055剛服役,被外媒譽為“超級軍艦”的057又成瞭我國海軍的新寵。近日,據英國媒體稱,我國新一代大型隱身驅逐艦057,疑似已經完成主體建造,將於近期下水。作為一種全新的電磁隱身驅逐艦,057最大的特點即是其隱蔽性。它流線型的艦體設計,加上全方位的隱身塗料,使它在海面上幾乎無跡可尋。

057型隱身驅逐艦

據外媒報道,057滿載排水量8000噸,國內也有消息稱其排水量是15000噸。在武器系統方面,我軍裝備上目前最先進的武器系統幾乎都搬上瞭該艦,如電磁炮、激光武器、最先進的反潛作戰系統等。全艦預計安裝瞭192個最新垂發單元,可發射各類高超音速導彈。

此外,057大驅可能是我國第一款使用全電推進的水面艦艇,外加無軸泵推噴進系統,大大降低瞭噪音和成本,這也有助於提升該艦的隱身能力。

除瞭057,近期關於我國新一代大型隱身戰艦下水的消息,也不斷刺激著西方媒體的神經。先是前幾天,國產首艘054B型護衛艦在上海某造船廠低調下水,接替服役瞭近20年的054A;緊接著,近日疑似我軍官方賬號放出消息,075型兩棲登陸艦四號艦或076一號艦的艦體分段工作已經開始。

從052到055的這幾十年,中國海軍戰艦的技術更新和建設速度,被網友戲稱為“下餃子”。除瞭海面艦艇,我國的空中裝備近年來也迎來瞭井噴式發展,在技術上不斷實現對國際一流裝備的超越,極大增強瞭我國的國防力量。這些輝煌成就,離不開我國科技各領域的齊心協力。在無數專傢、科研人員的艱苦奮戰下,我國很多核心技術領域實現瞭國產替代和產業鏈的自主可控。

首先是國產航空發動機的歷史性突破。以往,航空發動機一直是我國航空制造業的“短板”,我國的戰鬥機需要購買俄羅斯生產的發動機。因此,我國戰機的產量和作戰性能,幾乎完全取決於俄羅斯。經過數十年的攻堅克難,我國航空發動機產業不斷傳來喜訊。

早在2022年的珠海航展上,就有我國多傢公司展示的各類型航空發動機,如AEF1300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太行”系列5款發動機、CJ2000(“長江2000”)發動機、斜爆震發動機等。

國產渦扇-15發動機

2023年,我國自行研制的第五代隱身戰鬥機殲-20全部換裝國產的渦扇15發動機。該發動機最大推力可達18.5萬噸,可使殲20的飛行速度達到52公裡/分鐘,並具備瞭超音速巡航能力,明顯超越瞭美國現役最先進的隱身戰機F22。即便與美國5代隱身戰機f35對抗,殲20可以輕松躲過f35的鎖定,並繞到F35後方發起致命一擊。

殲-20使用國產渦扇15發動機替換俄羅斯生產的AL-31F發動機,不僅明顯提升瞭殲-20的綜合作戰能力,也讓核心技術變得更加自主可控,且顯著提升瞭殲-20的制造速度,降低瞭制造成本。有消息人士透露,即將面世的我國隱身戰略轟炸機轟20也將使用渦扇15發動機,屆時將超過美國的B2隱形轟炸機,成為全世界首款具備超音速巡航能力的隱身戰略轟炸機。

除瞭我國在國產航空發動機領域取得的巨大成就功不可沒,我國在新材料領域的技術突破,也為我國新一代海空裝備的大規模上量立下瞭汗馬功勞。

眾所周知,隱身技術的應用,不僅大大提高瞭武器裝備的作戰性能,也徹底打破瞭敵對雙方原有的進攻和防禦平衡態勢:一方面,隱身技術的使用降低瞭己方武器裝備投入,優化瞭資源配置;另一方面,隱身武器增加瞭敵方防禦投入,實現瞭戰略威懾。據統計,反隱身的成本是隱身技術本身成本的10倍以上。隱身裝備因此也被認為是未來戰場上最具戰略意義的殺手鐧。目前世界各主要技術強國都在大力發展隱身裝備。從我國陸續更新的裝備來看,隱身化已經是我國當下海空裝備發展的大勢所趨。

在裝備的隱身技術方面,我國可謂是後來居上。最近,央視披露瞭我國隱身材料的重大進步,其中包括微金屬材料隱身、皮質材料隱身、海綿材料隱身、塗層結構隱身、超材料隱身等技術方案。其中,超材料隱身被公認為是全球最前沿、最具有戰略性意義的研究課題;被美國《科學》雜志列入本世紀前10年的10項重要科學進展之一,同時《Materials Today》雜志也稱其為材料科學50年中的10項重要突破之一。

經過過去十多年我國在超材料領域的佈局,目前我國超材料產業的發展已經遙遙領先於全球其他國傢。目前我國企業已經在世界范圍申請超材料技術專利超過6000件,約占全球該領域專利申請總量的80%以上,專利申請總量位居全球第一,實現瞭超材料底層技術的專利覆蓋。

筆者從方正證券於2022年12月8日發佈的報告《隱身技術系列深度之二:技術篇——隱身塗層、結構隱身材料與超材料》瞭解到,隱身材料按成型工藝和承載能力,可分為塗覆型和結構型兩類。

塗覆型隱身材料,是塗於目標表面形成吸波塗層,這類材料一般是由吸收劑和基體材料兩部分組成,雷達吸波材料可分為磁損耗型和介電損耗型兩類,根據使用溫度范圍的不同通常分為常溫隱身塗層和耐溫(中/高溫)隱身塗層,耐溫隱身塗層由於使用環境苛刻,存在內應力大、附著力不理想、抗熱沖擊性能差、施工維護困難、增加飛行器自重、高溫壽命短等問題,一直是制約武器裝備隱身技術發展的技術瓶頸。目前,美國的F22和F35采用的正是此類塗層隱身,保養維護費用極大。

F35隱身戰機

結構型隱身材料,是在先進復合材料的基礎上,將吸收劑分散在特種纖維增強的結構材料中而形成的復合材料,主要用於武器裝備中需要結構承力和隱身功能一體化的關鍵部位,如機翼前緣、機身邊緣等,與吸波塗層相比,結構吸波材料集吸波、承載於一體,不僅可以減輕飛行器自重,而且允許設計厚度較大,具有更好的吸波性能以及更高的可靠性,應用前景十分廣闊。結構型隱身材料中,目前已經在我國率先實現規模化量產的,就是超材料。此前官媒也曾報道,殲-20采用的正是超材料隱身。預計未來,我軍更多新型隱身裝備也將采用該方案。

殲-20隱身戰機

正是得益於我國在超材料領域的快速發展和規模化量產,使得我國以殲-20為代表的一批新型隱身裝備,不僅綜合作戰實力得到明顯提升,而且在產量上也實現瞭質的飛躍。未來,隨著我國科技在更多核心領域取得更大突破,以及自主技術的不斷迭代升級,我國無疑將在先進隱身裝備領域掌握更多領先優勢,不斷落實科技強軍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