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打工者聚集在一起,牢騷和抱怨往往占瞭多數,牢騷一大堆,積怨滿天飛。他們動輒抱怨被老板盤剝,替別人賣命、打工,是別人賺錢的工具;或者感嘆自己才高八鬥、學富五車,可是總得不到老板的賞識,“可惜我這匹千裡馬,沒有遇到識才的伯樂!”;抱怨工作乏味,抱怨公司的老板苛刻;抱怨工作時間過長,抱怨工作量大且與收入不對稱;抱怨分配不公平瞭,承諾的提成不兌現;抱怨公司管理制度過嚴……當然,他們的抱怨不僅僅是一種表現,可怕的是抱怨後面的打工心態。

在現實世界中,有太多的人雖然受過很好的教育,並且才華橫溢,但在公司裡卻長期得不到提升,為什麼呢?主要是因為他們不願意自我反省,總是埋怨環境,對工作抱怨不休。工作中時常表現出這樣的情況:一項任務交代下來後,如果上司不追問,結果十有八九不瞭瞭之;有些事情,如果上級不跟蹤落實,就很難有令人滿意的反饋;還有的人面對佈置的工作常常隻會睜大眼睛,滿臉狐疑地反問上司“怎樣做?”“這事我不知道啊?”抱怨的人很少積極想辦法去解決問題,不認為完成工作是自己的責任,卻將訴苦和抱怨視為理所當然。

一味地抱怨會使人的思想搖擺不定,進而在工作上敷衍瞭事。抱怨使人思想膚淺,心胸狹窄。一個將自己的頭腦裝滿瞭抱怨的人是無法想象未來的。抱怨隻會使他們與公司的理念格格不入,更使自己的發展道路越走越窄,最後一事無成。所以說,抱怨的最大受害者是自己。

不要抱怨工作

現實中,我們難免要遭遇挫折與不公正待遇,每當這時,有些人往往會產生不滿,不滿通常會引起牢騷,希望以此引起更多人的同情,吸引別人的註意力。從心理學角度上講,這是一種正常的心理自衛行為。但這種自衛行為同時也是許多老板心中的痛,牢騷、抱怨會削弱員工的責任心,降低員工的工作積極性,這幾乎是所有老板一致的看法。

看看我們周圍那些隻知抱怨而不認真工作的人吧,他們從不珍惜自己的工作機會。他們不懂得,豐富的物質報酬是建立在認真工作的基礎上的;他們更不懂得,即使薪水微薄,也可以充分利用工作的機會來提高自己的技能。他們在日復一日的抱怨中,徒增歲長,而技能沒有絲毫長進。更可悲的是,抱怨者始終沒有清醒地認識到一個嚴酷的現實:在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工作機會來之不易。不珍惜工作機會,不努力工作而隻知抱怨的人,總是排在被解雇者名單的最前面,不管他們的學歷有多高,他們的能力是否能夠滿足基本的工作要求。

程一大學畢業後就進入一傢著名公司,他的同學和朋友都很羨慕。他本人也多次洋洋得意地說:“你們就等著看吧,公司將會因我而改變,總有一天公司將會以我為榮。”

程一以為公司將會把他安排在管理崗位上,卻沒想到被安排到車間做維修工。維修工作很臟,很累,很不體面。幹瞭幾天,程一就開始抱怨:“讓我幹這種工作,真是大材小用!”“維修這活太臟瞭,瞧瞧我身上弄的!”“真累呀,我簡直討厭死這份工作瞭!”於是開始藏奸耍滑,懈怠工作,每天都是在抱怨和不滿的情緒中度過。

3個月後,跟程一同時進入公司的同學被提拔到瞭管理崗位,程一得知後大惑不解,又開始抱怨:“老板為什麼不重視我?我什麼時候才能脫掉這身油乎乎的工作服?”後來他工作起來更加消極,一開始偷懶還躲著主管,到後來竟然當著主管的面開起瞭小差。

一天,公司接到瞭一份很大的訂單,隻有開足馬力生產才能完成。為此公司要求維修工對設備進行檢修並嚴陣以待,保證設備正常運轉。程一敷衍瞭事地應付,留下瞭隱患,導致在生產最忙碌的時候設備出瞭故障。經過全體維修工搶修,還是耽誤瞭生產,延誤瞭交貨日期,公司為此遭受瞭嚴重損失。程一卻抱怨說:“都是設備老化惹的禍,誰也無能為力。”

年底公司裁員,程一被裁掉瞭。臨走的時候,程一還在抱怨:“為什麼倒黴的總是我。”

他希望能得到同事們的同情,但是誰也不屑搭理他。真正盡職盡責的人,總是視抱怨如瘟疫,避之唯恐不及。

一個人如果整天帶著抱怨的心情工作,不但工作效率低難有成就,還會影響自己的身體健康。長此以往,吹毛求疵、抱怨和牢騷的惡習,會將他卓越的才華和創造性的智慧悉數吞噬,使之根本無法獨立工作,最後成為沒有任何價值的員工。因此,一個人一旦被抱怨束縛,不盡心盡力,應付工作,在任何單位裡都是自毀前程。

