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Flora

2021年—2023年,我國新開國際學校近百所,其中2021年新開43所,2022年新開37所,2023年新開13所。隨著政策調整和市場需求的變化,我國國際學校的發展趨勢也呈現出瞭新的特點,本文將為您一探究竟。

整體增速逐年放緩,華東華南遙遙領先

據新學說統計,近三年來,我國新增國際學校的數量呈現逐漸放緩的態勢。具體來說,2021年新開國際學校的數量為43所,2022年下降至37所,而在2023年,新增國際學校的數量進一步減少,僅為13所。隨著國內教育市場的逐漸飽和和競爭的加劇,許多學校可能已經達到瞭其擴張的極限。其次,一些政策調整也可能影響到國際學校的增長速度,例如,2021年印發的《關於規范民辦義務教育發展的意見》,明確瞭未經省級人民政府同意,原則上不得審批設立新的民辦義務教育學校(含九年一貫制學校、十二年一貫制學校和完全中學),這也限制瞭國際學校的數量增長。

在國際學校整體增速放緩的背景下,華東和華南地區卻表現出強勁勢頭。近三年內,華東和華南地區的國際學校新增數量一直遙遙領先於其他地區。2021年,43所新建校中,華東地區25所,華南地區12所,兩區合計超全年8成增量;2022年37所新建校中,華東地區12所,華南地區16所,兩區合計超全年7成增量;2023年13所新建校中,華東地區3所,華南地區5所,兩區合計超全年6成增量。

制圖:新學說

雖然從省域分佈來看,新建國際學校的佈局逐年減少,2021年覆蓋瞭17個省市,2022年減少到14個,2023年進一步縮小到9個。但是廣東地區連續三年領跑全國新建校數量,分別新建瞭12所、16所和4所。盡管常聽到“北上廣深國際化學校市場已經趨於飽和”的說法,但以廣州、深圳為主的廣東省,新建校數量卻不斷增長。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1.政策支持:《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在2019年2月提出,鼓勵港澳青年到內地學校就讀,加強基礎教育交流合作,鼓勵粵港澳三地中小學校結為“姊妹學校”,並研究開放港澳中小學教師、幼兒教師到廣東考取教師資格並任教。這些政策使得大灣區的基礎教育創新發展得到進一步提升。教育部在“十四五”期間計劃高起點高標準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際教育示范區,這也為大灣區國際教育的發展提供瞭新的天地。廣州市教育局在2021年12月印發的《廣州市教育對外開放“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提出,每年將確定15至20所普通中小學(含公、民辦)為教育國際化窗口學校建設單位,並新增若幹所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和國際化特色民辦學校。這些政策都旨在提升廣東省教育對外開放的水平,助力廣東國際交往中心的建設。

2.經濟高速發展與人口快速增長:根據廣東省統計局公佈的《2021年廣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廣東省常住人口已達到12684.00萬人,比上年末增加60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為9466.07萬人,占總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的74.63%,比上年末度提高瞭0.48個百分點。廣東經濟社會發展較快,吸引瞭大量跨省流動人口,這加大瞭對高質量教育的需求。無論是國傢預算還是居民實際消費,在教育方面的支出都呈上漲態勢。同時,本土學子出國留學意願強烈,留學歸國人員子女數量也快速增長。

民辦校與集團辦學主導國際化學校增長

近年來,盡管面臨政策調整和整體增速放緩的壓力,但民辦國際學校依然在新建國際化學校中占據主導地位,且集團化辦學模式日益突顯。

據新學說統計,2021年民辦學校36所,占新增量的80%,2022年民辦學校23所,占新增量的60%,2023年民辦學校5所,占新增量的40%。盡管民辦義務教育學校受到政策影響,管理更加嚴格,增長速度放緩,但民辦國際學校依然保持瞭一定的增長勢頭。

此外,教育集團辦學模式成為新建國際學校的重要趨勢。例如,德威教育集團旗下的深圳德威書院、天立教育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旗下的深圳天立國際高中、愛莎教育集團旗下的廣州荔灣愛莎文華學校和廣州荔灣愛莎外籍人員子女學校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貝賽思教育集團,其連續兩年在多地進行擴張。例如,2023年開辦的深圳貝賽思蛇口校區、2022年開辦的成都貝賽思雙語學校等。

總體來看,盡管面臨挑戰,但民辦國際學校和集團化辦學模式依然是我國國際教育發展的主要力量。

15年一貫制仍為主流,高中學段成“寵兒”

從2021年至2023年,新開辦的近百所學校中,超35%是15年一貫制學校,另外12年一貫制學校占到28%。這幫助學校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瞭生源流失。然而值得註意的是,近百所學校中,覆蓋幼兒園學段的學校僅占38%,而覆蓋高中學段的學校占比高達88%。幼兒園學段似乎成為瞭辦學者的一個較為冷門的選擇,而高中學段則成為瞭熱門選擇,備受新建學校的青睞。

制圖:新學說

幼兒園由於種種政策的限制,放緩瞭增量,自2021年起,政府頒佈瞭《“十四五”學前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要求對幼兒園名稱進行清理和規范。各省(區、市)部署開展幼兒園名稱規范清理行動,對冠以“中國”“中華”“全國”“國際”“世界”“全球”等字樣,包含外語詞、外國國名、地名,使用“雙語”“藝術”“國學”“私塾”等片面強調課程特色以及帶有宗教色彩的名稱,以及民辦園使用公辦學校名稱或簡稱等進行清理整治。隨後在2022年又頒佈瞭《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指南》,其中規定幼兒園不得使用幼兒教材和境外課程,幼兒園配備的圖畫書應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註重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富有教育意義,不得使用幼兒教材和境外課程,防止存在意識形態和宗教等滲透的圖畫書進入幼兒園。

相比之下,高中階段的政策相對寬松,且高中是最容易體驗國際化的學段,因此成為瞭許多新建學校的熱門選擇。

IB、IGCSE、A-Level持續熱門,DSE後起之秀

從課程設置來看,IB、IGCSE、A-Level等課程連續三年成為超過50%新學校的首選。另外,香港DSE課程日益受到關註,成為許多學校的新選擇。

特別值得註意的是,開設DSE課程的學校多集中在廣東地區,這是因為廣東省毗鄰香港,因此在課程設置上也更加多元。例如,2021年開辦的廣州暨大港澳子弟學校,在小初階段開設瞭“IB+港澳融創課程”,高中階段則開設HKDSE課程;此外,2022年開辦的深圳麗林維育禮雅學校、東莞暨大港澳子弟學校等學校,廣泛吸納香港的主流課程體系,既能滿足內地傢長對國際教育的多元需求,也能借大灣區一體化發展的東風,與港澳地區的教育體系實現對接。

總體來看,近三年來我國國際學校受到政策影響,其增長速度逐年放緩,然而這並未阻止國際教育市場的穩步發展。在這個過程中,新的機遇也得以浮現。例如,隨著大灣區一體化發展政策的推動,國際學校的課程設置愈發多元,進一步滿足瞭學生和傢長對於多元化教育的需求。未來,國際高中或將成為各地國際化學校的主要發展方向,這也將進一步推動我國國際教育市場的繁榮與穩定。