積極完成工作比抱怨更有效

幾乎在每一個公司裡,都有“牢騷族”和“抱怨族”。他們每天輪流把“槍口”指向公司裡的任何一個角落,埋怨這個、批評那個,而且從上到下,沒有一個能幸免。

他們喜歡喋喋不休地抱怨自己的工作、自己的上司、甚至於自己的顧客,但卻似乎從來沒有意識到,抱怨非但解決不瞭任何實際問題,反而會讓人陷入負性情緒裡。

一傢公司要裁員瞭,李燦和張梅不幸都上瞭解雇名單,被通知一個月之後離職。兩個人都在公司待瞭近10年瞭。李燦回傢後,一整夜都沒有睡著,第二天更是十分氣憤,逢人就大吐冤情:“我在公司待瞭這麼多年,平時兢兢業業,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嘛,憑什麼解雇我呢?”

剛開始的時候,其他同事出於同情,還會安慰她幾句,可李燦老是嘮嘮叨叨,就讓人煩瞭。尤其是她竟然含沙射影,仿佛自己被陷害瞭似的,看誰都不順眼,對誰都沒有好臉色,鬧得大傢都怕碰到她,見她來瞭就遠遠躲開或繞道而行。

李燦還把氣發泄在工作上,“反正我在這兒隻有一個月瞭,幹好幹壞一個樣,不如幹壞一點,讓陷害我的人遭受損失,讓老板遭受損失。”結果,她的工作做得相當糟糕。

而楊燕在看到自己的名字上瞭解雇名單後,當然也難過瞭一個晚上。但她的態度和李燦截然不同:“既然隻有一個月的時間瞭,還不如給大傢留下個好印象。”於是,她從不說自己被解雇很冤,別人偶爾提起時,她反而說自己能力不足,應該被淘汰。她還逢人就道別:“再過些日子,我就要走瞭,不能再與你們共事瞭,請多保重。”

大傢見她這麼重感情,反而更親近她瞭,這讓她的心情好多瞭。在工作上,楊燕的想法是:在崗一天就應該認真幹一天,給公司、老板和同事留下一些好的回憶,即使我走瞭,也會有人誇我、想念我。

一個月很快到瞭,李燦如期離職,楊燕卻被老板留瞭下來。老板說:“像楊燕這樣認真對待工作的員工,正是我們需要的,我們怎麼舍得她離開呢?”

同一件不幸的事,你可以怨天尤人,抱怨不斷,但事情卻不因此而改變。因為沒有什麼是能夠靠抱怨得到的。

有位企業領導者一針見血地指出:“抱怨是失敗的一個借口,是逃避責任的理由。這樣的人沒有胸懷,很難擔當大任。仔細觀察任何一個管理健全的機構,你會發現,沒有人會因為喋喋不休地抱怨而獲得獎勵和提升。這是再自然不過的事瞭。想象一下,船上水手如果總不停地抱怨這艘船怎麼這麼破,船上的環境太差瞭,食物簡直難以下咽,以及有一個多麼愚蠢的船長。這時,你認為,這名水手的責任心會有多大?對工作會盡職盡責嗎?假如你是船長,你是否敢讓他做重要的工作?

身在職場,你的抱怨不僅解決不瞭問題,還會讓你情緒變得越來越糟,還會讓你在工作中更加被動。與其如此,還不如停止抱怨,全身心地投入到公司的工作上來,為更好地完成工作而努力。

抱怨現狀,不如改變現狀

在現代公司裡工作,我們不要用譴責的眼光而應該用同情或者是負責任的眼光去看待問題、領導甚至是公司的缺點。問題不在於別人沒有幹什麼或者別人應該幹什麼,問題在於你自己選擇對情況作出什麼樣的反應,你應該幹什麼。

鄭柏宏是一傢IT公司新來的績效主管,一進到公司就開始著手準備進行整個公司的年終績效考核,可是他發現這傢公司成立這麼久瞭居然沒有一個明確的績效考核方案,於是他就找到人力資源經理大發牢騷:“這績效沒法考核,連一個成文的考核方案都沒有,讓我怎麼考?算瞭,以前怎麼樣這次還一樣吧。”

剛好總經理這時也走進人力資源經理辦公室,鄭柏宏見瞭,對剛才自己的放肆不免有些後悔。

總經理聽瞭並沒有發火,而是心平氣和地說:“一味抱怨而不思解決,對於工作將無任何進展。而如果停止抱怨,與同事們共同解決問題,你就會有新的體會。小夥子,這個任務就交給你瞭。三天後,你能不能制訂出一個方案呢?”

鄭柏宏忙回答:“能,能,我一定盡力而為!”

當即,鄭柏宏在人力資源經理等人的協同幫助下忙開瞭,第二天一個方案就制訂出來瞭。

總經理看過方案後非常滿意,不過,他依舊和顏悅色地問道:“鄭柏宏,現在還想不想發牢騷呢?”

鄭柏宏若有所悟地笑瞭起來。

勇於承擔責任、解決問題,而不是牢騷滿腹、怨天尤人。任何一個企業都不可能完美無缺,總會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這些問題就成為那些不敬業員工抱怨的理由。他們隻知道埋怨,而不去考慮如何處理這些問題。

每名員工都是公司的一分子,你作為公司的員工,就有義務去發現和解決企業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與其抱怨現狀,不如改變現狀,不如紮紮實實地解決問題。

少一分抱怨,多一份投入

進入一傢企業,我們就有責任、有義務去做有意義的事情,與企業同呼吸、共發展,時時刻刻關註企業的成長,因為這是我們的傢。路有坎坷不平,企業的發展更不會順風順水。正因為這樣,才需要我們不斷地去努力、去創新,做事情應抱著少一分抱怨,多一份投入的態度去做,因為這是我們的傢。

號稱世界第一CEO傑克·韋爾奇曾經說過:“與其抱怨,不如負責來做。所謂負責,更多的是一種工作態度,一種全身心投入現實生活的積極心態。”

1961年,韋爾奇已經作為一名出色的工程師在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工作瞭一年,他的年薪是10500美元。這時候,韋爾奇的頂頭上司伯特·科普蘭給他漲瞭1000美元,韋爾奇覺得還不錯,他以為這是公司對有貢獻的人的獎賞,他看到瞭自身的價值。但他很快發現他辦公室中的4個人的薪水居然完全一樣!韋爾奇十分吃驚。

他有無數的理由認為,他應該比其他人掙得多。韋爾奇找到瞭伯特·科普蘭,得到的解釋是:這是公司預先確定好的工資浮動的標準。韋爾奇簡直不敢相信,他認為公司在員工薪水問題上應該區別對待,公司這種做法是一種官僚作風。

韋爾奇一天比一天萎靡不振,終日牢騷滿腹,無心工作。

一天,科普蘭的上司、時任美國通用電氣公司新化學開發部年輕的主管魯本·加托夫把韋爾奇叫到自己的辦公室,他談到瞭自己也對通用公司的官僚作風不滿,也解釋瞭公司最高層正著手解決這個問題。而後,他語重心長地對韋爾奇說:“你來通用雖然隻有一年時間,但我很欣賞你的才華與工作熱情。韋爾奇,以後的路長著呢,對你個人而言,整日抱怨,無心工作,隻會浪費瞭通用這個大舞臺,難道你不希望有一天能站到這個大舞臺的中央嗎?”

這次談話被韋爾奇稱為是改變命運的一次談話,後來當上通用執行總裁後的韋爾奇也一直尊稱加托夫為恩師。

韋爾奇此時想要做的就是停止抱怨,爭取盡快“脫穎而出”。為此,他盡力工作,為自己的成功不斷增加砝碼。

1968年6月初,也就是韋爾奇進入通用的第8年,他被提升為主管有著2600萬美元的塑料業務部的總經理。當時他年僅33歲,是這傢大公司有史以來最年輕的總經理。

1972年1月,37歲的韋爾奇又榮升為通用集團副董事長,負責4億美元的業務。

1973年的7月,韋爾奇因業績出色被提升為通用集團的部門執行官。

1981年4月1日,傑克·韋爾奇終於憑借自己的實力與自信,穩穩地站到董事長兼最高執行官的位置上,站到瞭通用這個大舞臺的中央。

很多人總愛抱怨自己的運氣不好,別人那麼容易成功,而自己卻總是在成功的邊緣徘徊。其實,他們不知道,失敗的原因正是他們自己。他們不肯在工作上集中全部心思和智力,做起事來無精打采、萎靡不振;他們沒有遠大的抱負,在事業發展過程中也沒有排除障礙的決心。這樣怎麼能成功呢?

少一分抱怨,多一份投入,這不僅是一種工作態度,更是一種精神境界的體現。

人們會抱怨自己的職位、待遇不盡如人意,卻很少有人能從自己入手分析情況,挖掘自己的潛力,讓自己集中精力專心致志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當中去。如果我們不能弄清楚自己的工作,不知道或完全忘記自己應負的責任,就不應該抱怨老板不給我們機會,而是我們放棄瞭自己的機會。

或者人類是一種很奇怪的動物,如此善於抱怨,能夠把工作中的不利因素觀察得如此透徹,卻無法將工作做好。如果那些一天到晚想著如何抱怨工作的人,能將這些精力及創意的一半用到工作上,他們就有可能取得巨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